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公務員領導職務級別看,共十級,分別為正副國級、正副部級、正副廳級、正副處級、正副科級,副處為八級,屬於倒數第三領導職務,領導職務之外還有科員和辦事員,並且公務員職務是一個金字塔形狀,越往上人越少,所以理論上每進一步都不容易。
1、處級人員。
在目前實際情況看,有研究表明,全國公務員隊伍能晉升副處的幾率大約在1/20,這是全國平均水平。
2、所在級次。
處級幹部在廳局級以上單位比例可能達到80%都是處級以上幹部,而在處級以下單位看比例越來越低,在最底層的鄉鎮甚至沒有,按縣級來說,一般公務員約2000-3000人(與規模有關,縣直部門不一定增加人數主要是鄉鎮個數多人也多),處級幹部約40人左右,處級幹部僅占1/60(取中位數),所以還是非常困難的。
3、現狀。
然而在現實中,大部分基層公務員是在辦事員和科員兩個級別上走完全部仕途的,約九層公務員是科級以下幹部。借用一下網絡上的調侃「有的人工作幾十年還是副科長,自嘲患上了「副科病」」。好在現在公務員實行職級並行政策,給基層公務員一個晉級的希望,即使不能晉升職務,至少職級能上來,工資待遇也能上來。
4、結論。
如果處在廳局級及以上單位,進入副處級還是非常容易的,如果處在市以下單位,晉升副處還是比較困難的,如果在鄉鎮就更是難上加難了。
- 職場問答
- 答案列表
市直機關提拔副處容易嗎[朗讀]
我在政府機關工作了近40年,對這個問答再熟不過。市直機關的副處級,那就是市政府職能部門各個局的副局長、黨委副書記、各委辦的副主任、市管轄的各區副區長、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等,因此和縣直各局的副局長一樣都不容易當成。
如果你要是在省直屬的廳里當公務員,那樣的話比較容易當成處級或副處級,因為廳下屬的各個處只有四、五個公務員,只要你在這四、五個人當中是嬌嬌者,估計不出四年准能成為副處級。我的一位老戰友,他原來在部隊服役時,是營級幹部,轉業到省直某廳後,沒有按任何職務,由於他工作努力,在地方工作五年後他就被提拔為副處長。
我還有一位老同學,他是大學本科畢業,1985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市裡某局工作,由於他工作業績顯著,再加上他的科長被提為副局長,科里正在缺位。因此他參加工作五年後,就幸運的被提為科長。可是他在科長的位置上乾了近三十年,臨老退休了還沒有當成副處級。
所以綜合上述在市直機關工作想熬成副處級,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市直機關提拔副處容易嗎]()
如果你要是在省直屬的廳里當公務員,那樣的話比較容易當成處級或副處級,因為廳下屬的各個處只有四、五個公務員,只要你在這四、五個人當中是嬌嬌者,估計不出四年准能成為副處級。我的一位老戰友,他原來在部隊服役時,是營級幹部,轉業到省直某廳後,沒有按任何職務,由於他工作努力,在地方工作五年後他就被提拔為副處長。
我還有一位老同學,他是大學本科畢業,1985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市裡某局工作,由於他工作業績顯著,再加上他的科長被提為副局長,科里正在缺位。因此他參加工作五年後,就幸運的被提為科長。可是他在科長的位置上乾了近三十年,臨老退休了還沒有當成副處級。
所以綜合上述在市直機關工作想熬成副處級,那是非常不容易的。

一般的地級市裡面,提拔到副處級是比較難的。
1.管不了。科級職務的推選,考核,任命。市直單位自己就可以,只要程序完備,備案組織部通過就可以了。一般你在市直單位,有一點點能力,幹活不摸魚,不出大簍子,不得罪領導,基本退休前都照顧得科級。但副處就不是單位能提名的了,一切都是由組織部掌控。
2.職數少。市級單位,處級崗位職位數量少,絕對不到總幹部數量的15%。權重部門的處級崗位更是難於上青天。
3.因素多。能力強是基本條件,但絕對不是決定性條件。提拔副處的程序一般是組織部幹部科提名,分管副部長審查,提交部務會。會上部長點頭才有機會得到考察。考察結果再次過會,通過後,再上常委會,要通過市委書記的審查。這一路過來,哪一步沒走好,就都提拔不了。提拔哪些幹部,一般市委書記會把控導向,不在基層掉幾層皮,不出幾項上到國家層面的成績,名單基本沒機會到市委書記的最後一關。
最後,引用古籍中一句話「朝中無人莫做官,兜里無銀莫進城」。是有道理的。
1.管不了。科級職務的推選,考核,任命。市直單位自己就可以,只要程序完備,備案組織部通過就可以了。一般你在市直單位,有一點點能力,幹活不摸魚,不出大簍子,不得罪領導,基本退休前都照顧得科級。但副處就不是單位能提名的了,一切都是由組織部掌控。
