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工作的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農業、農村、農民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民群眾的利益關係和聯結方式也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臨著許多亟待研究解決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圍繞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要求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工作任務、組織形式、活動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須適應時代要求和發展需要。
關鍵詞:黨的建設;先進性建設;農村基層黨建;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d267.2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0-0126-03。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承擔著鞏固黨在農村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團結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職責。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分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群眾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一些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嚴重下降,主導地位逐漸喪失,出現了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邊緣化現象。最近,筆者對湖南省華容縣農村黨建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認為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並對此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華容縣共有398個行政村,村支部398個,村支書、主任交叉任職8人;支部書記50歲以上的115名,36~50歲的245名,20~35歲的38名;支部書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1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有335人;全縣共有農村黨員25516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778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0738人。總的來說,經過近幾年全縣各級黨組織的共同努力,華容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步。主要表現在:村級班子結構得到優化;村級管理日趨規範;後進貧困村治理整頓取得明顯成效;村級組織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的建設。農村基層黨的建設成績巨大,經驗寶貴,有力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但由於種種原因,農村基層黨的建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具有較大普遍性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部分黨員的素質和能力與先鋒模範的新標準不相適應,作用難發揮。
據2008年12月底統計,當前農村基層黨員隊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偏」現象:其一是年齡偏高。華容縣農村黨員中35歲以下的僅占13%,55歲以上的占32%,「兩個黨員六顆牙」的情況依然存在。其二是文化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61%,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3%。其三是貧困面偏大。家庭生活狀況一般的占50.4%,生活困難的占13.5%。其四是流動黨員偏多。占比達到15.5%。「四偏」現象的存在,導致農村基層黨員整體素質不高,難以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具體表現為:一是思想上先進性不夠。少數黨員信仰動搖,宗旨淡薄,「不信共產主義不信黨,而信神信鬼信鈔票」;少數黨員組織觀念淡薄,認為「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不與組織聯繫,不過組織生活;少數黨員缺乏政治素養,理論上說不清、做法上看不慣、行動上跟不上,甚至對黨的政策無原則地品頭論足。二是作風上美譽度不高。少數黨員學習上要求不嚴,思想空虛,精神消沉;工作上敷衍了事,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生活上「不管理想不理想,只想收入年年長,不想盡義務,只想撈好處」;行動上目無法紀,極個別的黨員甚至組織、策劃、操縱、參與無理上訪、阻工、鬧事。三是本領上帶動力不強。從基層組織來看,有的村沒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農村稅費改革後,鄉村可用財力減少,基層組織運轉難,黨員活動開展難,公益建設加強難。從基層黨員來看,有的不能帶頭參加公益活動,不願參與村級工作,不想帶領群眾致富;有的既無本領,又無本錢,創業無路,甚至長期處於貧困狀態,無力率先致富,更無能帶領群眾奔小康。
2.基層組織的地位和作用與黨的建設的新任務不相適應,責任難落實。
隨著農村體制和機制改革不斷的深入,農民對基層組織的依賴性逐步減弱,自主性日益增強,基層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有弱化趨勢。一是領導職責不過硬。相對於計劃生育、社會穩定、財稅增長等「一票否決」的硬指標來說,黨建工作是一項軟指標,剛性不強,導致部分基層領導對黨建工作定位不准,在工作中存在重經濟輕黨務、重布置輕考核、重形式輕實效等問題。二是工作方法不對路。管理理念陳舊,重管理輕服務、重義務輕權利等陳舊觀念根深蒂固;工作指導模式單一,習慣採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方法,沒有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有機結合起來,基層黨員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充分發揮;組織設置模式滯後,傳統的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的組織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黨員流動性增大對黨員管理的新要求,出現了有黨員無組織、有組織無黨員的問題;組織活動開展模式老套,傳統的開會、學習、義務勞動等黨建活動的吸引力在逐步減弱,黨組織和黨員之間聯繫的緊密度在逐步減弱,極少數黨員義務不履行、開會不參加、公益事業建設不參與、集體活動不投入;教育培訓模式落後,以會代訓、短期快訓,存在目標不確定、標準不統一、內容不實用、形式不靈活、效果不明顯等問題。三是監督管理不到位。對村級班子建設、農村黨員幹部的實績考核沒有科學具體的評估標準和實施細則,監管的制度化程度低;由於村幹部是「民」不是「官」,經濟待遇也不高,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撂挑子」,不便於嚴格監管?
