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制、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在百年交匯的重要歷史節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對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謀篇布局具有重大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我國「十四五」時期的發展環境、發展階段和發展目標的精準研判,系統回答了新發展階段實現怎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思考。
[關鍵詞]「十四五」規劃;新階段;新部署;新成效;新征程。
[中圖分類號]f12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29-1445(2021)02-0028-04。
在「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我們開啟「第二個百年」新征程進行了科學謀劃。《建議》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我國中長期發展戰略進行藍圖擘畫,以理論成果引領整體設計、以洞察大勢引領全盤布局、以目標願景引領宏偉征程,系統回答了新發展階段實現怎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黨和國家科學規劃、精準研判、指引路徑,落細落實的治國理政模式,以其強大力量,帶給中國和世界越來越多的驚喜,充分彰顯著中國制度和中國之治獨特而巨大的魅力。
新規劃:為未來發展擘畫藍圖
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是我國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抓手,也是度量中國步伐的鮮明路標。五年規劃作為國家對經濟發展的干預形式最早並非源於中國,也非中國所獨有。但中國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學習借鑑他國經驗的同時結合本國國情,推陳出新,使五年規劃成為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獨特經驗,並已成為中國發展的制度優勢。從1953年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到今年我國已順利完成十三個五年計劃(規劃)。實踐證明,五年規劃是中國最為重要的宏觀經濟和社會管理工具,是中國之治的重要密碼。
五年規劃在國家治理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意義就在於它作為頂層設計,可以根據每個具體歷史階段的國內外局勢,在堅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基礎上,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全面規劃發展指標,明確優先領域、重點任務,從而把黨的宏偉藍圖轉化為實際行動,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長期發展。比如為實現工業化,從「一五」計劃到「九五」計劃,我國持之以恆地推進工業建設,完成了工業化初級階段的任務;從「十五」計劃到「十二五」規劃,實現了從強調發展為主題向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的跨越,確定了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三五」規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六個堅持」發展原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勾勒出中國發展的整體思路。正是通過這一連串的五年計劃(規劃),中國建成了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到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刻轉變。這一連串的五年計劃(規劃)不僅體現了國家政策的延續性,也充分反映了中國不斷前行的發展軌跡和未來的發展方向。通過實施十三個五年計劃(規劃),中國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全球化逆流涌動、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形勢嚴峻的多重挑戰,我國如期召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未來謀篇布局,再次凸現中國應對一切風險挑戰的定力和韌勁。
新判斷:關鍵節點的精準研判
《建議》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重要成果。《建議》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提法和新的論斷。如「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第一「全面」相應地改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2035年發展目標的「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提法相應地變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等。此外,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構成了規劃建議的邏輯主線,體現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未來發展的深邃思考。這些新的提法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就和經驗,研判「十四五」時期發展環境、總體思路、主要目標以及重大戰略任務的過程中形成的。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邁向現代化強國的戰略思考,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高度重視對發展環境的分析判斷,再相應進行決策是我們黨領導的一大經驗。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根據當時的情況,認為到2050年我國能夠基本實現現代化,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而後黨中央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戰略安排,提出新「三步走戰略」。黨的十九大在總結過去取得的非凡成就後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正式提出「兩個階段」發展目標,將「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不僅如此,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闡述對世界形勢的重大判斷,「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為「十四五」規劃問計的一場座談會上又對世界大勢作出了最新研判,首次提出「今後一個時期,我們將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必須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1。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是黨中央作出的戰略判斷,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階段。對此,《建議》又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就國外來看,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大流行,這給全球貿易和金融帶來了不可估量的負面影響。此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蔓延,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深刻調整,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就國內來看,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按照「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規劃,今年即為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的時間節點,這意味著我國進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期。在關鍵時間節點,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精準研判,科學把握新的發展階段,為新時代新征程的領航圖把准了方向。
新部署:全面推進發展水平躍升
從根本要求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核心領航掌舵,旗幟引領征程。全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首要遵循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健康持續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編制和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也是堅持黨的領導的生動體現。正是在黨的領導下,我們謀劃了一個又一個的藍圖,實現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回顧「十三五」,面對波詭雲譎的國際環境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強烈的使命擔當,帶領人民攻堅克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一系列成就。證明,黨的領導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保證。在14億中國人民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之際,應對更加複雜的國內外局勢,中國共產黨成為了指引方向的指南針、凝聚力量的主心骨、穩定社會的壓艙石。
從戰略抉擇上構建新的發展格局。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深刻變化,機遇和挑戰並存。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著眼我國經濟中長期發展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對中國而言,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的目標取向與發達資本主義轉移生產過剩的動機不同,我們參與國際經濟循環,是為了合作共贏,共同分享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給人類社會創造的福祉與紅利。中國對外開放的也表明,參與國際經濟循環確實可以提升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然而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重挫全球貿易,導致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加上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能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和超大規模內需市場。基於這種現實,一方面必須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構建國內統一的內循環,消除地域之間的貿易壁壘;另一方面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擴大開放,加大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效應,刺激國內消費領域蓬勃發展。
從理論指引上貫徹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總結,順應人類發展大勢和時代潮流,契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問題,是引領新時代偉大實踐的科學指引。理論是行動的先導,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發展理念在「十三五」規劃中統領全篇,成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和破解發展難題的基本指導方針。被實踐證明科學有效的新發展理念繼續成為《建議》的論述邏輯線,多個方面的重大任務部署進一步表明新發展理念將貫徹到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其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放在首位,並首次提出「科技自立自強」。實際上,在新的發展格局下,我國除了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生態環保任重道遠,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會治理還有弱項等。這些問題都要求我們必須更多地立足於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協調進步、擴大開放等一系列新的發展理念。
