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地處渭北旱塬溝壑區,位於陝西中部、咸陽北部,總面積1811平方公里,轄9鎮1辦、179個行政村、30萬人。2014年,全縣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村112個、貧困人口13532戶49054人。2019年5月7日,省政府公告**正式脫貧摘帽。2015—2017年連續3年被評為全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考評a級縣,2016年被評為全省扶貧績效考核優秀縣區,2017年在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名列第一方陣,2018年進入中國扶貧效率「百高貧困縣」前10名,2019年全省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綜合評價為好等次,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績效評價為優秀,今年度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位居咸陽市第一。**分別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一、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省市有關會議精神,堅持責任不鬆動,力度不減弱,政策不斷檔,久久為功,持續發力,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起步良好,開局順利。
(一)緊盯責任落實不放鬆,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突出責任落實,層層傳導壓力,全力推動工作落地落實。一方面抓主體責任落實。堅持把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責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強化主業主責意識,充分發揮縣委理論中心組平台作用,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論述,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兩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準確把握新形勢、新標準、新要求,進一步增強了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及時召開了全縣農村工作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下發了《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現代化安排意見》《關於紮實做好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縣級領導、牽頭部門目標責任,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傳導壓力,確保了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有序推進。繼續推行「總隊長負責制」「聯席會議」「報賬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責任機制倒逼工作落實。另一方面抓幫扶責任落實。堅持和完善駐村幫扶工作機制,選強配強村級班子,從嚴管理四支隊伍,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幹勁不減。從嚴管理「四支隊伍」。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日報告制度」,採取現場檢查、隨機暗訪、查閱資料、考勤系統抽查、電話查崗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四支隊伍到崗履職情況開展4次專項檢查。從優選強村級班子。突出「雙好雙強」,圍繞忠誠擔當好頭雁、務實重行好班子、風清氣正好氛圍、幹事創業好環境、高質發展好動力「五好目標」,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了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馬欄幹部學院舉辦了新一屆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黨史、提能力、促振興」專題封閉培訓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二)緊盯政策落實不斷檔,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圍繞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續強化措施、細化任務,確保主要幫扶政策不中止、不斷檔、不留空白。
一是做實產業扶貧夯基礎。堅持「有特色、可持續、能受益」原則,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生豬養殖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養殖為代表的設施農業,以中鋒養殖、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堅持支持到戶產業,促進脫貧人口產業健康發展。圍繞冬春季果園管理、畜牧養殖等重點工作,組織邀請專家、教授、種養殖能手,開展適時管用的技術培訓。完成今年產業扶貧項目庫建設,推進產業集群化和三產融合發展。截止目前,撥付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計2614萬元,重點扶持以蘋果、生豬、蔬菜為主的主導產業,以玉米、中藥材、羊、雞、兔等為主的特色種養業發展。
二是做實穩崗就業促增收。依託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活動,舉辦線上招聘會6次,線下招聘會3次,達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轉移就業23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人。開展「點對點」行前服務、組織返崗運輸、做好抵達地交接等農民工返崗復工保障工作,確保廣大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節後先後4車次「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123人。組織開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職業培訓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訓政策諮詢、推薦至少1個適合培訓項目」的送技能優質服務,支持鼓勵勞動者參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2月份,共組織開展穩崗留工培訓650人。