3.有關政策的配套和落實與農村發展的新情況不相適應,工作難推動。
一是從職能定位來看,「兩委」職責定位不明確。從實行村民自治制度以來,村級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關係尚未從制度層面理順,矛盾和內耗比較大,組織的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不強,宗族勢力乘虛而入,個別村的宗族勢力有時甚至左右「兩委」。二是從制度層面來看,有的政策與基層實際不符,不執行難,執行亦難,有時甚至執行更難。比如,村民「陳欠」問題,「三提五統」資金該收的過去沒收,現在收不上,只好由鄉(鎮)村墊付,形成新的債務,而過去應該收的已交了的群眾又強烈要求鄉(鎮)村退還,而鄉(鎮)村則無力也不應該退還,從而引發新的矛盾。如「兩新」組織的黨的建設,中央有政策,但尚無可操作的細則,難以有效落實到位。三是從資金配套來看,配套資金難以全部到位,產生新的矛盾。近年來,中央在基層組織運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上加大了投入力度,同時要求基層在資金上進行配套。由於縣鄉和村一級財力有限,配套資金難以全部到位,要麼到位了又產生新的債務,群眾不滿意。
4.少數基層幹部的工作作風和方式方法與農村工作的新變化不相適應,關係難和諧。
一是從鄉村層面來看,幹群關係密切難。有的群眾對基層幹部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自己文化素質提高了,但思想政治素質不高,「政治上不怕你,生活上不靠你,工作上不理你,出了問題就找你」;有的基層幹部思想僵化,方法老套,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工作一籌莫展;有的基層幹部的心思沒有放在群眾身上,「不知道群眾在想些什麼」,群眾埋怨「不知道幹部在幹些什麼」,導致幹部所辦的不是群眾所需的,群眾不領情、不認可、不買賬,甚至發生衝突;有的基層幹部「私」字當頭,工作不負責任,群眾意見大?
二是從縣級及縣直部門領導幹部層面來看,幹部脫離群眾的危險性在增大。一是幹部成長、發展的環境越來越複雜,黨員幹部更容易受到腐蝕,更容易淡化、忘記甚至背離黨的宗旨,把權力當做個人的一種「風光」,一種「享受」,一種「滿足」,甚至「以利補位,以利補權」,不樂於密切聯繫群眾。二是群眾的文化素質提高了,維權意識增強了,管理的難度加大了,使一些黨員幹部產生畏懼心理,不敢於密切聯繫群眾。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化,各種問題和矛盾複雜多變,解決起來難度大、時間長,老辦法不管用,使一些黨員幹部產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勤於密切聯繫群眾。四是有的幹部熱衷於「四個輪子轉,隔著玻璃看」,不深入到群眾中去作調查研究,看不到群眾的疾苦,聽不到群眾的呼聲,摸不到群眾的實情,與群眾的心理距離越拉越大,無意於密切聯繫群眾。五是有的黨員幹部把市場經濟錯誤地理解為「能人經濟」,看不到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和創造歷史的決定性作用,加上幹部制度不健全,使一些跑官要官者得到了好處,更加強化了一些黨員幹部的「跑上」行為,熱衷於攀大權、附大勢、傍大款,不屑於密切聯繫群眾。六是有的黨員幹部有時對群眾態度惡劣、作風粗暴、方法簡單,「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捲風」,不善於密切聯繫群眾。
5.基層幹部的激勵和保障措施與職責權利的新訴求不相適應,隊伍難穩定。
一是思想情緒難平。有人認為,農村基層幹部「權力不大責任大,措施不硬指標硬,級別不高要求高」,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任務重、壓力大,經常神經高度緊張,心理調適能力脆弱,情緒不穩定,調動、進城的念頭時常浮現在心海。二是工作隊伍難穩。村幹部是沒有級別的「官」,是不在編的「幹部」,政治前途到黨支部書記就封了頂,加之工作的數量和難度大,在位時待遇偏低,離職後醫療、養老等方面保障不夠,有的村幹部覺得「政治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奔頭,經濟上有想頭,待遇上有甜頭」,不想當村幹部,有的乾脆丟下村幹部工作,外出打工。三是後備力量難找。農村黨員難發展、村級後備幹部難培養,鄉村兩級基層黨組織「留不住人、引不進人、後繼無人」的現象尚未根本消除。一方面,一些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年輕人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願當村幹部,另一方面,有的人動機不純,威望不高,出於個人或宗族利益,又千方百計去當村幹部。
二、加強和改進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對策思考
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有歷史的,有現實的;有客觀的,有主觀的;有政策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迫切需要強化黨建工作措施,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從而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1.進一步完善黨員教育機制,為基層黨員「補腦」。
一是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開通基層黨員教育專用衛星電視頻道,開闢「空中課堂」,依託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誌等媒體,多渠道、全方位加強基層黨員教育。二是突出黨校教育主陣地。將農村基層黨的建設課題納入省、市、縣級黨校幹部培訓的內容,形成各級領導重視、熟悉、了解基層黨的建設的教育機制;將農村骨幹黨員教育納入市縣黨校培訓規劃;將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經費納入省級財政轉移支付。三是開展素質教育大行動。制定全黨特別是農村基層黨員素質教育中長期規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以農村基層黨員為主要對象的科技素質教育大行動,著力培養一批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增強基層黨員致富帶富能力。
