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獎項,起初僅包含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平獎和文學獎,1968年又由瑞典中央銀行出資設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旨在獎勵那些在科學等領域作出突破性貢獻的個人或者團體。
作為一項世界知名的國際性獎項,世界上很多人都以獲得該獎項為榮,當然也有很多國人對此表示不屑,但不可否認的是三項自然科學類諾獎的含金量還是蠻高的。
諾貝爾獎基本上每年頒發一次,並且不授予已去世的人,首次頒發時間是1901年。截止2022年,已經有900多位個人和數十個團體獲得該獎項。獲得諾獎的眾多得主中,不僅有夫妻檔,還有父子檔和兄弟檔。
截止2022年,歷史上總共有5人,曾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
第一位是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即瑪麗·居里,她曾於1903年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以及貝克勒爾三人因為對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瑪麗·居里又因為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
第二位是鮑林(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他在1954年因為化學鍵方面的工作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鮑林是第二位獲得兩枚諾獎的人,而且目前只有鮑林和居里夫人倆人獲得過不同的諾獎。
第三位是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他在1956年和肖克利、布拉頓三人,因為發現電晶體效應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巴丁因為超導體的bcs理論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第四位是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他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因為發現了胰島素的結構和對dna測序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
第五位是沙普利斯,出生於1941年4月28日,目前還健在。他分別在2001年和2022年,因為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兩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是繼桑格之後第二位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人。
以上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只有一個居里夫人了。
雖說這麼多諾獎得主真正能被世人記住,叫得上名字的沒幾個,但他們的貢獻卻不容抹殺,沒有這些精英的貢獻,人類科技很難在短短的100多年內獲得如此巨大的突破,人類生活也很難在數十年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改變。
截止2022年,所有諾獎得主中僅有11位是華人,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錢永健、高琨、莫言、屠呦呦。
在11位華人獲獎者中,有4位目前是中國人,即我國目前僅有4人獲得諾貝爾獎。
第1位是楊振寧,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這兩個人獲獎時還是中國籍,後來均加入了美國籍。這兩人是歷史上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2015年楊振寧放棄了美國籍,回到了祖國。
第2位是李遠哲,1986年與美國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1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1994年,李遠哲放棄了美國籍,回到了中國台灣省。
第3位是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本土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法籍華人)則是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
第4位是屠呦呦,2015年,因發現青蒿素的貢獻,她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成為了首位獲得自然科學類諾獎的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是第1位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華人。
有些人說諾獎並不完全公平,這確實是事實!在上世紀初,諾獎對女性科研工作者就不怎待見,比如華人吳建雄女士在上世紀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並沒有她的份。
此外,眾多諾獎獲得者中瑞典籍的明顯占比偏高。頒發者是瑞典,偏向於本國公民,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這說明諾貝爾獎確實存在偏私現象。
當然,其實很多科學家所做出的價值遠非諾貝爾獎所能評價的,比如愛因斯坦、錢學森、袁隆平等,能獲諾獎自然很好,但就算沒有獲得,也不能抹殺他們的傑出貢獻。
作為一項世界知名的國際性獎項,世界上很多人都以獲得該獎項為榮,當然也有很多國人對此表示不屑,但不可否認的是三項自然科學類諾獎的含金量還是蠻高的。
諾貝爾獎基本上每年頒發一次,並且不授予已去世的人,首次頒發時間是1901年。截止2022年,已經有900多位個人和數十個團體獲得該獎項。獲得諾獎的眾多得主中,不僅有夫妻檔,還有父子檔和兄弟檔。
截止2022年,歷史上總共有5人,曾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獎。
第一位是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即瑪麗·居里,她曾於1903年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以及貝克勒爾三人因為對放射性的研究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瑪麗·居里又因為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人。
第二位是鮑林(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他在1954年因為化學鍵方面的工作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6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鮑林是第二位獲得兩枚諾獎的人,而且目前只有鮑林和居里夫人倆人獲得過不同的諾獎。
第三位是巴丁(1908年5月23日-1991年1月30日),他在1956年和肖克利、布拉頓三人,因為發現電晶體效應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72年,巴丁因為超導體的bcs理論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世界上目前唯一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第四位是桑格(1918年8月13日-2013年11月19日),他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因為發現了胰島素的結構和對dna測序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
第五位是沙普利斯,出生於1941年4月28日,目前還健在。他分別在2001年和2022年,因為不對稱催化和點擊化學兩次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是繼桑格之後第二位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人。
以上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只有一個居里夫人了。
雖說這麼多諾獎得主真正能被世人記住,叫得上名字的沒幾個,但他們的貢獻卻不容抹殺,沒有這些精英的貢獻,人類科技很難在短短的100多年內獲得如此巨大的突破,人類生活也很難在數十年內發生如此翻天覆地的改變。
截止2022年,所有諾獎得主中僅有11位是華人,分別是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錢永健、高琨、莫言、屠呦呦。
在11位華人獲獎者中,有4位目前是中國人,即我國目前僅有4人獲得諾貝爾獎。
第1位是楊振寧,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當時這兩個人獲獎時還是中國籍,後來均加入了美國籍。這兩人是歷史上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2015年楊振寧放棄了美國籍,回到了祖國。
第2位是李遠哲,1986年與美國哈佛大學的達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約翰·波拉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第1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華人。1994年,李遠哲放棄了美國籍,回到了中國台灣省。
第3位是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首位中國本土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200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法籍華人)則是歷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文作家。
第4位是屠呦呦,2015年,因發現青蒿素的貢獻,她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成為了首位獲得自然科學類諾獎的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也是第1位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華人。
有些人說諾獎並不完全公平,這確實是事實!在上世紀初,諾獎對女性科研工作者就不怎待見,比如華人吳建雄女士在上世紀就應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並沒有她的份。
此外,眾多諾獎獲得者中瑞典籍的明顯占比偏高。頒發者是瑞典,偏向於本國公民,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但這說明諾貝爾獎確實存在偏私現象。
當然,其實很多科學家所做出的價值遠非諾貝爾獎所能評價的,比如愛因斯坦、錢學森、袁隆平等,能獲諾獎自然很好,但就算沒有獲得,也不能抹殺他們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