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德不立,官無德不為。做人要有道德,為政更要修政德。領導幹部的執政品德,不僅是個人修養問題,也是世界觀、權力觀、政績觀的具體體現,更是黨性的集中反映。對於領導者來說,為政以德就會造福於民,為政失德必然招致危亡之禍。因此,執政品德始終是領導幹部立身、處世、從業的根基和不懈追求。
一、領導幹部要多識大體顧大局,少講局部和個人利益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領導幹部只有不斷強化大局觀念和戰略思維能力,善於從全局考慮問題,善於用聯繫的觀點分析問題,才能找准發展定位,把握髮展重點,順應發展要求,奮力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要講政治。就是要識大體顧大局,這是領導幹部政德的靈魂。領導幹部要對黨忠誠,為黨盡責,既要抓好科學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又要落實社會穩定這個第一責任,還要把握黨的建設這個關鍵環節,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上級黨委、政府的權威。要講執行。執行力是領導幹部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的具體體現。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自覺服從服務於大局,堅持上級黨委、政府部署什麼,就創造性地落實什麼,始終把上級的要求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將各項政策機遇變成現實生產力,以落實到位為尚,以貢獻全局為榮。要講奉獻。領導幹部要以黨和人民事業為重,自覺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服從組織的安排和決定;要把實現個人追求與實現黨的奮鬥目標、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正確看待個人進退,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正確處理利益關係。特別是當全局利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個人利益衝突時,要有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不利於發展的話不說,不利於發展的事不做,更不能為某種局部利益和個人利益瞎攪和、胡折騰?
二、領導幹部要多謀為民造福的事,少干勞民傷財的活
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標和價值追求,為誰立命、為誰謀利始終是帶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領導幹部一定要真正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時刻謹記當幹部是為了什麼,從政要做些什麼,身後應該留下什麼,始終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情,多做為民造福的事,少干勞民傷財的活。要深懷為民之心。牢固樹立群眾是「天、地、秤」的思想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堅持將群眾利益舉過頭頂,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當做親人,把群眾要求想在決策之前,把群眾利益考慮在實施之前,做到老百姓的事多辦早辦不耽誤,老百姓的訴求真聽即察早回應,老百姓的聲音哪怕是怨聲都要聲聲入耳。要真心服務人民。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帶著感情去工作,帶著熱情去服務,帶著真情去奉獻,切實把經濟發展成果及時轉化成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和老百姓的福祉,真正使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檢驗領導幹部執政品德的試金石。要贏得群眾口碑。「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為領導幹部,絕不能眼睛只盯著自己的「帽子」,心中只想著更好的「位子」,打著為群眾辦事的「幌子」,搞一些勞民傷財、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一定要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和長遠利益出發,多干實事,多辦好事,多解難事,努力作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用真情、真心贏得群眾的口碑?
三、領導幹部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少搞急功近利的一時轟動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個地區的發展千頭萬緒,每一項決策、每一項舉措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為領導幹部,要搞清楚為誰幹事,幹什麼事,怎麼幹事?在作決策、上項目時,要先謀而後動,多些既瞻前又顧後的思考,多些打基礎利長遠的舉措,多些既重顯績更重潛績的胸襟,干一任工作,想幾任的事,切忌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搞一時轟動。要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表明,實現科學持久發展,規劃是前提,規劃得好才能發展得好,管理得好。推動發展不能想當然,必須規劃先行,綜合考慮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潛力等要素,切實做好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和上下結合文章,制定科學合理的長遠發展戰略規劃,一任接著一任干,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誰能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誰就能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誰就能在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掌握主動。要打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持久戰,堅決拆除阻礙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藩籬,千方百計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環境窪地、發展高地,吸引投資者,激勵創業者,惠澤勞動者,實現人才集聚、企業集聚、財富集聚。要打造過硬幹部隊伍。政治路線確立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領導幹部肩上始終扛著兩副重擔,一個是地方發展和百姓福祉,一個是抓班子帶隊伍。為官一任,不僅要推動發展,還要帶好隊伍。要善於發現人、培養人、用好人,努力打造一支「眼裡有活、用心做事,敢於擔當、真心負責,群眾信任、放心託付」的黨員幹部隊伍,為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注入活力與後勁。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要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管理公共事務、興辦公益事業和服務群眾的能力,真正把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發展、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要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制度最具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領導幹部在工作過程中,要善於總結帶有長遠性、根本性、能管用的措施和辦法,建立起更加科學、更加規範、更加高效的制度體系,努力使遵守制度、善用制度成為習慣,養成自然,用制度保障各項事業的持續深入發展?