2.進一步創新組織管理方式,為基層組織「強身」。
一是健全村級黨組織工作規則。從黨內法律法規上進一步理順村級黨組織與村委會的關係,就農村黨支部的地位、職責、任務、選拔和淘汰、表彰和獎勵、監督和約束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二是健全聯繫群眾的長效機制。健全各級領導密切聯繫群眾的制度,暢通民意渠道,將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和實情予民、實惠予民、實權予民制度化、規範化,保障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從制度層面上解決黨員幹部不樂於聯繫群眾、不敢於聯繫群眾、不勤於聯繫群眾、無意於聯繫群眾、不屑於聯繫群眾、不善於聯繫群眾的問題。三是全面推行黨建工作績效管理。進一步完善各級黨組織特別是縣、鄉(鎮)、村級黨組織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以績效評估推進縣、鄉(鎮)、村級黨組織管理創新,同時,將農村基層黨的建設作為評估農村基層各級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與經濟發展業績一併評估,防止和消除重經濟發展輕黨的建設的現象。四是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鼓勵支持按產業、行業劃分建立特色黨組織,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建在工業園區、行業協會中。
3.進一步強化激勵保障措施,為基層幹部「提神」。
一是加大農村優秀幹部錄用公務員力度,解決基層幹部「有所盼」的問題。目前每年從村級主職幹部中錄用的公務員不到村主職總人數的千分之一。建議從品德、能力、年齡、學歷、資歷等方面綜合考慮,適當擴大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的公務員錄用比例,選拔特別優秀的人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二是逐步提高農村基層幹部經濟待遇,解決基層幹部「有所得」的問題。在省級或地(市)級行政區域範圍內統一基層幹部待遇標準,並形成逐步增長的機制。既要提高在職村幹部誤工報酬標準,全面實行「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的辦法,根據貢獻定報酬,又要提高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標準,按工作職位、工作年限擴大補助範圍。三是建立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解決基層幹部「有所養」的問題。建立中央、省、市、縣及享受對象共同承擔費用的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市以上統籌,確定統一標準,解決基層幹部的後顧之憂。四是健全黨內關懷機制,解決農村基層幹部「有所靠」的問題。把經濟困難的農村基層黨員和幹部的扶貧幫困工作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範疇,建立黨內關懷機制,通過財政預算、黨費支持和社會籌集等渠道,建立黨員愛心基金,重點加大對基層經濟貧困黨員、老黨員、老幹部的幫扶力度,普惠發展成果。
4.進一步整合農村黨建資源,為基層班子「輸血」。
一是提供人才支持。出台優惠政策,採取有效措施,充分吸引、鼓勵、支持在外務工能人回鄉創業;進一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基礎上,完善「大學生村官」下村任職工作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大學生下基層鍛鍊,為農村發展提供急需人才和儲備後備力量。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儘快出台關於「兩新」組織黨員教育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加強農村基層各個層面黨員的教育管理。三是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村轉移支付力度,確保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投入力度,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出台相關政策,像化解義務教育「普九」債務一樣化解鄉村債務;進一步整合各職能部門資源,推進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工程,把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打造成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的品牌和示範點。
關鍵詞:黨的建設;先進性建設;農村基層黨建;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d267.2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1002-2589(2010)10-0126-03。
