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終,各級黨組織紛紛組織召開民主生活會,撰寫個人對照檢查材料作為會前「常規動作」,對民主生活會召開的質量和效果有著直接影響。當前,個別同志在撰寫對照檢查材料時,陷入了「問題不夠,『不夠』來湊」的套路化行文模式,談及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時,通篇都以「學習不夠、落實不夠、創新不夠」等句式泛泛而談,更有甚者,直接將上一年的「不夠」調調順序,增增補補,便形成了新一年度的自我剖析,細看內容,大都是「你有我有全都有」的表面現象,既沒有寫清楚工作究竟緣何「不夠」,也沒有講明白到底如何才「能夠」。
民主生活會是黨在長期建設中逐漸形成的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式解決黨內矛盾的組織活動制度,是增強黨內活力的傳統法寶。撰寫對照檢查材料要求黨員幹部通過自我對照、自我剖析,將個人的思想認知情況全面、系統、真實地呈現在書面上。查找不足是為了修正不足,沒有經過「臉紅出汗」的自我追問和深刻反思所形成的「不足」「不夠」顯然是缺乏誠意、難經推敲的,即便是篇幅再長、內容再多,想得不深、講得不真、看得不透,也不過是「雨過地皮濕」,全然違背了自我查擺的本義。
無論是「拿來主義」式的拼湊「不夠」,還是「車軲轆話來回說」式的假意批評,其根源都在於個別幹部沉溺於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泥淖之中,未能真正站在對組織、對同志、對個人負責的角度來自我檢查。在對照檢查材料中象徵性地羅列問題,是在用「假不夠」來掩蓋、修飾「真不足」,種種「假不夠」的背後都指向了一種最危險的不夠——黨性不夠。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堅持不懈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用好,是黨員提高黨性修養的重要條件。對黨員幹部而言,若連自我審視、自我批評的誠意和勇氣都不具備,又怎能查准問題、切中要害,在實際工作中拿出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魄力克服各種困難?又怎能讓廣大人民群眾產生可信賴、可依靠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不斷向前行進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存在在思想和行為上產生波動與偏差的可能,也因如此,更突顯了開展對照檢查的必要性。說明「不夠」的最終目的是要將問題改進與完善,而非隔靴搔癢、避重就輕。諸如有人常把「理論學習重視程度不夠」放在自我批評的首位,既是重視不夠,就應當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下功夫學習,花時間研究,才不至出現年年重視卻年年重視不夠的尷尬局面。
在對照檢查的過程中,對於「夠」與「不夠」的評判,每名黨員幹部的內心深處都有一把自我衡量、自我比對的尺子,而這把尺子精準與否、公平與否,直接關係到幹部能否實事求是、嚴肅審慎地去看待自身的「不夠」。知不足方能奮進,黨員幹部只有正視「不夠」,才能改變「不夠」,才能讓當下的「不夠」成為前進道路上修正自我、磨礪自我、激發自我的不竭動力。
民主生活會是黨在長期建設中逐漸形成的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式解決黨內矛盾的組織活動制度,是增強黨內活力的傳統法寶。撰寫對照檢查材料要求黨員幹部通過自我對照、自我剖析,將個人的思想認知情況全面、系統、真實地呈現在書面上。查找不足是為了修正不足,沒有經過「臉紅出汗」的自我追問和深刻反思所形成的「不足」「不夠」顯然是缺乏誠意、難經推敲的,即便是篇幅再長、內容再多,想得不深、講得不真、看得不透,也不過是「雨過地皮濕」,全然違背了自我查擺的本義。
無論是「拿來主義」式的拼湊「不夠」,還是「車軲轆話來回說」式的假意批評,其根源都在於個別幹部沉溺於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泥淖之中,未能真正站在對組織、對同志、對個人負責的角度來自我檢查。在對照檢查材料中象徵性地羅列問題,是在用「假不夠」來掩蓋、修飾「真不足」,種種「假不夠」的背後都指向了一種最危險的不夠——黨性不夠。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堅持不懈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用好,是黨員提高黨性修養的重要條件。對黨員幹部而言,若連自我審視、自我批評的誠意和勇氣都不具備,又怎能查准問題、切中要害,在實際工作中拿出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魄力克服各種困難?又怎能讓廣大人民群眾產生可信賴、可依靠的安全感和獲得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不斷向前行進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存在在思想和行為上產生波動與偏差的可能,也因如此,更突顯了開展對照檢查的必要性。說明「不夠」的最終目的是要將問題改進與完善,而非隔靴搔癢、避重就輕。諸如有人常把「理論學習重視程度不夠」放在自我批評的首位,既是重視不夠,就應當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下功夫學習,花時間研究,才不至出現年年重視卻年年重視不夠的尷尬局面。
在對照檢查的過程中,對於「夠」與「不夠」的評判,每名黨員幹部的內心深處都有一把自我衡量、自我比對的尺子,而這把尺子精準與否、公平與否,直接關係到幹部能否實事求是、嚴肅審慎地去看待自身的「不夠」。知不足方能奮進,黨員幹部只有正視「不夠」,才能改變「不夠」,才能讓當下的「不夠」成為前進道路上修正自我、磨礪自我、激發自我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