四、領導幹部要多聽真話摸實情,少聽讒言搞主觀臆斷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和靈魂。領導幹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要善於聽真話、摸實情,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這既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領導幹部真理在身、正義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氣的重要體現。要深入調查研究。毛主席說:「要了解情況,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要想聽真話、摸實情,就不能浮在表面,而要發揚「鸕鶿精神」,專到深水區抓大魚、抓活魚。調查研究也一樣,領導幹部只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察民情、知民意、求民智,就能把客觀存在的事實搞清楚,把事物的內部和外部聯繫弄明白,在調查研究中開拓思路,在調查研究中完善措施,在調查研究中破解難題,真正使調查研究成為謀劃工作、推動發展的實際本領。要密切聯繫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只有切實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紮根群眾沃土,承接基層地氣,走進百姓農家,深入田間地頭,用雙腳丈量民情,用真情感知民意,及時發現、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才能獲得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理性認識,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決策,黨和人民的事業也就會無往而不勝。要做到求真務實。求真務實是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保證。求真就是要聽真話,講真話。唐代裴矩「佞於隋而諍於唐」的故事告訴我們,領導幹部具有「言者無罪、聞過則喜、聽之足戒」的胸襟,才能聽到真話、察到實情。事實上,不想聽真話,不善聽真話,是領導幹部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危險起點。「務實」就是要出實招,求實效,按照客觀實際決定工作方針,不提不切實際的口號,不定超越階段的目標,不做違背規律的事情,以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指導新的實踐,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五、領導幹部要多還前人欠下的債,少給後人留麻煩
黨的事業就是一場接力賽。領導幹部作決策、干工作,不能拋棄歷史,更不能隔斷未來,而要在繼承中謀發展,在創新中求作為。特別是積極償還前人留下的債,積極化解前人留下的矛盾,更能體現領導幹部的人品政德。前人在奮力追趕、推動跨越發展的同時,也可能會留下一些債務、矛盾和糾紛,不能因為是前人留下的,就視其為包袱,推而拒之,這既是對事業的不負責,也是對群眾的漠視。有問題有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是為群眾謀利益留下的問題、矛盾,就應該予以正確解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能夠執政一方,這是黨的培養、組織的信任、群眾的期盼,解決過去、現在、未來發展中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完成前人未盡的事業,這既是對前人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對人民群眾的負責,更是對事業的擔當和作為。領導幹部切忌班子一換思路變,前人定的都不算,規劃重做,建設重搞,幹部重配,而應客觀公正地對待前人的工作,對前人好的工作思路予以繼承和發揚。在自己的任職期內,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發展規律,多一些深思熟慮的科學謀劃,少一些頭腦發熱的「假大空」,既量財而舉、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不盲目衝動,不短期突破,少增加歷史欠賬,少為後人留包袱;既給前人還債,又給後人鋪路,切實把發展的藍圖繪精準,把百姓期盼的事情做精細,讓未來的事業更精彩。
一、領導幹部要多識大體顧大局,少講局部和個人利益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領導幹部只有不斷強化大局觀念和戰略思維能力,善於從全局考慮問題,善於用聯繫的觀點分析問題,才能找准發展定位,把握髮展重點,順應發展要求,奮力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要講政治。就是要識大體顧大局,這是領導幹部政德的靈魂。領導幹部要對黨忠誠,為黨盡責,既要抓好科學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又要落實社會穩定這個第一責任,還要把握黨的建設這個關鍵環節,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上級黨委、政府的權威。要講執行。執行力是領導幹部大局觀念和責任意識的具體體現。領導幹部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自覺服從服務於大局,堅持上級黨委、政府部署什麼,就創造性地落實什麼,始終把上級的要求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努力將各項政策機遇變成現實生產力,以落實到位為尚,以貢獻全局為榮。要講奉獻。領導幹部要以黨和人民事業為重,自覺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服從組織的安排和決定;要把實現個人追求與實現黨的奮鬥目標、人民利益統一起來,正確看待個人進退,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正確處理利益關係。特別是當全局利益、整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個人利益衝突時,要有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奉獻精神,不利於發展的話不說,不利於發展的事不做,更不能為某種局部利益和個人利益瞎攪和、胡折騰?
