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實踐來看,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黨建主業失之於輕。管黨治黨是黨組織書記的主業。當前,基層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不同程度存在「虛」、「空」、「飄」問題,有的認為抓黨建比較虛,不容易出顯績;有的認為抓業務是『硬指標』,抓黨建是『軟任務』,抓黨建會影響業務工作,要黨務給業務「讓路」;有的認為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甚至一次黨建會都不召開。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黨建工作抓偏、抓輕、甚至不抓,黨心散了,人心傷了,就會影響黨組織生產力、凝聚力、戰鬥力,最終蒙受巨大損失。
落實責任失之於軟。抓黨建必須抓責任制,不落實責任,不追究責任,從嚴治黨是做不到的。當前,不少黨建考核仍存在「吃大鍋飯」、「干好乾壞一個樣」現象,加之黨建工作「又苦又累、經費短缺、難出政績」,相當部分的幹部不願從事黨務工作,導致基層黨組織書記只挂帥不出征,當「二傳手」、「甩手掌柜」,對黨建工作謀劃少、抓得少、露面少,因此,要堅持把抓黨建作為考核幹部的硬槓槓,促使黨組織書記種好自己的「責任田」。
從嚴治黨失之於寬。全面從嚴管黨治黨不僅是黨中央的責任,黨的各級組織都必須貫徹從嚴治黨要求。有的領導幹部對「數據」十分敏感,滿腦子「跨越式」、言必稱「增長率」,有的只管部門工作,只求部門利益最大化,對掛鈎縣市或掛鈎鄉鎮的黨建工作不聞不問、漠不關心。要把從嚴治黨責任落實好,就必須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條戰線、每個領域、每個環節的黨建工作抓具體、抓深入,堅決防止「一手硬、一手軟」。
言必信,諾必踐,行必果。從嚴治黨,既要見行動,更要見成效。只有把握從嚴治黨規律,不斷解決好從嚴治黨面臨的新課題,切實提高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落實從嚴治黨責任才不至於成為一句空話。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任用幹部看黨建。實踐表明,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的思想素質、業務水平和責任意識,直接關係到黨建工作水平。選人用人是黨委的重要職責,要堅持「賽場選馬、戰場點將」的選人用人導向,將抓黨建工作情況與幹部的提拔任用和考核等硬指標掛鈎,儘可能做到考核幹部考黨建,任用幹部看黨建,進一步落實「黨委書記要把抓黨建作為最大政績」的要求,切實做到述職述黨建、評議評黨建、考核考黨建、任用幹部看黨建,真正把導向立起來。只有這樣,才能讓廣大幹部明白,幹部不是跑來的,而是干出來的,要有實實在在的業績,要被群眾認可。
黨建責任重追究。建立健全黨建工作責任制,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強化黨建工作的責任意識是落實黨建責任制和要求的基礎。要通過建立健全述職考評和黨建工作問責機制,全面推行黨建工作「項目化」,實現責任落實精確化;要探索建立黨建工作的倒逼機制,用好黨建考核「指揮棒」,加大黨建工作權重,倒逼黨委書記增強抓黨建工作的責任感與自覺性。只有真正抓住落實黨建責任這個關鍵,拽緊責任追究這個「牛鼻子」,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黨建是失職、抓不好黨建是不稱職」的意識,才能起到了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組織部門抓主業。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抓黨建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應抓住主線、聚焦主業,突出主業,不搞面面俱到。要把抓黨建作為首要職責,始終將抓黨建這個首要的政治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要把抓黨建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從嚴管黨治黨的最新要求貫穿組織工作始終,自始至終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要把抓黨建作為看家本領,做到會抓黨建、善抓黨建、敢抓黨建,全力推進組織工作在新常態下實現新發展。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為民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朗讀]
一、存在問題具體表現
(一)理想信念方面。
1、部分同志理想信念缺失,對共產主義信仰發生動搖,對集聚區未來發展表示擔憂,感到迷茫。
2、班子學習的整體意識還不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缺乏深度。各層次幹部學習時間、內容不均衡,特別是普通幹部學習機會少。
3、群眾意識淡薄,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不夠。下基層走訪調研蜻蜓點水,不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
4、組織紀律鬆弛,組織生活沒有正常開展,對普通黨員關心幫助不夠,談心談話較少。
5、班子成員之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夠,在一些場合相互表揚的多,相互指出問題的少。
