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講述了喬布斯光芒四射而又短暫的一生,並且客觀的評價了喬布斯,呈獻給讀者一個真正的喬布斯。56歲的生命倏然消逝,帶著他人生的傳奇和生命的無限激情平靜的離開了這個世界,讓人懷念和無法忘記。他——史蒂夫·喬布斯,是一個美國式的英雄,幾經起伏,但依然屹立不倒,就像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說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倒。
說到喬布斯,你會自然想到那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標誌,當然你也會喜歡他帶來的ipod、iphone和ipad,了解蘋果的人都知道,每一件蘋果發布的產品或者系統軟體,都凝聚著喬布斯的心血,也只有喬布斯才讓蘋果的產品如此完美無缺。縱觀全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喬布斯的性格以及他評價事物的方式。他的性格中對簡約和完美近乎偏執的追求成就了他。
喬布斯的獨特力量,來源於他的獨特童年。他生於美國加州矽谷,1955年,恰好是美國baby boom的時代。她媽媽生他時,估計還是個不懂事的少女,在50年代,單親家庭或選擇流產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於是,喬布斯被一個中產的家庭給協議領養,他養父是個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他在二戰之後搬到了舊金山。
加州矽谷的環境,有大量電子產品可以接觸到,喬布斯因此迷上了這些electronics,加上對於自己身世的疑惑,讓他經常去思考人生的命題和追求科學意義。在他20歲時,他拉上一個夥伴,兩人一起去了遙遠的印度旅行。在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腳下,貧窮的物質條件和僧人堅毅宗教信仰,讓他感觸頗多。他慕名前往參拜印度教某聖徒,一路順著亞穆納河而下,到達了目的地——下游城市維倫達文時,才發現該聖徒已經去世。「說是朝聖,但當時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走。」此後憶及這段精神之旅,喬布斯輕描淡寫。
後來,喬布斯去念了大學,並接觸到了禪學,又進一步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他幾乎每周都去練禪,老師是一個日本人。禪,講究拋棄一切邏輯思維,進入一個生命自悟的狀態,強調直覺。這正是喬布斯的特點之一: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特殊的領養兒身份,造就了喬布斯獨特的人生思想;少年時的印度之行,以及後來的的禪學熱愛。這些都給予了他一種我們所無法理解的思想性格,就像某種信仰一樣堅定。
在所有偉大矽谷創業英雄里,喬布斯永遠是我們無法繞過的一顆璀璨明星!原因很簡單,沒有喬布斯,今天的世界就一定是另一副模樣,就沒有1977年的apple2、1984年的macintosh、198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7年的iphone和2010年的ipad
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永遠不放棄內心的追求,這是他身上永不服輸的韌勁。1985年喬布斯因與管理層的分歧被迫離開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那年他剛30歲,這種打擊幾乎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毀滅性的。但是,他沒有從此沉淪下去,他重新振作起來,創辦了next公司,後面又收購了皮克斯。雖然next公司時浮時沉,沒有多大起色,但皮克斯公司卻開創了數字動畫電影的輝煌。後來next公司被蘋果收購後,他又回到蘋果,臨危受命重新締造了蘋果復興的神話。他熱愛創新更有著常人不能比的激情和創造力,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下不斷走向成功。
對於死亡,喬布斯顯然看得很開。當他被診斷為胰腺癌,並被告知只有幾周生命時,他卻說沒有什麼比垂死更能讓人集中精神。2005年他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時說:沒有人願意死。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過死去那個地方。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不要受困於教條,也就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果生活。不要讓他人的意見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氣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它們不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他說的話更好的詮釋了他的成功是有勇氣去堅持內心的聲音和直覺並為之不懈奮鬥?
說到喬布斯,你會自然想到那個被咬掉一口的蘋果標誌,當然你也會喜歡他帶來的ipod、iphone和ipad,了解蘋果的人都知道,每一件蘋果發布的產品或者系統軟體,都凝聚著喬布斯的心血,也只有喬布斯才讓蘋果的產品如此完美無缺。縱觀全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喬布斯的性格以及他評價事物的方式。他的性格中對簡約和完美近乎偏執的追求成就了他。
喬布斯的獨特力量,來源於他的獨特童年。他生於美國加州矽谷,1955年,恰好是美國baby boom的時代。她媽媽生他時,估計還是個不懂事的少女,在50年代,單親家庭或選擇流產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於是,喬布斯被一個中產的家庭給協議領養,他養父是個是一名機械工程師,他在二戰之後搬到了舊金山。
加州矽谷的環境,有大量電子產品可以接觸到,喬布斯因此迷上了這些electronics,加上對於自己身世的疑惑,讓他經常去思考人生的命題和追求科學意義。在他20歲時,他拉上一個夥伴,兩人一起去了遙遠的印度旅行。在印度,在喜馬拉雅山腳下,貧窮的物質條件和僧人堅毅宗教信仰,讓他感觸頗多。他慕名前往參拜印度教某聖徒,一路順著亞穆納河而下,到達了目的地——下游城市維倫達文時,才發現該聖徒已經去世。「說是朝聖,但當時我們並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走。」此後憶及這段精神之旅,喬布斯輕描淡寫。
後來,喬布斯去念了大學,並接觸到了禪學,又進一步改變了他的人生。使他成為一個素食主義者。他幾乎每周都去練禪,老師是一個日本人。禪,講究拋棄一切邏輯思維,進入一個生命自悟的狀態,強調直覺。這正是喬布斯的特點之一:listen to your inner voice。特殊的領養兒身份,造就了喬布斯獨特的人生思想;少年時的印度之行,以及後來的的禪學熱愛。這些都給予了他一種我們所無法理解的思想性格,就像某種信仰一樣堅定。
在所有偉大矽谷創業英雄里,喬布斯永遠是我們無法繞過的一顆璀璨明星!原因很簡單,沒有喬布斯,今天的世界就一定是另一副模樣,就沒有1977年的apple2、1984年的macintosh、1988年的imac、2001年的ipod、2007年的iphone和2010年的ipad
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永遠不放棄內心的追求,這是他身上永不服輸的韌勁。1985年喬布斯因與管理層的分歧被迫離開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那年他剛30歲,這種打擊幾乎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毀滅性的。但是,他沒有從此沉淪下去,他重新振作起來,創辦了next公司,後面又收購了皮克斯。雖然next公司時浮時沉,沒有多大起色,但皮克斯公司卻開創了數字動畫電影的輝煌。後來next公司被蘋果收購後,他又回到蘋果,臨危受命重新締造了蘋果復興的神話。他熱愛創新更有著常人不能比的激情和創造力,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打擊下不斷走向成功。
對於死亡,喬布斯顯然看得很開。當他被診斷為胰腺癌,並被告知只有幾周生命時,他卻說沒有什麼比垂死更能讓人集中精神。2005年他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時說:沒有人願意死。就算想上天堂的人也不希望通過死去那個地方。但是,死亡是我們共同的終點。沒有人逃得過。你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不要受困於教條,也就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果生活。不要讓他人的意見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氣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它們不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他說的話更好的詮釋了他的成功是有勇氣去堅持內心的聲音和直覺並為之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