在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到來之際,今年6月23日下午,生命科學學院教師第三黨支部召開了黨史學習教育專題組織生活會。支部黨員們深入交流黨史學習教育個人感悟,並在支部書記李新華引領下,集體重溫入黨誓詞。同時,支部書記李新華根據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的心得體會,以及對《圖說長征》(中共黨史出版社,2019)和《紅軍長征》(解放軍出版社,2006)等有關紅軍長征著作的閱讀感悟,結合其之前在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一帶的野外植物學考察體會,作了題為「紅軍長征與長征精神」的專題黨課(圖1-4)。
在專題黨課中,李新華簡要介紹了習近平總書記於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四川省夾金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圖5)是邛崍山脈南部的高山,位於橫斷山區東部邊緣,東臨四川盆地,山脊海拔都在4000m以上,最高峰海拔5338m。夾金山上雲霧繚繞,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空氣稀薄,人跡罕至,天氣多變,有時陽光燦爛,忽而冰雹驟降,忽又狂風大作。1935年6月11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紅1軍團2師4團進抵夾金山南麓磽磧附近。6月12日下午,2師4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帶領下勝利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李先念帶領的9軍25師74團的一部,在夾金山北麓懋功縣(今小金縣)達維村達維橋上(圖6)相遇會師。其後,6月14日,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也率中央縱隊翻越夾金山進抵達維村,在達維橋頭受到紅四方面軍9軍25師的熱烈歡迎。之後,紅四方面軍又於1935年10月和1936年2月兩次翻越夾金山。
紅軍將士們憑藉堅定的理想信念、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堅強的革命意志,在缺衣少糧的困難條件下,成功翻越自然條件十分嚴酷的夾金山,構築了紅軍長征精神的一個新高地,在紅軍長征史和中國革命史中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1961年,紅軍長征達維會師橋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了弘揚紅軍長征精神,2002年,在達維會師橋上方的達維公路邊,小金縣人民政府豎立了紅軍長征達維會師紀念碑(圖7)。2005年,寶興縣人民政府也在縣城西側的青衣江畔,修建了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圖8)。
2013年至2015年,李新華老師帶領碩士研究生張立存和李文卉在夾金山地區進行了4次深入的野生植物考察工作,在野外科研工作中,不僅親自看到了紅軍翻越夾金山留下的豐富紅色印記,而且親身體會到徒步翻越夾金山的艱難險阻,更加欽佩紅軍將士們英勇無畏、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頑強意志品質,更加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正如《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作者,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所說的那樣「只有在當年紅軍行進的路上走過,才能體會到毛澤東和紅軍戰士曾經承受過的苦難」。李新華及其研究生在夾金山接受到一次又一次生動而感人的沉浸式長征精神教育,並深受教育和鼓舞。他們在夾金山南側寶興縣境內人跡罕至的高山密林中,克服山路崎嶇、溪流湍急等艱苦自然條件,在當地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了大量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與材料收集工作。迄今為止,李新華老師團隊已經在寶興縣發現被子植物2個新物種及1個新變種,並發表在有關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上,進一步證明夾金山南部地區存在豐富而獨特的植物多樣性及野生植物資源。
通過這次專題組織生活會,教師三支部黨員教師們一致表示,今後將更加自覺地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努力提高自己政治思想覺悟,不斷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和科研等各項工作,並將黨史學習教育體會有機融入有關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中去,努力做到學黨史、悟思想、干實事。
在專題黨課中,李新華簡要介紹了習近平總書記於2016年10月21日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餘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餘座。四川省夾金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圖5)是邛崍山脈南部的高山,位於橫斷山區東部邊緣,東臨四川盆地,山脊海拔都在4000m以上,最高峰海拔5338m。夾金山上雲霧繚繞,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空氣稀薄,人跡罕至,天氣多變,有時陽光燦爛,忽而冰雹驟降,忽又狂風大作。1935年6月11日,紅一方面軍先頭部隊紅1軍團2師4團進抵夾金山南麓磽磧附近。6月12日下午,2師4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帶領下勝利翻越夾金山,與紅四方面軍李先念帶領的9軍25師74團的一部,在夾金山北麓懋功縣(今小金縣)達維村達維橋上(圖6)相遇會師。其後,6月14日,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領導也率中央縱隊翻越夾金山進抵達維村,在達維橋頭受到紅四方面軍9軍25師的熱烈歡迎。之後,紅四方面軍又於1935年10月和1936年2月兩次翻越夾金山。
紅軍將士們憑藉堅定的理想信念、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堅強的革命意志,在缺衣少糧的困難條件下,成功翻越自然條件十分嚴酷的夾金山,構築了紅軍長征精神的一個新高地,在紅軍長征史和中國革命史中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1961年,紅軍長征達維會師橋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了弘揚紅軍長征精神,2002年,在達維會師橋上方的達維公路邊,小金縣人民政府豎立了紅軍長征達維會師紀念碑(圖7)。2005年,寶興縣人民政府也在縣城西側的青衣江畔,修建了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圖8)。
2013年至2015年,李新華老師帶領碩士研究生張立存和李文卉在夾金山地區進行了4次深入的野生植物考察工作,在野外科研工作中,不僅親自看到了紅軍翻越夾金山留下的豐富紅色印記,而且親身體會到徒步翻越夾金山的艱難險阻,更加欽佩紅軍將士們英勇無畏、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頑強意志品質,更加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長征精神。正如《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作者,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所說的那樣「只有在當年紅軍行進的路上走過,才能體會到毛澤東和紅軍戰士曾經承受過的苦難」。李新華及其研究生在夾金山接受到一次又一次生動而感人的沉浸式長征精神教育,並深受教育和鼓舞。他們在夾金山南側寶興縣境內人跡罕至的高山密林中,克服山路崎嶇、溪流湍急等艱苦自然條件,在當地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了大量野生植物資源調查與材料收集工作。迄今為止,李新華老師團隊已經在寶興縣發現被子植物2個新物種及1個新變種,並發表在有關國際植物分類學權威期刊上,進一步證明夾金山南部地區存在豐富而獨特的植物多樣性及野生植物資源。
通過這次專題組織生活會,教師三支部黨員教師們一致表示,今後將更加自覺地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努力提高自己政治思想覺悟,不斷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和科研等各項工作,並將黨史學習教育體會有機融入有關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中去,努力做到學黨史、悟思想、干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