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今年
(一)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將「線上」數據整合比對與「線下」走訪排查有機結合,及時摸清摸准返貧風險。我局牽頭整合涉及「三保障」方面的6家縣直部門16類數據,形成月比對分析機制,累計發布監測信息數據3964條。將監測數據全部「點對點」反饋至鄉鎮進行核查,開展縣級抽查300餘條,對確需進一步落實幫扶措施的35戶農戶逐戶逐人制定44項措施,已全部落實到位。此外,緊扣防止返貧核心內容,5月份已組織完成1輪「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全覆蓋大排查,未發現存在突出問題,但在排查中發現仍有水龍頭損壞、房屋漏雨等方面問題78條,已完成整改。通過數據比對、「雙線摸排」等方式對全縣中高職在校生進行全面排查,確保不重不漏,今年春季為872人落實「雨露計劃」教育資助130.95萬元。引入社會保險參與防止返貧機制,為全縣34865名脫貧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69.73萬元。
(二)銜接資金項目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已到位資金12835.25萬元(其中銜接資金10456.25萬元、政府債券資金2379萬元),已安排10422萬元,實施項目47個,其中5634萬元用於到村到戶產業項目、占專項銜接資金的70.05%。5月28日下達我縣2413.25萬元省級資金,目前會同農業農村局,謀劃用於集中連片到村產業項目。今年以來共安排2499.4萬元用於建設聯村廠房,資金投入占比51.7%。
(三)穩崗就業工作。利用大數據系統,將18至75周歲有勞動能力未務工的脫貧人口信息逐一核實更新,並建立了務工就業跟蹤幫扶台賬,確保我縣務工就業人數不低於去年。截至目前,全縣脫貧人口務工就業14859人,為去年年底的100.53%。為及時掌握脫貧人口務工就業情況,持續採取「電話抽查+到村核查」方式,已完成482戶脫貧戶電話抽查、到村核查23次,對務工信息發生變化的121人全部完成信息維護,確保信息真實準確。持續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已投入1608.66萬元用於公益性崗位開發,在崗人數1808人,超出去年年底78人。光伏收益開發公益崗位358人。截至5月底,累計發放公益性崗位財政資金568.41萬元,支出進度為35.33%。
(四)檔案歸檔工作。建立五河縣脫貧攻堅檔案聯席會議制度,完成17家縣直行業部門和14個鄉鎮培訓,從14個鄉鎮選取14個重點村進行了現場督導,同時要求所在鄉鎮召集其他村扶貧專干到場觀摩學習。並建立脫貧攻堅檔案整理微信群,14個鄉鎮和199個村專干隨時可以在群內提問諮詢,及時給予解答。截至目前,全縣村級和鎮級脫貧攻堅檔案收集整理總體完成進度分別為97.66%、94.12%。已轉入數字化階段,我局前期已同4家檔案公司進行洽談,建議鄉鎮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檔案公司,6月底簽訂合同,8月底之前完成數字化並移交縣檔案館。
(五)項目資產管理工作。為加強我縣扶貧資產管理,2月份完成全縣50座光伏扶貧電站全部確權到村,今年來累計收益121.85萬元,收益用於公益崗位工資支出85.056萬元、占比69.8%。3月份我局積極會同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已登記的8096萬元經營性扶貧資產開展抽查。鎮村均建立了扶貧資產管理台賬,全縣經營性資產總體運營情況正常、收效穩定。
(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集中排查工作。6月7日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集中排查部署會後,我局立即組織對13家縣直部門和鄉鎮進行了排查業務培訓。同時,組織兩個督查組對鄉鎮進行了12次督導。截至目前,全縣入戶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此次排查發現8個方面540個問題,目前已完成整改524個、正在整改16個,於7月底前完成整改。
二、下半年
一是抓好「十四五」銜接規劃編制。聘請江蘇康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編制五河縣「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結合我縣相關部門專項規劃,3月份完成銜接規劃編制調研工作,5月份文本初稿已完成,待國家和省市規劃出台後再進行進一步補充完善。
