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一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準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方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裡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留意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劉胡蘭的故事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
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
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
村領導當地的土改戶外。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
工隊堅持鬥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
持鬥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
武工隊打擊敵人。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
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
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
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
品交給繼母后,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
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
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毛澤東在指揮全國戰局之餘,為劉胡。
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
個。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
這種表現,恰恰是共產黨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萬萬農民心中的結果。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紅色經典小故事簡短[朗讀]
傣族象腳鼓的來源還有一個傳奇的故事。相傳在遠古時候的勐遮地區是一個碧波蕩漾的美麗湖泊。可湖畔卻盤踞著蟒魔和龜魔,它們四處造孽吞食人畜。後來一位傣族武士帶著一群獵人來到湖邊,消滅了吞噬人畜的蟒獸,取皮蒙在空心樹和竹筒上敲擊取樂,於是便形成了鼓。幾年以後,有兩位馴象人把鼓改成象腳腿的形狀,自此以後傣族民間便有了象腳鼓。
從前傣族有一個王國,國內有一個漂亮又高貴的王子,他是許多女孩兒的夢中情人,有一天王子和侍衛一起去打獵,他們追一隻兔子追到了湖邊,王子看到有七隻孔雀從天邊飛來,它們繞著湖打著圈,舞姿優美徐徐落下。七隻孔雀褪下孔雀魔法羽翼,變成七位漂亮的公主,其中第七個長的最漂亮,舞跳的最好,王子愛上了這位七公主。回到王國王子整天想著這位漂亮的公主,有一天,王子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思念,再次來到了湖邊,趁她們不注意,偷走了七公主的魔法羽翼,等到其他六位姐姐穿上她們的羽翼飛走的時候,只有這位最小的公主還在尋找自己的衣服,這時候王子走了出來把衣服還給了這位最漂亮的公主,她也立刻愛上了這位相貌英俊又高貴的王子,他們結婚後,公主教她的子民孔雀舞並教會了他們做孔雀衣,百姓們都很尊敬愛戴她,他和王子幸福的生活著,一直到最後。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傣族小伙子為了謀生,他每天都到江邊的一棵空心樹下釣魚,並且每次都能釣到很多。可是,有一天他從早釣到晚,連個魚影子地看不到。他感到萬分奇怪。
正在這時候,突然一陣輕風刮來,吹到他身後那棵空心樹內。發出了"嗡嗡"聲響。這時,江邊的果樹上熟透了果了,也隨風叮叮咚咚落入江中,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就在這一瞬間,他見江中映示出山坡上孔雀窈窕的倒影。見此情影,小伙子驚喜地回頭觀看,只見一對綠孔雀展開了美麗的翎羽,正隨著動聽的聲響翩翩起舞。
當時,小伙子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高聲說道:"啊!我今天到了神仙住的地方了!"於是,小伙子丟下釣竿,驚喜地跑回村寨,活靈活現地給鄉親們講述所見到的一切。鄉親們聽後了十分驚奇,都盼望自己也能親眼看到那動人的情景。後來,小伙子帶著眾多鄉親來到江邊,把那棵空心樹砍倒,鋸婁做成長鼓,蒙上一層黃牛皮,用手一敲打,頓時發出了"嘣-嘣叭-嘣"的悠揚聲響,然後,小伙子又找來銅盆、銅鍋蓋,讓其他青年隨著敲的節奏聲義織敲打。接著,小伙子在快樂的鼓樂聲中,摹仿孔雀的一舉一動,跳起惟妙惟肖的孔雀舞。當時,觀看的群眾都看得入迷,百看不厭。從那以後,鄉親們一致推選小伙子到"趕擺"的群眾集會上跳孔雀舞。在"趕擺"的日子裡,小伙子為傣家人首次表演人孔雀舞,藝術地再現了孔雀形象,博得傣家的讚賞。從此,這種在象腳鼓和鑼伴奏一的孔雀舞,就在傣族人民中間流傳開了。