三是做實教育扶貧促攻堅。堅持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夯實「七長」責任制,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的家庭義務教育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深入推進「三秦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繼續組織教師採取「一幫一」「一幫多」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建立完善全縣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信息庫,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加強風險排查研判,及時跟進幫扶機制,不斷築牢因學返貧致貧保障網。
四是做實健康扶貧防返貧。縣域內各醫療機構繼續嚴格落實了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有效緩解脫貧住院患者墊付壓力和費用負擔。將今年脫貧人口簽約服務時間、頻次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簽約服務有機結合,繼續將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圍。繼續組織對30種大病患者進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賬,確保大病患者各類信息準確性。充分發揮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監測預警模塊功能,對系統標註因病返貧風險較高的脫貧人口,認真核實、精準幫扶。
五是做實安全住房保安全。繼續落實「1+7」幫扶政策,對273戶818人易地搬遷對象中有勞動能力207戶392人,省外轉移就業45人,縣外省內轉移就業118人,縣內轉移就業31人,公益崗位安置87人,涉農就業111人。
為有產業基礎、勞動能力、有意願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進行產業扶持。同時,落實搬遷群眾的教育、醫療等幫扶措施,做到搬遷政策不脫鈎,確保搬遷群眾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繼續落實農戶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發現一戶危房改造一戶,確保農戶住房安全不出問題。
六是做實生態扶貧促雙贏。紮實踐行「兩山」理念,既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又增加脫貧人口收入,切實抓好生態護林員動態管理,嚴格執行全縣502名生態護林員月考核制,按月兌付護林員補助43.7萬元,已發放至2月底。
七是做實兜底保障保民生。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返貧戶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做到對象準確,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農村低保發放標準由一檔340元、二檔270元提高到一檔410元、二檔360元、三檔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養人員577人,發放資金32萬元。
保障農村低保5378戶16786人,發放資金652.7萬元。救助困難群眾42戶,發放資金15.7萬元。
(三)緊盯工作落實不鬆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始終堅持保持工作力度不減,全面落實重點任務,紮實推進重點工作,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一是全面落實防返貧監測預警及動態幫扶。健全完善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聯動」的工作機制,組織「四支隊伍」每月入戶走訪群眾的收入、支出、生產生活情況,建立了排查工作檯賬。
召開了第一季度聯席會,對轄區內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貧風險的群眾全方位監測,經研判,無風險戶和邊緣戶。二是切實規範扶貧資產運營管護。對2016--今年扶貧項目進行全面摸底,確權,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貧資產管護台賬,完善長效機制30個,實現了扶貧資產後續管理全覆蓋。對2013--2015年扶貧項目資產進行摸底、統計、確權,目前正在移交當中。健全了飲水安全四級回訪機制,及時安排各供水單位採取重點監管、定期巡查、電話回訪等方式,對飲水安全薄弱村集中進行巡查和走訪,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完成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及資產移交,全面實行路長制,落實縣、鎮、村三級管養責任主體,成效顯著。三是紮實開展消費幫扶。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深入推進消費幫扶工作。認定扶貧產品389個,涉及供應商49家。舉辦「紅紅火火鬧元宵,消費扶貧唱大戲」扶貧產品展銷活動。
積極開展幫扶單位助銷、工會福利直銷、「八進」對接承銷、社會力量帶銷、「三專」建設專銷、電商平台促銷等活動,藉助「扶貧832」、公益中國、陝西扶貧消費採購等平台,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鞏固推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年扶貧產品銷售額達到480萬元。四是持續深化蘇陝協作。強化人才交流,兩地互派掛職幹部7人,泰興選派援旬專業技術人才12人。正在積極爭取江蘇3家企業來旬落地投產。截止目前,陝扶貧協作完成消費扶貧銷售額671.1萬元。