從戰略部署上堅守以人民為中心。在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歷史節點,如何讓中國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如何讓人實現全面發展?如何讓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已經作出了明確的回答,那就是「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全會內容看,對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從「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到「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的2035年遠景目標,貫穿始終的就是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黨的奮鬥目標,這也是中國發展前行的根本動力。
新實踐: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
毛澤東曾指出:「如果有了正確的理論,只是把它空談一陣,束之高閣,並不實行,那末,這種理論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1以此而言,執行力就是生命力。任何政策的出台、制度的建立、目標的設定都需要通過執行落地來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靠實幹,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幹。」2這充分說明了干在實處是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途徑。空談誤國,實幹興邦。5年來,面對艱巨的脫貧攻堅任務,「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幹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幹部」,3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使脫貧攻堅領域取得決定性成就。這些來之不易的成績背後,靠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靠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真抓實幹,靠的是各項工作部署落地生根。因此,「十四五」規劃要想釋放更大力量,也必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一茬一茬接著干,一件一件去落實。
此外,《建議》作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我們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一方面,偉大的事業需要理論的指導,《建議》表明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不斷認識深化,並從理論和實踐上系統回答了新發展階段實現怎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充分體現了黨的理論創新。若能將此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思想武器,則能夠很好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好局、起好步。另一方面,正確的理論總要結合具體情況、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指導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發展。當下的規劃建議是從過去的實踐中和對大勢的洞察中產生和發展而來的,更多總結的是過去實踐的規律。儘管它能預見總體性,但無法預見隱藏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偶然性,所以要在迅速變化的時代贏得主動,就需要主動深入實踐,在堅持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對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在理論上不斷拓展新視野、作出新概括。
(本文是2019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9vsz031〉、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四全』媒體時代的意識形態引領工作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習近平.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3-07。
[3]習近平.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8-25。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繪就新藍圖奮進新征程論文2000字[朗讀]
[摘要]「十三五」時期,北京市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明顯增強,城市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轉型。北京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功能謀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從城市管理轉向城市治理,城鄉環境品質發生歷史性變化;從單一城市發展轉向京津冀協同發展,首都功能布局實現歷史性突破。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十四五」發展大幕已開啟,北京要乘勢而上,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關鍵詞]「十三五」;首都現代化建設;歷史性成就;「十四五」規劃。
[中圖分類號]d619;f123.3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29-1445(2021)02-0056-04。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5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團結奮鬥、砥礪前行,全力推動首都發展、減量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北京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圍繞「十三五」規劃實施,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專項規劃、行動計劃和重大改革舉措,各區、各部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198項規劃任務總體進展順利,規劃實施取得顯著成效。
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繪就新藍圖。黨中央、國務院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各分區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高質量編制實施,首都規劃體系得到歷史性深化和完善。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首都功能持續優化提升。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堅持把政治中心服務保障放在突出位置,穩步推進核心區功能重組,多措並舉讓核心區「靜」下來。建立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工作機制,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統籌推進「一城三帶」整體保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三城一區」建設全面加速,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向全國推廣,研發投入強度、重大科技成果數量穩居全國首位。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深入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一般製造業企業、四環內區域性專業市場集中疏解任務基本完成,一批醫療、教育單位向外轉移布局。首批市級機關完成搬遷,城市副中心建設框架全面拉開,主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兩翼」格局加快構建。大興國際機場順利建成投運,北京邁入航空「雙樞紐」時代。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實現率先突破。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進展順利,北京即將成為世界首個「雙奧城市」。
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6萬億元,人均gdp達2.4萬美元左右,較2015年提高0.6萬美元,保持全國領先。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2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萬元/人,居全國首位。2019年金融、科技、信息等優勢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2019年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6.1%。建立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和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存量金融風險有序化解,新增金融風險有效遏制。
城市發展正在實現深刻轉型。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常住人口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首次由增轉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年累計下降53%左右,大氣污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峰目標。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44.4%。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700公里,市郊鐵路開行近400公里,交通綜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城南、新首鋼地區、生態涵養區加快發展,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均衡。
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高。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創新推進並持續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依託12345市民服務熱線平台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破解難點問題取得顯著成效。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完成鄉鎮機構改革,構建起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抓好生活垃圾分類、物業管理兩個「關鍵小事」。探索形成回天地區大型社區治理樣本。
改革開放開創新局面。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批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在國內營商環境評價中連續兩年蟬聯第一。基本完成市級機構改革,國資國企改革、投融資改革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已成為國家級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台之一,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影響力不斷擴大,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出台「七有」「五性」1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率先建成城鄉統一、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人群全覆蓋。建設提升基本便民服務網點5133個,群眾身邊的便民設施加快補齊。助力受援地區73個旗縣全部脫貧摘帽,對口支援幫扶任務圓滿完成。全市低收入農戶收入全部過線,低收入村全面消除。民主法治建設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由負轉正,經濟實現快速復甦。