6、一些重大事項未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有些議題班子會議未討論充分即通過,開展民主集中制不夠。
(二)敢於擔當方面。
1、擔當和責任意識不夠。市政府投資30億建設國際生產資料市場,並列為市省重點工程和省領導聯繫工程,目前市場非常不景氣,市場如何繁榮問題需要進一步承擔。
2、克難攻堅勇氣不夠。雖然集聚區管委會在3年之後完。
成了生產資料市場建設,但和正處級機構和省級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的職責相比,完成的工作還太少。之前市政府授權集聚區12.8平方公里的開發範圍,實際只完成了1平方公里,總體進度太慢。
3、創新意識、進取精神不夠強。集聚區管委會貫徹執行義烏市、省集聚區辦的工作部署。工作只會埋頭苦幹、主動配合,但有時在統籌全局、協調發展、整體提升方面還不夠好。
4、沒有形***人都是招商主體的理念,未建立健全全員招商體制機制。
5、對項目拆遷擔責太輕。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在園區開發中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存在將拆遷問題押給鎮街,對老百姓的呼聲聽的不夠,下鎮街不夠,對鎮街征遷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不夠。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剖析
(一)重輕理論,黨性鍛鍊不夠。心中想的是黨的事業為先,人民利益至上,信奉的是馬列主義,但落實在行動上卻不自覺變成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理念和產生脫節,使理想信念出現抽象化現象。
(二)宗旨觀念有所淡化。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過分注重發展的速度和效率,沒有考慮群眾在想什麼,群眾需要什麼,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做得不夠?
(三)擔當意識不強,存在畏難情緒。集聚區要完成國際陸港物流園區、國際電子商務城、b型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迫切需要增強黨員幹部的擔當精神。存在求穩心理,缺乏創新意識。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工作都能認真執行,但很少積極主動去謀劃工作,習慣於按慣例辦事,按經驗辦事。征地拆遷過程中沒有啃硬骨頭精神,過分依靠鎮街工作,管委會介入不夠。快遞物流企業開工前期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總體進展緩慢,與企業的洽談不夠深入,督促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一)理想信念方面。
1、部分同志理想信念缺失,對共產主義信仰發生動搖,對集聚區未來發展表示擔憂,感到迷茫。
2、班子學習的整體意識還不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缺乏深度。各層次幹部學習時間、內容不均衡,特別是普通幹部學習機會少。
3、群眾意識淡薄,深入群眾、深入基層不夠。下基層走訪調研蜻蜓點水,不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
4、組織紀律鬆弛,組織生活沒有正常開展,對普通黨員關心幫助不夠,談心談話較少。
5、班子成員之間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夠,在一些場合相互表揚的多,相互指出問題的少。
6、一些重大事項未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有些議題班子會議未討論充分即通過,開展民主集中制不夠。
(二)敢於擔當方面。
1、擔當和責任意識不夠。市政府投資30億建設國際生產資料市場,並列為市省重點工程和省領導聯繫工程,目前市場非常不景氣,市場如何繁榮問題需要進一步承擔。
2、克難攻堅勇氣不夠。雖然集聚區管委會在3年之後完。
成了生產資料市場建設,但和正處級機構和省級產業集聚區管委會的職責相比,完成的工作還太少。之前市政府授權集聚區12.8平方公里的開發範圍,實際只完成了1平方公里,總體進度太慢。
3、創新意識、進取精神不夠強。集聚區管委會貫徹執行義烏市、省集聚區辦的工作部署。工作只會埋頭苦幹、主動配合,但有時在統籌全局、協調發展、整體提升方面還不夠好。
4、沒有形***人都是招商主體的理念,未建立健全全員招商體制機制。
5、對項目拆遷擔責太輕。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在園區開發中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目前存在將拆遷問題押給鎮街,對老百姓的呼聲聽的不夠,下鎮街不夠,對鎮街征遷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不夠。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剖析
(一)重輕理論,黨性鍛鍊不夠。心中想的是黨的事業為先,人民利益至上,信奉的是馬列主義,但落實在行動上卻不自覺變成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理念和產生脫節,使理想信念出現抽象化現象。
(二)宗旨觀念有所淡化。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過分注重發展的速度和效率,沒有考慮群眾在想什麼,群眾需要什麼,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做得不夠?
