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一體化加深,傳統財務核算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以手工錄入憑證、自動計算報表的部門級財務核算軟體開始出現,傳統財務模式逐步向會計電算化財務模式轉變。隨後,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以集中管理核算業務數據,實現集團財務管控的企業級財務管理軟體應運而生,業財一體化成為集團公司戰略發展的必然需求。至今,在技術變革及商業創新的影響下,以同步核算會計業務數據,實現智能管理協同發展的社會級財務雲服務出現。集團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由模塊化、分散化向一體化、集中化轉變,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逐漸成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inancialsharedservicecenter,簡稱fssc)逐漸成為集團企業財務變革和管理體系發展的新方向。
2fssc構建因素分析。
2.1fssc構建可行性因素。
2.1.1理論可行性。
共享服務理念的目的在於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根據業務再造理論,對傳統業務流程進行重組整合。共享服務理論認為,共享服務可以優化企業分散管理、資源局限問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共享技術資源,提高企業的核心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2.1.2技術可行性。
現代信息技術下「網際網路+」以及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雲計算服務的發展,數據的價值被逐步挖掘,信息決策意義日益凸顯。信息處理和數據傳輸技術進一步推廣,雲計算服務所具備的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可通過提供便捷可控的網絡訪問,進入相應配置服務的資源共享池中,根據終端用戶權限訪問和獲取應用服務。現代信息技術的切實發展為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思想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雲計算、數據挖掘、移動互聯等作為共享服務信息系統的基石,即是共享服務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財務共享高效率、高質量服務,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支撐。
2.2fssc構建必要性因素。
2.2.1實踐必要性。
1980年,美國福特公司率先應用fssc模式。隨後,寶潔、強生、花旗銀行等多家集團企業緊隨其後,相繼推行並建立fssc。至今,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90%以上的集團企業實施運行fssc模式。
2005年,我國中興通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平台,中興財務雲也成為首個以中國本土為總部,以戰略指導、業務規劃、財務共享三位一體為財務管理模式的全球fssc,作為中國企業fssc建設發展的標杆,中興通訊為後續國內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提供了強有力的前期經驗支撐。其後,華為等少數公司相繼陸續建立了fssc,後續近十年發展進程中,我國國內企業fssc的建設已成燎原之勢,並基本脫離了照搬照抄國外共享服務中心模式,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且更加符合我國國內經濟環境及企業發展實情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
2.2.2政策必要性。
在國內企業建立fssc的實踐經驗基礎上,2013年,財政部印發下達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範》中著重指出並鼓勵分公司、子公司數量多、規模大、分布廣的集團公司應當積極、逐步建立fssc,為我國企業建設fssc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目前,從2018年cima、acca、德勤、安永等機構的中可知,我國50%以上的大型企業已普及應用財務共享服務,40%左右的企業具有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的計劃,僅有5%左右占少數比例的企業還未有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的意向。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了解到,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已呈現代際的差距。相對於國外早已全面普及推廣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我國財務共享服務的建設僅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但進展、成效仍是可觀的,無論是政策導向或是建設經驗均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和引導。
3fssc標準化構建方案與實施保障。
3.1fssc標準化構建方案。