深刻認識新時代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十三五」時期,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風險挑戰持續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努力奮鬥的結果。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對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關懷,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態度鮮明、行動有力,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上,謀劃了一批重大舉措,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首都城市發生歷史性變化。實踐表明,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黨中央堅強領導,前進道路上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前行的腳步就會更加堅實有力。
堅持新發展理念,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十三五」以來,北京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優化營商環境、繁榮首都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豐碩成果,形成了一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拿出北京行動,作出北京貢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了「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創建了「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工作機制,推出一批小切口、見效快的民生實事改革,著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底線思維,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高度重視和切實防範化解各種重大風險。北京市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防範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系統性風險,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維護首都安全穩定。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推動實現首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態安全,妥善防範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確保首都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堅持改革創新,發揮好重大行動計劃和重要改革舉措的推動作用。面對發展新形勢新變化,市委市政府統籌謀劃,推動重大戰略任務實化、細化、具體化、項目化,制定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優化提升回天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加快城市南部地區發展、打造新首鋼地區城市復興新地標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成立了一批推進重點專項工作的專班專辦,推進了營商環境、減量發展等重點領域改革,形成了更加系統、更加完善的工作推進機制。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堅持市委市政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體制機制優勢,繼續發揮好專班專辦作用,把各方面力量匯聚到謀劃推動「十四五」時期首都現代化建設上來。
乘勢而上開啟「十四五」新征程
北京「十三五」規劃實施成效符合預期,發展難題逐項突破,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勢能加速累積,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尤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時期的實踐中,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各項事業的體制機制優勢更加彰顯,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全市上下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攻堅克難能力進一步提升,為首都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和強大的奮進力量。
「十四五」時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進入新發展階段,北京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統籌發展和安全,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推進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正確處理好「都」與「城」的關係,始終把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作為首都發展的全部要義來牢牢把握,將「四個中心」「四個服務」蘊含的巨大能量充分地釋放出來,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更加突出創新發展。在減量發展背景下,堅持走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路子,發揮北京科技和人才優勢,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需求,鞏固高精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更加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以減量倒逼集約高效發展,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翼齊飛,增強與天津、河北聯動,構建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更加突出開放發展。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更加突出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嚴守「雙控」「三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擴大生態空間容量,持續改善環境質量,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底色。
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堅持共同富裕方向,緊緊圍繞「七有」目標和市民需求「五性」特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更加突出安全發展。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底線思維,系統構築安全防線,妥善防範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堅決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首都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銳意進取、真抓實幹,開啟「十四五」首都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為譜寫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北京篇章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9。
[關鍵詞]「十三五」;首都現代化建設;歷史性成就;「十四五」規劃。
[中圖分類號]d619;f123.3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29-1445(2021)02-0056-04。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5年。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團結奮鬥、砥礪前行,全力推動首都發展、減量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十三五」時期北京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圍繞「十三五」規劃實施,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專項規劃、行動計劃和重大改革舉措,各區、各部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198項規劃任務總體進展順利,規劃實施取得顯著成效。
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繪就新藍圖。黨中央、國務院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各分區規劃、鄉鎮國土空間規劃高質量編制實施,首都規劃體系得到歷史性深化和完善。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規劃的組織實施,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堅決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首都功能持續優化提升。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堅持把政治中心服務保障放在突出位置,穩步推進核心區功能重組,多措並舉讓核心區「靜」下來。建立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工作機制,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等重大活動服務保障任務。統籌推進「一城三帶」整體保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顯著進展,「三城一區」建設全面加速,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向全國推廣,研發投入強度、重大科技成果數量穩居全國首位。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深入實施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一般製造業企業、四環內區域性專業市場集中疏解任務基本完成,一批醫療、教育單位向外轉移布局。首批市級機關完成搬遷,城市副中心建設框架全面拉開,主動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兩翼」格局加快構建。大興國際機場順利建成投運,北京邁入航空「雙樞紐」時代。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實現率先突破。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進展順利,北京即將成為世界首個「雙奧城市」。
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超過3.6萬億元,人均gdp達2.4萬美元左右,較2015年提高0.6萬美元,保持全國領先。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2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萬元/人,居全國首位。2019年金融、科技、信息等優勢服務業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60%。新業態新模式不斷發展壯大,2019年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36.1%。建立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和金融風險防範化解機制,存量金融風險有序化解,新增金融風險有效遏制。
城市發展正在實現深刻轉型。北京成為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常住人口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首次由增轉降。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年累計下降53%左右,大氣污染治理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達峰目標。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森林覆蓋率達到44.4%。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超700公里,市郊鐵路開行近400公里,交通綜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城南、新首鋼地區、生態涵養區加快發展,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均衡。
超大城市社會治理水平顯著提高。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創新推進並持續深化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依託12345市民服務熱線平台深化「接訴即辦」改革,強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破解難點問題取得顯著成效。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完成鄉鎮機構改革,構建起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抓好生活垃圾分類、物業管理兩個「關鍵小事」。探索形成回天地區大型社區治理樣本。
