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香山革命紀念地時指出:我們緬懷這段歷史,就是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家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革命情懷,始終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緊密團結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這是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的光輝論斷。黨始終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作為奮鬥目標。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秉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擘畫新中國建設藍圖。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謀劃建立新的國家政權。早在1948年4月,在革命迅猛發展的形勢下,中共中央發布了「五一」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愛國華僑的熱烈響應。他們陸續從香港及國民黨統治區匯聚到解放區,參與新政協的籌建工作。在籌備新政協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立了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構架起新中國人民政權建設的「四梁八柱」。周恩來曾說過:《共同綱領》草案初稿寫出以後,歷經七次反覆討論和修改、計由先後到達北平的政協代表五六百人分組討論兩次,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討論兩次,廣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這部「臨時憲法」是各黨派共同千斟萬酌的結果。正如許多民主人士稱讚的那樣:這裡充滿著民主自由的空氣,蓬勃向上的精神。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源於人民、為了人民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美國記者斯諾曾把中國共產黨的幹部根植群眾、服務群眾、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精神譽為「東方魔力」。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後,為建立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毛澤東廣泛接觸民主黨派、民主人士,與他們共商建國大計。1949年5月1日,毛澤東從雙清別墅前往益壽堂訪柳亞子,在交談中,柳亞子說:「今天勝利了,這是我們盼望已久的。我們都很清楚,蔣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為他們腐敗無能,太不得人心了。共產黨要勝利,這是肯定的。共產黨的政策正確,合乎民意,人民擁護支持,這是勝利的基礎。但是,我們沒有想到勝利會這麼快,人民解放軍很快渡江成功,並且占領了南京。我們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麼妙計。」毛主席回答:「打仗沒有什麼妙計,如果說有妙計的話,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決策。還有,就是先生說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計。我們有一百萬軍隊渡江,如果沒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1949年7月,新政協籌備會發布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數不清的人士把對新中國的憧憬注入筆端,各種設計方案雪片般飛向北平,充分彰顯了人民對共產黨的熱烈擁護、對新中國的熱切期盼?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贏得人民擁護,就在於把「人民」二字鐫刻在新政權的「四梁八柱」上,將「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革命情懷,上升到國家意志,細化到制度體系中,凝聚成歷史合力,實現了由精神向物質的偉大轉換。
一個偉大、先進的政黨,一定是能夠掌握群眾的黨。誰能代表人民利益,誰就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誰能傾聽人民呼聲,誰就擁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誰能回應人民期待,誰就擁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的這句話鮮明表達了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中國共產黨能完成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出色完成一張張趕考的「考卷」,根本原因就在於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形成「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革命力量,完成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歷史任務;才能凝聚「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力量,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這些都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權益、激發了人民創造力,為築牢國家制度根基奠定了堅實群眾基礎。
國家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多種力量的「協奏曲」。中國共產黨牢固樹立一切依靠人民的大格局,以高山大海般的偉大胸襟,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與海內外一切愛國力量、仁人志士,集中在自己的旗幟下;把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吸納進國家機構擔任要職,為有系統、有步驟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國防建設,建立廣泛而牢固的統一戰線,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中國共產黨團結各個黨派和各方代表,推動形成歷史合力,將人民意志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體現了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這是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的光輝論斷。黨始終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作為奮鬥目標。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秉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擘畫新中國建設藍圖。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謀劃建立新的國家政權。早在1948年4月,在革命迅猛發展的形勢下,中共中央發布了「五一」號召,得到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和愛國華僑的熱烈響應。他們陸續從香港及國民黨統治區匯聚到解放區,參與新政協的籌建工作。在籌備新政協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確立了新中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構架起新中國人民政權建設的「四梁八柱」。周恩來曾說過:《共同綱領》草案初稿寫出以後,歷經七次反覆討論和修改、計由先後到達北平的政協代表五六百人分組討論兩次,籌備會常務委員會討論兩次,廣泛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見。這部「臨時憲法」是各黨派共同千斟萬酌的結果。正如許多民主人士稱讚的那樣:這裡充滿著民主自由的空氣,蓬勃向上的精神。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源於人民、為了人民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美國記者斯諾曾把中國共產黨的幹部根植群眾、服務群眾、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的精神譽為「東方魔力」。中共中央進駐香山後,為建立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毛澤東廣泛接觸民主黨派、民主人士,與他們共商建國大計。1949年5月1日,毛澤東從雙清別墅前往益壽堂訪柳亞子,在交談中,柳亞子說:「今天勝利了,這是我們盼望已久的。我們都很清楚,蔣介石早晚是要垮台的,因為他們腐敗無能,太不得人心了。共產黨要勝利,這是肯定的。共產黨的政策正確,合乎民意,人民擁護支持,這是勝利的基礎。但是,我們沒有想到勝利會這麼快,人民解放軍很快渡江成功,並且占領了南京。我們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麼妙計。」毛主席回答:「打仗沒有什麼妙計,如果說有妙計的話,那就是知己知彼,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正確的決策。還有,就是先生說的,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計。我們有一百萬軍隊渡江,如果沒有人民的大力支持,是不能成功的。」1949年7月,新政協籌備會發布徵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數不清的人士把對新中國的憧憬注入筆端,各種設計方案雪片般飛向北平,充分彰顯了人民對共產黨的熱烈擁護、對新中國的熱切期盼?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人民是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黨執政的最大底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贏得人民擁護,就在於把「人民」二字鐫刻在新政權的「四梁八柱」上,將「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革命情懷,上升到國家意志,細化到制度體系中,凝聚成歷史合力,實現了由精神向物質的偉大轉換。
一個偉大、先進的政黨,一定是能夠掌握群眾的黨。誰能代表人民利益,誰就擁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誰能傾聽人民呼聲,誰就擁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誰能回應人民期待,誰就擁有立於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的這句話鮮明表達了共產黨人對人民群眾的態度。我們黨來自於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中國共產黨能完成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出色完成一張張趕考的「考卷」,根本原因就在於黨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也正因為如此,才能形成「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革命力量,完成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歷史任務;才能凝聚「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的力量,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這些都體現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權益、激發了人民創造力,為築牢國家制度根基奠定了堅實群眾基礎。
國家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多種力量的「協奏曲」。中國共產黨牢固樹立一切依靠人民的大格局,以高山大海般的偉大胸襟,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將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與海內外一切愛國力量、仁人志士,集中在自己的旗幟下;把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代表吸納進國家機構擔任要職,為有系統、有步驟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國防建設,建立廣泛而牢固的統一戰線,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中國共產黨團結各個黨派和各方代表,推動形成歷史合力,將人民意志轉化為強大治理效能,體現了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