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突出強調了其地位作用,明確提出了重點內容,深刻闡明了思路方法,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黨的優良作風的生成土壤,是黨的旺盛生機的動力源泉,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條件,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歷史使命的有力保障。
一、三個深刻認識,揭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習近平總書記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三個深刻認識」的重要論斷,揭示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認識我們黨區別於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徵。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概括的「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範」。可以說,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鮮明標誌,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深刻認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工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對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四自能力」(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首先,它具有教育功能,是鍛鍊黨性的熔爐。其次,它具有凈化功能,是解決黨內矛盾問題的鑰匙。再次,它具有凝聚功能,是加強黨的團結統一的法寶。
深刻認識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嚴重後果。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會使黨的自身發展和黨的事業遭受挫折。在這方面,我們黨有過十分慘痛的教訓,在黨的歷史上出現過兩段黨內政治生活極不正常的時期。一次是在大革命後期至遵義會議之前,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家長制」「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等問題,使黨和革命事業蒙受嚴重損失;另一次是在反右鬥爭擴大化到「文革」結束,特別是十年「文革」,黨內政治生活極不正常,黨的組織、優良作風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後,黨內政治生活逐漸恢復正常,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是主流。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由於管黨治黨失之於寬鬆軟,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嚴肅的現象比較普遍,形式化庸俗化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的甚至出現了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給黨的事業、黨的組織和黨員幹部個人帶來嚴重危害。
二、明確重點內容,把握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關鍵環節
對於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點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要求,他指出,要圍繞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等重點內容,集中解決好突出問題。
堅持黨的「四條路線」是根本。1980年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下稱《準則》)規定,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是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中最根本的一條。三十六年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在堅持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基礎上,同樣要堅持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之所以強調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一方面,是因為組織路線是實現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組織保證,只有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紮實推進組織建設、用好選人用人導向標,黨內政治生活才會有堅實的組織基礎和保證。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實現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只有激發活力,堅持開門評議,使普通黨員群眾參與進來,才能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群眾基礎,孕育健康政治生活的深厚土壤。另一方面,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出現了組織建設尤其是基層組織建設軟弱渙散、選人用人不正之風、脫離群眾等問題,黨內政治生活失去了組織保障和群眾根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堅持「兩條路線」,到堅持「四條路線」,反映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對黨內政治生活的理論思考、繼承創新和豐富發展。
完善民主集中制是重點。民主集中制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有力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著力解決發揚民主不夠、正確集中不夠等問題。黨的實踐歷程表明,民主集中制執行得好,黨內政治生活嚴肅、健康,黨就團結統一、充滿活力;民主集中制執行得不好,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黨內矛盾和問題就會滋生蔓延。
嚴格黨的組織生活是基礎。組織生活是黨員參與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和經常手段。嚴格黨的組織生活,重點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關鍵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當前,有的地方黨的組織生活形式化、隨意化、邊緣化,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變成「鈍器」。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加強」「創新」要求,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用夠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著力清除黨內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緊跟時代步伐、緊貼黨員實際、緊扣突出問題,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提高黨的組織生活質量。
三、保持原則性戰鬥性,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黨內政治生活狀況決定政治生態。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什麼樣的黨員幹部作風,就有什麼樣的政治生態?
在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中,「黨內政治生活」這個詞共出現了14次,不僅在工作體會中首次單獨「列項」,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抓住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這個根本」,在工作部署中也首次以「黑體字」的形式出現,提綱挈領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要求。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性基礎工作。去年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制定《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維護好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了重要抓手。六中全會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等要求。實踐亦充分證明,沒有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不良風氣就會滋長,不守規矩、任人唯親甚至拉幫結派、團團伙伙的嚴重問題就會發生,管黨治黨就會失之於寬鬆軟。可以說,突出強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正是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是黨內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最終要落腳在看齊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就要提高政治站位、糾正政治偏差,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
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黨內政治生活最為重要的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黨的高級幹部「堅持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表率。工作報告亦指出,「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高黨內政治生活原則性和戰鬥性」。
四、以準則和條例為尺,履行黨內監督職責
除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外,十八屆六中全會還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新時期加強黨內監督作出明確部署。中央紀委七次全會落實六中全會精神,在工作報告中明確強調「切實履行黨內監督專責機關職責」,要求「以準則和條例為尺子,加強對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和執行準則、條例情況的監督檢查」。
加強黨內監督,離不開制度籠子的約束作用。準則和條例尊崇黨章,總結經驗,直面問題,是管黨治黨的「金鑰匙」。工作報告指出,「把貫徹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同執行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貫通起來,把制度蘊含的力量釋放出來」,彰顯了黨內監督制度體系的重要地位。
政治紀律是黨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無論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還是加強黨內監督,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聚焦在講政治、維護黨的領導核心上來。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增強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鑑別力,同違反黨的紀律行為作堅決的鬥爭,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堅定不移正風肅紀、懲治腐敗,治標為治本爭取了時間、贏得了民心。特別是推進管黨治黨責任全覆蓋、巡視監督全覆蓋、派駐監督全覆蓋,使黨內監督的作用和威力得到有效發揮。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有利於不斷增強黨的生命力和活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為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路提供重要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突出強調了其地位作用,明確提出了重點內容,深刻闡明了思路方法,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是黨的優良作風的生成土壤,是黨的旺盛生機的動力源泉,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的重要條件,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歷史使命的有力保障。