改革開放開創新局面。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批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在國內營商環境評價中連續兩年蟬聯第一。基本完成市級機構改革,國資國企改革、投融資改革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已成為國家級對外開放三大展會平台之一,中關村論壇、金融街論壇影響力不斷擴大,開放型經濟達到新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出台「七有」「五性」1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率先建成城鄉統一、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公共服務實現人群全覆蓋。建設提升基本便民服務網點5133個,群眾身邊的便民設施加快補齊。助力受援地區73個旗縣全部脫貧摘帽,對口支援幫扶任務圓滿完成。全市低收入農戶收入全部過線,低收入村全面消除。民主法治建設紮實推進,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由負轉正,經濟實現快速復甦。
深刻認識新時代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十三五」時期,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多變、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風險挑戰持續加大的背景下取得的,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努力奮鬥的結果。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作為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北京發表重要講話,體現了對首都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巨大關懷,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態度鮮明、行動有力,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上,謀劃了一批重大舉措,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首都城市發生歷史性變化。實踐表明,有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有黨中央堅強領導,前進道路上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前行的腳步就會更加堅實有力。
堅持新發展理念,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十三五」以來,北京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創新為第一動力、協調為內生特點、綠色為普遍形態、開放為必由之路、共享為根本目的,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優化營商環境、繁榮首都文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豐碩成果,形成了一批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好經驗好做法。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拿出北京行動,作出北京貢獻。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市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建立了「七有」「五性」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創建了「吹哨報到」「接訴即辦」工作機制,推出一批小切口、見效快的民生實事改革,著力解決好群眾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堅持底線思維,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高度重視和切實防範化解各種重大風險。北京市全面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防範化解金融、房地產等領域系統性風險,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維護首都安全穩定。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更加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推動實現首都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態安全,妥善防範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確保首都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堅持改革創新,發揮好重大行動計劃和重要改革舉措的推動作用。面對發展新形勢新變化,市委市政府統籌謀劃,推動重大戰略任務實化、細化、具體化、項目化,制定了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優化提升回天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加快城市南部地區發展、打造新首鋼地區城市復興新地標等一系列專項規劃和行動計劃,成立了一批推進重點專項工作的專班專辦,推進了營商環境、減量發展等重點領域改革,形成了更加系統、更加完善的工作推進機制。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必須堅持市委市政府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體制機制優勢,繼續發揮好專班專辦作用,把各方面力量匯聚到謀劃推動「十四五」時期首都現代化建設上來。
乘勢而上開啟「十四五」新征程
北京「十三五」規劃實施成效符合預期,發展難題逐項突破,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勢能加速累積,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尤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時期的實踐中,市委市政府統籌推進各項事業的體制機制優勢更加彰顯,廣大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全市上下凝聚力、戰鬥力進一步增強,攻堅克難能力進一步提升,為首都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和強大的奮進力量。
「十四五」時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進入新發展階段,北京市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新引擎,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統籌發展和安全,率先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效路徑,推進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以首都發展為統領。正確處理好「都」與「城」的關係,始終把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作為首都發展的全部要義來牢牢把握,將「四個中心」「四個服務」蘊含的巨大能量充分地釋放出來,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更加突出創新發展。在減量發展背景下,堅持走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路子,發揮北京科技和人才優勢,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積極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需求,鞏固高精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更加突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以減量倒逼集約高效發展,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兩翼齊飛,增強與天津、河北聯動,構建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更加突出開放發展。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更加突出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嚴守「雙控」「三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進一步擴大生態空間容量,持續改善環境質量,讓青山綠水藍天成為大國首都底色。
更加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堅持共同富裕方向,緊緊圍繞「七有」目標和市民需求「五性」特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更加突出安全發展。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強化底線思維,系統構築安全防線,妥善防範化解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堅決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首都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銳意進取、真抓實幹,開啟「十四五」首都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為譜寫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北京篇章努力奮鬥。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2]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9。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蓄勢啟航。在這個承前啟後的歷史節點,州委七屆九次全會勝利召開。
大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中共恩施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恩施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描繪了宏偉藍圖,必將激勵全州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全會通過的《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以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了大力建設世界硒都·中國硒谷,奮力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優質休閒康養基地,努力創建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全力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四大產業集群(簡稱「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四大產業集群」)建設,著力構建「一核支撐、兩翼並進、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努力建成全國先進自治州,建成「富裕恩施」「綠色恩施」「開放恩施」「法治恩施」「幸福恩施」。