(四)緊盯執紀監督不缺位,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聚焦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切實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加強聯動查處機制。進一步運用紀檢監察機關與職能部門聯動協調機制,縣扶貧、財政、審計、公安、檢察、法院、農業等職能部門按月梳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建立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專項台賬,做好數據統計分析和匯總上報工作,形成從線索受理到查處再到統計管理的聯動機制。運用案件覆核複查機制,對批轉的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為初核了結的由縣紀委監委啟動覆核機制,對核查出違紀違法問題的從嚴追究初核人員責任,夯實案件查辦責任。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拓展線索來源渠道。充分發揮群眾來電、來信、來訪等信訪主渠道作用,積極利用網絡、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及有獎舉報投訴電話,重點受理扶貧領域弄虛作假、優親厚友、虛報冒領、貪污截留、剋扣挪用、揮霍浪費等問題的舉報投訴。搭建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綠色通道」,快速交辦。目前,開展全員培訓2期,情景模擬1期,幹部夜校3期,督導檢查5次,共查處扶貧領域問題3件,實施第一種形態4人次。三是加大審查調查力度。實行問題線索辦理領導包抓制,強化責任擔當,加大壓力傳導,壓實壓緊責任,採取「一對一」精準指導、下發督辦函、現場跟進督辦的模式,快速辦結,確保扶貧領域問題線索按時限要求辦結,清零見底。規範線索處置,對扶貧領域線索留存處置不過夜,並建立了扶貧領域案件線索台賬,案件監督管理室及時跟進督辦案件,確保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在1個月內辦結。對查處的帶有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舉一反三,在所涉及領域開展專項排查。嚴查違紀違法問題,聚焦產業扶貧、教育資助、醫療救助、社會保障等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嚴查項目審批、資金監管、政策落實中欺上瞞下、優親厚友、弄虛作假,以及扶貧幹部工作作風等問題行為,持續加大審查調查力度。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還不紮實。領導幹部都能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學習,深入紮實學習,學思踐悟,但是一般幹部學習不夠紮實,對「三新」的豐富內涵掌握不夠全面,幹事創新的熱情不夠高漲。二是個別工作推進不夠平衡。由於今年「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級扶貧部門機構,職能劃轉,相關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關職責正在進一步明確,導致個別工作進展不夠快。三是財政保障能力還不強。我縣作為脫貧摘帽縣,也是典型的農業縣,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資金到位前,依靠縣級財政難以保障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所需資金投入。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我縣地處渭北旱塬,自然條件差,農業設施落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業生產受霜凍、旱澇等自然災害的風險交大。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落實省市委決策部署,以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韌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取得實效。一是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動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實落細,並根據脫貧人口實際困難給予適度傾斜。二是全面落實動態監測和幫扶防返貧致貧。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標,統籌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工作機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健全社會兜底保障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科學認定農村低保對象。及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困難群眾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做到精準識別、應救盡救。四是完善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機制。按照「資金清、項目清、底數清」的思路,穩妥有序做好扶貧資產確權、移交、運營管護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業主管部門資產管護制度,強化資金、人員、制度「三重保障」。五是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以「馬欄紅」蘋果為主導,因地制宜發展畜牧養殖、中蜂養殖、玉米、中藥材、烤煙、食用菌、油料、雜糧、花椒等特色產業,形成多元化特色產業體系,多渠道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六是大力促進穩崗就業。堅持就業實名制台賬管理,積極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動人崗對接,加大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統籌用好生態護林員、護路員、護水員等各類公益崗位,促進就近就業。七是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完善「1+7」後續幫扶政策,加強16個搬遷安置點周邊產業建設,大力發展社區工廠,確保搬遷群眾每戶都有產業扶持項目,有勞動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八是持續改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條件。