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範。讀了《毛澤東思想概論》,使我對毛澤東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把中國長期革命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情況的科學的指導思想,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
1982年黨的十二大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基礎上,對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做出了科學的界定,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與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堅決地抵制了那種完全不顧中國實際的共產國際推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堅決地抵制了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錯誤,制定了一條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開闢了以農村為根據地,從農村包圍城市並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從而把中國革命從主要由教條主義導致的絕境中解救出來,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奪取了全國政權,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毛澤東同志又領導我們党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制定了一條關於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總路線。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的巨大飛躍。我們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從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出發,實行的是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對個體農業,我們遵循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關於合作社的理論,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創造了從互助組到初級合作社到高級合作社的過渡形式。對於個體手工業的改造,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
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同志對「史達林模式」的弊端有所覺察,提出鑒於蘇聯的經驗教訓,「要引以為戒」、「少走彎路」,接著又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包括把工作重點轉到經濟建設和技術革命上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不能照抄外國的經驗和模式,要從中國「一窮二白」農業大國的國情出發,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如確立以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為序的發展方針,要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中合乎科學的東西,但要堅決抵制和批判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發展商品經濟,利用價值規律;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擴大國家的民主生活。
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等。這些重要思想雖然在以後的實踐中沒有很好地堅持,但確實是珍貴的理論財富,也為以後產生鄧小平理論提供重要的思想來源。
馬克思主義作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指導思想,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殊品格,它決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決不是終極的真理,而是發展的學說。因此,馬克思主義一方面指導著各國的革命和建設,另一方面它又在指導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得到發展。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科學理論也要與時俱進。我們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態度,就是堅持與發展毛澤東思想。借鑑當代人類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
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同樣是我們的歷史責任。在新的時期,發展毛澤東思想,就是要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總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經驗,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
1982年黨的十二大在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基礎上,對毛澤東思想的豐富內涵做出了科學的界定,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與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堅決地抵制了那種完全不顧中國實際的共產國際推行的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堅決地抵制了我們黨內的教條主義錯誤,制定了一條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開闢了以農村為根據地,從農村包圍城市並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從而把中國革命從主要由教條主義導致的絕境中解救出來,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奪取了全國政權,實現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毛澤東同志又領導我們党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制定了一條關於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總路線。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的巨大飛躍。我們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從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出發,實行的是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實現了馬克思和列寧曾經設想過的對資產階級的和平贖買。對個體農業,我們遵循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關於合作社的理論,遵循自願互利、典型示範和國家幫助的原則,創造了從互助組到初級合作社到高級合作社的過渡形式。對於個體手工業的改造,也採取了類似的方法。
上個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同志對「史達林模式」的弊端有所覺察,提出鑒於蘇聯的經驗教訓,「要引以為戒」、「少走彎路」,接著又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包括把工作重點轉到經濟建設和技術革命上來;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不能照抄外國的經驗和模式,要從中國「一窮二白」農業大國的國情出發,走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工業化道路。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係,如確立以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為序的發展方針,要學習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和企業管理中合乎科學的東西,但要堅決抵制和批判外國資產階級的一切腐敗制度和思想作風;發展商品經濟,利用價值規律;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擴大國家的民主生活。
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等等。這些重要思想雖然在以後的實踐中沒有很好地堅持,但確實是珍貴的理論財富,也為以後產生鄧小平理論提供重要的思想來源。
馬克思主義作為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世界觀和指導思想,具有與時俱進的特殊品格,它決不是僵化的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決不是終極的真理,而是發展的學說。因此,馬克思主義一方面指導著各國的革命和建設,另一方面它又在指導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得到發展。列寧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俄國的革命實際相結合,領導俄國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毛澤東思想。科學理論也要與時俱進。我們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態度,就是堅持與發展毛澤東思想。借鑑當代人類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展新視野,做出新概括。
因此,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偉大實踐中,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同樣是我們的歷史責任。在新的時期,發展毛澤東思想,就是要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不斷總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經驗,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