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同志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圍繞全鎮中心工作,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帶頭奉獻、追求卓越、事爭一流,以積極有為的態度、飽滿的熱情、高昂的鬥志,忘我工作,開拓進取,圓滿完成了分管工作和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
(一)以學為先「養才氣」,綜合素質全面提升。一是向身邊同志學。基層雖然條件艱苦,但最能考驗人、鍛鍊人、培養人,是歷練年輕幹部的「大熔爐」、培養幹部的「大課堂」、造就幹部的「大賽場」。工作中,該同志虛心向身邊同事、農村黨員、先進模範、致富能人、鄉紳賢達等求教,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使自身工作能力得以不斷提高。二是向基層實踐學。俗話常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層是社會的縮影,是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落腳點」,幹部聆聽群眾心聲的「傳聲筒」,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該同志充分利用與基層群眾接觸的機會,放下架子、撲下身子,邁開腿、瞪大眼,虛心學、認真記,耐心琢磨、細心體會,不斷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用正確的路線指導自己,以理論上的成熟促進政治上的成熟,以思想上的先進促進其他各方面的先進,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三是向上級領導學。基層為年輕幹部增長見識、茁壯成長、提高能力,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大舞台。該同志抓住上級領導下鄉調研、現場辦公、一線調度的機會,珍惜與領導接觸的難得機遇,親身感受各位領導的人格魅力、領導風範和工作藝術,做到手勤、眼勤、腿勤,從點滴學起,不斷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水平。
(二)進村入戶「接地氣」,工作能力得到錘鍊。年輕幹部在基層不僅可以面對面地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還能真正「沉下去了解國情」,觸摸到最直接、最真實、最具體的社情民意。一是深入田間地頭。真正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以民為天、以民為重,做群眾的貼心人。突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及基層治理的「一線」崗位上去錘鍊,常思常想群眾身邊疾苦,做到問需於民、實幹擔當。二是坐上百姓炕頭。「鞋上有多少土,心裡有多少譜。」只要有時間,該同志就會到這家坐坐、那家聊聊,掌握群眾所需、所願、所盼。三是把群眾放在心頭。關心群眾疾苦,感受群眾冷暖,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並有的放矢地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密切幹群關係,走進群眾心坎里,做老百姓真正的貼心人。
(三)問計於民「采靈氣」,胸懷視野更加開闊。一是「問政於民 」知得失。為使鄉鎮黨委、政府的決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該同志大膽聽取民意、徵集民聲,找准影響改革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對已有的發展思路不斷糾偏、完善、深化,形成了推進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二是「問需於民」知冷暖。尊重群眾意願,傾聽群眾呼聲,保證決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作中,始終從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出發,找准發展定位,激發創新動力。三是「問計於民」知虛實。在各項決策前出台,充分徵求百姓的意見,從群眾中找對策,用民主保證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問計於民,拜人民為師,真正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四)實幹擔當「增底氣」,工作作風愈加硬朗。一是講紀律。嚴於律己,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政紀律,按照程序辦事,不自做主張,該請示的請示、該彙報的彙報。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二是講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艱苦奮鬥的生活作風,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銳氣投入到工作中;
樹立基層工作無小事的理念,辦事嚴謹高效、雷厲風行、一絲不苟,積點滴以大成。三是講奉獻。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誠以待人、寬以待人、實以待人,維護集體、團結同志,不斤斤計較、不爭功諉過,以有為求有位、以實績求影響、以拼搏求發展。
(五)改進作風「添銳氣」,良好形象逐漸樹立。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既要進鄉村、駐一線,又要抓落實、促進度。該同志始終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力戒空談,不做虛功,踏踏實實做好每項工作。經常加班加點,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在踏實苦幹中實現自身價值。一是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該同志把責任看得重、把地位看得輕、把事業看得重、把名利看得輕,始終把奉獻作為人生境界的升華,將吃苦轉化為一種習慣,少想失去、多思得到,少想吃虧、多思收穫,少想小賬、多思大賬,在忙碌中享受生活,在辛苦中收穫進步,在平凡中彰顯偉大,在奉獻中體現價值。二是始終保持一顆進取心。該同志視艱辛為磨礪,視清苦為考驗,以此激勵自己的鬥志,激發自己的聰明才智,開拓進取,爭創一流。
(六)珍視團結「聚人氣」,群眾基礎更加穩固。與身邊同事相處自覺做到「三個珍惜」。一是珍惜團結。工作中相互銜接、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愛護,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不做不利於團結的事,有意見講在當面,不背後亂髮議論;