二是抓好防止返貧風險防控。通過「人防」+「技防」持續加大對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常態化監測收入、「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將教育和醫療自費支出超過10000元、人均收入低於8000元脫貧戶及困難重度殘疾戶作為重點關注對象,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隨訪,落實相應幫扶措施。常態化開展監測對象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農戶自主申報、鎮村幹部走訪、部門篩查預警等監測方式,及時掌握信訪、「12317」平台、輿情等信息,拓寬預警渠道,做到符合條件的農戶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應消盡消。做好今年第一批監測對象識別標註工作,落實幫扶聯繫人,並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開展針對性幫扶。落實「防貧保」綜合保險試點工作。同時會同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殘聯等部門組織人員不定期到鎮村開展暗訪督導,7月底前對14個鄉鎮完成一輪督導,確保防返貧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三是抓好產業項目落地見效。省級銜接資金2413.25萬元於5月28日下達我縣,除59.25萬元定向用於少數民族發展外,其餘2354萬元計劃全部用於實施到村產業。同時對已批覆的28個到村產業項目跟進督導,對進度較慢的進行「周分析周調度周通報」。
四是抓好務工就業。緊盯畢業季,聯合縣人社局對即將畢業的342名大學生,做好務工就業服務。緊盯賦閒勞動力及時更新務工就業信息,持續採取不定期電話回訪方式,結合到村督查及時掌握務工人員就業相關情況,並通過系統數據進行信息比對,篩選出各年齡段有勞動力的人員是否務工就業。加強與人社部門數據對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真實性。結合「2+n」等各類招聘活動,宣傳企業用工信息,充分發揮基層就業服務平台作用,結合服務對象辦理求職登記、失業登記等業務開展就業政策、企業用工信息宣傳。
五是抓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逾期風險防控。截至目前,全縣存量小額信貸3269筆15187.8萬元,均為下半年到期(其中7月份418萬元、8月份397萬元、9月份1002萬元、10月份2511萬元、11月份2294萬元、12月份8500萬元)。我局將成立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專班,聯合縣金融局、人行及三家主辦銀行強風險防範及管控,提前2個月開展監測分析,嚴防貸款逾期。與鎮村一起全面排查136家「三合」模式新型經營主體、755戶「戶貸戶用」貸款貸後使用情況,確保不發生逾期貸款。同時對符合放貸條件的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做到應貸盡貸。
六是抓好幫扶工作。繼續保持銜接期間幫扶工作穩定,牽頭組織好84家縣直幫扶單位和4100餘名幫扶責任人繼續履行「雙包」責任,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入戶走訪幫扶,對幫扶情況進行月統計月通報。對新派駐的20支駐村工作隊加強管理,配合組織部開展一輪集中培訓,幫助駐村幹部儘快適應角色。
(一)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將「線上」數據整合比對與「線下」走訪排查有機結合,及時摸清摸准返貧風險。我局牽頭整合涉及「三保障」方面的6家縣直部門16類數據,形成月比對分析機制,累計發布監測信息數據3964條。將監測數據全部「點對點」反饋至鄉鎮進行核查,開展縣級抽查300餘條,對確需進一步落實幫扶措施的35戶農戶逐戶逐人制定44項措施,已全部落實到位。此外,緊扣防止返貧核心內容,5月份已組織完成1輪「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全覆蓋大排查,未發現存在突出問題,但在排查中發現仍有水龍頭損壞、房屋漏雨等方面問題78條,已完成整改。通過數據比對、「雙線摸排」等方式對全縣中高職在校生進行全面排查,確保不重不漏,今年春季為872人落實「雨露計劃」教育資助130.95萬元。引入社會保險參與防止返貧機制,為全縣34865名脫貧戶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69.73萬元。
(二)銜接資金項目工作。截至目前,全縣已到位資金12835.25萬元(其中銜接資金10456.25萬元、政府債券資金2379萬元),已安排10422萬元,實施項目47個,其中5634萬元用於到村到戶產業項目、占專項銜接資金的70.05%。5月28日下達我縣2413.25萬元省級資金,目前會同農業農村局,謀劃用於集中連片到村產業項目。今年以來共安排2499.4萬元用於建設聯村廠房,資金投入占比51.7%。
(三)穩崗就業工作。利用大數據系統,將18至75周歲有勞動能力未務工的脫貧人口信息逐一核實更新,並建立了務工就業跟蹤幫扶台賬,確保我縣務工就業人數不低於去年。截至目前,全縣脫貧人口務工就業14859人,為去年年底的100.53%。為及時掌握脫貧人口務工就業情況,持續採取「電話抽查+到村核查」方式,已完成482戶脫貧戶電話抽查、到村核查23次,對務工信息發生變化的121人全部完成信息維護,確保信息真實準確。持續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已投入1608.66萬元用於公益性崗位開發,在崗人數1808人,超出去年年底78人。光伏收益開發公益崗位358人。截至5月底,累計發放公益性崗位財政資金568.41萬元,支出進度為35.33%。
