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中央決定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全體黨員認真學習和傳承黨史、國史,使之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響應集團黨委和第二黨支部的學習安排和要求,經過近期的學習,我明白了欲知大道,必先為史。黨史、國史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瑰寶,是先行者們從實踐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歷史學習,善於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治國理政。在建黨100年、建國70餘載的歷史光陰中,中國共產黨不論是在政治、經濟、科技與文化,還是在生態和外交等方面都積累了寶貴經驗,並不斷反思總結,將其運用到治國理政之中,從而取得了輝煌成就。
學習黨史,是一個閱讀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更是一場精神的洗禮、崇高的體驗。我們黨在百年浴血奮鬥中,無數次從逆境中轉折,從困境中突圍,從絕境中奮起,黨之所以能夠從一次次失敗走向一次次勝利,從一次次勝利走向一次次新的勝利,就是因為有崇高的理想、崇高的信念、崇高的目標。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崇高的歷史,也是一部用崇高寫就的歷史。今天我們學習黨史,要心懷崇高的情感學習崇高的歷史,在學習崇高中體驗崇高,在學習崇高中讓自己變得崇高。
正確地學習黨史,要有端正的態度。有什麼樣的出發點,就能抵達什麼樣的境地。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學習黨史?如果僅僅是因為被要求、被安排,迫不得已地學習,這樣的學習態度是有問題的,也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作為一名黨員,自己志願申請並經過宣誓加入的政黨走過了一百年的不平凡的歷程,迎來了一百年華誕,這是百年一遇的時刻,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在百年奮鬥歷程中,先後犧牲和離去,他們沒有機會和幸運與今天相逢。我們學習黨史,回望黨走過的路,既是對自己所忠誠的組織、所信仰的理想表達一種崇高敬意,也是對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成長曆程的自我審視?
正確地學習黨史,就要學習黨史著作,我們才能牢牢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和主線、主流和本質,才能正確認識黨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會議等,從而增強反對歷史虛無主義、抵制歪曲和醜化黨史錯誤傾向的政治自覺。
通過學習,我充分的認識到,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發展工農業生產,改變貧窮落後面貌,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一個艱苦奮鬥的年代,一個樂於奉獻的年代,一個理想閃光的年代和一個意氣風發的年代。堅定地跟黨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造就屬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黨員 中國共產黨簡史 研讀學習心得[朗讀]
黨史學習教育工作開展以來,為豐富自身黨史理論知識水平,積極開展了黨史教育學習,認真研讀了《中國共產黨簡史》書籍。《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本書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之際,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寫的,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為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提供了一個簡明讀本。
《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本書,向我們描述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的教科書。1921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僅有50多名黨員,但只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就建立了新中國,成為執政黨。之後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與改革的歷程中,不斷戰勝和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同時,黨組織本身也發展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飽受煎熬、苦難中誕生。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肩負著這兩大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國民革命、土地革命,並最終奪取了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全面勝利,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平定了內亂。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大黨員的各級黨組織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克服外界封鎖的重重困難,發揮先進模範作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順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闢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雖然中國共產黨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進步,一直帶領人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進,但不可否認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中國是在退後,過於冒進,不以事實說話,但是這並沒有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共產黨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用實際行動糾正了錯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代價換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中國經濟連續二十年騰飛的奇蹟。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的黨時刻保持著先進性,與時俱進。中國經濟騰飛的奇蹟還在繼續,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也日益響亮?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征精神,在生活中克勤克儉,嚴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懇懇,不斷增強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在學習上,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增強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我政治理論修養,為公司健康發展作出更多更大的奉獻。努力爭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建功立業。這不僅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種精神追求,是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理想。
《中國共產黨簡史》這本書,向我們描述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具有豐富內容的教科書。1921年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僅有50多名黨員,但只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就建立了新中國,成為執政黨。之後在領導中國人民建設與改革的歷程中,不斷戰勝和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同時,黨組織本身也發展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飽受煎熬、苦難中誕生。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肩負著這兩大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國民革命、土地革命,並最終奪取了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全面勝利,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平定了內亂。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大黨員的各級黨組織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克服外界封鎖的重重困難,發揮先進模範作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順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闢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雖然中國共產黨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進步,一直帶領人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進,但不可否認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從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中國是在退後,過於冒進,不以事實說話,但是這並沒有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共產黨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用實際行動糾正了錯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代價換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中國經濟連續二十年騰飛的奇蹟。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的黨時刻保持著先進性,與時俱進。中國經濟騰飛的奇蹟還在繼續,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也日益響亮?
