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縣委中心組及黨史學習工作的要求,我認真學習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學過之後,感觸很深,啟發很大,收穫也頗豐。回顧和重溫這段歷史,對於我們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新時代的發展歷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深刻把握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的重大意義
《中國共產黨簡史》第十章開篇就寫明了「黨的十八大實現了中央領導集體的新老交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大幕徐徐拉開。」所以,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就是我們逐步走進新時代的歷史。回顧這一歷史階段,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力挽狂瀾,淬火成鋼、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成就輝煌,我們黨、國家和軍隊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更有力量。這是一段全方位的歷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領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這是一段開創性的歷史。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是一段深層次的歷史。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這是一段根本性的歷史。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黨的面貌、國家面貌、軍隊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黨心凝聚了,軍心振奮了,民心昂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煥發出強大生機和活力。
二、深刻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的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從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對加強教育系統黨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全國教育系統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牢牢把握政治方向。通過不斷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通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教育向縱深推進,從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和一流學科建設,到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改革取得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
三、深刻汲取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的寶貴經驗
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中推進歷史性重大變革、取得歷史性重大成就。一是靠堅強的領導核心。辦成大事要靠領導核心,持續不斷地辦成一件件大事更要靠領導核心。中國之所以能辦成這麼多大事,靠的就是我們黨這種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形象地說就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就是坐鎮中軍帳的「帥」,大家各展其長,一盤棋大局分明,治國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二是靠過硬的幹部隊伍。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靠幹部來引領方向,「肩膀」要過硬。習近平總說過,看幹部主要就是看「肩膀」。肩膀硬不硬、作風硬不硬,直接關係到辦事的效率和質量。肩膀過得硬、作風過得硬,才不疏於當下,不負於未來。三是靠團結的人民群眾。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無論是常態化疫情防控,還是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都需要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把億萬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匯聚到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上,就能在應對危機中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加快實現百年奮鬥目標。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黨員幹部學習 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 專題研討發言稿[朗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是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5年。5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舉旗定向、運籌帷幄,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大勢,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願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深刻的歷史性變革。
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大之後,面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和國內經濟「三期疊加」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的不利條件和複雜形勢,黨中央果斷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接連推出「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特別是強調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引領和推動我國發展全局發生了一場深刻變革,發展觀念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有力推動我國發展加快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我國發展培育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5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一直名列前茅,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創新驅動成效顯著,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提升。這一深刻變革,有力推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會建設持續推進,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脫貧攻堅成就巨大。
各方面體制機制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我國各方面體制機制由於多方面原因和長期積累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從而嚴重阻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狀況,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強調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明確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隊、黨建等各個領域深化改革的任務和舉措;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加強黨對全國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集中統一領導,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黨中央舉旗定向,以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改革涉及範圍之廣、出台方案之多、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達38次之多,審議通過360多個重大改革方案,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共出台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司法體制、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戶籍制度、考試招生制度、公立醫院、生態環保等關乎民生的改革舉措陸續落地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阻礙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全面深化改革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徵。
全面依法治國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我國法治建設相對滯後,法治觀念不強、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司法不公、執法不作為等問題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的狀況,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統籌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建設,統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全面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著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有效提高了國家機構依法履職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有效增強了全社會法治意識,有效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
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各種錯誤思潮、觀點給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帶來的嚴重干擾,黨中央果斷作出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重大工作部署,頂住各種壓力、各種非議,就意識形態領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闡明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強宣傳輿論陣地管理,加強網絡輿論監管,對錯誤思想敢於亮劍、敢於鬥爭,堅決遏制各種錯誤思想炒作和蔓延。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大大增強了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社會思想輿論環境中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導致發展不可持續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黨中央果斷決定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大力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力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並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5年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顯著增強了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存在的許多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以及部隊內部的不正之風、腐敗問題,黨中央果斷作出在全軍開展正風肅紀的重大政治決策,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新形勢下政治建軍作出部署,堅定不移開展黨風和反腐敗鬥爭。堅持改革強軍,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推進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堅持戰鬥力這個根本標準,推進科技興軍,加強練兵備戰,注重軍民融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組建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面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突出抓好維護政治安全。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加強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軍隊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顯著提高了國防實力和軍隊現代化水平,顯著加強了國家安全工作,顯著提升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