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加大對退出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全面加快農村通訊、電力、供熱、燃氣、水利、衛生室、圖書室、便民服務室等鎮村公共服務水平,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建設宜居家園。九是提升教育醫療保障水平。持續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統籌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綜合梯次減負功能,繼續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續推進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貫穿鞏固拓展工作全過程,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十一是進一步拓展消費幫扶工作。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發揮好「三專一平台」作用,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產品展銷、直播帶貨等活動,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十二是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成果,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不斷完善後續產業帶貧益貧機制,推動扶貧產業提質增效。
一、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省市有關會議精神,堅持責任不鬆動,力度不減弱,政策不斷檔,久久為功,持續發力,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起步良好,開局順利。
(一)緊盯責任落實不放鬆,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突出責任落實,層層傳導壓力,全力推動工作落地落實。一方面抓主體責任落實。堅持把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責任抓在手中上、扛在肩上,強化主業主責意識,充分發揮縣委理論中心組平台作用,全面系統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論述,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兩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準確把握新形勢、新標準、新要求,進一步增強了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及時召開了全縣農村工作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會議,下發了《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現代化安排意見》《關於紮實做好當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工作的通知》,明確縣級領導、牽頭部門目標責任,細化分解任務,層層傳導壓力,確保了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有序推進。繼續推行「總隊長負責制」「聯席會議」「報賬制工作法」等制度,以完善的責任機制倒逼工作落實。另一方面抓幫扶責任落實。堅持和完善駐村幫扶工作機制,選強配強村級班子,從嚴管理四支隊伍,確保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幹勁不減。從嚴管理「四支隊伍」。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日報告制度」,採取現場檢查、隨機暗訪、查閱資料、考勤系統抽查、電話查崗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四支隊伍到崗履職情況開展4次專項檢查。從優選強村級班子。突出「雙好雙強」,圍繞忠誠擔當好頭雁、務實重行好班子、風清氣正好氛圍、幹事創業好環境、高質發展好動力「五好目標」,高效率高質量完成了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3月11日至13日,在馬欄幹部學院舉辦了新一屆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黨史、提能力、促振興」專題封閉培訓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二)緊盯政策落實不斷檔,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圍繞鞏固拓展「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續強化措施、細化任務,確保主要幫扶政策不中止、不斷檔、不留空白。
一是做實產業扶貧夯基礎。堅持「有特色、可持續、能受益」原則,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生豬養殖為代表的畜牧業,以棚室養殖為代表的設施農業,以中鋒養殖、中藥材為主的特色產業,堅持支持到戶產業,促進脫貧人口產業健康發展。圍繞冬春季果園管理、畜牧養殖等重點工作,組織邀請專家、教授、種養殖能手,開展適時管用的技術培訓。完成今年產業扶貧項目庫建設,推進產業集群化和三產融合發展。截止目前,撥付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共計2614萬元,重點扶持以蘋果、生豬、蔬菜為主的主導產業,以玉米、中藥材、羊、雞、兔等為主的特色種養業發展。
二是做實穩崗就業促增收。依託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活動,舉辦線上招聘會6次,線下招聘會3次,達成用工意向72人,成功轉移就業23人,其中脫貧勞動力3人。開展「點對點」行前服務、組織返崗運輸、做好抵達地交接等農民工返崗復工保障工作,確保廣大農民工安全有序返崗,節後先後4車次「點對點」輸送務工人員123人。組織開展「提供至少3次以上職業培訓信息、推送至少1次培訓政策諮詢、推薦至少1個適合培訓項目」的送技能優質服務,支持鼓勵勞動者參與線上職業技能培訓。2月份,共組織開展穩崗留工培訓650人。