從前傣族有一個王國,國內有一個漂亮又高貴的王子,他是許多女孩兒的夢中情人,有一天王子和侍衛一起去打獵,他們追一隻兔子追到了湖邊,王子看到有七隻孔雀從天邊飛來,它們繞著湖打著圈,舞姿優美徐徐落下。七隻孔雀褪下孔雀魔法羽翼,變成七位漂亮的公主,其中第七個長的最漂亮,舞跳的最好,王子愛上了這位七公主。回到王國王子整天想著這位漂亮的公主,有一天,王子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思念,再次來到了湖邊,趁她們不注意,偷走了七公主的魔法羽翼,等到其他六位姐姐穿上她們的羽翼飛走的時候,只有這位最小的公主還在尋找自己的衣服,這時候王子走了出來把衣服還給了這位最漂亮的公主,她也立刻愛上了這位相貌英俊又高貴的王子,他們結婚後,公主教她的子民孔雀舞並教會了他們做孔雀衣,百姓們都很尊敬愛戴她,他和王子幸福的生活著,一直到最後。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貧窮的傣族小伙子為了謀生,他每天都到江邊的一棵空心樹下釣魚,並且每次都能釣到很多。可是,有一天他從早釣到晚,連個魚影子地看不到。他感到萬分奇怪。
正在這時候,突然一陣輕風刮來,吹到他身後那棵空心樹內。發出了"嗡嗡"聲響。這時,江邊的果樹上熟透了果了,也隨風叮叮咚咚落入江中,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就在這一瞬間,他見江中映示出山坡上孔雀窈窕的倒影。見此情影,小伙子驚喜地回頭觀看,只見一對綠孔雀展開了美麗的翎羽,正隨著動聽的聲響翩翩起舞。
當時,小伙子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高聲說道:"啊!我今天到了神仙住的地方了!"於是,小伙子丟下釣竿,驚喜地跑回村寨,活靈活現地給鄉親們講述所見到的一切。鄉親們聽後了十分驚奇,都盼望自己也能親眼看到那動人的情景。後來,小伙子帶著眾多鄉親來到江邊,把那棵空心樹砍倒,鋸婁做成長鼓,蒙上一層黃牛皮,用手一敲打,頓時發出了"嘣-嘣叭-嘣"的悠揚聲響,然後,小伙子又找來銅盆、銅鍋蓋,讓其他青年隨著敲的節奏聲義織敲打。接著,小伙子在快樂的鼓樂聲中,摹仿孔雀的一舉一動,跳起惟妙惟肖的孔雀舞。當時,觀看的群眾都看得入迷,百看不厭。從那以後,鄉親們一致推選小伙子到"趕擺"的群眾集會上跳孔雀舞。在"趕擺"的日子裡,小伙子為傣家人首次表演人孔雀舞,藝術地再現了孔雀形象,博得傣家的讚賞。從此,這種在象腳鼓和鑼伴奏一的孔雀舞,就在傣族人民中間流傳開了。
小蘿蔔頭本名宋振中,是解放戰爭時期最小的戰士。
宋振中8個月的時候,他的父母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他就隨父母被帶進了監獄,由於終年住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再加上營養跟不上,七八歲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麼高,成了一個大頭細身子,面黃肌瘦的孩子,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蔔頭」。
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東西,傳遞信息和秘密情報,在門口放哨,幫助大人了解入獄同志情況等。在革命勝利前夕,小蘿蔔頭被敵人殘忍殺害,重慶解放後,小蘿蔔頭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國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宋振中8個月的時候,他的父母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逮捕,他就隨父母被帶進了監獄,由於終年住在陰暗潮濕的牢房裡。再加上營養跟不上,七八歲卻只有四五歲孩子那麼高,成了一個大頭細身子,面黃肌瘦的孩子,難友們都疼愛地叫他「小蘿蔔頭」。
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東西,傳遞信息和秘密情報,在門口放哨,幫助大人了解入獄同志情況等。在革命勝利前夕,小蘿蔔頭被敵人殘忍殺害,重慶解放後,小蘿蔔頭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國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尊敬的教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下頭我為大家演講的名字叫《雞毛信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有個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裡兒童團的團長。有一天,給八路軍當員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給八路軍送去。這封信上粘著三根雞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這是最最緊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趕著羊下山了。還沒走到山口,就遠遠地看見來了一隊日本兵。」怎樣辦?信藏在哪兒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綿羊的大尾巴,靈機一動,把信拴在羊尾巴下邊,大尾巴一蓋,什麼也看不出來了。海娃剛站起來,鬼子就來到了身邊?
