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落實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和要求,全面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制定2009-2012年湖南省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素質、增強黨組織功能為內容,以落實黨建責任制為保障,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面,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湖南、加快富民強省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基本原則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基層黨建為實現黨的基本路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服務的正確方向,服務我省「一化三基」發展戰略,服務全省工作大局。
(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經驗,使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三)尊重主體,強化服務。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落實黨員的民主權利,激發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內在動力;切實做好上級黨組織服務基層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工作,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群眾滿意度。
(四)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類型基層黨組織的實際,加強具體指導,注重工作落實,率先突破基層黨建工作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努力探索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五)落實責任,形成合力。探索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落實黨建責任制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充分整合黨建資源,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作用,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黨建工作格局。
三、目標任務
力爭經過幾年努力,基層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更加廣泛,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制度機制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使更多的基層黨組織達到「五個好」(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目標要求。
1.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1)黨組織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能夠率領農民群眾堅決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領導班子結構不斷優化,素質普遍提高,整體功能明顯增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以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為主體、年齡結構合理,發揮好各年齡段幹部的作用。村幹部隊伍年齡結構得到改善,文化層次得到提升,力爭每村有1名30歲左右的幹部,並按1?1的比例配備後備幹部,逐步實現每村有1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幹部。(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黨員隊伍。黨員教育管理明顯改進,發展黨員工作規範運行,無職黨員和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切實加強。(4)基層黨內民主建設有新突破,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全面加強,形成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5)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形成一批有影響和帶動作用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範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小康示範村。(6)工作運轉保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以「基本隊伍、基本陣地、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為重點的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2.城市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1)以街道黨組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內全體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格局進一步形成,城市基層黨組織凝聚黨員、服務群眾的功能明顯增強。(2)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黨務工作者隊伍結構進一步改善,素質進一步提高,有一支以35-45周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為主體,政治素質好、精幹高效、作風紮實、熟悉社會工作的黨務工作者和社區工作者隊伍。(3)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進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構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取得明顯成效。社區組織活動陣地、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更加健全,財政撥付的基本運轉保障經費有所增加,黨員服務站點和黨員聯繫、服務群眾的機制健全,社區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的工作經常化、規範化。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基層黨員幹部素質、增強黨組織功能為內容,以落實黨建責任制為保障,全面推進農村、企業、城市社區和機關、學校、新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優化組織設置,擴大組織覆蓋面,創新活動方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湖南、加快富民強省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基本原則
(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基層黨建為實現黨的基本路線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服務的正確方向,服務我省「一化三基」發展戰略,服務全省工作大局。
(二)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探索新經驗,使基層黨組織建設更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三)尊重主體,強化服務。尊重黨員的主體地位,發揮黨員的主體作用,落實黨員的民主權利,激發黨員參與黨內事務的內在動力;切實做好上級黨組織服務基層黨組織、基層黨組織服務黨員、黨組織和黨員服務群眾工作,不斷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群眾滿意度。
(四)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類型基層黨組織的實際,加強具體指導,注重工作落實,率先突破基層黨建工作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努力探索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黨建新格局。
(五)落實責任,形成合力。探索地方黨委、部門黨組(黨委)落實黨建責任制的有效途徑和辦法,充分整合黨建資源,充分發揮各級各部門的作用,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黨建工作格局。
三、目標任務
力爭經過幾年努力,基層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更加廣泛,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基層黨建工作的制度機制更加完善,保障更加有力,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整體水平明顯提高,使更多的基層黨組織達到「五個好」(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工作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的目標要求。
1.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1)黨組織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繫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領導核心,能夠率領農民群眾堅決貫徹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領導班子結構不斷優化,素質普遍提高,整體功能明顯增強。鄉鎮黨政領導班子以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為主體、年齡結構合理,發揮好各年齡段幹部的作用。村幹部隊伍年齡結構得到改善,文化層次得到提升,力爭每村有1名30歲左右的幹部,並按1?1的比例配備後備幹部,逐步實現每村有1名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幹部。(3)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黨員隊伍。黨員教育管理明顯改進,發展黨員工作規範運行,無職黨員和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切實加強。(4)基層黨內民主建設有新突破,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配套建設全面加強,形成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5)集體經濟發展壯大,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形成一批有影響和帶動作用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示範村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小康示範村。(6)工作運轉保障機制進一步建立健全,以「基本隊伍、基本陣地、基本活動、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為重點的基層黨組織規範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2.城市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1)以街道黨組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駐社區單位黨組織和社區內全體黨員共同參與的區域化黨建格局進一步形成,城市基層黨組織凝聚黨員、服務群眾的功能明顯增強。(2)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黨務工作者隊伍結構進一步改善,素質進一步提高,有一支以35-45周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為主體,政治素質好、精幹高效、作風紮實、熟悉社會工作的黨務工作者和社區工作者隊伍。(3)社區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基層群眾自治機制進一步健全,民主管理制度不斷健全,各項事業健康發展,構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取得明顯成效。社區組織活動陣地、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更加健全,財政撥付的基本運轉保障經費有所增加,黨員服務站點和黨員聯繫、服務群眾的機制健全,社區黨組織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的工作經常化、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