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發生深刻變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來自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特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圍堵、干擾、遏制。針對這種狀況,黨中央果斷對外交總體布局作出戰略謀劃,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進全方位外交,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正確義利觀,闡明我國的發展觀、合作觀、安全觀、全球治理觀、經濟全球化觀等,倡議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構建覆蓋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改革,在對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審時度勢、精心運籌,開展釣魚島維權鬥爭,強化對南海重點島礁和海域管控,取得了經略海洋、維護海權的歷史性突破。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大大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營造了我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提高了我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為我國發展在國際上贏得了戰略主動,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
全面從嚴治黨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新形勢下黨執政面臨許多新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腐敗等突出問題,黨中央果斷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戰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並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進。大力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先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出台並堅持實施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全面強化黨內監督,巡視利劍作用彰顯,實現中央和省級黨委巡視全覆蓋。強調「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包括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人的重大腐敗案件。5年來反腐敗鬥爭氣勢猛烈,決心、勇氣、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謂史無前例。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管黨治黨實現從寬鬆軟到嚴緊硬的深刻轉變。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發生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加強了黨的領導。針對過去一個時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比較普遍的狀況,黨中央果斷提出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大政治要求,鮮明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強調全黨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方面著手,改革和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糾正了一個時期以來在堅持黨的領導問題上存在的模糊和錯誤思想認識,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和黨的建設缺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顯著增強,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綜上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深層次的、開創性的、根本性的。這些變革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效果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這些變革所解決的問題是歷史本身提出來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敢直面時代和發展所提出的歷史性課題,以超凡魄力和頑強鬥爭精神力挽狂瀾,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並在偉大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這5年取得歷史性成就、推進歷史性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從而也才有今天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這一系列歷史性變革,對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變革。黨的十八大之後,面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和國內經濟「三期疊加」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的不利條件和複雜形勢,黨中央果斷作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重大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定不移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接連推出「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等重大戰略,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新舊動能轉換,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特別是強調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簡單以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引領和推動我國發展全局發生了一場深刻變革,發展觀念不正確、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有力推動我國發展加快從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為我國發展培育了新動力,拓展了新空間。5年來,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一直名列前茅,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創新驅動成效顯著,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顯著提升。這一深刻變革,有力推動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重大步伐,民生和社會建設持續推進,公共服務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脫貧攻堅成就巨大。
各方面體制機制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我國各方面體制機制由於多方面原因和長期積累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從而嚴重阻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狀況,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決策和部署,強調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明確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路線圖和時間表;明確提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隊、黨建等各個領域深化改革的任務和舉措;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加強黨對全國改革的頂層設計和集中統一領導,著力增強改革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壓茬拓展改革廣度和深度。黨中央舉旗定向,以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推動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嶄新局面。改革涉及範圍之廣、出台方案之多、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達38次之多,審議通過360多個重大改革方案,中央和國家有關部門共出台1500多項改革舉措,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司法體制、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戶籍制度、考試招生制度、公立醫院、生態環保等關乎民生的改革舉措陸續落地實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重大成就,使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阻礙全社會創造力和發展活力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不斷增強。全面深化改革成為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徵。
全面依法治國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我國法治建設相對滯後,法治觀念不強、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司法不公、執法不作為等問題嚴重影響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穩定的狀況,黨中央果斷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統籌加強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建設,統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開展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全面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司法體制改革、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著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有效提高了國家機構依法履職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有效增強了全社會法治意識,有效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維護了人民群眾合法權益,顯著增強了我們黨運用法律手段領導和治理國家的能力。