「小孩,你的幹什麼的?實話說,不然殺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嗚嗚嗚,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裝作害怕的樣貌哭起來。
鬼子看了看這群羊,來了壞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來,海娃呢,被逼著給他們趕羊。
天黑了,敵人來到一個小山村。村裡找不到一個人,也找不到一顆糧食。鬼子們都餓瘋了,就叫黑狗子們去殺羊。一個歪嘴黑狗看中了那頭老綿羊,上來就搶。海娃眼看自我心愛的羊被拖走殺掉,恨死了敵人。可他更擔心雞毛信,它就綁在老綿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綿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條腿往地上一撐,歪嘴黑狗怎樣也拉不動,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別的羊。海娃總算放了心,又在盤算著怎樣逃走。
天剛蒙蒙亮,鬼子就揮著大洋刀,帶著隊出發了。還沒走過幾個山頭,只聽」轟」的一聲,走在前面的幾個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們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沒敢笑出來。
「小孩,你的前面的開路!」鬼子是要海娃趕著羊,在前面踩地雷。那裡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敵人引上了一條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敵人都氣喘噓噓的,越落越遠。
「小孩,你慢慢地開路!」海娃乾脆飛跑起來。
叭!叭!鬼子開槍了。海娃一頭倒在草叢裡。他明白,那裡離八路軍住的地方不遠了,就大聲喊起來:」鬼子來啦!鬼子來啦!八路軍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軍叔叔開火了。海娃一高興,爬起來就想跑,剛跑幾步,就昏倒了。一個八路軍叔叔忙跑過來:」唉呀,這不是海娃嗎?」。
海娃睜開眼,吃力地說:」叔叔,羊……老綿羊……雞毛信……尾巴……」話沒說完,又昏過去了。
等他醒來時,他已經睡在熱炕上了。八路軍叔叔告訴他,靠著那封雞毛信送來的重要情報,八路軍打了個大勝仗,消滅了好多鬼子和偽軍。八路軍叔叔又送給海娃剛繳獲的兩個牛肉罐頭。海娃的心裡呀,別提有多高興了。
多謝大家。
大家好!下頭我為大家演講的名字叫《雞毛信的故事》:
抗日戰爭時期,有個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裡兒童團的團長。有一天,給八路軍當員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給八路軍送去。這封信上粘著三根雞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這是最最緊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趕著羊下山了。還沒走到山口,就遠遠地看見來了一隊日本兵。」怎樣辦?信藏在哪兒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綿羊的大尾巴,靈機一動,把信拴在羊尾巴下邊,大尾巴一蓋,什麼也看不出來了。海娃剛站起來,鬼子就來到了身邊?
「小孩,你的幹什麼的?實話說,不然殺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嗚嗚嗚,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裝作害怕的樣貌哭起來。
鬼子看了看這群羊,來了壞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來,海娃呢,被逼著給他們趕羊。
天黑了,敵人來到一個小山村。村裡找不到一個人,也找不到一顆糧食。鬼子們都餓瘋了,就叫黑狗子們去殺羊。一個歪嘴黑狗看中了那頭老綿羊,上來就搶。海娃眼看自我心愛的羊被拖走殺掉,恨死了敵人。可他更擔心雞毛信,它就綁在老綿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綿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條腿往地上一撐,歪嘴黑狗怎樣也拉不動,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別的羊。海娃總算放了心,又在盤算著怎樣逃走。
天剛蒙蒙亮,鬼子就揮著大洋刀,帶著隊出發了。還沒走過幾個山頭,只聽」轟」的一聲,走在前面的幾個黑狗子倒在地上。原先他們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沒敢笑出來。
「小孩,你的前面的開路!」鬼子是要海娃趕著羊,在前面踩地雷。那裡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敵人引上了一條小山路,自我越走越快。敵人都氣喘噓噓的,越落越遠。
「小孩,你慢慢地開路!」海娃乾脆飛跑起來。
叭!叭!鬼子開槍了。海娃一頭倒在草叢裡。他明白,那裡離八路軍住的地方不遠了,就大聲喊起來:」鬼子來啦!鬼子來啦!八路軍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軍叔叔開火了。海娃一高興,爬起來就想跑,剛跑幾步,就昏倒了。一個八路軍叔叔忙跑過來:」唉呀,這不是海娃嗎?」。
海娃睜開眼,吃力地說:」叔叔,羊……老綿羊……雞毛信……尾巴……」話沒說完,又昏過去了。
等他醒來時,他已經睡在熱炕上了。八路軍叔叔告訴他,靠著那封雞毛信送來的重要情報,八路軍打了個大勝仗,消滅了好多鬼子和偽軍。八路軍叔叔又送給海娃剛繳獲的兩個牛肉罐頭。海娃的心裡呀,別提有多高興了。
多謝大家。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裡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裡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餘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著。他牽著牛機智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於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後刺穿了胸膛。這時埋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採訪,並結合他平時採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副刊《老百姓》上。後來,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一定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
「牛兒還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聽著這首優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會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動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裡人嗎?讓我揭開這個謎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縣宅北鄉南滾龍溝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裡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個大山坡上放牛,日軍300餘人向南滾龍溝襲來,當日軍兇狠地用刀逼著二小為他們帶路抓八路時,二小非常清楚《晉察冀日報》報社的工作人員和戰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隱藏著。他牽著牛機智地領著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轉,從上午9點多轉到了下午3點多。在二道泉山頂,他猛地抱住一個鬼子廝打,想與鬼子跳崖同歸於盡,不料被另一個鬼子用刺刀從背後刺穿了胸膛。這時埋伏在山頂的報社武裝隊發起了攻擊,一舉殲滅了這股敵人。
記者方冰對此事進行了採訪,並結合他平時採訪的其他故事,與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發表在1942年的《晉察冀日報》副刊《老百姓》上。後來,王二小的故事被編進了小學課本,二小成了千千萬萬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們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溫那段歷史故事,在緬懷抗日小英雄的同時,一定要不忘國恥,發奮圖強,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振興我中華,不讓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