一、三個深刻認識,揭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
習近平總書記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了「三個深刻認識」的重要論斷,揭示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刻認識我們黨區別於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徵。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在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概括的「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範」。可以說,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鮮明標誌,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深刻認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性工程,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對於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四自能力」(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首先,它具有教育功能,是鍛鍊黨性的熔爐。其次,它具有凈化功能,是解決黨內矛盾問題的鑰匙。再次,它具有凝聚功能,是加強黨的團結統一的法寶。
深刻認識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的嚴重後果。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會使黨的自身發展和黨的事業遭受挫折。在這方面,我們黨有過十分慘痛的教訓,在黨的歷史上出現過兩段黨內政治生活極不正常的時期。一次是在大革命後期至遵義會議之前,黨內政治生活中出現「家長制」「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等問題,使黨和革命事業蒙受嚴重損失;另一次是在反右鬥爭擴大化到「文革」結束,特別是十年「文革」,黨內政治生活極不正常,黨的組織、優良作風遭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後,黨內政治生活逐漸恢復正常,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是主流。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地方和單位,由於管黨治黨失之於寬鬆軟,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嚴肅的現象比較普遍,形式化庸俗化的問題比較突出,有的甚至出現了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給黨的事業、黨的組織和黨員幹部個人帶來嚴重危害。
二、明確重點內容,把握好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關鍵環節
對於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點指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明確要求,他指出,要圍繞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群眾路線,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嚴格黨的組織生活等重點內容,集中解決好突出問題。
堅持黨的「四條路線」是根本。1980年通過的《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下稱《準則》)規定,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是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中最根本的一條。三十六年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在堅持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基礎上,同樣要堅持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之所以強調組織路線和群眾路線,一方面,是因為組織路線是實現政治路線和思想路線的組織保證,只有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紮實推進組織建設、用好選人用人導向標,黨內政治生活才會有堅實的組織基礎和保證。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實現政治路線、思想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根本工作路線。只有激發活力,堅持開門評議,使普通黨員群眾參與進來,才能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群眾基礎,孕育健康政治生活的深厚土壤。另一方面,是因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出現了組織建設尤其是基層組織建設軟弱渙散、選人用人不正之風、脫離群眾等問題,黨內政治生活失去了組織保障和群眾根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從堅持「兩條路線」,到堅持「四條路線」,反映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對黨內政治生活的理論思考、繼承創新和豐富發展。
完善民主集中制是重點。民主集中制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有力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認真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著力解決發揚民主不夠、正確集中不夠等問題。黨的實踐歷程表明,民主集中制執行得好,黨內政治生活嚴肅、健康,黨就團結統一、充滿活力;民主集中制執行得不好,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不健康,黨內矛盾和問題就會滋生蔓延。
嚴格黨的組織生活是基礎。組織生活是黨員參與黨內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和經常手段。嚴格黨的組織生活,重點在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關鍵要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銳利武器。當前,有的地方黨的組織生活形式化、隨意化、邊緣化,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變成「鈍器」。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加強」「創新」要求,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用夠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著力清除黨內各種政治灰塵和政治微生物。緊跟時代步伐、緊貼黨員實際、緊扣突出問題,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提高黨的組織生活質量。
三、保持原則性戰鬥性,嚴肅黨內政治生活
黨內政治生活狀況決定政治生態。有什麼樣的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什麼樣的黨員幹部作風,就有什麼樣的政治生態?
在十八屆中紀委七次全會中,「黨內政治生活」這個詞共出現了14次,不僅在工作體會中首次單獨「列項」,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抓住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這個根本」,在工作部署中也首次以「黑體字」的形式出現,提綱挈領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提出要求。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根本性基礎工作。去年召開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專題部署全面從嚴治黨,制定《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維護好黨內政治生態提供了重要抓手。六中全會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等要求。實踐亦充分證明,沒有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不良風氣就會滋長,不守規矩、任人唯親甚至拉幫結派、團團伙伙的嚴重問題就會發生,管黨治黨就會失之於寬鬆軟。可以說,突出強調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正是貫徹六中全會精神的具體體現。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是黨內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最終要落腳在看齊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就要提高政治站位、糾正政治偏差,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
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黨內政治生活最為重要的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黨的高級幹部「堅持政治立場和政治原則,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表率。工作報告亦指出,「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高黨內政治生活原則性和戰鬥性」。
四、以準則和條例為尺,履行黨內監督職責
除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外,十八屆六中全會還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新時期加強黨內監督作出明確部署。中央紀委七次全會落實六中全會精神,在工作報告中明確強調「切實履行黨內監督專責機關職責」,要求「以準則和條例為尺子,加強對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和執行準則、條例情況的監督檢查」。
加強黨內監督,離不開制度籠子的約束作用。準則和條例尊崇黨章,總結經驗,直面問題,是管黨治黨的「金鑰匙」。工作報告指出,「把貫徹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同執行廉潔自律準則、黨紀處分條例、巡視工作條例、問責條例等黨內法規貫通起來,把制度蘊含的力量釋放出來」,彰顯了黨內監督制度體系的重要地位。
政治紀律是黨最根本最重要的紀律。無論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還是加強黨內監督,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必須聚焦在講政治、維護黨的領導核心上來。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增強政治警覺性和政治鑑別力,同違反黨的紀律行為作堅決的鬥爭,堅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堅定不移正風肅紀、懲治腐敗,治標為治本爭取了時間、贏得了民心。特別是推進管黨治黨責任全覆蓋、巡視監督全覆蓋、派駐監督全覆蓋,使黨內監督的作用和威力得到有效發揮。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有利於不斷增強黨的生命力和活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為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路提供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