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黨建基礎工作存在薄弱環節,社區黨建活動內容單一,「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發展不平衡,硬體設施還需提高。
2.落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不嚴;部分黨員黨性觀念淡薄問題突出;社區自管黨員多數工資標準無從考證,沒有按照實際標準繳納黨費,並且繳費積極性不高,存在催繳現象。
3.基層黨建工作創新不足:對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深,科學的工作方法還有待加強;在工作安排上,創新力度不夠;黨建工作考評缺乏有效抓手,獎懲機制不完善。
4.對新形勢下落實好黨建工作責任制觀念不新、辦法不多、措施不力,對黨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創新,不能以創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抓深抓實基層黨建工作。
5.多數社區僅滿足於做好上級要求的「規定動作」,開展活動形式較為單一,特點不突出,亮點不明顯,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6.轄區「兩新」組織多,但指導投入還不夠,力度不大,導致「兩新」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工作效果不好。
7.黨建工作責任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落實不到位、職責履行不完全等問題,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和制約,激勵問責機制不夠完善。
8.花費大量的精力用於城中村拆遷、項目建設、信訪穩定和民生工程建設等具體事務,抓基層黨建投入精力不足,對黨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9.基層黨員教育管理不深入,不嚴格。
10.對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的特點缺乏深入系統地研究,思路不夠開闊,工作中易受傳統思維左右,導致黨建創新工作亮點不突出。
11.沒有處理好抓基層黨建工作與抓項目建設、抓經濟發展的關係,在抓工作中沒有均衡用力。
12.黨建工作內容不豐富,缺少創新抓手,對黨員的思想教育缺乏針對性,教育內容枯燥,基層黨建工作特色不突出,支部陣地作用發揮不明顯。
13.考評手段單一,考評方法不靈活,對考評結果運用不充分。
14.追責問責機制不健全,存在強考核、弱問責的現象。
15.履行黨建責任意識還有不足,缺乏「中心」意識,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就黨建而抓黨建,與業務工作結合不緊的「自我空轉」情況。
16.抓黨員的教育管理還不夠有力,對基層黨組織黨員教育的方法簡單、措施不力,管理黨員的意識不強、監督不力。
17.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創特色、創品牌的思路還不夠新,力度還不夠大,在開展黨建工作中大多依賴上級安排,黨建工作「精品」意識不夠強。
18.對流動黨員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措施。
19.黨員在大張公司各門店分布不均衡,公司黨委制定的「50人以上的門店要有共產黨員」的目標難以實現,50人以上沒有黨員的門店有10個。
20.黨員在全體員工隊伍中的占比相對比較少,黨員占比只有1%-2%。
21.黨建工作督促檢查落實不深入,抓落實力度不大,各黨支部對黨建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
22.幹部隊伍建設不過硬,一些幹部創新意識不強,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在工作上不大膽、改革措施辦法少、招數少。
23.黨員管理工作抓得不紮實,平時的監管有所放鬆。
24.基層黨建創新力度不夠,整體黨建氛圍不夠濃厚,黨建特色活動偏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夠。
25.對黨建工作存在片面認識,沒有樹立做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謀劃、部署黨建工作。全年僅召開黨建專題會議x次。
26.對黨建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職責履行不到位等問題缺乏有效的監管問責手段。
27.對基層黨建工作思考不夠,缺乏創新,存在經驗主義。
28.對黨建工作認識不到位,政績觀有偏差,造成工作中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的傾向,謀劃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的多,考慮基層黨建的少。
29.在黨建工作上投入精力不足,安排布置多,親自抓的少,對黨建工作業務學習不夠,在指導社區黨組織建設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辦法,造成社區亮點工作不突出、發展不均衡。
30.缺乏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基層組織制度,工作無章可循,隨意性很大,機制管理不到位。
31.多忙於事務性工作,忽視與班子成員和下級面對面的交心談心,到社區和轄區企業調研存在走馬觀花、走過場現象,調查不深入不透徹。
32.由於各社區經濟條件、幹部能力存在差異,在強化基層黨建工作方面,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
33.社區「兩委」班子隊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問題,部分社區黨務幹部存在工作主動性不強,教育管理方式陳舊,組織開展活動少的問題,在整合黨建資源、挖掘工作潛力上方法不多的問題,社區幹部隊伍結構素質有待提升。