3.1.1戰略定位。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特別對於集團公司來說,其分公司、子公司數量眾多,地域分布分散,業務項目分布廣且同質性較強。集團公司戰略發展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不匹配,導致業務重複繁瑣,執行能力減弱,處理效率降低,信息反饋滯後,這也是集團公司在戰略發展中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fssc的戰略定位是為公司提供戰略決策與業務運營支持,根據標準執行會計規範政策,開展規範標準化會計核算流程,促進企業實現財務信息的及時傳遞,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集團公司高效率、高效益的集中化財務管理。
3.1.2內部結構。
fssc應充分考慮企業集團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核算監督職能。企業集團應當根據業務規模分布,建立統一的面向業務的財務制度體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崗位的設置和人員編制。例如設置費用核算部、應收核算部、應付核算部、資金結算部、資產核算部、憑證審核部以及數據分析部等,並且設置相應的職能崗位,例如財務共享中心總監、副總監、部分負責人、分子公司業務員、各崗位核算人員等。fssc作為內部服務機構,在崗位績效考核方面可實施kpi考核制度,綜合考慮員工工作效率、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協同能力等,使得各崗位間職能清晰、責任分配明確,各崗位間相互牽制配合,共同提升fssc工作效益。
3.1.3職能作用 (1)標準化財務核算。
傳統財務模式立足於基礎性的財務會計工作,對於企業的作用更多表現在價值衡量方面,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財務模式重視的會計核算職能是早已無法滿足集團公司日益擴展的業務範疇。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能夠促進財務信息化的推進,實現財務專業化分工、流程化管理,降低財務成本風險,不斷促進企業財管管理體系的發展與財務管理理念的更新。
(2)廣泛性數據共享。
財務共享服務作為一種高集中、高效率的財務管理方式,能夠跨行業、跨區域的將大量處於不同地域、繁瑣重複的會計核算業務等基礎業務抽離出來,集中至一個統一的自主組織單元。在企業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將應用資源與業務發展緊密集合,實現資金的統一籌集調配,對於企業整體戰略布局、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多項工作,在財務共享中心實現集中性把控。
(3)長期性戰略發展。
fssc能夠實現全面系統的挖掘戰略信息,為企業集團決策層提供決策支持,制定財務制度政策規範,進行資金和投融資管理,幫助企業發現不足、挖掘需求,進一步提供預算運營管理、業績風險評測、決策支持數據等,實現財務管理集中把控,在傳統財務模式的基礎上,實現價值創造,進一步制定財務戰略和規劃。
3.2fssc實施保障。
在企業集團建立fssc前,應當對各級分公司、子公司原有財務管理體系及制度不規範現狀進行調整整合,全面梳理財務體系及業務項目,對預算管理、會計核算、資金流轉以及業績評估制度進行統一規範標準。並且,針對分公司、子公司的財務變革,需要各級分公司、子公司的責任人及員工的充分有效配合,因此應當提前做好前期引導工作和業務培訓,推進fssc的順利建設。在fssc的建立過程中,需注意協調各方利益,分階段模塊推進,做好變革過程中的控制監督,fssc初步建立後,仍需要結合企業集團發展現狀,做到後期工作及時反饋,最大程度發揮fssc的工作職能。
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一體化加深,傳統財務核算模式已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以手工錄入憑證、自動計算報表的部門級財務核算軟體開始出現,傳統財務模式逐步向會計電算化財務模式轉變。隨後,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以集中管理核算業務數據,實現集團財務管控的企業級財務管理軟體應運而生,業財一體化成為集團公司戰略發展的必然需求。至今,在技術變革及商業創新的影響下,以同步核算會計業務數據,實現智能管理協同發展的社會級財務雲服務出現。集團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由模塊化、分散化向一體化、集中化轉變,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逐漸成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financialsharedservicecenter,簡稱fssc)逐漸成為集團企業財務變革和管理體系發展的新方向。
2fssc構建因素分析。
2.1fssc構建可行性因素。
2.1.1理論可行性。
共享服務理念的目的在於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根據業務再造理論,對傳統業務流程進行重組整合。共享服務理論認為,共享服務可以優化企業分散管理、資源局限問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共享技術資源,提高企業的核心價值與市場競爭力。
2.1.2技術可行性。
現代信息技術下「網際網路+」以及雲技術的發展推動了雲計算服務的發展,數據的價值被逐步挖掘,信息決策意義日益凸顯。信息處理和數據傳輸技術進一步推廣,雲計算服務所具備的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可通過提供便捷可控的網絡訪問,進入相應配置服務的資源共享池中,根據終端用戶權限訪問和獲取應用服務。現代信息技術的切實發展為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思想的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持,雲計算、數據挖掘、移動互聯等作為共享服務信息系統的基石,即是共享服務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實現財務共享高效率、高質量服務,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支撐。