(三)擔當意識不強,存在畏難情緒。集聚區要完成國際陸港物流園區、國際電子商務城、b型保稅物流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迫切需要增強黨員幹部的擔當精神。存在求穩心理,缺乏創新意識。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工作都能認真執行,但很少積極主動去謀劃工作,習慣於按慣例辦事,按經驗辦事。征地拆遷過程中沒有啃硬骨頭精神,過分依靠鎮街工作,管委會介入不夠。快遞物流企業開工前期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總體進展緩慢,與企業的洽談不夠深入,督促力度需進一步加大。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強
1.對新發展理念理解不深透。有的黨員和黨員幹部沒有站在人民立場上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和讓人民共享上做的不夠,還停留在口頭上、概念上。
2.沒有用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沒有用新發展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在工作中積極踐行,使之成為事業的指揮棒,日常工作中的紅綠燈。沒有完全認識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都是新發展理念下的國家宏觀戰略。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不實。有的在脫貧攻堅、污染防治和化解金融風險三大攻戰措施上臨時應付上級檢查。在解決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管理等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還存在不少問題,離讓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還有差距。如,在教育上,農村教學設施不完備、教學手段陳舊落後,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農村師資力量資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優秀中小學教師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中優秀的教師資源比例偏低。
當前較高的高校收費,對許多來自農村中的大學生家庭來說,仍然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在社會保障上,農村家庭的養老仍然主要依靠子女,現今的農村子女外出打工者居多,沒有時間照顧老人;農村無養老保險,只能單純依靠子女贍養老人,經濟負擔重。
(二)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自覺性不高
1.為民情懷不深厚。有的無親民態度,下坐著轎車轉—轉,隔著玻璃看一看,看完回來吃頓飯走馬觀花、隔靴搔癢般的走基層,沒有真正撲下身子,深入基層,走進群眾身邊,走進群眾農田,走進群眾心間,與群眾平視對話,近距離聆聽群眾呼聲,始終把群眾最盼、最急、最怨、最難的問題銘記於心。有的沒有便民渠道,不主動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機關病、官僚態依然存在,沒有設臵便民直通車,作秀、折騰、擾民的行為依然存在,不能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工作生活服務。有的不落實惠民措施,想問題、做決策沒有把現、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沒有以群眾成不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為衡量標尺,保證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三)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的力度不足
1.工作作風不務實。有的不真實,存在報喜不憂報,蒙上炊下,陽奉陰違,假、大、空等問題。
有的不辦實事,沒有堅持不懈地帶領群眾艱苦創業,打基礎、謀長遠、幹當前,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和行動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有的不重實效,沒有千方百計加快發展,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人民群眾增收、得益、受惠、滿意。
(四)為民謀利盡責的實效不大
1.「懶官」問題依然存在。思想懶惰、精神萎靡,對上級精神不學習不了解,對新部署新要求不研究不掌握。
不思進取、安於現狀,「混」字當頭、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工作不積極,辦事拖拉,習慣「攢一批」再辦。
遇事等待觀望、推諉扯,議而不定、決而不行。
接受任務拈輕怕重、挑肥揀瘦,推進作虛於應付、縮手縮腳。
對上級安排部署貫徹不及時、落實打扣,行動遲緩、推進不力,矛盾上交、任務下派。
2.「庸官」問題依然存在。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爭不搶、不溫不火,成績平平。
能力不強、本領欠缺,「自命不凡」毫無建樹,把「不會幹」「幹不了」「不好乾」當成完不成任務「正當理由」。
觀念保守、思維僵化,干工作沒有思路,遇問題缺少辦法,習慣憑經驗辦事,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缺乏主動鑽研精神,躺在功勞簿上過日子,占著位子「當擺設」。
3.「乖官」問題依然存在。對領導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問原由、不管對錯?
奉行好人主義,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對身邊的不良風氣態度漠然、聽之任之。
迴避矛盾、明哲保身,領導愛聽什麼就說什麼,口不多,唯恐言多語失?
把開會當落實、把發文當行動,「喊口號很積極,行動上難見影」。
大事小事層層請示彙報,看似勤勤懇懇,實則不敢或不願擔當。
干工作光說不練,表態多、調門高,行動、落實差。
不貪不占也不辦事,不推不諉笑臉拒人,門好進、臉好看,事依然難辦。
4.「巧官」問題依然存在。處事圓滑,看人下菜碟,善於揣摩領導意圖,投其所好、見風使舵。
干工作耍「花架子」,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材料工程」、「形象工程」上,只注重留痕、不注重實效,靠編數據、做假賬出政績。
慣於搞「選擇性」作為,見到榮譽利益就上,遇到矛盾困難就躲,什麼對自己有利就幹什麼?