34.非公黨組織在引領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豐富企業文化等方面仍然存在作用發揮不明顯,活動開展難、黨員發展難等問題。
35.黨員教育管理不夠嚴,受年齡、文化等因素制約,部分黨員的先進性難以發揮,部分黨員意識淡化,黨性觀念減退,不願意參加組織生活,不積極主動繳納黨費。
36.黨建考核機制不完善,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落實不到位,考核標準還不夠科學規範、激勵問責機制還不完善等問題。
37.社區黨建後勁不足,沒有更好的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建項目建設只停留在表面,工作難以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制約和影響了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
38.非公黨組織開展黨建活動形式單一,僅僅停留在開會學習上,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
39.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待進一步激發,特別是社區黨組織專職副書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40.在社區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社區之間存在著工作落實程度不同、效果差異明顯的問題,基層黨建工作推進不平衡。
41.黨建工作落實情況與社區、個人考評的聯繫並不緊密,對相關黨建負責人的追責問效相對較輕,考評機制缺乏有效的貫徹落實。
42.在「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推進過程中,工作精力過多側重於完成新建任務和非公示範點的打造,忽視了其他已建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問題。
43.黨員教育管理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在組織學習教育時,未能充分考慮機關、社區、「兩新」組織黨員在年齡、文化和職業方面的差別,學習教育針對性不強。
44.對黨員教育主要還是採取「三會一課」形式,以會代教,教育方法單調,黨員教育管理需要加強。
45.對以往黨建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經驗缺乏總結、宣傳。
46.黨建工作創新思路辦法欠缺,沒有將創新工作落到實處,將上級政策與轄區實際結合不足。
47.黨建經費投入力度不夠,在基層社區,因黨建經費來源不固定、經費多少不固定、獲得時間不固定造成開展活動困難。
48.黨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基層支部黨員年齡偏大,轄區x名支部書記,平均年齡超過x歲。支部工作在黨員思想教育、開展組織生活上發展不均衡,主要局限於集中學習,方式較為單一。流動黨員覆蓋薄弱,較難參與支部活動,不便於黨組織管理。
49.「兩新」組織覆蓋面不夠,整體工作偏於弱化。
50.社區工作缺乏長效長態的工作機制、工作載體和活動平台,社區活動隨機開展,各類組織分頭行事,各種隊伍的服務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統領作用不明顯,資源缺乏有效整合。
2.落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不嚴;部分黨員黨性觀念淡薄問題突出;社區自管黨員多數工資標準無從考證,沒有按照實際標準繳納黨費,並且繳費積極性不高,存在催繳現象。
3.基層黨建工作創新不足:對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深,科學的工作方法還有待加強;在工作安排上,創新力度不夠;黨建工作考評缺乏有效抓手,獎懲機制不完善。
4.對新形勢下落實好黨建工作責任制觀念不新、辦法不多、措施不力,對黨建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創新,不能以創新的思路、有效的措施抓深抓實基層黨建工作。
5.多數社區僅滿足於做好上級要求的「規定動作」,開展活動形式較為單一,特點不突出,亮點不明顯,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
6.轄區「兩新」組織多,但指導投入還不夠,力度不大,導致「兩新」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工作效果不好。
7.黨建工作責任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落實不到位、職責履行不完全等問題,缺乏及時有效的監管和制約,激勵問責機制不夠完善。
8.花費大量的精力用於城中村拆遷、項目建設、信訪穩定和民生工程建設等具體事務,抓基層黨建投入精力不足,對黨建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9.基層黨員教育管理不深入,不嚴格。
10.對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的特點缺乏深入系統地研究,思路不夠開闊,工作中易受傳統思維左右,導致黨建創新工作亮點不突出。
11.沒有處理好抓基層黨建工作與抓項目建設、抓經濟發展的關係,在抓工作中沒有均衡用力。
12.黨建工作內容不豐富,缺少創新抓手,對黨員的思想教育缺乏針對性,教育內容枯燥,基層黨建工作特色不突出,支部陣地作用發揮不明顯。
13.考評手段單一,考評方法不靈活,對考評結果運用不充分。
14.追責問責機制不健全,存在強考核、弱問責的現象。
15.履行黨建責任意識還有不足,缺乏「中心」意識,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著就黨建而抓黨建,與業務工作結合不緊的「自我空轉」情況。
16.抓黨員的教育管理還不夠有力,對基層黨組織黨員教育的方法簡單、措施不力,管理黨員的意識不強、監督不力。