2.2fssc構建必要性因素。
2.2.1實踐必要性。
1980年,美國福特公司率先應用fssc模式。隨後,寶潔、強生、花旗銀行等多家集團企業緊隨其後,相繼推行並建立fssc。至今,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90%以上的集團企業實施運行fssc模式。
2005年,我國中興通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平台,中興財務雲也成為首個以中國本土為總部,以戰略指導、業務規劃、財務共享三位一體為財務管理模式的全球fssc,作為中國企業fssc建設發展的標杆,中興通訊為後續國內企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提供了強有力的前期經驗支撐。其後,華為等少數公司相繼陸續建立了fssc,後續近十年發展進程中,我國國內企業fssc的建設已成燎原之勢,並基本脫離了照搬照抄國外共享服務中心模式,逐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且更加符合我國國內經濟環境及企業發展實情的財務共享服務模式。
2.2.2政策必要性。
在國內企業建立fssc的實踐經驗基礎上,2013年,財政部印發下達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範》中著重指出並鼓勵分公司、子公司數量多、規模大、分布廣的集團公司應當積極、逐步建立fssc,為我國企業建設fssc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撐。
目前,從2018年cima、acca、德勤、安永等機構的中可知,我國50%以上的大型企業已普及應用財務共享服務,40%左右的企業具有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的計劃,僅有5%左右占少數比例的企業還未有應用財務共享服務的意向。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了解到,財務共享服務的應用已呈現代際的差距。相對於國外早已全面普及推廣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我國財務共享服務的建設僅經歷了十餘年的發展,但進展、成效仍是可觀的,無論是政策導向或是建設經驗均提供了積極的支持和引導。
3fssc標準化構建方案與實施保障。
3.1fssc標準化構建方案。
3.1.1戰略定位。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特別對於集團公司來說,其分公司、子公司數量眾多,地域分布分散,業務項目分布廣且同質性較強。集團公司戰略發展與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不匹配,導致業務重複繁瑣,執行能力減弱,處理效率降低,信息反饋滯後,這也是集團公司在戰略發展中必然需要面對的問題。fssc的戰略定位是為公司提供戰略決策與業務運營支持,根據標準執行會計規範政策,開展規範標準化會計核算流程,促進企業實現財務信息的及時傳遞,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集團公司高效率、高效益的集中化財務管理。
3.1.2內部結構。
fssc應充分考慮企業集團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核算監督職能。企業集團應當根據業務規模分布,建立統一的面向業務的財務制度體系,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崗位的設置和人員編制。例如設置費用核算部、應收核算部、應付核算部、資金結算部、資產核算部、憑證審核部以及數據分析部等,並且設置相應的職能崗位,例如財務共享中心總監、副總監、部分負責人、分子公司業務員、各崗位核算人員等。fssc作為內部服務機構,在崗位績效考核方面可實施kpi考核制度,綜合考慮員工工作效率、服務質量、服務態度、協同能力等,使得各崗位間職能清晰、責任分配明確,各崗位間相互牽制配合,共同提升fssc工作效益。
3.1.3職能作用 (1)標準化財務核算。
傳統財務模式立足於基礎性的財務會計工作,對於企業的作用更多表現在價值衡量方面,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傳統財務模式重視的會計核算職能是早已無法滿足集團公司日益擴展的業務範疇。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能夠促進財務信息化的推進,實現財務專業化分工、流程化管理,降低財務成本風險,不斷促進企業財管管理體系的發展與財務管理理念的更新。
(2)廣泛性數據共享。
財務共享服務作為一種高集中、高效率的財務管理方式,能夠跨行業、跨區域的將大量處於不同地域、繁瑣重複的會計核算業務等基礎業務抽離出來,集中至一個統一的自主組織單元。在企業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將應用資源與業務發展緊密集合,實現資金的統一籌集調配,對於企業整體戰略布局、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多項工作,在財務共享中心實現集中性把控。
(3)長期性戰略發展。
fssc能夠實現全面系統的挖掘戰略信息,為企業集團決策層提供決策支持,制定財務制度政策規範,進行資金和投融資管理,幫助企業發現不足、挖掘需求,進一步提供預算運營管理、業績風險評測、決策支持數據等,實現財務管理集中把控,在傳統財務模式的基礎上,實現價值創造,進一步制定財務戰略和規劃。
3.2fssc實施保障。
在企業集團建立fssc前,應當對各級分公司、子公司原有財務管理體系及制度不規範現狀進行調整整合,全面梳理財務體系及業務項目,對預算管理、會計核算、資金流轉以及業績評估制度進行統一規範標準。並且,針對分公司、子公司的財務變革,需要各級分公司、子公司的責任人及員工的充分有效配合,因此應當提前做好前期引導工作和業務培訓,推進fssc的順利建設。在fssc的建立過程中,需注意協調各方利益,分階段模塊推進,做好變革過程中的控制監督,fssc初步建立後,仍需要結合企業集團發展現狀,做到後期工作及時反饋,最大程度發揮fssc的工作職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