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振興高峰會議暨第二屆縣(市、區)委書記共話鄉村振興研討會於今年12月5日-6日在成都舉行。來自農業農村部、地方市委市政府、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以及知名企業的代表參會並發表精彩演講。
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發表主旨演講,本文根據演講內容編輯整理而成。
一、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鄉村
習總書記有一系列的論述和頂層設計,比如「強富美論」,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讓」,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三全」,農村全面發展,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發展。還有鄉村振興的「七條道路」,還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兩心」,讓進城的農民工進得放心,讓留在農村務農的農民留得安心,還有「五大振興」等等。
在具體的操作層面,關於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鄉村,前不久在第四屆四川村長論壇上,劉奇老先生(編者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在會議上講到「九園之鄉」,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說未來的鄉村應該是「九園之鄉」:農民宜居宜業的家園,特優農產品的田園,市民休閒養生的逸園,天人與天道合一的樂園,遊子寄託鄉愁的留園,傳承農耕文明的故園,抵禦災難病害的後園,自治法治德治的和園,共享鄰里互助的福園。我說再加一園,叫人氣興財氣旺的聚園。如果鄉村不聚人氣,不聚財氣,就沒有鄉村振興。所以叫「十園十美」,滿實滿載,未來的鄉村?
要實現這十園,在層面,有三大工作重點和三大硬體建設。
(一)三大工作重點。
第一,要研究制定鄉村振興的標準。我們2018年開始,彭清華書記到四川以後,組織我們搞鄉村振興先進縣、先進鄉鎮、示範村,而且都建有一套指標體系。先進縣是每年提10個,先進鄉鎮是50個,示範城市500個,先進縣每年6000萬的獎金,300畝的建設用地。
第二,要規劃先行,梯次推進。因為我們城鎮化還在演進過程當中,哪些村要做大,哪些村要做強,哪些村要消亡,要把規劃做好。先把中心村、特色村、要保留的村規劃好。通過一、二十年的規劃引領,讓農民向這些村聚集。當然政府不能搞強迫,這是自願的。圍繞規劃,我們會有包括制度等一系列的調整,這樣梯次推進,避免浪費。
第三,要涉農資金整合,我也當過縣委書記,本身三農就沒有錢,把涉農資金的錢,農業上的錢整集去做非農,這是非常的普遍的。振興鄉村要有錢,應該是縣域資金的整合。
(二)鄉村建設三大硬體:實施「555」建設治理行動計劃。
第一路水電氣訊。特別是成渝路的道路,這都是海量投資,下一輪鄉村建設最大的投資是成渝內的道路建設,不亞於美國通高速路的錢。第二垃圾、污水、廁所、人畜糞污、面源污染和農業廢棄物的利用。這都是新業態、新項目。第三山水田林湖的保護髮展。我們的村莊如果把「555」建設治理行動計劃實現,每一個村莊都是公園。
二、推進現代農業:補齊七大短板
世界農業強國有7條共同特徵:1.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2.從業人員專業化,也就是職業農民;3.產業布局專業化;4.產加銷一體化;5.經營格局國際化;6.注重可持續發展;7.把農業作為戰略產業。大家對比看,我們差距還是巨大的。
我們要建設農業現代化,有七大短板需要補:
第一,農田水利攻堅行動。農田水利是我們的短板,機構前,我們是五個部門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評估、監測下來,所謂的高標準農田,基本合格的只有20%。合格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就是「旱澇保收,能排能灌,宜機作業」,符合標準的只有20%。20%基本合格,60%不合格。良田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糧倉,才有糧食安全,就拿四川來說,除了成都平原,除了都江堰灌區能夠做到旱澇保收,能排能灌,其它廣大丘陵地區和山區都是靠天吃飯的農業?
如果通過15年不解決中國靠天吃飯的問題,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所以我們應該大幅度提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標準。現在北京高標準田成本是1000元,四川成都平原要實現旱澇保收,宜機作業,成本就是3000元,丘陵地區每畝要6000-10000元。所以這是個攻堅行動。
我建議實行田長制,縣委書記當「總田長」,鄉鎮村組主要負責人為所轄區域「田長」,「四級」田長有五條基本職責,四級「田長」的基本職責有五條:一是保住田園,二是建設田園,三是管護田園,四是不能撂荒,五是不能非農化。
第二,把振興小農戶提上重大議程。過去中國有2.6億的小農戶,怎麼振興小農戶?就是要把小農戶先培育成專業大戶,再培育成家庭農場,再加合作社。合作社是一個服務組織,把它帶入現代化的軌道。全世界耕地70%以上是家庭經營,無非新大陸國家是大的農場主,我們要靠小農場。所以振興小農是鄉村振興最艱難、最要害的,如果沒有小農戶的振興,也沒有鄉村振興?
