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四個班級的英語教學。英語對於小學三年級所有學生來說,都是從同一水平開始學習。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對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並掌握了一些日常對話用語和一定量的詞彙。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本學期來加強學習英語的能力。同時本學期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應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入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達到如下目標:
1.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
2.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遊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
3.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
4.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
5.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
6.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
7. 能書寫字母和單詞。
8. 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全書共6單元,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式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4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基他學科的知識。
5教師可自由地選擇並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
1、字母教學。
26個字母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儘可能採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字母教學真正擺脫聽、說、讀、寫的枯燥訓練。
1)學生認讀字母卡片,掌握字母讀音。
2)教師幫助學生感知輔音字母中的元音音素。
3)學生看單詞卡片和圖片認讀單詞,教師幫助學生感知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
4)學生練習書寫字母。
2、單詞教學。
直觀教學法---使用直觀的實物、圖片、多媒體、簡筆畫、動作和表情等教學新詞,有利於建立起單詞與物品的聯繫,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如在教學big、small、tall、short 、fat、thin單詞時可以通過實物、趣味簡筆畫或反義詞等形式來來幫助學生識記。(small-notbig,short-nottall,thin-notfat )。
自然拼音法---將單詞教學與語音教學結合起來,通過語音教學幫助學生學、記單詞。加強學生的認讀和拼讀能力。另外,在老師的示範中要將單詞正確書寫到四線格中,然後結合板書給學生示範發音,讓學生聽清發音、看到口型。注意將單詞的音、形、義結合,加強學生單詞的認讀能力。建議多利用磁帶來引導學生看圖反覆聽錄音,再次從聽覺上感知所學單詞。
3、句子教學。
意義操練---在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趣味的機械操練後,教師要將詞放到情境中、句子中來理解與,進行意義操練。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4、課文教學。
本冊每單元的課文均與話題有關,依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圖畫和學生易接受的語言呈現。在課文教學時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看圖或光碟、聽錄音。教師也可以通過表演或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大意。
2)學生聽錄音指圖。
3)學生跟錄音指讀句子。
4)老師根據課文提問,學生思考後回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5)教師幫助學生認讀故事中的句子,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初步朗讀故事中的句子。
6)讓學生聽音複述句子。(聽力訓練,分層要求)。
7)學生自主練習課文。
8)鼓勵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角色表演。
四、教學措施。
小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英語對話教學中的體現,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怎樣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呢?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對話。根據這些對話稍稍用心設計一下,便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複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繫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並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2、 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小學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遊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說、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3、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手勢。
把一些單詞、短語、甚至是句子與手勢或是肢體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全身活動,手腦並用,即加深了記憶,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五、後20%學生的幫扶計劃
後20%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具體表現上課說話做小動作,批評他們也無所謂,不願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懂裝懂,日積月累,他們對英語學習漸漸失去興趣,因為他們無法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怎樣改變這種怕學、厭學的狀況呢?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根據這些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如下措施:
(一)、師幫生教師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中起著「導」和「演」的雙重作用。
1、揚優點: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表面上,後進生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讓他們的閃光點全部展現出來,並適時表揚,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
2、補弱點:每一個後進生的情況各不一樣,有的是因為智力問題,多次的失敗使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有的是非智力問題,只是習慣較差,自覺性不強;還有的是因為家庭問題。教師可針對具體情況,對症下藥。
3、生幫生。
讓他們進行師徒結對學習。
六、教學進度安排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四個班級的英語教學。英語對於小學三年級所有學生來說,都是從同一水平開始學習。通過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對英語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並掌握了一些日常對話用語和一定量的詞彙。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本學期來加強學習英語的能力。同時本學期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教師應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入手,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達到如下目標:
1.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
2.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遊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
3.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
4.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
5.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
6.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
7. 能書寫字母和單詞。
8. 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全書共6單元,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本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注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同時也突出語言的真實性和實用性。
2注重中外文化的雙向式交流,使學生通過學習,培養未來跨文化交際所需要的能力。
3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以不同方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4注重融合學科內容,加強學科之間的整合和滲透,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來獲得基他學科的知識。
5教師可自由地選擇並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法:
1、字母教學。
26個字母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儘可能採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字母教學真正擺脫聽、說、讀、寫的枯燥訓練。
1)學生認讀字母卡片,掌握字母讀音。
2)教師幫助學生感知輔音字母中的元音音素。
3)學生看單詞卡片和圖片認讀單詞,教師幫助學生感知字母在單詞中的發音。
4)學生練習書寫字母。
2、單詞教學。
直觀教學法---使用直觀的實物、圖片、多媒體、簡筆畫、動作和表情等教學新詞,有利於建立起單詞與物品的聯繫,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如在教學big、small、tall、short 、fat、thin單詞時可以通過實物、趣味簡筆畫或反義詞等形式來來幫助學生識記。(small-notbig,short-nottall,thin-notfat )。
自然拼音法---將單詞教學與語音教學結合起來,通過語音教學幫助學生學、記單詞。加強學生的認讀和拼讀能力。另外,在老師的示範中要將單詞正確書寫到四線格中,然後結合板書給學生示範發音,讓學生聽清發音、看到口型。注意將單詞的音、形、義結合,加強學生單詞的認讀能力。建議多利用磁帶來引導學生看圖反覆聽錄音,再次從聽覺上感知所學單詞。
3、句子教學。
意義操練---在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趣味的機械操練後,教師要將詞放到情境中、句子中來理解與,進行意義操練。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
4、課文教學。
本冊每單元的課文均與話題有關,依據學生年齡特點,以圖畫和學生易接受的語言呈現。在課文教學時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1)看圖或光碟、聽錄音。教師也可以通過表演或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故事大意。
2)學生聽錄音指圖。
3)學生跟錄音指讀句子。
4)老師根據課文提問,學生思考後回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5)教師幫助學生認讀故事中的句子,突破重難點,幫助學生初步朗讀故事中的句子。
6)讓學生聽音複述句子。(聽力訓練,分層要求)。
7)學生自主練習課文。
8)鼓勵接受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角色表演。
四、教學措施。
小學生主體性地位在英語對話教學中的體現,小學英語對話教學在整個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大的分量。怎樣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呢?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了許多淺顯易懂、生動活潑的對話。根據這些對話稍稍用心設計一下,便能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複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繫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並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2、 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小學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遊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說、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3、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手勢。
把一些單詞、短語、甚至是句子與手勢或是肢體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全身活動,手腦並用,即加深了記憶,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五、後20%學生的幫扶計劃
後20%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具體表現上課說話做小動作,批評他們也無所謂,不願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懂裝懂,日積月累,他們對英語學習漸漸失去興趣,因為他們無法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怎樣改變這種怕學、厭學的狀況呢?怎樣提高教學質量,根據這些學生實際情況。安排如下措施:
(一)、師幫生教師在後進生轉化工作中起著「導」和「演」的雙重作用。
1、揚優點: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表面上,後進生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他們比其他學生更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可以從這一點入手,讓他們的閃光點全部展現出來,並適時表揚,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
2、補弱點:每一個後進生的情況各不一樣,有的是因為智力問題,多次的失敗使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有的是非智力問題,只是習慣較差,自覺性不強;還有的是因為家庭問題。教師可針對具體情況,對症下藥。
3、生幫生。
讓他們進行師徒結對學習。
六、教學進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