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中,全面總結回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工作在經濟發展持續向好,人民生活明顯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中央支持和全國對口援疆力度不斷加大等四個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變化、輝煌成就及有益經驗。做好新疆工作,關鍵是要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我們黨的初心使命就是為包括新疆各族人民在內的中國人民謀幸福,為包括新疆各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謀復興。各級黨委要對標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疆工作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新疆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治疆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推動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疆穩疆興疆的成功經驗,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內容。
自治區黨委九屆十次全會強調,要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黨的政治建設抓好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大局把握住了,黨的建設就有了統領,黨的領導就有了保證。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就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做到新疆距離首都北京雖遠,但自治區黨委、全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各族幹部群眾的心,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地貼在一起、緊緊地連在一起,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的號令和指揮。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就要切實抓好各級領導幹部和各族幹部隊伍建設。要堅持不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進黨風,突出政治訓練,常態化識別幹部政治素質,確保各級領導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手中。要加大培養培訓力度,著力培養一支理論功底紮實、政策把握到位、實踐能力強的幹部隊伍。把建設一支對黨忠誠、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少數民族幹部隊伍作為重要任務常抓不懈。健全完善關愛幹部機制,對各族幹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關心、心理上關懷,激勵各級幹部在新時代紮根邊疆、奉獻邊疆。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就要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穩疆安疆的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服務群眾、維護穩定、反對分裂的堅強戰鬥堡壘,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黨的領導,是我們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奪取勝利的關鍵所在。把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貫穿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各方面與全過程,就能確保新疆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疆篇章。
10月17日,「決戰的時刻——今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在央視播出,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響和熱議。今年作為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湧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透過電視螢幕看到受表彰的先進集體代表和個人,他們沒有華麗動人的外表,皮膚比常人更顯黝黑、滄桑,歲月的劃痕,印證著他們的初心與擔當。有八年基層經歷的我,大概能體味一些扶貧的酸苦辣咸甜。
初見是酸的。剛開始扶貧時,每個扶貧幹部腦海里會浮現出不同的扶貧畫面,入村的路是一條泥巴路,路邊的狗汪汪叫,叫人不敢靠近;大老遠可見農戶住房的屋頂上飄著幾塊「牛毛氈」,雨天天上下大雨,屋內下小雨;走進農戶家裡,晾衣杆上掛滿了發出臭味的衣物;板凳上滿是柴火燒盡的灰,灶台上黑黢黢的滿是油漬,水缸里的水是在龍洞、河溝擔來的,更不要說有什麼產業了……你會發現,貧困限制了你的想像,當你的無能為力遇上那雙期盼美好生活的眼睛,你的酸楚會撲鼻而來?
工作是苦的。扶貧工作顯然是苦的,行走在脫貧一線的幫扶幹部,入戶調查、開群眾會、信息錄入,精準識別貧困戶,動態監測管理貧困戶信息,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分析制定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解決就業,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廢寢忘食是常有的事,餓了就吃桶方便麵,累了就坐著眯會,扶貧幹部是運動員,為了群眾事,跑出「120碼」加速度;是解說員,將黨的好政策講解給群眾聽;是銷售員,幫助群眾推銷「民生貨」;是小工,幫助貧困戶做活,他們甘當拓荒牛,用真情默默奉獻。
質疑是辣的。「質疑」說白了就是不信任唄!新來了扶貧項目群眾不接受、不看好,質疑是走過場;看到村裡的其他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修了新房、買了小汽車、過上好日子了就開始眼紅的,質疑村裡不公;開群眾會時,總質疑自己沒有享受到政策,認為國家專欺負弱勢群體,在大小扶貧檢查中羅列黨委政府、幫扶幹部的不是……回應和化解貧困群眾這些火辣辣的質疑,唯有傾心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解決貧困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難事雜事苦事,直面矛盾和困難,以過硬作風、過硬擔當、過硬能力,經受起群眾的考驗。
淚水是鹹的。幫扶幹部,是父親、母親,是兒子、閨女,也是丈夫、妻子。每天繁忙的工作和沉甸甸的扶貧任務讓他們忘卻一切,不辭辛勞熬夜加班,犧牲周末與家人團聚。或許他們踏出門、轉身時,淚水早已浸濕了衣襟,他們深知虧欠家人太多太多,也深知脫貧攻堅已到緊要關頭,作為一名扶貧幹部投身脫貧攻堅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有選擇舍小家顧大家,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施展才華,頂烈日、冒風雨,披星戴月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脫貧重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奮鬥。