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境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各種錯誤思潮、觀點給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帶來的嚴重干擾,黨中央果斷作出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的重大工作部署,頂住各種壓力、各種非議,就意識形態領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問題闡明立場,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建立健全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強宣傳輿論陣地管理,加強網絡輿論監管,對錯誤思想敢於亮劍、敢於鬥爭,堅決遏制各種錯誤思想炒作和蔓延。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大大增強了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社會思想輿論環境中的混亂狀況得到明顯改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廣泛弘揚,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文化自信得到彰顯,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導致發展不可持續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黨中央果斷決定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大力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全力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並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5年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顯著增強了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推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發生深刻變革。針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上存在的許多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以及部隊內部的不正之風、腐敗問題,黨中央果斷作出在全軍開展正風肅紀的重大政治決策,在古田召開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對新形勢下政治建軍作出部署,堅定不移開展黨風和反腐敗鬥爭。堅持改革強軍,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新格局,人民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推進治軍方式根本性轉變。堅持戰鬥力這個根本標準,推進科技興軍,加強練兵備戰,注重軍民融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組建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面加強國家安全工作,突出抓好維護政治安全。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加強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軍隊政治生態重塑、組織形態重塑、力量體系重塑、作風形象重塑,顯著提高了國防實力和軍隊現代化水平,顯著加強了國家安全工作,顯著提升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
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發生深刻變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同時,我們也面臨著來自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特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加緊對我國進行圍堵、干擾、遏制。針對這種狀況,黨中央果斷對外交總體布局作出戰略謀劃,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進全方位外交,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正確義利觀,闡明我國的發展觀、合作觀、安全觀、全球治理觀、經濟全球化觀等,倡議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構建覆蓋全球的夥伴關係網絡,積極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改革,在對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審時度勢、精心運籌,開展釣魚島維權鬥爭,強化對南海重點島礁和海域管控,取得了經略海洋、維護海權的歷史性突破。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大大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營造了我國發展的和平國際環境和良好周邊環境,提高了我國參與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為我國發展在國際上贏得了戰略主動,我國在國際力量對比中面臨的不利狀況得到明顯改變。
全面從嚴治黨發生深刻變革。針對新形勢下黨執政面臨許多新的重大風險考驗和黨內存在的腐敗等突出問題,黨中央果斷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戰略布局、作出重大部署,並以頑強的意志品質和空前的力度加以推進。大力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先後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糾正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出台並堅持實施中央八項規定,嚴厲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全面強化黨內監督,巡視利劍作用彰顯,實現中央和省級黨委巡視全覆蓋。強調「以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包括嚴肅查處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孫政才、令計劃等人的重大腐敗案件。5年來反腐敗鬥爭氣勢猛烈,決心、勇氣、力度和成效之大,可謂史無前例。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形成了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消除了黨和國家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管黨治黨實現從寬鬆軟到嚴緊硬的深刻轉變。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內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煥發出新的強大生機活力。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發生深刻變革。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5年來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能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根本原因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面加強了黨的領導。針對過去一個時期黨的領導弱化問題比較普遍的狀況,黨中央果斷提出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的重大政治要求,鮮明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黨的領導是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絕對不能有絲毫動搖;強調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強調全黨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方面著手,改革和完善堅持黨的領導的體制機制,堅持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宗派主義,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這些重大決策、舉措和成就,糾正了一個時期以來在堅持黨的領導問題上存在的模糊和錯誤思想認識,黨的領導被忽視、淡化、削弱和黨的建設缺失的狀況得到明顯改變,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和領導力顯著增強,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綜上所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是深層次的、開創性的、根本性的。這些變革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效果之顯著、影響之深遠,在我們黨和國家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都具有開創性意義。這些變革所解決的問題是歷史本身提出來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勇敢直面時代和發展所提出的歷史性課題,以超凡魄力和頑強鬥爭精神力挽狂瀾,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並在偉大中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這5年取得歷史性成就、推進歷史性變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從而也才有今天黨和國家事業蓬勃發展的大好局面。這一系列歷史性變革,對於黨和國家事業長遠發展,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我們党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標準是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此,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開啟了歷史性的的篇章,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我們要倍加珍惜、長期堅持改革開放彌足珍貴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神州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無數的中國奇蹟、中國精神、中國故事、中國答卷,都歸結到一點,就是始終不渝推進改革開放。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成就背後的成因,更要看到改革背後的道理,切實把自豪上升為自信,把自信轉化為自覺。作為公安系統的黨員幹部,身處這個偉大時代,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更要做改革開放的支持者。