2.職數少。市級單位,處級崗位職位數量少,絕對不到總幹部數量的15%。權重部門的處級崗位更是難於上青天。
3.因素多。能力強是基本條件,但絕對不是決定性條件。提拔副處的程序一般是組織部幹部科提名,分管副部長審查,提交部務會。會上部長點頭才有機會得到考察。考察結果再次過會,通過後,再上常委會,要通過市委書記的審查。這一路過來,哪一步沒走好,就都提拔不了。提拔哪些幹部,一般市委書記會把控導向,不在基層掉幾層皮,不出幾項上到國家層面的成績,名單基本沒機會到市委書記的最後一關。
最後,引用古籍中一句話「朝中無人莫做官,兜里無銀莫進城」。是有道理的。
如果是直轄市或副省級市,提拔副處級沒有難度;如果是地級市,提拔副處級難度比較大;如果是縣級市,不要考慮副處級!第一,以縣級市為例。
市直部門僅僅是正科級架構,副處級則是市四套班子副職和法檢兩長,已經是市領導了。
毫無疑問,99%的幹部看不到的副處級的希望,絕大多數連副科級的門檻都邁不過去。
至於副處級職級,也就是四級調研員,同樣希望渺茫。
縣級市裡的機關單位,除了公安、市場監管、稅務等極少數部門行政編制較多以外,絕大多數的局機關行政編制是不到10個的,是沒有四級調研員職數的。因此,普通公務員最終只能以主任科員的身份退休。
第二,以地級市為例。
市直部門是正處級架構,副處級就是市局的副局長。
一般來說,普通市局的行政編制在20-30名左右,一般設一正三副,若干位科長。
此時,市直幹部成為科級領導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想要提拔為副處級,難度不小,也算是一道天塹了。
不過,終歸還是可以展望、可以爭取一下,不像縣級市一樣毫無希望。
另外,市局還是有若干調研員職級數量,可以給老資格的科長晉升。因此,總的來說,20%左右的幹部可以晉升到副處級或者享受相應的職級待遇。
第三,以直轄市或副省級市為例。
直轄市的市直機關為正廳級,副省級市的市直機關為副廳級(內部叫正局級),其內設處室都為正處級,所以,副處級就是局機關的副處長。
另外,直轄市、副省級市的市直機關是沒有科級領導職務的,起步就是副處級,職務職數也很寬裕。
同時,一至四級主任科員是沒有職數限制的,普通幹部在30歲左右就可以無縫晉升到一級主任科員。
此時,再經過兩年歷練,能力突出的就能直接提拔為副處長,成為實職領導;能力略遜一籌的也能隨之晉升為四級調研員,享受副處級待遇。
所以,直轄市、副省級市的市直幹部沒有遇到特殊情況(如違紀等),絕大多數都能提拔為副處級。
當然,正處級是一道坎,副廳級(副局級)是另一道坎,一道比一道難,分別會pass掉大量幹部,普通幹部很難解決正處級實職,但是退休前晉升為一級調研員難度不大。
市直部門僅僅是正科級架構,副處級則是市四套班子副職和法檢兩長,已經是市領導了。
毫無疑問,99%的幹部看不到的副處級的希望,絕大多數連副科級的門檻都邁不過去。
至於副處級職級,也就是四級調研員,同樣希望渺茫。
縣級市裡的機關單位,除了公安、市場監管、稅務等極少數部門行政編制較多以外,絕大多數的局機關行政編制是不到10個的,是沒有四級調研員職數的。因此,普通公務員最終只能以主任科員的身份退休。
第二,以地級市為例。
市直部門是正處級架構,副處級就是市局的副局長。
一般來說,普通市局的行政編制在20-30名左右,一般設一正三副,若干位科長。
此時,市直幹部成為科級領導的機會還是比較大的,但是想要提拔為副處級,難度不小,也算是一道天塹了。
不過,終歸還是可以展望、可以爭取一下,不像縣級市一樣毫無希望。
另外,市局還是有若干調研員職級數量,可以給老資格的科長晉升。因此,總的來說,20%左右的幹部可以晉升到副處級或者享受相應的職級待遇。
第三,以直轄市或副省級市為例。
直轄市的市直機關為正廳級,副省級市的市直機關為副廳級(內部叫正局級),其內設處室都為正處級,所以,副處級就是局機關的副處長。
另外,直轄市、副省級市的市直機關是沒有科級領導職務的,起步就是副處級,職務職數也很寬裕。
同時,一至四級主任科員是沒有職數限制的,普通幹部在30歲左右就可以無縫晉升到一級主任科員。
此時,再經過兩年歷練,能力突出的就能直接提拔為副處長,成為實職領導;能力略遜一籌的也能隨之晉升為四級調研員,享受副處級待遇。
所以,直轄市、副省級市的市直幹部沒有遇到特殊情況(如違紀等),絕大多數都能提拔為副處級。
當然,正處級是一道坎,副廳級(副局級)是另一道坎,一道比一道難,分別會pass掉大量幹部,普通幹部很難解決正處級實職,但是退休前晉升為一級調研員難度不大。
副處級分為副處實職和副處虛職(四級調研員和三級調研員)。市直機關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縣直市市直。總的來說,直轄市和副省級城市市直機關提拔副處較為容易,地級市市直機關有難度,而縣級市市直機關只有局長才有機會提拔副處級。