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農村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作為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承擔著鞏固黨在農村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團結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職責。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特別是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分配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群眾思想觀念、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考驗,一些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在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嚴重下降,主導地位逐漸喪失,出現了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用邊緣化現象。最近,筆者對湖南省華容縣農村黨建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認為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並對此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華容縣共有398個行政村,村支部398個,村支書、主任交叉任職8人;支部書記50歲以上的115名,36~50歲的245名,20~35歲的38名;支部書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1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有335人;全縣共有農村黨員25516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778人,初中、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0738人。總的來說,經過近幾年全縣各級黨組織的共同努力,華容縣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各項工作取得明顯進步。主要表現在:村級班子結構得到優化;村級管理日趨規範;後進貧困村治理整頓取得明顯成效;村級組織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農村基層黨的建設。農村基層黨的建設成績巨大,經驗寶貴,有力推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但由於種種原因,農村基層黨的建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具有較大普遍性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部分黨員的素質和能力與先鋒模範的新標準不相適應,作用難發揮。
據2008年12月底統計,當前農村基層黨員隊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偏」現象:其一是年齡偏高。華容縣農村黨員中35歲以下的僅占13%,55歲以上的占32%,「兩個黨員六顆牙」的情況依然存在。其二是文化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黨員61%,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僅3%。其三是貧困面偏大。家庭生活狀況一般的占50.4%,生活困難的占13.5%。其四是流動黨員偏多。占比達到15.5%。「四偏」現象的存在,導致農村基層黨員整體素質不高,難以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具體表現為:一是思想上先進性不夠。少數黨員信仰動搖,宗旨淡薄,「不信共產主義不信黨,而信神信鬼信鈔票」;少數黨員組織觀念淡薄,認為「黨員不黨員,就差兩毛錢」,不與組織聯繫,不過組織生活;少數黨員缺乏政治素養,理論上說不清、做法上看不慣、行動上跟不上,甚至對黨的政策無原則地品頭論足。二是作風上美譽度不高。少數黨員學習上要求不嚴,思想空虛,精神消沉;工作上敷衍了事,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生活上「不管理想不理想,只想收入年年長,不想盡義務,只想撈好處」;行動上目無法紀,極個別的黨員甚至組織、策劃、操縱、參與無理上訪、阻工、鬧事。三是本領上帶動力不強。從基層組織來看,有的村沒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農村稅費改革後,鄉村可用財力減少,基層組織運轉難,黨員活動開展難,公益建設加強難。從基層黨員來看,有的不能帶頭參加公益活動,不願參與村級工作,不想帶領群眾致富;有的既無本領,又無本錢,創業無路,甚至長期處於貧困狀態,無力率先致富,更無能帶領群眾奔小康。
2.基層組織的地位和作用與黨的建設的新任務不相適應,責任難落實。
隨著農村體制和機制改革不斷的深入,農民對基層組織的依賴性逐步減弱,自主性日益增強,基層組織的地位和作用有弱化趨勢。一是領導職責不過硬。相對於計劃生育、社會穩定、財稅增長等「一票否決」的硬指標來說,黨建工作是一項軟指標,剛性不強,導致部分基層領導對黨建工作定位不准,在工作中存在重經濟輕黨務、重布置輕考核、重形式輕實效等問題。二是工作方法不對路。管理理念陳舊,重管理輕服務、重義務輕權利等陳舊觀念根深蒂固;工作指導模式單一,習慣採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式方法,沒有把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有機結合起來,基層黨員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充分發揮;組織設置模式滯後,傳統的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的組織管理模式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黨員流動性增大對黨員管理的新要求,出現了有黨員無組織、有組織無黨員的問題;組織活動開展模式老套,傳統的開會、學習、義務勞動等黨建活動的吸引力在逐步減弱,黨組織和黨員之間聯繫的緊密度在逐步減弱,極少數黨員義務不履行、開會不參加、公益事業建設不參與、集體活動不投入;教育培訓模式落後,以會代訓、短期快訓,存在目標不確定、標準不統一、內容不實用、形式不靈活、效果不明顯等問題。三是監督管理不到位。對村級班子建設、農村黨員幹部的實績考核沒有科學具體的評估標準和實施細則,監管的制度化程度低;由於村幹部是「民」不是「官」,經濟待遇也不高,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撂挑子」,不便於嚴格監管?