17.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創特色、創品牌的思路還不夠新,力度還不夠大,在開展黨建工作中大多依賴上級安排,黨建工作「精品」意識不夠強。
18.對流動黨員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措施。
19.黨員在大張公司各門店分布不均衡,公司黨委制定的「50人以上的門店要有共產黨員」的目標難以實現,50人以上沒有黨員的門店有10個。
20.黨員在全體員工隊伍中的占比相對比較少,黨員占比只有1%-2%。
21.黨建工作督促檢查落實不深入,抓落實力度不大,各黨支部對黨建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
22.幹部隊伍建設不過硬,一些幹部創新意識不強,思想觀念跟不上形勢發展要求,在工作上不大膽、改革措施辦法少、招數少。
23.黨員管理工作抓得不紮實,平時的監管有所放鬆。
24.基層黨建創新力度不夠,整體黨建氛圍不夠濃厚,黨建特色活動偏少,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夠。
25.對黨建工作存在片面認識,沒有樹立做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謀劃、部署黨建工作。全年僅召開黨建專題會議x次。
26.對黨建工作制度落實不到位、職責履行不到位等問題缺乏有效的監管問責手段。
27.對基層黨建工作思考不夠,缺乏創新,存在經驗主義。
28.對黨建工作認識不到位,政績觀有偏差,造成工作中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的傾向,謀劃經濟發展和項目建設的多,考慮基層黨建的少。
29.在黨建工作上投入精力不足,安排布置多,親自抓的少,對黨建工作業務學習不夠,在指導社區黨組織建設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辦法,造成社區亮點工作不突出、發展不均衡。
30.缺乏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基層組織制度,工作無章可循,隨意性很大,機制管理不到位。
31.多忙於事務性工作,忽視與班子成員和下級面對面的交心談心,到社區和轄區企業調研存在走馬觀花、走過場現象,調查不深入不透徹。
32.由於各社區經濟條件、幹部能力存在差異,在強化基層黨建工作方面,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
33.社區「兩委」班子隊伍存在年齡偏大、學歷偏低的問題,部分社區黨務幹部存在工作主動性不強,教育管理方式陳舊,組織開展活動少的問題,在整合黨建資源、挖掘工作潛力上方法不多的問題,社區幹部隊伍結構素質有待提升。
34.非公黨組織在引領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豐富企業文化等方面仍然存在作用發揮不明顯,活動開展難、黨員發展難等問題。
35.黨員教育管理不夠嚴,受年齡、文化等因素制約,部分黨員的先進性難以發揮,部分黨員意識淡化,黨性觀念減退,不願意參加組織生活,不積極主動繳納黨費。
36.黨建考核機制不完善,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落實不到位,考核標準還不夠科學規範、激勵問責機制還不完善等問題。
37.社區黨建後勁不足,沒有更好的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黨建項目建設只停留在表面,工作難以進一步拓展和深化,制約和影響了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的提升。
38.非公黨組織開展黨建活動形式單一,僅僅停留在開會學習上,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
39.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待進一步激發,特別是社區黨組織專職副書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40.在社區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社區之間存在著工作落實程度不同、效果差異明顯的問題,基層黨建工作推進不平衡。
41.黨建工作落實情況與社區、個人考評的聯繫並不緊密,對相關黨建負責人的追責問效相對較輕,考評機制缺乏有效的貫徹落實。
42.在「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推進過程中,工作精力過多側重於完成新建任務和非公示範點的打造,忽視了其他已建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問題。
43.黨員教育管理形式單一、缺乏創新,在組織學習教育時,未能充分考慮機關、社區、「兩新」組織黨員在年齡、文化和職業方面的差別,學習教育針對性不強。
44.對黨員教育主要還是採取「三會一課」形式,以會代教,教育方法單調,黨員教育管理需要加強。
45.對以往黨建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經驗缺乏總結、宣傳。
46.黨建工作創新思路辦法欠缺,沒有將創新工作落到實處,將上級政策與轄區實際結合不足。
47.黨建經費投入力度不夠,在基層社區,因黨建經費來源不固定、經費多少不固定、獲得時間不固定造成開展活動困難。
48.黨員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基層支部黨員年齡偏大,轄區x名支部書記,平均年齡超過x歲。支部工作在黨員思想教育、開展組織生活上發展不均衡,主要局限於集中學習,方式較為單一。流動黨員覆蓋薄弱,較難參與支部活動,不便於黨組織管理。
49.「兩新」組織覆蓋面不夠,整體工作偏於弱化。
50.社區工作缺乏長效長態的工作機制、工作載體和活動平台,社區活動隨機開展,各類組織分頭行事,各種隊伍的服務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統領作用不明顯,資源缺乏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