第三,加快補齊農業種業的短板。我不多說了,因為總書記在「十四五」規劃科學家座談會上第一個就說的農業的種業問題,要解決過分依賴國外的問題。
第四,加快補齊農業裝備的短板。中國現在各行各業跟已開發國家比,只有這一項是最落後的,落後了30年到50年。沒有農業裝備的現代化,沒有工具革命,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所以我們四川提出「五良」融合,以農業裝備的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為引領的良機、良田、良種、良法、良制工程,核心是要突破丘陵地區的農業裝備。
第五,加快補齊動植物疫病防禦體系。這次新冠疫情的爆發,國家投入巨資來建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要多少錢拿多少錢。但是非洲豬瘟的爆發,我們沒有拿錢來建設服務體系,我們的傳染病當中有30%是人畜共患病,70%是人食源性疾病。我早年是學醫的,農業和醫學都屬於生命科學,植物、動物、人是生命共同體,農業有問題,人就有問題,農產品不健康,人就不健康。
第六,加快補齊農業綠色發展的短板。就是我們農業過去長期說的「一控兩減三基本」,如果都落到實處了,農村發展就到位了。
第七,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是產業鏈最長的產業,它具有三支產業的全部屬性,一產業是種養,二產業是農產品加工,三產業是農業休閒、觀光、康養。現在我們國家的統計只統了農業的田和豬圈那一點點,所以產值很少,縣委書記們不重視,又不上稅,gdp很少,所以我們必須建立起涉農gdp的考核機制,喚醒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對農業的重視,沒有指揮棒的改變,不會重視農業。
三、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注重六個環節
我們對農業和農村大家研究得比較深,農民怎麼全面發展,現在基本沒有破題。馬克思、恩格斯在設計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講了人的自由的全面發展,所以鄉村振興提出農民的全面發展意義十分重大。所以我們在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時候,專門列了一張農民全面發展,講到六方面:
1.建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體系。2.促進返鄉下鄉的創業就業。3.探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最關鍵的是資格條件,然後是建立退養制度,首先從家庭農場主和合作社社長開始,退養制度的關鍵就是要讓家庭農場主和合作社的社長,城鄉社保同標準定位。在縣域內,農民退休以後就跟縣城的城鎮職工是一個養老水平。4.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富物質。5.加強農民的精神建設,富精神。6.探索建立從農村幼兒教育至高中階段十五年義務教育。
四、改革是鄉村振興的法寶:重點應突破四大機制
第一,建立起讓鄉村聚人氣,聚財氣的機制。鄉村之所以落後,就是資本資金、人力人才現在還在單嚮往城裡流,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振興鄉村也是一句空話,我們說鄉村要振興,就是因為鄉村空心了,所以這個問題要有計劃和方法。
第二,構建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機制。不能共同富裕的短板也是農民,這是未來到2035年至少要解決的,特別是農民收入。所以要建立健全農民外部增收的機制,有四個環節:1.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全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制度;2.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實現城鄉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同標準全覆蓋;3.減少農民工在城裡看病、子女上學等不平等的社會成本支出;4.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大幅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第三,把「四個優先」的機制落到實處。「四個優先」,我提了一條建議,現在每年的會要聽一府兩院的報告,要審議,第二還要審議的報告,計劃的報告。我覺得還要加一個報告,要聽取審議鄉村振興的報告。
第四,構建新型集體經濟的運行機制。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最重大的一次改革,這一輪改革要建成村裡面的特別法人組織,就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運行機制。這是建立中國農村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微觀基礎最重要的意義。再以村為單位,山水田林湖所有權是村的,三塊地的所有權是村的,我們所有終生投到村上的項目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是村的。所以新型集體經濟的運行組織的建立十分重大,一是要建設村莊,第二要經營村莊,戰旗村就在經營村莊,這就靠新型集體經濟組織。
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發表主旨演講,本文根據演講內容編輯整理而成。
一、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鄉村
習總書記有一系列的論述和頂層設計,比如「強富美論」,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三讓」,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鄉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三全」,農村全面發展,農業全面升級,農民全面發展。還有鄉村振興的「七條道路」,還有「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兩心」,讓進城的農民工進得放心,讓留在農村務農的農民留得安心,還有「五大振興」等等。
在具體的操作層面,關於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鄉村,前不久在第四屆四川村長論壇上,劉奇老先生(編者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在會議上講到「九園之鄉」,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他說未來的鄉村應該是「九園之鄉」:農民宜居宜業的家園,特優農產品的田園,市民休閒養生的逸園,天人與天道合一的樂園,遊子寄託鄉愁的留園,傳承農耕文明的故園,抵禦災難病害的後園,自治法治德治的和園,共享鄰里互助的福園。我說再加一園,叫人氣興財氣旺的聚園。如果鄉村不聚人氣,不聚財氣,就沒有鄉村振興。所以叫「十園十美」,滿實滿載,未來的鄉村?