3.有關政策的配套和落實與農村發展的新情況不相適應,工作難推動。
一是從職能定位來看,「兩委」職責定位不明確。從實行村民自治制度以來,村級黨組織與村民委員會的關係尚未從制度層面理順,矛盾和內耗比較大,組織的凝聚力、創新力、發展力不強,宗族勢力乘虛而入,個別村的宗族勢力有時甚至左右「兩委」。二是從制度層面來看,有的政策與基層實際不符,不執行難,執行亦難,有時甚至執行更難。比如,村民「陳欠」問題,「三提五統」資金該收的過去沒收,現在收不上,只好由鄉(鎮)村墊付,形成新的債務,而過去應該收的已交了的群眾又強烈要求鄉(鎮)村退還,而鄉(鎮)村則無力也不應該退還,從而引發新的矛盾。如「兩新」組織的黨的建設,中央有政策,但尚無可操作的細則,難以有效落實到位。三是從資金配套來看,配套資金難以全部到位,產生新的矛盾。近年來,中央在基層組織運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上加大了投入力度,同時要求基層在資金上進行配套。由於縣鄉和村一級財力有限,配套資金難以全部到位,要麼到位了又產生新的債務,群眾不滿意。
4.少數基層幹部的工作作風和方式方法與農村工作的新變化不相適應,關係難和諧。
一是從鄉村層面來看,幹群關係密切難。有的群眾對基層幹部的要求越來越高,雖然自己文化素質提高了,但思想政治素質不高,「政治上不怕你,生活上不靠你,工作上不理你,出了問題就找你」;有的基層幹部思想僵化,方法老套,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工作一籌莫展;有的基層幹部的心思沒有放在群眾身上,「不知道群眾在想些什麼」,群眾埋怨「不知道幹部在幹些什麼」,導致幹部所辦的不是群眾所需的,群眾不領情、不認可、不買賬,甚至發生衝突;有的基層幹部「私」字當頭,工作不負責任,群眾意見大?
二是從縣級及縣直部門領導幹部層面來看,幹部脫離群眾的危險性在增大。一是幹部成長、發展的環境越來越複雜,黨員幹部更容易受到腐蝕,更容易淡化、忘記甚至背離黨的宗旨,把權力當做個人的一種「風光」,一種「享受」,一種「滿足」,甚至「以利補位,以利補權」,不樂於密切聯繫群眾。二是群眾的文化素質提高了,維權意識增強了,管理的難度加大了,使一些黨員幹部產生畏懼心理,不敢於密切聯繫群眾。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化,各種問題和矛盾複雜多變,解決起來難度大、時間長,老辦法不管用,使一些黨員幹部產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勤於密切聯繫群眾。四是有的幹部熱衷於「四個輪子轉,隔著玻璃看」,不深入到群眾中去作調查研究,看不到群眾的疾苦,聽不到群眾的呼聲,摸不到群眾的實情,與群眾的心理距離越拉越大,無意於密切聯繫群眾。五是有的黨員幹部把市場經濟錯誤地理解為「能人經濟」,看不到群眾的主人翁地位和創造歷史的決定性作用,加上幹部制度不健全,使一些跑官要官者得到了好處,更加強化了一些黨員幹部的「跑上」行為,熱衷於攀大權、附大勢、傍大款,不屑於密切聯繫群眾。六是有的黨員幹部有時對群眾態度惡劣、作風粗暴、方法簡單,「通不通三分鐘,再不通龍捲風」,不善於密切聯繫群眾。
5.基層幹部的激勵和保障措施與職責權利的新訴求不相適應,隊伍難穩定。
一是思想情緒難平。有人認為,農村基層幹部「權力不大責任大,措施不硬指標硬,級別不高要求高」,保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任務重、壓力大,經常神經高度緊張,心理調適能力脆弱,情緒不穩定,調動、進城的念頭時常浮現在心海。二是工作隊伍難穩。村幹部是沒有級別的「官」,是不在編的「幹部」,政治前途到黨支部書記就封了頂,加之工作的數量和難度大,在位時待遇偏低,離職後醫療、養老等方面保障不夠,有的村幹部覺得「政治上有盼頭,工作上有奔頭,經濟上有想頭,待遇上有甜頭」,不想當村幹部,有的乾脆丟下村幹部工作,外出打工。三是後備力量難找。農村黨員難發展、村級後備幹部難培養,鄉村兩級基層黨組織「留不住人、引不進人、後繼無人」的現象尚未根本消除。一方面,一些有本事、有能力、有致富路子的年輕人基於自身利益考慮不願當村幹部,另一方面,有的人動機不純,威望不高,出於個人或宗族利益,又千方百計去當村幹部。
二、加強和改進當前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對策思考
上述問題存在的原因,有歷史的,有現實的;有客觀的,有主觀的;有政策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建工作,迫切需要強化黨建工作措施,創新黨建工作方法,從而不斷提升黨建工作水平。
1.進一步完善黨員教育機制,為基層黨員「補腦」。
一是實現黨員教育全覆蓋。開通基層黨員教育專用衛星電視頻道,開闢「空中課堂」,依託電視、廣播、網絡、報刊雜誌等媒體,多渠道、全方位加強基層黨員教育。二是突出黨校教育主陣地。將農村基層黨的建設課題納入省、市、縣級黨校幹部培訓的內容,形成各級領導重視、熟悉、了解基層黨的建設的教育機制;將農村骨幹黨員教育納入市縣黨校培訓規劃;將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經費納入省級財政轉移支付。三是開展素質教育大行動。制定全黨特別是農村基層黨員素質教育中長期規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以農村基層黨員為主要對象的科技素質教育大行動,著力培養一批帶頭致富能力強、帶領群眾致富能力強的「雙強」型黨員,增強基層黨員致富帶富能力。