二、領導幹部要多謀為民造福的事,少干勞民傷財的活
任何一個政黨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標和價值追求,為誰立命、為誰謀利始終是帶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領導幹部一定要真正弄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時刻謹記當幹部是為了什麼,從政要做些什麼,身後應該留下什麼,始終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情,多做為民造福的事,少干勞民傷財的活。要深懷為民之心。牢固樹立群眾是「天、地、秤」的思想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堅持將群眾利益舉過頭頂,從思想和感情深處真正把群眾放在心上、當做親人,把群眾要求想在決策之前,把群眾利益考慮在實施之前,做到老百姓的事多辦早辦不耽誤,老百姓的訴求真聽即察早回應,老百姓的聲音哪怕是怨聲都要聲聲入耳。要真心服務人民。堅持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群眾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帶著感情去工作,帶著熱情去服務,帶著真情去奉獻,切實把經濟發展成果及時轉化成人民群眾的現實利益和老百姓的福祉,真正使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成為檢驗領導幹部執政品德的試金石。要贏得群眾口碑。「政聲人去後,民意閒談中」「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為領導幹部,絕不能眼睛只盯著自己的「帽子」,心中只想著更好的「位子」,打著為群眾辦事的「幌子」,搞一些勞民傷財、華而不實的政績工程,一定要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和長遠利益出發,多干實事,多辦好事,多解難事,努力作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實績,用真情、真心贏得群眾的口碑?
三、領導幹部要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少搞急功近利的一時轟動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一個地區的發展千頭萬緒,每一項決策、每一項舉措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為領導幹部,要搞清楚為誰幹事,幹什麼事,怎麼幹事?在作決策、上項目時,要先謀而後動,多些既瞻前又顧後的思考,多些打基礎利長遠的舉措,多些既重顯績更重潛績的胸襟,干一任工作,想幾任的事,切忌目光短淺、急功近利,搞一時轟動。要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歷史經驗和發展規律表明,實現科學持久發展,規劃是前提,規劃得好才能發展得好,管理得好。推動發展不能想當然,必須規劃先行,綜合考慮當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潛力等要素,切實做好系統謀劃、頂層設計和上下結合文章,制定科學合理的長遠發展戰略規劃,一任接著一任干,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環境就是生產力。誰能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誰就能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誰就能在激烈的區域經濟競爭中掌握主動。要打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的持久戰,堅決拆除阻礙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藩籬,千方百計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打造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環境窪地、發展高地,吸引投資者,激勵創業者,惠澤勞動者,實現人才集聚、企業集聚、財富集聚。要打造過硬幹部隊伍。政治路線確立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領導幹部肩上始終扛著兩副重擔,一個是地方發展和百姓福祉,一個是抓班子帶隊伍。為官一任,不僅要推動發展,還要帶好隊伍。要善於發現人、培養人、用好人,努力打造一支「眼裡有活、用心做事,敢於擔當、真心負責,群眾信任、放心託付」的黨員幹部隊伍,為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不斷注入活力與後勁。要加強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工作重心在基層,執政基礎在基層,活力源泉也在基層。要確保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取得新勝利,就必須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管理公共事務、興辦公益事業和服務群眾的能力,真正把基層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發展、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要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制度最具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領導幹部在工作過程中,要善於總結帶有長遠性、根本性、能管用的措施和辦法,建立起更加科學、更加規範、更加高效的制度體系,努力使遵守制度、善用制度成為習慣,養成自然,用制度保障各項事業的持續深入發展?