要實現這十園,在層面,有三大工作重點和三大硬體建設。
(一)三大工作重點。
第一,要研究制定鄉村振興的標準。我們2018年開始,彭清華書記到四川以後,組織我們搞鄉村振興先進縣、先進鄉鎮、示範村,而且都建有一套指標體系。先進縣是每年提10個,先進鄉鎮是50個,示範城市500個,先進縣每年6000萬的獎金,300畝的建設用地。
第二,要規劃先行,梯次推進。因為我們城鎮化還在演進過程當中,哪些村要做大,哪些村要做強,哪些村要消亡,要把規劃做好。先把中心村、特色村、要保留的村規劃好。通過一、二十年的規劃引領,讓農民向這些村聚集。當然政府不能搞強迫,這是自願的。圍繞規劃,我們會有包括制度等一系列的調整,這樣梯次推進,避免浪費。
第三,要涉農資金整合,我也當過縣委書記,本身三農就沒有錢,把涉農資金的錢,農業上的錢整集去做非農,這是非常的普遍的。振興鄉村要有錢,應該是縣域資金的整合。
(二)鄉村建設三大硬體:實施「555」建設治理行動計劃。
第一路水電氣訊。特別是成渝路的道路,這都是海量投資,下一輪鄉村建設最大的投資是成渝內的道路建設,不亞於美國通高速路的錢。第二垃圾、污水、廁所、人畜糞污、面源污染和農業廢棄物的利用。這都是新業態、新項目。第三山水田林湖的保護髮展。我們的村莊如果把「555」建設治理行動計劃實現,每一個村莊都是公園。
二、推進現代農業:補齊七大短板
世界農業強國有7條共同特徵:1.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2.從業人員專業化,也就是職業農民;3.產業布局專業化;4.產加銷一體化;5.經營格局國際化;6.注重可持續發展;7.把農業作為戰略產業。大家對比看,我們差距還是巨大的。
我們要建設農業現代化,有七大短板需要補:
第一,農田水利攻堅行動。農田水利是我們的短板,機構前,我們是五個部門在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評估、監測下來,所謂的高標準農田,基本合格的只有20%。合格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就是「旱澇保收,能排能灌,宜機作業」,符合標準的只有20%。20%基本合格,60%不合格。良田是農業現代化的基礎,只有天下良田才有天下糧倉,才有糧食安全,就拿四川來說,除了成都平原,除了都江堰灌區能夠做到旱澇保收,能排能灌,其它廣大丘陵地區和山區都是靠天吃飯的農業?
如果通過15年不解決中國靠天吃飯的問題,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所以我們應該大幅度提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標準。現在北京高標準田成本是1000元,四川成都平原要實現旱澇保收,宜機作業,成本就是3000元,丘陵地區每畝要6000-10000元。所以這是個攻堅行動。
我建議實行田長制,縣委書記當「總田長」,鄉鎮村組主要負責人為所轄區域「田長」,「四級」田長有五條基本職責,四級「田長」的基本職責有五條:一是保住田園,二是建設田園,三是管護田園,四是不能撂荒,五是不能非農化。
第二,把振興小農戶提上重大議程。過去中國有2.6億的小農戶,怎麼振興小農戶?就是要把小農戶先培育成專業大戶,再培育成家庭農場,再加合作社。合作社是一個服務組織,把它帶入現代化的軌道。全世界耕地70%以上是家庭經營,無非新大陸國家是大的農場主,我們要靠小農場。所以振興小農是鄉村振興最艱難、最要害的,如果沒有小農戶的振興,也沒有鄉村振興?