2.進一步創新組織管理方式,為基層組織「強身」。
一是健全村級黨組織工作規則。從黨內法律法規上進一步理順村級黨組織與村委會的關係,就農村黨支部的地位、職責、任務、選拔和淘汰、表彰和獎勵、監督和約束等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二是健全聯繫群眾的長效機制。健全各級領導密切聯繫群眾的制度,暢通民意渠道,將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和實情予民、實惠予民、實權予民制度化、規範化,保障落實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從制度層面上解決黨員幹部不樂於聯繫群眾、不敢於聯繫群眾、不勤於聯繫群眾、無意於聯繫群眾、不屑於聯繫群眾、不善於聯繫群眾的問題。三是全面推行黨建工作績效管理。進一步完善各級黨組織特別是縣、鄉(鎮)、村級黨組織管理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以績效評估推進縣、鄉(鎮)、村級黨組織管理創新,同時,將農村基層黨的建設作為評估農村基層各級領導幹部政績的重要指標,與經濟發展業績一併評估,防止和消除重經濟發展輕黨的建設的現象。四是創新組織設置方式。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的黨員動態管理機制。鼓勵支持按產業、行業劃分建立特色黨組織,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建在工業園區、行業協會中。
3.進一步強化激勵保障措施,為基層幹部「提神」。
一是加大農村優秀幹部錄用公務員力度,解決基層幹部「有所盼」的問題。目前每年從村級主職幹部中錄用的公務員不到村主職總人數的千分之一。建議從品德、能力、年齡、學歷、資歷等方面綜合考慮,適當擴大優秀農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的公務員錄用比例,選拔特別優秀的人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二是逐步提高農村基層幹部經濟待遇,解決基層幹部「有所得」的問題。在省級或地(市)級行政區域範圍內統一基層幹部待遇標準,並形成逐步增長的機制。既要提高在職村幹部誤工報酬標準,全面實行「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的辦法,根據貢獻定報酬,又要提高離任村幹部生活補貼標準,按工作職位、工作年限擴大補助範圍。三是建立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解決基層幹部「有所養」的問題。建立中央、省、市、縣及享受對象共同承擔費用的村幹部養老保險體系,市以上統籌,確定統一標準,解決基層幹部的後顧之憂。四是健全黨內關懷機制,解決農村基層幹部「有所靠」的問題。把經濟困難的農村基層黨員和幹部的扶貧幫困工作納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範疇,建立黨內關懷機制,通過財政預算、黨費支持和社會籌集等渠道,建立黨員愛心基金,重點加大對基層經濟貧困黨員、老黨員、老幹部的幫扶力度,普惠發展成果。
4.進一步整合農村黨建資源,為基層班子「輸血」。
一是提供人才支持。出台優惠政策,採取有效措施,充分吸引、鼓勵、支持在外務工能人回鄉創業;進一步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基礎上,完善「大學生村官」下村任職工作相關政策,有針對性地選派優秀大學生下基層鍛鍊,為農村發展提供急需人才和儲備後備力量。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儘快出台關於「兩新」組織黨員教育管理的規範性文件,加強農村基層各個層面黨員的教育管理。三是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大農村轉移支付力度,確保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投入力度,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出台相關政策,像化解義務教育「普九」債務一樣化解鄉村債務;進一步整合各職能部門資源,推進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工程,把新農村建設示範點打造成農村基層黨的建設的品牌和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