成果是甜的。青磚白瓦的房子錯落有致,一排排明亮的路燈照亮群眾回家的路,一條條幹凈整潔的硬化路格外惹人愛,爭取到項目一項一項的落實,扶貧產業步入快車道……生活好了,笑容多了,這份甜,是群眾心底的滋味;這份甜,是幫扶幹部辛勤付出後收穫之甜……這份甜,是豐碩的、幸福的。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形勢逼人,到了最吃緊的時候,要咬定目標不放鬆,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效,完勝收官之年。
新疆工作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大局,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新疆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治疆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形成了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推動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疆穩疆興疆的成功經驗,是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內容。
自治區黨委九屆十次全會強調,要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提供堅強保證。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黨的政治建設抓好了,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大局把握住了,黨的建設就有了統領,黨的領導就有了保證。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就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做到新疆距離首都北京雖遠,但自治區黨委、全區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和各族幹部群眾的心,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地貼在一起、緊緊地連在一起,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的號令和指揮。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就要切實抓好各級領導幹部和各族幹部隊伍建設。要堅持不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進黨風,突出政治訓練,常態化識別幹部政治素質,確保各級領導權始終牢牢掌握在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手中。要加大培養培訓力度,著力培養一支理論功底紮實、政策把握到位、實踐能力強的幹部隊伍。把建設一支對黨忠誠、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少數民族幹部隊伍作為重要任務常抓不懈。健全完善關愛幹部機制,對各族幹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生活上關心、心理上關懷,激勵各級幹部在新時代紮根邊疆、奉獻邊疆。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就要堅持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穩疆安疆的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努力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服務群眾、維護穩定、反對分裂的堅強戰鬥堡壘,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黨的領導,是我們戰勝風險挑戰、不斷奪取勝利的關鍵所在。把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貫穿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各方面與全過程,就能確保新疆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疆篇章。
10月17日,「決戰的時刻——今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在央視播出,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響和熱議。今年作為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湧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透過電視螢幕看到受表彰的先進集體代表和個人,他們沒有華麗動人的外表,皮膚比常人更顯黝黑、滄桑,歲月的劃痕,印證著他們的初心與擔當。有八年基層經歷的我,大概能體味一些扶貧的酸苦辣咸甜。
初見是酸的。剛開始扶貧時,每個扶貧幹部腦海里會浮現出不同的扶貧畫面,入村的路是一條泥巴路,路邊的狗汪汪叫,叫人不敢靠近;大老遠可見農戶住房的屋頂上飄著幾塊「牛毛氈」,雨天天上下大雨,屋內下小雨;走進農戶家裡,晾衣杆上掛滿了發出臭味的衣物;板凳上滿是柴火燒盡的灰,灶台上黑黢黢的滿是油漬,水缸里的水是在龍洞、河溝擔來的,更不要說有什麼產業了……你會發現,貧困限制了你的想像,當你的無能為力遇上那雙期盼美好生活的眼睛,你的酸楚會撲鼻而來?
工作是苦的。扶貧工作顯然是苦的,行走在脫貧一線的幫扶幹部,入戶調查、開群眾會、信息錄入,精準識別貧困戶,動態監測管理貧困戶信息,根據貧困戶致貧原因,分析制定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解決就業,定期開展走訪慰問……廢寢忘食是常有的事,餓了就吃桶方便麵,累了就坐著眯會,扶貧幹部是運動員,為了群眾事,跑出「120碼」加速度;是解說員,將黨的好政策講解給群眾聽;是銷售員,幫助群眾推銷「民生貨」;是小工,幫助貧困戶做活,他們甘當拓荒牛,用真情默默奉獻。
質疑是辣的。「質疑」說白了就是不信任唄!新來了扶貧項目群眾不接受、不看好,質疑是走過場;看到村裡的其他貧困戶通過自身努力,修了新房、買了小汽車、過上好日子了就開始眼紅的,質疑村裡不公;開群眾會時,總質疑自己沒有享受到政策,認為國家專欺負弱勢群體,在大小扶貧檢查中羅列黨委政府、幫扶幹部的不是……回應和化解貧困群眾這些火辣辣的質疑,唯有傾心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解決貧困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難事雜事苦事,直面矛盾和困難,以過硬作風、過硬擔當、過硬能力,經受起群眾的考驗。
淚水是鹹的。幫扶幹部,是父親、母親,是兒子、閨女,也是丈夫、妻子。每天繁忙的工作和沉甸甸的扶貧任務讓他們忘卻一切,不辭辛勞熬夜加班,犧牲周末與家人團聚。或許他們踏出門、轉身時,淚水早已浸濕了衣襟,他們深知虧欠家人太多太多,也深知脫貧攻堅已到緊要關頭,作為一名扶貧幹部投身脫貧攻堅是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只有選擇舍小家顧大家,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施展才華,頂烈日、冒風雨,披星戴月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脫貧重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奮鬥。
成果是甜的。青磚白瓦的房子錯落有致,一排排明亮的路燈照亮群眾回家的路,一條條幹凈整潔的硬化路格外惹人愛,爭取到項目一項一項的落實,扶貧產業步入快車道……生活好了,笑容多了,這份甜,是群眾心底的滋味;這份甜,是幫扶幹部辛勤付出後收穫之甜……這份甜,是豐碩的、幸福的。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形勢逼人,到了最吃緊的時候,要咬定目標不放鬆,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穩定貧困戶增收渠道,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效,完勝收官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