第三,加快補齊農業種業的短板。我不多說了,因為總書記在「十四五」規劃科學家座談會上第一個就說的農業的種業問題,要解決過分依賴國外的問題。
第四,加快補齊農業裝備的短板。中國現在各行各業跟已開發國家比,只有這一項是最落後的,落後了30年到50年。沒有農業裝備的現代化,沒有工具革命,就沒有農業現代化。所以我們四川提出「五良」融合,以農業裝備的機械化、智能化、數字化為引領的良機、良田、良種、良法、良制工程,核心是要突破丘陵地區的農業裝備。
第五,加快補齊動植物疫病防禦體系。這次新冠疫情的爆發,國家投入巨資來建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要多少錢拿多少錢。但是非洲豬瘟的爆發,我們沒有拿錢來建設服務體系,我們的傳染病當中有30%是人畜共患病,70%是人食源性疾病。我早年是學醫的,農業和醫學都屬於生命科學,植物、動物、人是生命共同體,農業有問題,人就有問題,農產品不健康,人就不健康。
第六,加快補齊農業綠色發展的短板。就是我們農業過去長期說的「一控兩減三基本」,如果都落到實處了,農村發展就到位了。
第七,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業是產業鏈最長的產業,它具有三支產業的全部屬性,一產業是種養,二產業是農產品加工,三產業是農業休閒、觀光、康養。現在我們國家的統計只統了農業的田和豬圈那一點點,所以產值很少,縣委書記們不重視,又不上稅,gdp很少,所以我們必須建立起涉農gdp的考核機制,喚醒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對農業的重視,沒有指揮棒的改變,不會重視農業。
三、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注重六個環節
我們對農業和農村大家研究得比較深,農民怎麼全面發展,現在基本沒有破題。馬克思、恩格斯在設計共產主義社會的時候講了人的自由的全面發展,所以鄉村振興提出農民的全面發展意義十分重大。所以我們在制定「十四五」規劃的時候,專門列了一張農民全面發展,講到六方面:
1.建立職業農民的教育培訓體系。2.促進返鄉下鄉的創業就業。3.探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建立職業農民制度最關鍵的是資格條件,然後是建立退養制度,首先從家庭農場主和合作社社長開始,退養制度的關鍵就是要讓家庭農場主和合作社的社長,城鄉社保同標準定位。在縣域內,農民退休以後就跟縣城的城鎮職工是一個養老水平。4.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富物質。5.加強農民的精神建設,富精神。6.探索建立從農村幼兒教育至高中階段十五年義務教育。
四、改革是鄉村振興的法寶:重點應突破四大機制
第一,建立起讓鄉村聚人氣,聚財氣的機制。鄉村之所以落後,就是資本資金、人力人才現在還在單嚮往城裡流,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振興鄉村也是一句空話,我們說鄉村要振興,就是因為鄉村空心了,所以這個問題要有計劃和方法。
第二,構建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機制。不能共同富裕的短板也是農民,這是未來到2035年至少要解決的,特別是農民收入。所以要建立健全農民外部增收的機制,有四個環節:1.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全面建立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制度;2.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實現城鄉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同標準全覆蓋;3.減少農民工在城裡看病、子女上學等不平等的社會成本支出;4.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大幅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第三,把「四個優先」的機制落到實處。「四個優先」,我提了一條建議,現在每年的會要聽一府兩院的報告,要審議,第二還要審議的報告,計劃的報告。我覺得還要加一個報告,要聽取審議鄉村振興的報告。
第四,構建新型集體經濟的運行機制。這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最重大的一次改革,這一輪改革要建成村裡面的特別法人組織,就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運行機制。這是建立中國農村市場經濟主體地位的微觀基礎最重要的意義。再以村為單位,山水田林湖所有權是村的,三塊地的所有權是村的,我們所有終生投到村上的項目形成的經營性資產是村的。所以新型集體經濟的運行組織的建立十分重大,一是要建設村莊,第二要經營村莊,戰旗村就在經營村莊,這就靠新型集體經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