通過本次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征精神,在生活中克勤克儉,嚴格要求;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懇懇,不斷增強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在學習上,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斷增強新的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我政治理論修養,為公司健康發展作出更多更大的奉獻。努力爭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建功立業。這不僅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種精神追求,是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理想。
《中國共產黨簡史》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而編寫的一本普及讀物。
該書記錄了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開始,直到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最終帶領中國人民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發展壯大過程。
毛主席曾說過:「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結果。」。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是大有體會黨那指路明燈般錚錚鐵骨為國家奉獻的心。《中國共產黨簡史》全書10章16萬字,分為三個部分:從黨的創立到新中國的成立;從開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全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以來,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經走過的八十年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閱讀這本書後,我的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其中之一就是進一步激發了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黨的歷史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一樣: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反動派,帝國主義他們的鐵蹄無時不在踐踏著黨的身軀,這一切都讓我們黨的革命歷程無比艱辛。林彪的覆滅,左傾思潮的糾正,粉碎江青集團的勝利,無一不詮釋著黨的成長,黨的壯大。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門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是啊!全國人民站在黨的肩膀上做了主人。我們的黨不再是過去弱不禁風的黨,而是成熟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決定這場勝利的不是多和寡,是人心的向背。救國救民是黨的責任,他以堅韌的品格頂住國內外的各種壓迫,撐起了共和國的一片天,是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走向和平,走向民主,走向今天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視察南方和黨的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宏觀調控的成功;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澳門的回歸,無一不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提到這些,我們要自豪的說:我們有能力,也做到了。挫折使我們的雙臂更加剛毅,困難使我們的脊樑更加挺拔。
讀《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歷史道路,並不是筆直平坦的,而是歷經奮鬥的流血犧牲、探索的艱難困苦和失誤的嚴重挫折,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共產主義信仰猶如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為人民謀幸福」是發自對人民,對祖國最真摯、最濃厚的感情,這一共產主義信仰,曾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後繼,奮勇前進。她如一盞明燈,為中國的大地撕破了延綿萬里的黑暗。
該書記錄了從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開始,直到奪取民主革命的全國勝利,最終帶領中國人民進入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發展壯大過程。
毛主席曾說過:「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結果。」。
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是大有體會黨那指路明燈般錚錚鐵骨為國家奉獻的心。《中國共產黨簡史》全書10章16萬字,分為三個部分:從黨的創立到新中國的成立;從開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全貌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以來,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經走過的八十年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閱讀這本書後,我的有了很多新的感悟。其中之一就是進一步激發了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的熱情。
黨的歷史是一部挫折史。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一樣:新生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反動派,帝國主義他們的鐵蹄無時不在踐踏著黨的身軀,這一切都讓我們黨的革命歷程無比艱辛。林彪的覆滅,左傾思潮的糾正,粉碎江青集團的勝利,無一不詮釋著黨的成長,黨的壯大。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門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是啊!全國人民站在黨的肩膀上做了主人。我們的黨不再是過去弱不禁風的黨,而是成熟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決定這場勝利的不是多和寡,是人心的向背。救國救民是黨的責任,他以堅韌的品格頂住國內外的各種壓迫,撐起了共和國的一片天,是中國共產黨帶領我們走向和平,走向民主,走向今天的社會主義。
鄧小平視察南方和黨的十四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宏觀調控的成功;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香港、澳門的回歸,無一不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提到這些,我們要自豪的說:我們有能力,也做到了。挫折使我們的雙臂更加剛毅,困難使我們的脊樑更加挺拔。
讀《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我深深地體會到了:中國共產黨走過的歷史道路,並不是筆直平坦的,而是歷經奮鬥的流血犧牲、探索的艱難困苦和失誤的嚴重挫折,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共產主義信仰猶如沙漠上的一片綠洲,黑夜裡的一盞明燈。「為人民謀幸福」是發自對人民,對祖國最真摯、最濃厚的感情,這一共產主義信仰,曾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前仆後繼,奮勇前進。她如一盞明燈,為中國的大地撕破了延綿萬里的黑暗。
中國共產黨自 1921 年建立以來,已經走過了一百年的風風雨雨。回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跌宕、苦難而又輝煌的歷史。
1921 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飽受煎熬,苦難中誕生。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肩負著這兩大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國民革命、土地革命,並最終奪取了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全面勝利,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平定了內亂。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這也意味著第一個歷史任務的初步完成。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大黨員的各級黨組織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克服外界封鎖的重重困難,發揮先進模範作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順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闢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雖然中國共產黨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進步,一直帶領人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進,但不可否認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從大躍進到十年動亂,中國是在退後,過於冒進,不以事實說話,但是這並沒有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共產黨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用實際行動糾正了錯誤?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代價換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中國經濟連續二十年騰飛的奇蹟。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的黨時刻保持著先進性,與時俱進。中國經濟騰飛的奇蹟還在繼續,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也日益響亮。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折射過去,也可以昭示未來。歷史是一部教科書,讓我們在過去的實踐長河中得到經驗和教育,為未來的發展做出準備。學習黨史,讓我們時刻不忘老共產黨人的犧牲和奉獻,也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任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征精神,不怕吃苦,向著困難前進。
1921 年,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飽受煎熬,苦難中誕生。自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就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肩負著這兩大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國民革命、土地革命,並最終奪取了抗日戰爭和民主革命的全面勝利,趕走了帝國主義列強,平定了內亂。1949 年 10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這也意味著第一個歷史任務的初步完成。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大黨員的各級黨組織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克服外界封鎖的重重困難,發揮先進模範作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順利地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造。197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這是建國以來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逐步開闢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沿著這條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雖然中國共產黨給人的感覺是一直在進步,一直帶領人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前進,但不可否認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史上,並不是一帆風順,從大躍進到十年動亂,中國是在退後,過於冒進,不以事實說話,但是這並沒有什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共產黨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用實際行動糾正了錯誤?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正是因為這些錯誤的代價換來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中國經濟連續二十年騰飛的奇蹟。十四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的黨時刻保持著先進性,與時俱進。中國經濟騰飛的奇蹟還在繼續,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也日益響亮。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可以折射過去,也可以昭示未來。歷史是一部教科書,讓我們在過去的實踐長河中得到經驗和教育,為未來的發展做出準備。學習黨史,讓我們時刻不忘老共產黨人的犧牲和奉獻,也讓我們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使命和任務。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征精神,不怕吃苦,向著困難前進。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