「十三五」是恩施州發展進程中進步最快、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州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州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五年來,全州上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充滿活力的經濟生態、團結和諧的社會生態加速形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十四五」,我州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突破期、基礎設施升級期、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期、社會治理完善期、鄉村振興加速期、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創建期,發展前景可期、未來大有可為。全州上下要準確把握新判斷、新部署、新要求,把握髮展基礎、發展優勢和巨大潛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堅定信心、奮發作為,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創造新的輝煌。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開放創新、堅持系統觀念,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開放取得新突破、社會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州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整體提升發展水平;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內陸開放重要節點;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統籌推進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彰顯時代特徵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強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和安全,創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匯聚強大合力,奮力實現我州「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光榮使命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奮力譜寫恩施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大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中共恩施州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恩施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描繪了宏偉藍圖,必將激勵全州各族人民,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全會通過的《建議》,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以及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了大力建設世界硒都·中國硒谷,奮力打造「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國優質休閒康養基地,努力創建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全力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醫藥、清潔能源四大產業集群(簡稱「一谷、兩基地、三示範區、四大產業集群」)建設,著力構建「一核支撐、兩翼並進、全域協同」的區域發展布局,努力建成全國先進自治州,建成「富裕恩施」「綠色恩施」「開放恩施」「法治恩施」「幸福恩施」。
「十三五」是恩施州發展進程中進步最快、變化最大、群眾得實惠最多的時期之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州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州各族人民砥礪前行,全州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五年來,全州上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充滿活力的經濟生態、團結和諧的社會生態加速形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十四五」,我州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突破期、基礎設施升級期、一流營商環境建設期、社會治理完善期、鄉村振興加速期、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創建期,發展前景可期、未來大有可為。全州上下要準確把握新判斷、新部署、新要求,把握髮展基礎、發展優勢和巨大潛力,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堅定信心、奮發作為,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中創造新的輝煌。
「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開放創新、堅持系統觀念,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開放取得新突破、社會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州域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整體提升發展水平;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內陸開放重要節點;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活力,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統籌推進新基建和傳統基建,加快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彰顯時代特徵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強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和安全,創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匯聚強大合力,奮力實現我州「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
美好藍圖已經繪就,光榮使命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心聚力,真抓實幹,奮力譜寫恩施州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摘要]北京市西城區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利用區內央企、地方國企、總部機構資源優勢,緊跟當前數字化、場景化的技術變革趨勢,以新基建為契機布局應用場景建設,挖掘新需求開展應用場景建設,培育新動能產業,探索核心區金融和科技雙輪驅動發展的西城模式。
[關鍵詞]新基建;應用場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29-1445(2020)08-0069-03。
新基建是當前擴內需、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促消費、促轉型,化解疫情不利影響,提升創新效能,培植新動能,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西城區積極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戰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要求,及時發布《西城區加強新裝備新技術應用推進精細化治理和高質量發展賦能計劃》,發揮央企、金融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把握住新基建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以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為引領,做好「四個服務」,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力爭成為全市乃至全國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建設的高地,爭做全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區。
西城區在新基建中的區位發展優勢。
西城區央企、地方國企、總部機構資源全國領先,在新基建5g基站、區塊鏈、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優勢突出。目前西城區內已有多家央企開展了新基建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同時還有一批圍繞新基建提供技術保障的優勢企業。
聚集著全國5g基站建設的領軍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是5g基站投資建設的主力,三大運營商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15萬個。2019年底,中國廣電和國家電網確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加速推進5g建設。
擁有區塊鏈研究應用的頭部企業。西城區擁有聯動優勢公司、金鍊匯信(北京)公司、國網區塊鏈(北京)公司等頭部企業以及中國—中東歐區塊鏈卓越中心秘書處等國際資源。聚焦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西城區持續加強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同時作為政務服務區塊鏈應用試點單位,積極推進區塊鏈基礎平台和應用平台建設,加強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創新應用,在北京率先打造了政務服務「9+1」應用場景。
具有特高壓投資建設的大型國企。國家電網是特高壓項目規劃和投資運營的主力軍,中國能建電力集團公司是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一些企業在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行檢修的信息化方面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參與了國家電網公司電網信息模型標準的起草。
聚集著充電樁建設與運營的頭部企業。國家電網公司是全國公共充電樁運營的頭部企業,2015年成立了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建設運營的全國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台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
擁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的大型企業。中國交通建設股份公司作為交通領域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提前布局新基建領域,目前已與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等機構達成新基建領域的合作。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諮詢公司等市屬國企也在城際軌道交通的設計、系統建設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長期承擔城市地鐵線路的建設管理任務。
新基建賦能西城區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新基建為西城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國內外形勢日益複雜的情況下,西城區發展路徑需要進一步明晰,對於如何發揮區域優勢,加快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方面還應加快創新探索;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新業態、新經濟體量較小,產業結構調整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疏解騰退的空間資源還沒有得到高效利用,需要加快對低效樓宇改造提升的進度,為引進優質企業提供空間;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方面尚有諸多需要補齊的短板。
新基建加快促進企業發展壯大。西城區內央企資源豐富,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突出。據統計,2019年區內共有規模以上央屬法人單位793家。轄區內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央企均已加快投資和布局新基建項目。如何助力央企推進新基建項目,將成為西城區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大機遇。此外,西城區內擁有奇安信公司、航天科工智慧公司等前沿科技企業,將成為新基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隨著新基建的實施,這類高新技術企業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基建有效帶動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基建不僅能夠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創新和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加快傳統金融機構向智慧銀行、智慧網點等數字化轉型,推動以移動支付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場景拓展;同時也能夠有效賦能商務、零售、文化等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智能決策、體驗式服務等,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促進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傳統產業的能級。