(四)檔案歸檔工作。建立五河縣脫貧攻堅檔案聯席會議制度,完成17家縣直行業部門和14個鄉鎮培訓,從14個鄉鎮選取14個重點村進行了現場督導,同時要求所在鄉鎮召集其他村扶貧專干到場觀摩學習。並建立脫貧攻堅檔案整理微信群,14個鄉鎮和199個村專干隨時可以在群內提問諮詢,及時給予解答。截至目前,全縣村級和鎮級脫貧攻堅檔案收集整理總體完成進度分別為97.66%、94.12%。已轉入數字化階段,我局前期已同4家檔案公司進行洽談,建議鄉鎮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檔案公司,6月底簽訂合同,8月底之前完成數字化並移交縣檔案館。
(五)項目資產管理工作。為加強我縣扶貧資產管理,2月份完成全縣50座光伏扶貧電站全部確權到村,今年來累計收益121.85萬元,收益用於公益崗位工資支出85.056萬元、占比69.8%。3月份我局積極會同財政、審計等部門對已登記的8096萬元經營性扶貧資產開展抽查。鎮村均建立了扶貧資產管理台賬,全縣經營性資產總體運營情況正常、收效穩定。
(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集中排查工作。6月7日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集中排查部署會後,我局立即組織對13家縣直部門和鄉鎮進行了排查業務培訓。同時,組織兩個督查組對鄉鎮進行了12次督導。截至目前,全縣入戶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此次排查發現8個方面540個問題,目前已完成整改524個、正在整改16個,於7月底前完成整改。
二、下半年
一是抓好「十四五」銜接規劃編制。聘請江蘇康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編制五河縣「十四五」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規劃,結合我縣相關部門專項規劃,3月份完成銜接規劃編制調研工作,5月份文本初稿已完成,待國家和省市規劃出台後再進行進一步補充完善。
二是抓好防止返貧風險防控。通過「人防」+「技防」持續加大對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常態化監測收入、「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狀況,將教育和醫療自費支出超過10000元、人均收入低於8000元脫貧戶及困難重度殘疾戶作為重點關注對象,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隨訪,落實相應幫扶措施。常態化開展監測對象動態管理,進一步完善農戶自主申報、鎮村幹部走訪、部門篩查預警等監測方式,及時掌握信訪、「12317」平台、輿情等信息,拓寬預警渠道,做到符合條件的農戶應納盡納、應幫盡幫,應消盡消。做好今年第一批監測對象識別標註工作,落實幫扶聯繫人,並按照「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開展針對性幫扶。落實「防貧保」綜合保險試點工作。同時會同縣民政局、縣醫保局、縣殘聯等部門組織人員不定期到鎮村開展暗訪督導,7月底前對14個鄉鎮完成一輪督導,確保防返貧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三是抓好產業項目落地見效。省級銜接資金2413.25萬元於5月28日下達我縣,除59.25萬元定向用於少數民族發展外,其餘2354萬元計劃全部用於實施到村產業。同時對已批覆的28個到村產業項目跟進督導,對進度較慢的進行「周分析周調度周通報」。
四是抓好務工就業。緊盯畢業季,聯合縣人社局對即將畢業的342名大學生,做好務工就業服務。緊盯賦閒勞動力及時更新務工就業信息,持續採取不定期電話回訪方式,結合到村督查及時掌握務工人員就業相關情況,並通過系統數據進行信息比對,篩選出各年齡段有勞動力的人員是否務工就業。加強與人社部門數據對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真實性。結合「2+n」等各類招聘活動,宣傳企業用工信息,充分發揮基層就業服務平台作用,結合服務對象辦理求職登記、失業登記等業務開展就業政策、企業用工信息宣傳。
五是抓好脫貧人口小額信貸逾期風險防控。截至目前,全縣存量小額信貸3269筆15187.8萬元,均為下半年到期(其中7月份418萬元、8月份397萬元、9月份1002萬元、10月份2511萬元、11月份2294萬元、12月份8500萬元)。我局將成立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專班,聯合縣金融局、人行及三家主辦銀行強風險防範及管控,提前2個月開展監測分析,嚴防貸款逾期。與鎮村一起全面排查136家「三合」模式新型經營主體、755戶「戶貸戶用」貸款貸後使用情況,確保不發生逾期貸款。同時對符合放貸條件的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做到應貸盡貸。
六是抓好幫扶工作。繼續保持銜接期間幫扶工作穩定,牽頭組織好84家縣直幫扶單位和4100餘名幫扶責任人繼續履行「雙包」責任,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入戶走訪幫扶,對幫扶情況進行月統計月通報。對新派駐的20支駐村工作隊加強管理,配合組織部開展一輪集中培訓,幫助駐村幹部儘快適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