一、直轄市市直機關。
①晉升副處虛職機率100%。直轄市市直機關一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45%,這就是說通過正常的退休、交流等方式,每個人退休前都可以解決四級調研員,即晉升副處虛職的機率100%。
②晉升副處實職機率17%。直轄市機關,想要提拔為副處長,需要運氣、實力、外力。假如1個處有7個人,1個處長,1個副處長,5個普通公務員。也就是說,6個人員中可以產生1個副處長,即機率為17%。
二、副省級城市市直機關。
副省級城市市直機關的內設機構的規格與省直機關一樣,都是正處級,而一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43%,只比直轄市市直少2%。也就是說,副省級城市市直機關,晉升副處虛職的機率也為100%,提拔為副處實職的機率為也為17%。
三、地級市市直機關。
①晉升副處虛職機率50%。地級市市直機關一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20%。普通人員退休前只能解決一級主任科員,只有擔任過科長、副科長等實職才有較大機會晉升四級調研員。而在地級市市直機關,擔任過科長、副科長的機率為50%,也就是說最多一半的人可以晉升四級調研員。
②晉升副處實職機率5%。地級市市直機關的副處級為副局長。普通地級市市直機關編制大概60人,有3個副局長,不考慮空降等其他因素,提拔副局長的機率為5%。
四、縣級市市直機關。
①晉升副處虛職機率5%。縣級市市直機關三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10%,而這兩個職級屬於縣委組織部統籌管理。通常上,只有擔任正科級局長的人才能晉升四級調研員。而一個普通縣局大概20人,只有1個局長,提拔為局長的機率為5%,即縣級市機關晉升副處虛職的機率為5%。
②晉升副處實職機率20%。中等縣級市,下轄15個鄉鎮,算上鄉鎮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大約有150個正科級。而縣級市的副處實職為縣委常委、副縣長、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大約有30個,即縣級市機關晉升副處級實職的機率為20%。
一、直轄市市直機關。
①晉升副處虛職機率100%。直轄市市直機關一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45%,這就是說通過正常的退休、交流等方式,每個人退休前都可以解決四級調研員,即晉升副處虛職的機率100%。
②晉升副處實職機率17%。直轄市機關,想要提拔為副處長,需要運氣、實力、外力。假如1個處有7個人,1個處長,1個副處長,5個普通公務員。也就是說,6個人員中可以產生1個副處長,即機率為17%。
二、副省級城市市直機關。
副省級城市市直機關的內設機構的規格與省直機關一樣,都是正處級,而一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43%,只比直轄市市直少2%。也就是說,副省級城市市直機關,晉升副處虛職的機率也為100%,提拔為副處實職的機率為也為17%。
三、地級市市直機關。
①晉升副處虛職機率50%。地級市市直機關一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20%。普通人員退休前只能解決一級主任科員,只有擔任過科長、副科長等實職才有較大機會晉升四級調研員。而在地級市市直機關,擔任過科長、副科長的機率為50%,也就是說最多一半的人可以晉升四級調研員。
②晉升副處實職機率5%。地級市市直機關的副處級為副局長。普通地級市市直機關編制大概60人,有3個副局長,不考慮空降等其他因素,提拔副局長的機率為5%。
四、縣級市市直機關。
①晉升副處虛職機率5%。縣級市市直機關三級至四級調研員的比例為10%,而這兩個職級屬於縣委組織部統籌管理。通常上,只有擔任正科級局長的人才能晉升四級調研員。而一個普通縣局大概20人,只有1個局長,提拔為局長的機率為5%,即縣級市機關晉升副處虛職的機率為5%。
②晉升副處實職機率20%。中等縣級市,下轄15個鄉鎮,算上鄉鎮書記、鎮長、人大主席,大約有150個正科級。而縣級市的副處實職為縣委常委、副縣長、人大副主任、政協副主席、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大約有30個,即縣級市機關晉升副處級實職的機率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