四、領導幹部要多聽真話摸實情,少聽讒言搞主觀臆斷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也是科學發展觀的精髓和靈魂。領導幹部必須堅持實事求是,要善於聽真話、摸實情,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這既是一種工作方法,更是領導幹部真理在身、正義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氣的重要體現。要深入調查研究。毛主席說:「要了解情況,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沒有眼睛向下的興趣和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要想聽真話、摸實情,就不能浮在表面,而要發揚「鸕鶿精神」,專到深水區抓大魚、抓活魚。調查研究也一樣,領導幹部只要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察民情、知民意、求民智,就能把客觀存在的事實搞清楚,把事物的內部和外部聯繫弄明白,在調查研究中開拓思路,在調查研究中完善措施,在調查研究中破解難題,真正使調查研究成為謀劃工作、推動發展的實際本領。要密切聯繫群眾。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只有切實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放下架子,撲下身子,紮根群眾沃土,承接基層地氣,走進百姓農家,深入田間地頭,用雙腳丈量民情,用真情感知民意,及時發現、總結人民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才能獲得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理性認識,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觀規律的科學決策,黨和人民的事業也就會無往而不勝。要做到求真務實。求真務實是堅持實事求是的作風保證。求真就是要聽真話,講真話。唐代裴矩「佞於隋而諍於唐」的故事告訴我們,領導幹部具有「言者無罪、聞過則喜、聽之足戒」的胸襟,才能聽到真話、察到實情。事實上,不想聽真話,不善聽真話,是領導幹部脫離群眾、脫離實際的危險起點。「務實」就是要出實招,求實效,按照客觀實際決定工作方針,不提不切實際的口號,不定超越階段的目標,不做違背規律的事情,以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指導新的實踐,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五、領導幹部要多還前人欠下的債,少給後人留麻煩
黨的事業就是一場接力賽。領導幹部作決策、干工作,不能拋棄歷史,更不能隔斷未來,而要在繼承中謀發展,在創新中求作為。特別是積極償還前人留下的債,積極化解前人留下的矛盾,更能體現領導幹部的人品政德。前人在奮力追趕、推動跨越發展的同時,也可能會留下一些債務、矛盾和糾紛,不能因為是前人留下的,就視其為包袱,推而拒之,這既是對事業的不負責,也是對群眾的漠視。有問題有矛盾是正常的,只要是為群眾謀利益留下的問題、矛盾,就應該予以正確解決。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能夠執政一方,這是黨的培養、組織的信任、群眾的期盼,解決過去、現在、未來發展中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完成前人未盡的事業,這既是對前人勞動成果的尊重,也是對人民群眾的負責,更是對事業的擔當和作為。領導幹部切忌班子一換思路變,前人定的都不算,規劃重做,建設重搞,幹部重配,而應客觀公正地對待前人的工作,對前人好的工作思路予以繼承和發揚。在自己的任職期內,堅持從實際出發,遵循發展規律,多一些深思熟慮的科學謀劃,少一些頭腦發熱的「假大空」,既量財而舉、量力而行,又盡力而為,不盲目衝動,不短期突破,少增加歷史欠賬,少為後人留包袱;既給前人還債,又給後人鋪路,切實把發展的藍圖繪精準,把百姓期盼的事情做精細,讓未來的事業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