二是珍惜緣份。大事講黨性、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講諒解,與同事赤誠相見,與人為善,共同進步;
三是珍惜友誼。常換位思考,善學人之長,勤補已之短,努力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不猜疑,思想上互相交流不隔膜,工作上互相支持不拆台,生活上互相關心不淡漠,盡心盡力、團結一致幹事業。
(一)以學為先「養才氣」,綜合素質全面提升。一是向身邊同志學。基層雖然條件艱苦,但最能考驗人、鍛鍊人、培養人,是歷練年輕幹部的「大熔爐」、培養幹部的「大課堂」、造就幹部的「大賽場」。工作中,該同志虛心向身邊同事、農村黨員、先進模範、致富能人、鄉紳賢達等求教,相互切磋,取長補短,使自身工作能力得以不斷提高。二是向基層實踐學。俗話常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基層是社會的縮影,是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落腳點」,幹部聆聽群眾心聲的「傳聲筒」,改革發展穩定的「第一線」。該同志充分利用與基層群眾接觸的機會,放下架子、撲下身子,邁開腿、瞪大眼,虛心學、認真記,耐心琢磨、細心體會,不斷提高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用正確的路線指導自己,以理論上的成熟促進政治上的成熟,以思想上的先進促進其他各方面的先進,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三是向上級領導學。基層為年輕幹部增長見識、茁壯成長、提高能力,搭建了一個廣闊的大舞台。該同志抓住上級領導下鄉調研、現場辦公、一線調度的機會,珍惜與領導接觸的難得機遇,親身感受各位領導的人格魅力、領導風範和工作藝術,做到手勤、眼勤、腿勤,從點滴學起,不斷豐富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水平。
(二)進村入戶「接地氣」,工作能力得到錘鍊。年輕幹部在基層不僅可以面對面地感受群眾的喜怒哀樂,還能真正「沉下去了解國情」,觸摸到最直接、最真實、最具體的社情民意。一是深入田間地頭。真正同人民群眾站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以民為天、以民為重,做群眾的貼心人。突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保護及基層治理的「一線」崗位上去錘鍊,常思常想群眾身邊疾苦,做到問需於民、實幹擔當。二是坐上百姓炕頭。「鞋上有多少土,心裡有多少譜。」只要有時間,該同志就會到這家坐坐、那家聊聊,掌握群眾所需、所願、所盼。三是把群眾放在心頭。關心群眾疾苦,感受群眾冷暖,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並有的放矢地解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用實際行動密切幹群關係,走進群眾心坎里,做老百姓真正的貼心人。
(三)問計於民「采靈氣」,胸懷視野更加開闊。一是「問政於民 」知得失。為使鄉鎮黨委、政府的決策更加暖人心、合民意、有效果,該同志大膽聽取民意、徵集民聲,找准影響改革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對已有的發展思路不斷糾偏、完善、深化,形成了推進科學發展的強大力量。二是「問需於民」知冷暖。尊重群眾意願,傾聽群眾呼聲,保證決策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工作中,始終從人民群眾最迫切的需求出發,找准發展定位,激發創新動力。三是「問計於民」知虛實。在各項決策前出台,充分徵求百姓的意見,從群眾中找對策,用民主保證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問計於民,拜人民為師,真正把政治智慧的增長、執政本領的增強,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之中。
(四)實幹擔當「增底氣」,工作作風愈加硬朗。一是講紀律。嚴於律己,認真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政紀律,按照程序辦事,不自做主張,該請示的請示、該彙報的彙報。始終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二是講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艱苦奮鬥的生活作風,以飽滿的精神、昂揚的銳氣投入到工作中;
樹立基層工作無小事的理念,辦事嚴謹高效、雷厲風行、一絲不苟,積點滴以大成。三是講奉獻。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誠以待人、寬以待人、實以待人,維護集體、團結同志,不斤斤計較、不爭功諉過,以有為求有位、以實績求影響、以拼搏求發展。
(五)改進作風「添銳氣」,良好形象逐漸樹立。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既要進鄉村、駐一線,又要抓落實、促進度。該同志始終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力戒空談,不做虛功,踏踏實實做好每項工作。經常加班加點,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在踏實苦幹中實現自身價值。一是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該同志把責任看得重、把地位看得輕、把事業看得重、把名利看得輕,始終把奉獻作為人生境界的升華,將吃苦轉化為一種習慣,少想失去、多思得到,少想吃虧、多思收穫,少想小賬、多思大賬,在忙碌中享受生活,在辛苦中收穫進步,在平凡中彰顯偉大,在奉獻中體現價值。二是始終保持一顆進取心。該同志視艱辛為磨礪,視清苦為考驗,以此激勵自己的鬥志,激發自己的聰明才智,開拓進取,爭創一流。
(六)珍視團結「聚人氣」,群眾基礎更加穩固。與身邊同事相處自覺做到「三個珍惜」。一是珍惜團結。工作中相互銜接、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愛護,不說不利於團結的話,不做不利於團結的事,有意見講在當面,不背後亂髮議論;
二是珍惜緣份。大事講黨性、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講諒解,與同事赤誠相見,與人為善,共同進步;
三是珍惜友誼。常換位思考,善學人之長,勤補已之短,努力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不猜疑,思想上互相交流不隔膜,工作上互相支持不拆台,生活上互相關心不淡漠,盡心盡力、團結一致幹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