三是做實教育扶貧促攻堅。堅持常態化開展控輟保學,夯實「七長」責任制,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的家庭義務教育適齡兒童不失學,輟學。深入推進「三秦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繼續組織教師採取「一幫一」「一幫多」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生活指導、學業輔導、心理疏導,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建立完善全縣建檔立卡家庭學生信息庫,開展常態化監測預警,加強風險排查研判,及時跟進幫扶機制,不斷築牢因學返貧致貧保障網。
四是做實健康扶貧防返貧。縣域內各醫療機構繼續嚴格落實了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有效緩解脫貧住院患者墊付壓力和費用負擔。將今年脫貧人口簽約服務時間、頻次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簽約服務有機結合,繼續將脫貧人口全部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範圍。繼續組織對30種大病患者進行摸底排查,建立大病摸底台賬,確保大病患者各類信息準確性。充分發揮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監測預警模塊功能,對系統標註因病返貧風險較高的脫貧人口,認真核實、精準幫扶。
五是做實安全住房保安全。繼續落實「1+7」幫扶政策,對273戶818人易地搬遷對象中有勞動能力207戶392人,省外轉移就業45人,縣外省內轉移就業118人,縣內轉移就業31人,公益崗位安置87人,涉農就業111人。
為有產業基礎、勞動能力、有意願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進行產業扶持。同時,落實搬遷群眾的教育、醫療等幫扶措施,做到搬遷政策不脫鈎,確保搬遷群眾享受公平公正的教育、醫療等民生保障。繼續落實農戶住房安全動態監測機制,發現一戶危房改造一戶,確保農戶住房安全不出問題。
六是做實生態扶貧促雙贏。紮實踐行「兩山」理念,既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又增加脫貧人口收入,切實抓好生態護林員動態管理,嚴格執行全縣502名生態護林員月考核制,按月兌付護林員補助43.7萬元,已發放至2月底。
七是做實兜底保障保民生。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返貧戶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做到對象準確,應保盡保,應退盡退。農村低保發放標準由一檔340元、二檔270元提高到一檔410元、二檔360元、三檔310元。目前,保障特困供養人員577人,發放資金32萬元。
保障農村低保5378戶16786人,發放資金652.7萬元。救助困難群眾42戶,發放資金15.7萬元。
(三)緊盯工作落實不鬆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始終堅持保持工作力度不減,全面落實重點任務,紮實推進重點工作,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一是全面落實防返貧監測預警及動態幫扶。健全完善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按照「周排查、月研判、季聯動」的工作機制,組織「四支隊伍」每月入戶走訪群眾的收入、支出、生產生活情況,建立了排查工作檯賬。
召開了第一季度聯席會,對轄區內行政村可能存在返貧風險的群眾全方位監測,經研判,無風險戶和邊緣戶。二是切實規範扶貧資產運營管護。對2016--今年扶貧項目進行全面摸底,確權,移交等工作。建立了扶貧資產管護台賬,完善長效機制30個,實現了扶貧資產後續管理全覆蓋。對2013--2015年扶貧項目資產進行摸底、統計、確權,目前正在移交當中。健全了飲水安全四級回訪機制,及時安排各供水單位採取重點監管、定期巡查、電話回訪等方式,對飲水安全薄弱村集中進行巡查和走訪,確保群眾飲水安全。完成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及資產移交,全面實行路長制,落實縣、鎮、村三級管養責任主體,成效顯著。三是紮實開展消費幫扶。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深入推進消費幫扶工作。認定扶貧產品389個,涉及供應商49家。舉辦「紅紅火火鬧元宵,消費扶貧唱大戲」扶貧產品展銷活動。
積極開展幫扶單位助銷、工會福利直銷、「八進」對接承銷、社會力量帶銷、「三專」建設專銷、電商平台促銷等活動,藉助「扶貧832」、公益中國、陝西扶貧消費採購等平台,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鞏固推展脫貧攻堅成果,今年扶貧產品銷售額達到480萬元。四是持續深化蘇陝協作。強化人才交流,兩地互派掛職幹部7人,泰興選派援旬專業技術人才12人。正在積極爭取江蘇3家企業來旬落地投產。截止目前,陝扶貧協作完成消費扶貧銷售額671.1萬元。
(四)緊盯執紀監督不缺位,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把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聚焦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切實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加強聯動查處機制。進一步運用紀檢監察機關與職能部門聯動協調機制,縣扶貧、財政、審計、公安、檢察、法院、農業等職能部門按月梳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建立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專項台賬,做好數據統計分析和匯總上報工作,形成從線索受理到查處再到統計管理的聯動機制。運用案件覆核複查機制,對批轉的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為初核了結的由縣紀委監委啟動覆核機制,對核查出違紀違法問題的從嚴追究初核人員責任,夯實案件查辦責任。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拓展線索來源渠道。充分發揮群眾來電、來信、來訪等信訪主渠道作用,積極利用網絡、微信等現代信息技術及有獎舉報投訴電話,重點受理扶貧領域弄虛作假、優親厚友、虛報冒領、貪污截留、剋扣挪用、揮霍浪費等問題的舉報投訴。搭建扶貧領域問題線索「綠色通道」,快速交辦。目前,開展全員培訓2期,情景模擬1期,幹部夜校3期,督導檢查5次,共查處扶貧領域問題3件,實施第一種形態4人次。三是加大審查調查力度。實行問題線索辦理領導包抓制,強化責任擔當,加大壓力傳導,壓實壓緊責任,採取「一對一」精準指導、下發督辦函、現場跟進督辦的模式,快速辦結,確保扶貧領域問題線索按時限要求辦結,清零見底。規範線索處置,對扶貧領域線索留存處置不過夜,並建立了扶貧領域案件線索台賬,案件監督管理室及時跟進督辦案件,確保扶貧領域問題線索在1個月內辦結。對查處的帶有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舉一反三,在所涉及領域開展專項排查。嚴查違紀違法問題,聚焦產業扶貧、教育資助、醫療救助、社會保障等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嚴查項目審批、資金監管、政策落實中欺上瞞下、優親厚友、弄虛作假,以及扶貧幹部工作作風等問題行為,持續加大審查調查力度。