新基建有力賦能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政府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等領域還有提升空間。「十三五」以來,西城區推進智慧城市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在智慧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智慧政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著建設模式單一、業務和技術深度融合不夠、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和綜合應用不足等問題。藉助新基建發展機遇,能夠有效補齊現有智慧西城建設中的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進區域大數據中心平台的建設,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實現城市萬物的互聯互通。
加強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對策 把握四個方面進行戰略謀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體系短板,加強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及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與方法研究,加快智慧醫療應用場景建設。落實市政府關於應用場景建設的相關要求,在市科委的指導下,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城市副中心的資源對接和成果共享,為推進「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供支撐。堅持非首都功能疏解與核心區優勢資源輸出統籌結合,輻射帶動以雄安新區為核心的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促進區域資源共建共享、協同發展。在新基建項目中發揮區域企業技術資源優勢,為國內其他地區提升創新效能、升級產業層次、培植新動能方面貢獻西城智慧。
加強與轄區新基建建設主體的對接與合作,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對於技術成熟、路徑清晰的企業,如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做好金融、人才、技術等服務保障,協助其凝練並發布應用場景建設需求,並與「三大科學城」做好對接。支持建設單位、企業、科研院所等聯合搭建試驗性應用場景平台,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
發揮金科新區優勢,加強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積極對接新基建融資需求,開發一批適合新基建項目特點的創新金融產品,以智慧金融服務補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以技術創新全面提升金融監管效率。依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電子及網絡支付、金融安全等領域,加快金融科技領域「卡脖子」和「顛覆性」技術集中攻關。
針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研發能力弱的問題,探索成立市區聯合自然科學基金,提升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能力。依託區內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資源,加強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和方法研究,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科技戰略儲備。加強醫療機構與電信運營商、企業的合作,搭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台。
聚焦新基建優勢領域,設立專項資金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大力引進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加強新基建與場景深度融合,推動以技術創新為依託的應用場景建設。圍繞工業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領域開展應用創新和示範,同時探索交叉領域的融合應用。
堅持創新發展,深化對應用場景及其作用的認識。1牢固樹立「創新無處不在,處處皆為場景」的理念,聚焦產業發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居民消費等領域,推動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場景落地。總結智慧政務等應用場景建設經驗向全市推廣。支持區域內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企業購買網絡安全等服務和產品。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合作,主動挖掘區內企業在新基建過程中的需求,主動引導其向城市副中心進行定向轉移;對於缺乏產業化場地的,協助企業與亦莊進行對接,促進「三城一區」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新基建項目中的應用,推出一批具有較強示範作用的融合應用場景。有效發揮區域內新基建承接、運營企業和工程技術服務企業集聚的優勢,主動服務津冀和全國,提供技術和諮詢服務。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為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應用提供保障。支持區內新基建承擔單位、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制定新基建領域標準。
加強國際合作,加快新基建項目的技術創新。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已有國際合作項目資源,提升國際合作交流水平,打造國際合作示範項目。推進數據技術、標準、園區、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培育具有國際化、頂尖、高端的國際合作項目。
[參考文獻]。
[1]黃波.加速布局「新基建」為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n].科技日報,2020-04-02。
[2]馬化騰.推動上「雲」用「數」建設產業網際網路[n].人民日報,2020-05-07。
[3]李彥宏.「新基建」加速智能經濟到來[n].人民日報,2020-05-08。
[關鍵詞]新基建;應用場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29-1445(2020)08-0069-03。
新基建是當前擴內需、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促消費、促轉型,化解疫情不利影響,提升創新效能,培植新動能,實現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西城區積極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戰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相關工作要求,及時發布《西城區加強新裝備新技術應用推進精細化治理和高質量發展賦能計劃》,發揮央企、金融科技企業等創新資源豐富的優勢,把握住新基建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遇,以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為引領,做好「四個服務」,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力爭成為全市乃至全國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建設的高地,爭做全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試點區。
西城區在新基建中的區位發展優勢。
西城區央企、地方國企、總部機構資源全國領先,在新基建5g基站、區塊鏈、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優勢突出。目前西城區內已有多家央企開展了新基建項目的投資和建設,同時還有一批圍繞新基建提供技術保障的優勢企業。
聚集著全國5g基站建設的領軍企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是5g基站投資建設的主力,三大運營商已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15萬個。2019年底,中國廣電和國家電網確立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加速推進5g建設。
擁有區塊鏈研究應用的頭部企業。西城區擁有聯動優勢公司、金鍊匯信(北京)公司、國網區塊鏈(北京)公司等頭部企業以及中國—中東歐區塊鏈卓越中心秘書處等國際資源。聚焦國家級金融科技示範區,西城區持續加強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同時作為政務服務區塊鏈應用試點單位,積極推進區塊鏈基礎平台和應用平台建設,加強區塊鏈技術在政務領域的創新應用,在北京率先打造了政務服務「9+1」應用場景。
具有特高壓投資建設的大型國企。國家電網是特高壓項目規劃和投資運營的主力軍,中國能建電力集團公司是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一些企業在特高壓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運行檢修的信息化方面具備深厚的技術積累,參與了國家電網公司電網信息模型標準的起草。
聚集著充電樁建設與運營的頭部企業。國家電網公司是全國公共充電樁運營的頭部企業,2015年成立了國網電動汽車服務公司;建設運營的全國最大的智慧車聯網平台累計接入充電樁45.7萬個,占全國總量的85%以上。
擁有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的大型企業。中國交通建設股份公司作為交通領域全球領先的特大型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商,提前布局新基建領域,目前已與中國通信服務公司等機構達成新基建領域的合作。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公司、北京城市軌道交通諮詢公司等市屬國企也在城際軌道交通的設計、系統建設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長期承擔城市地鐵線路的建設管理任務。
新基建賦能西城區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新基建為西城區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在新冠疫情、中美貿易摩擦等國內外形勢日益複雜的情況下,西城區發展路徑需要進一步明晰,對於如何發揮區域優勢,加快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方面還應加快創新探索;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新業態、新經濟體量較小,產業結構調整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疏解騰退的空間資源還沒有得到高效利用,需要加快對低效樓宇改造提升的進度,為引進優質企業提供空間;城市治理能力有待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對城市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方面尚有諸多需要補齊的短板。
新基建加快促進企業發展壯大。西城區內央企資源豐富,對區域經濟發展貢獻突出。據統計,2019年區內共有規模以上央屬法人單位793家。轄區內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央企均已加快投資和布局新基建項目。如何助力央企推進新基建項目,將成為西城區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大機遇。此外,西城區內擁有奇安信公司、航天科工智慧公司等前沿科技企業,將成為新基建項目的主要參與者,隨著新基建的實施,這類高新技術企業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基建有效帶動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新基建不僅能夠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創新和金融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加快傳統金融機構向智慧銀行、智慧網點等數字化轉型,推動以移動支付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場景拓展;同時也能夠有效賦能商務、零售、文化等傳統產業,推動傳統產業通過新技術的應用,拓展應用場景,實現精準感知、在線處理、智能決策、體驗式服務等,突破產業發展的瓶頸,促進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傳統產業的能級。
新基建有力賦能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提升。此次新冠疫情暴露出政府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等領域還有提升空間。「十三五」以來,西城區推進智慧城市和大數據中心建設,在智慧基礎設施、大數據中心、智慧政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著建設模式單一、業務和技術深度融合不夠、數據信息互聯互通和綜合應用不足等問題。藉助新基建發展機遇,能夠有效補齊現有智慧西城建設中的基礎設施短板,加快推進區域大數據中心平台的建設,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實現城市萬物的互聯互通。