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強化大局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改革實踐,用具體行動來擁護改革、推進改革。我們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改革開放積累的首要根本經驗。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必須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更好地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下面,結合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改革開放新時期,不僅僅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並且培育和塑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我們要順應歷史潮流、抓住用好機遇,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始終要牢牢把握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我們要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踐行「兩山」理論,努力趟出一條生態優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發展新路。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激發出蘊藏在群眾中的無窮潛力、創造偉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發展的主力軍。必須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時間的車輪滄桑巨變,改變的是貧窮的面貌,不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嚮往。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能切實感受到,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著巨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新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的展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到今日,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名公安系統中共黨員,就應當努力,不斷地去努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改革開放,如春風吹拂神州大地,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無數的中國奇蹟、中國精神、中國故事、中國答卷,都歸結到一點,就是始終不渝推進改革開放。因此,我們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成就背後的成因,更要看到改革背後的道理,切實把自豪上升為自信,把自信轉化為自覺。作為公安系統的黨員幹部,身處這個偉大時代,既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更要做改革開放的支持者。
我認為,最核心的就是認真學習貫徹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強化大局意識、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立足本職崗位,積極投身改革實踐,用具體行動來擁護改革、推進改革。我們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行。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是我們改革開放積累的首要根本經驗。必須始終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必須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更好地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
下面,結合個人思想和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改革開放新時期,不僅僅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並且培育和塑造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我們要順應歷史潮流、抓住用好機遇,牢牢把握髮展的主動權。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們始終要牢牢把握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毫不動搖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科學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思想。我們要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踐行「兩山」理論,努力趟出一條生態優先、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發展新路。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激發出蘊藏在群眾中的無窮潛力、創造偉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進發展的主力軍。必須始終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時間的車輪滄桑巨變,改變的是貧窮的面貌,不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嚮往。
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能切實感受到,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著巨變,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新時期的最鮮明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的展開了;從沿海到內陸,從東部到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來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到今日,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所以,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作為一名公安系統中共黨員,就應當努力,不斷地去努力。
根據安排,今天,我圍繞黨史學習教育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與發展時期的專題研如下,請大家批評。
人類社會總是在曲折中發展和進步。千百年來,這是鐵的事實。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在艱難的曲折中探索前進,經過非常不平凡的50多年歷史,開闢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這一歷史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變,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學習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和發展階段的歷史,近代以來的中國面臨亡國、山河破碎、民生無聊的歷史關鍵,成功探索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實際發展道路,之後無數仁人志士和有識之士、愛國士兵等辛苦努力和生命的代價,推進中國共產黨前進,重新站在世界東方,實際上是來之不易,值得所有中國人,特別是共產黨員深入學習、實踐,在新時代前進的道路上繼續,繼承這一階段的歷史,對建設深刻的夢想,深入中國建設。
改革開放40年,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提高,還培育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致敬那個活力燃燒的歲月,最好的致敬是繼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為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精神動力。三十站著,四十不混亂。40年改革實踐,我們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40年滄桑巨變,改變的是貧窮的容貌,不改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改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憧憬。我國防衛裝備自主化水平提高,看到大國重器的誕生、列裝,變化的是技術、能力,不變的是保護國門,保護人民的意志和野心。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中國城市、鄉村、家庭發生了巨大變化,大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度提高。
這次在黨員活動室看到改革開放40周年的轉播,看到了難忘的歷史,40年來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選擇,40年前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改革開放,從此打開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之門從那一刻起,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我完善、頑強奮進的新壯麗史詩,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領域,全面改革的過程勢不可擋的沿海到內陸,從東到西,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開放。這一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大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規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變。到目前為止,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站在世界東方,改革開放是決定現代中國命運的重要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要努力,不斷努力。
人類社會總是在曲折中發展和進步。千百年來,這是鐵的事實。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在艱難的曲折中探索前進,經過非常不平凡的50多年歷史,開闢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1978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將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這一歷史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變,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學習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拓和發展階段的歷史,近代以來的中國面臨亡國、山河破碎、民生無聊的歷史關鍵,成功探索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實際發展道路,之後無數仁人志士和有識之士、愛國士兵等辛苦努力和生命的代價,推進中國共產黨前進,重新站在世界東方,實際上是來之不易,值得所有中國人,特別是共產黨員深入學習、實踐,在新時代前進的道路上繼續,繼承這一階段的歷史,對建設深刻的夢想,深入中國建設。
改革開放40年,不僅帶來了生產力的巨大提高,還培育了偉大的改革開放精神。致敬那個活力燃燒的歲月,最好的致敬是繼承和弘揚改革開放精神,為推進改革開放再出發提供精神動力。三十站著,四十不混亂。40年改革實踐,我們更直觀、更深刻地體會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40年滄桑巨變,改變的是貧窮的容貌,不改變的是對夢想的追求,改變的是落後的生產力,不改變的是對完美生活的憧憬。我國防衛裝備自主化水平提高,看到大國重器的誕生、列裝,變化的是技術、能力,不變的是保護國門,保護人民的意志和野心。
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我們可以切實感受到中國城市、鄉村、家庭發生了巨大變化,大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度提高。
這次在黨員活動室看到改革開放40周年的轉播,看到了難忘的歷史,40年來黨中央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選擇,40年前偉大的設計師鄧小平提出了震驚世界的改革開放,從此打開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之門從那一刻起,中國人民以前所未有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我完善、頑強奮進的新壯麗史詩,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改革開放成為中國發展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領域,全面改革的過程勢不可擋的沿海到內陸,從東到西,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開放。這一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大大調動了億萬人民的進取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規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變。到目前為止,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站在世界東方,改革開放是決定現代中國命運的重要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預備黨員,要努力,不斷努力。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