二、存在問題
雖然我縣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還不紮實。領導幹部都能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學習,深入紮實學習,學思踐悟,但是一般幹部學習不夠紮實,對「三新」的豐富內涵掌握不夠全面,幹事創新的熱情不夠高漲。二是個別工作推進不夠平衡。由於今年「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之年,也是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加之恰逢各級扶貧部門機構,職能劃轉,相關配套政策正在研究制定,相關職責正在進一步明確,導致個別工作進展不夠快。三是財政保障能力還不強。我縣作為脫貧摘帽縣,也是典型的農業縣,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在中省市配套資金到位前,依靠縣級財政難以保障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所需資金投入。四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我縣地處渭北旱塬,自然條件差,農業設施落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不強,農業生產受霜凍、旱澇等自然災害的風險交大。
三、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落實省市委決策部署,以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韌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確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取得實效。一是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推動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實落細,並根據脫貧人口實際困難給予適度傾斜。二是全面落實動態監測和幫扶防返貧致貧。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主要指標,統籌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動態幫扶工作機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三是健全社會兜底保障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標準制定和動態調整機制,科學認定農村低保對象。及時有針對性地給予困難群眾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做到精準識別、應救盡救。四是完善扶貧項目資產管理機制。按照「資金清、項目清、底數清」的思路,穩妥有序做好扶貧資產確權、移交、運營管護等工作。建立健全各行業主管部門資產管護制度,強化資金、人員、制度「三重保障」。五是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大力發展以「馬欄紅」蘋果為主導,因地制宜發展畜牧養殖、中蜂養殖、玉米、中藥材、烤煙、食用菌、油料、雜糧、花椒等特色產業,形成多元化特色產業體系,多渠道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六是大力促進穩崗就業。堅持就業實名制台賬管理,積極搭建用工信息平台,推動人崗對接,加大有組織勞務輸出力度。統籌用好生態護林員、護路員、護水員等各類公益崗位,促進就近就業。七是狠抓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完善「1+7」後續幫扶政策,加強16個搬遷安置點周邊產業建設,大力發展社區工廠,確保搬遷群眾每戶都有產業扶持項目,有勞動力的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八是持續改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條件。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加大對退出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全面加快農村通訊、電力、供熱、燃氣、水利、衛生室、圖書室、便民服務室等鎮村公共服務水平,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建設宜居家園。九是提升教育醫療保障水平。持續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統籌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教助三重保障制度綜合梯次減負功能,繼續對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和易返貧致貧人口實施傾斜保障措施。十是持續推進全民教育和扶志扶智工作。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把「扶志、扶智、扶德、扶技、扶勤」教育貫穿鞏固拓展工作全過程,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十一是進一步拓展消費幫扶工作。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原則,發揮好「三專一平台」作用,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產品展銷、直播帶貨等活動,推動城鄉生產與消費有效對接。十二是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成果,創新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不斷完善後續產業帶貧益貧機制,推動扶貧產業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