加強新基建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對策 把握四個方面進行戰略謀劃。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體系短板,加強醫療健康領域應用基礎研究及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與方法研究,加快智慧醫療應用場景建設。落實市政府關於應用場景建設的相關要求,在市科委的指導下,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城市副中心的資源對接和成果共享,為推進「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供支撐。堅持非首都功能疏解與核心區優勢資源輸出統籌結合,輻射帶動以雄安新區為核心的津冀地區協同發展,促進區域資源共建共享、協同發展。在新基建項目中發揮區域企業技術資源優勢,為國內其他地區提升創新效能、升級產業層次、培植新動能方面貢獻西城智慧。
加強與轄區新基建建設主體的對接與合作,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對於技術成熟、路徑清晰的企業,如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做好金融、人才、技術等服務保障,協助其凝練並發布應用場景建設需求,並與「三大科學城」做好對接。支持建設單位、企業、科研院所等聯合搭建試驗性應用場景平台,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
發揮金科新區優勢,加強科技與金融的融合發展,積極對接新基建融資需求,開發一批適合新基建項目特點的創新金融產品,以智慧金融服務補足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以技術創新全面提升金融監管效率。依託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聚焦電子及網絡支付、金融安全等領域,加快金融科技領域「卡脖子」和「顛覆性」技術集中攻關。
針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反映出的醫療研發能力弱的問題,探索成立市區聯合自然科學基金,提升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能力。依託區內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資源,加強臨床與防控相結合的創新技術和方法研究,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科技戰略儲備。加強醫療機構與電信運營商、企業的合作,搭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平台。
聚焦新基建優勢領域,設立專項資金加強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大力引進行業領軍企業、獨角獸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加強新基建與場景深度融合,推動以技術創新為依託的應用場景建設。圍繞工業網際網路、遠程醫療、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等領域開展應用創新和示範,同時探索交叉領域的融合應用。
堅持創新發展,深化對應用場景及其作用的認識。1牢固樹立「創新無處不在,處處皆為場景」的理念,聚焦產業發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務、居民消費等領域,推動新裝備、新技術應用場景落地。總結智慧政務等應用場景建設經驗向全市推廣。支持區域內政府部門和公共事業單位、企業購買網絡安全等服務和產品。加強與「三城一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合作,主動挖掘區內企業在新基建過程中的需求,主動引導其向城市副中心進行定向轉移;對於缺乏產業化場地的,協助企業與亦莊進行對接,促進「三城一區」的新技術新產品在新基建項目中的應用,推出一批具有較強示範作用的融合應用場景。有效發揮區域內新基建承接、運營企業和工程技術服務企業集聚的優勢,主動服務津冀和全國,提供技術和諮詢服務。支持各類金融機構為新技術新產品的轉化應用提供保障。支持區內新基建承擔單位、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等合作制定新基建領域標準。
加強國際合作,加快新基建項目的技術創新。利用「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已有國際合作項目資源,提升國際合作交流水平,打造國際合作示範項目。推進數據技術、標準、園區、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合作,培育具有國際化、頂尖、高端的國際合作項目。
[參考文獻]。
[1]黃波.加速布局「新基建」為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n].科技日報,2020-04-02。
[2]馬化騰.推動上「雲」用「數」建設產業網際網路[n].人民日報,2020-05-07。
[3]李彥宏.「新基建」加速智能經濟到來[n].人民日報,2020-05-08。
【摘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就要做到:第一是明確新時代主題及其內涵,在挖掘素材中落實立德樹人;第二是緊扣新時代使命特徵,在優化政治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第三是以新征程要求推動學生知行合一,踐行立德樹人。
【關鍵詞】高中政治 立德樹人 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66-02。
隨著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深化,改進政治學科的育人功能,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為特徵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之落實,既是政治學科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的重要精神,又要彰顯政治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在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中政治教師要在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方面發揮出應有作用,通過優化教材、優化教學、優化教學實踐活動等方式,探索新時代下立德樹人在政治教學中的落實。
一、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材,以新時代主題挖掘素材
高中政治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首要從教材出發,通過教材與新時代主題的結合,挖掘立德樹人教育之教學素材,經過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過程,使之轉變為學生立德樹人的意識與內容。從課程性質來看,高中政治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又與時事密切相聯繫,因而從本質上來說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出發點與歸宿。一方面,高中政治教材由全國思想政治理論的專家精心編寫,無論是知識體系的架構,還是案例的選擇,都具有非常強的新時代主題特徵,只要政治教師認為加以挖掘,就能找到立德樹人教育的素材。因此,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根本任務時,有專家就認為立德樹人是政治教學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從新時代主題來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其主題都突出了政治性與思想性的雙重要求。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下,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這一主題來落實立德樹人,其本質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一致的。因此,立足於學科性質與教材,挖掘符合新時代主題、落實立德樹人的素材,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充分備課的必要前提與基礎?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為例,在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中,筆者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新時代主題,與霸權主義挑戰進行密切聯繫,並以此來挖掘素材。面對中國工業4.0的2025規劃,面對「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產業升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某些超級大國,不僅屢屢突出wto規則與國際外交底線,對中國產業甚至是中國企業如中興、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進行圍獵,用國內法通過長臂管轄進行企業行為、經濟發展、學術研究等諸多領域進行肆意干涉,以求永久謀求霸權地位。通過這些素材的挖掘,不僅引導學生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挑戰有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獨特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發展與民族復興、國家強大密切聯繫起來,有效落實了立德樹人。由此可見,通過挖掘教材素材、聯繫時事來突出新時代主題及其內涵,使學生對新時代發展有切身的體會,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學,以新使命內涵優化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澆花澆心,而且還要育人育魂。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最根本、最重要的平台,在精心準備、科學設計的前提下,把新時代使命融入到教學過程、教學互動、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才能使立德樹人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薰陶作用。從教育階段特點來看,高中生處於最美好、成長最穩定的時期,高中政治教學的作用發揮關係到整個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敗。只有將新時代使命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學,用真理的陽光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才能引導高中學子把愛國、強國、報國的理想信念融入新時代的追夢征程之中,才能在將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實現政治育人的目標。從學生成才的角度來看,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對未來其學習、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證明,高中德育越高,學生成才的機率越大,反之,學生未來對社會的作用則越普通。而作為德育主要陣地的政治教學,更應當把學生成人成才與立德樹人相聯繫。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我們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圍繞著「四個自信」之文化自信為主線,通過將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使命的結合,確立了以文化人、以文樹人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新時代使命,特別是多元文化下中華文化對世界的獨特貢獻這一視角出發,以民族自豪感為立足點,來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融合、世界發展中的作用。尤其是通過文化軟實力來闡述當代青年學子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將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關係密切聯繫,引導學生志存高遠,既要著眼於解決中國當代發展的問題,又要放眼世界闡述文化傳承、創新、文明交流互鑒之潮流,從而引導學生對新時代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互動中,圍繞著中華文化的合作性、包容性、創新性為交流對象,通過中外文化或文明的對比,使新時代使命內涵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對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與自我發展規劃相融合,凝結成人民幸福、國家繁榮、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使命之主題。由此可見,新時代使命內涵的拓展,對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使新時代主題、使命與學生髮展相融合,使立德樹人落實到具體的知識學習上,促進學生將自我價值與祖國發展相統一,為偉大復興樹立遠大理想。
三、將立德樹人融入到實踐,以新征程要求突出踐行
知行合一是高中政治教學檢測的有效手段,也是立德樹人精神最顯性的體現。面對著社會轉型的紛繁矛盾,面對著已開發國家的重重刁難,面對著國際風雲的變幻莫測,只有放到政治教學實踐中,才能看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體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運用好教學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教學所思與學生所行統一到立德樹人的實踐中,統一到新時代新征程的民族發展、國家昌盛中,才能突出立德樹人的作用發揮。而教學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紀念五四運動開展100周年的年份,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的年份,要這種特殊的年份里,通過參觀博物館、舉辦專題展覽、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都是政治教學實踐活動的範疇。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用藍天保衛戰的空氣品質檢測作為突破口。一方面,曾經pm2.5檢測成為了所謂美國等國家駐華大使館攻擊我國發展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空氣品質檢測不僅與學生的切身體會相聯繫,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藍天保衛戰的認識。另一方面,空氣品質檢測是學生有助於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矛盾認識來促使學生對新征程有更全面的認識。而更為關鍵的是,空氣品質檢測是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無論是經濟的小康社會、還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亦或是文化的人文環境甚至是哲學的現象與本質,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實踐活動中,不僅要求學生收集空氣品質檢測結果的發展變化,而且還要從橫向、縱向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結果。而通過結果分析來促進學生對新征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強國而努力,作出響亮的回答,從而踐行立德樹人的精神。
總之,在新時代的高中政治教學中,通過把新時代主題、新使命內涵、新征程要求與立德樹人進行深度融合,實現相互轉換又密切聯繫政治教學,從而促進學生成才成長,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陳俊峰.立德樹人,發揮高中政治學科導向功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98。
[2]楊秋實.高中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合實踐[j].才智,2018(03):74+76。
[3]單鳳彩.高中政治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76。
【關鍵詞】高中政治 立德樹人 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9-0066-02。
隨著高中政治教學改革的深化,改進政治學科的育人功能,以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為特徵的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之落實,既是政治學科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改革的重要精神,又要彰顯政治學科獨特的育人功能。在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通過思想政治課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中政治教師要在鑄魂育人、立德樹人方面發揮出應有作用,通過優化教材、優化教學、優化教學實踐活動等方式,探索新時代下立德樹人在政治教學中的落實。
一、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材,以新時代主題挖掘素材
高中政治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首要從教材出發,通過教材與新時代主題的結合,挖掘立德樹人教育之教學素材,經過教學設計、教學組織等過程,使之轉變為學生立德樹人的意識與內容。從課程性質來看,高中政治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與政治性,又與時事密切相聯繫,因而從本質上來說是落實立德樹人的出發點與歸宿。一方面,高中政治教材由全國思想政治理論的專家精心編寫,無論是知識體系的架構,還是案例的選擇,都具有非常強的新時代主題特徵,只要政治教師認為加以挖掘,就能找到立德樹人教育的素材。因此,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為教育之根本任務時,有專家就認為立德樹人是政治教學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從新時代主題來說,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其主題都突出了政治性與思想性的雙重要求。在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要求下,圍繞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中國夢這一主題來落實立德樹人,其本質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一致的。因此,立足於學科性質與教材,挖掘符合新時代主題、落實立德樹人的素材,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首要任務,也是充分備課的必要前提與基礎?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為例,在和平與發展面臨的挑戰中,筆者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新時代主題,與霸權主義挑戰進行密切聯繫,並以此來挖掘素材。面對中國工業4.0的2025規劃,面對「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的產業升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某些超級大國,不僅屢屢突出wto規則與國際外交底線,對中國產業甚至是中國企業如中興、華為等高科技企業進行圍獵,用國內法通過長臂管轄進行企業行為、經濟發展、學術研究等諸多領域進行肆意干涉,以求永久謀求霸權地位。通過這些素材的挖掘,不僅引導學生對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挑戰有深刻的認識,而且還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著獨特的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發展與民族復興、國家強大密切聯繫起來,有效落實了立德樹人。由此可見,通過挖掘教材素材、聯繫時事來突出新時代主題及其內涵,使學生對新時代發展有切身的體會,才能在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
二、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學,以新使命內涵優化教學
高中政治教學不僅要澆花澆心,而且還要育人育魂。要通過課堂教學這一最根本、最重要的平台,在精心準備、科學設計的前提下,把新時代使命融入到教學過程、教學互動、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才能使立德樹人實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薰陶作用。從教育階段特點來看,高中生處於最美好、成長最穩定的時期,高中政治教學的作用發揮關係到整個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敗。只有將新時代使命融入到高中政治教學,用真理的陽光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才能引導高中學子把愛國、強國、報國的理想信念融入新時代的追夢征程之中,才能在將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有機融合,實現政治育人的目標。從學生成才的角度來看,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對未來其學習、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踐證明,高中德育越高,學生成才的機率越大,反之,學生未來對社會的作用則越普通。而作為德育主要陣地的政治教學,更應當把學生成人成才與立德樹人相聯繫。
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我們的中華文化》一課為例,筆者在教學設計中圍繞著「四個自信」之文化自信為主線,通過將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使命的結合,確立了以文化人、以文樹人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新時代使命,特別是多元文化下中華文化對世界的獨特貢獻這一視角出發,以民族自豪感為立足點,來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融合、世界發展中的作用。尤其是通過文化軟實力來闡述當代青年學子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將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關係密切聯繫,引導學生志存高遠,既要著眼於解決中國當代發展的問題,又要放眼世界闡述文化傳承、創新、文明交流互鑒之潮流,從而引導學生對新時代使命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互動中,圍繞著中華文化的合作性、包容性、創新性為交流對象,通過中外文化或文明的對比,使新時代使命內涵進一步拓展,引導學生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對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與自我發展規劃相融合,凝結成人民幸福、國家繁榮、文化自信的新時代使命之主題。由此可見,新時代使命內涵的拓展,對教學內容進一步優化,使新時代主題、使命與學生髮展相融合,使立德樹人落實到具體的知識學習上,促進學生將自我價值與祖國發展相統一,為偉大復興樹立遠大理想。
三、將立德樹人融入到實踐,以新征程要求突出踐行
知行合一是高中政治教學檢測的有效手段,也是立德樹人精神最顯性的體現。面對著社會轉型的紛繁矛盾,面對著已開發國家的重重刁難,面對著國際風雲的變幻莫測,只有放到政治教學實踐中,才能看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體現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高中政治教師要充分運用好教學實踐活動,將課堂所學、教學所思與學生所行統一到立德樹人的實踐中,統一到新時代新征程的民族發展、國家昌盛中,才能突出立德樹人的作用發揮。而教學實踐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紀念五四運動開展100周年的年份,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的年份,要這種特殊的年份里,通過參觀博物館、舉辦專題展覽、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都是政治教學實踐活動的範疇。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筆者用藍天保衛戰的空氣品質檢測作為突破口。一方面,曾經pm2.5檢測成為了所謂美國等國家駐華大使館攻擊我國發展問題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空氣品質檢測不僅與學生的切身體會相聯繫,更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對藍天保衛戰的認識。另一方面,空氣品質檢測是學生有助於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通過矛盾認識來促使學生對新征程有更全面的認識。而更為關鍵的是,空氣品質檢測是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無論是經濟的小康社會、還是民主政治的要求、亦或是文化的人文環境甚至是哲學的現象與本質,都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實踐活動中,不僅要求學生收集空氣品質檢測結果的發展變化,而且還要從橫向、縱向進行比較,從而引導學生得到科學合理的結果。而通過結果分析來促進學生對新征程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好的社會主義現代強國而努力,作出響亮的回答,從而踐行立德樹人的精神。
總之,在新時代的高中政治教學中,通過把新時代主題、新使命內涵、新征程要求與立德樹人進行深度融合,實現相互轉換又密切聯繫政治教學,從而促進學生成才成長,落實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陳俊峰.立德樹人,發揮高中政治學科導向功能[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9):98。
[2]楊秋實.高中政治教學與立德樹人理念的融合實踐[j].才智,2018(03):74+76。
[3]單鳳彩.高中政治教學「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