自己不想干、不能幹、不會幹,還「瞪大眼睛挑別人毛病」。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領導一點就通、一說就動,一轉身就不動,消極應付、投機取巧。
(五)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氛圍任重道遠
1.工作紀律散漫。有些黨員與黨員幹部上班、開會存在遲到現象,會場上交頭接耳,缺乏規矩意識,缺乏規範的程序意識,該請示的不請示,該彙報的沒彙報。
2.作風漂浮不實。有些黨員與黨員幹部工作漂浮,心浮氣躁,遇到問題辦法點子不多,方法措施不力。計較個人得失,私心雜念重,不安現職,牢騷滿腹,怨天尤人。
3.工作推進不力。在一些工作上口號多、具體措施少,安排部署多、檢查督促少。部門之間通氣少、協調不夠,使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工作能推則推,無大局意識。
4.辦事效率低下。有些黨員與黨員幹部性不夠強,思考不深、分析研究不夠,工作思路不清晰,方法簡單。工作分不清輕重緩急,不懂得如何有效管理時間。
5.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運行不暢。這兩項機制落實不到位,僅停留在口頭上,特別是容錯糾錯機制更難以落實。
6.幹部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本領能力仍需增強。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要求相比,在強化能力培訓和鍛鍊,提高專業思維和專業素養,涵養幹部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上還有不小差距。幹部的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仍然存有短板。黨員領導幹部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的專業作風、專業精神仍然存有差距。黨員領導幹部在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上還存有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
1.對新發展理念理解不深透。有的黨員和黨員幹部沒有站在人民立場上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在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和讓人民共享上做的不夠,還停留在口頭上、概念上。
2.沒有用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沒有用新發展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在工作中積極踐行,使之成為事業的指揮棒,日常工作中的紅綠燈。沒有完全認識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都是新發展理念下的國家宏觀戰略。
3.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不實。有的在脫貧攻堅、污染防治和化解金融風險三大攻戰措施上臨時應付上級檢查。在解決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社會管理等與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利益問題還存在不少問題,離讓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還有差距。如,在教育上,農村教學設施不完備、教學手段陳舊落後,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農村師資力量資源分布不合理,一些優秀中小學教師主要集中在城市,農村中優秀的教師資源比例偏低。
當前較高的高校收費,對許多來自農村中的大學生家庭來說,仍然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在社會保障上,農村家庭的養老仍然主要依靠子女,現今的農村子女外出打工者居多,沒有時間照顧老人;農村無養老保險,只能單純依靠子女贍養老人,經濟負擔重。
(二)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自覺性不高
1.為民情懷不深厚。有的無親民態度,下坐著轎車轉—轉,隔著玻璃看一看,看完回來吃頓飯走馬觀花、隔靴搔癢般的走基層,沒有真正撲下身子,深入基層,走進群眾身邊,走進群眾農田,走進群眾心間,與群眾平視對話,近距離聆聽群眾呼聲,始終把群眾最盼、最急、最怨、最難的問題銘記於心。有的沒有便民渠道,不主動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群眾著想,機關病、官僚態依然存在,沒有設臵便民直通車,作秀、折騰、擾民的行為依然存在,不能實實在在地為群眾工作生活服務。有的不落實惠民措施,想問題、做決策沒有把現、維護和發展群眾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沒有以群眾成不成、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為衡量標尺,保證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三)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的力度不足
1.工作作風不務實。有的不真實,存在報喜不憂報,蒙上炊下,陽奉陰違,假、大、空等問題。
有的不辦實事,沒有堅持不懈地帶領群眾艱苦創業,打基礎、謀長遠、幹當前,以實實在在的舉措和行動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有的不重實效,沒有千方百計加快發展,增加群眾收入,改善群眾生活條件,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人民群眾增收、得益、受惠、滿意。
(四)為民謀利盡責的實效不大
1.「懶官」問題依然存在。思想懶惰、精神萎靡,對上級精神不學習不了解,對新部署新要求不研究不掌握。
不思進取、安於現狀,「混」字當頭、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工作不積極,辦事拖拉,習慣「攢一批」再辦。
遇事等待觀望、推諉扯,議而不定、決而不行。
接受任務拈輕怕重、挑肥揀瘦,推進作虛於應付、縮手縮腳。
對上級安排部署貫徹不及時、落實打扣,行動遲緩、推進不力,矛盾上交、任務下派。
2.「庸官」問題依然存在。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爭不搶、不溫不火,成績平平。
能力不強、本領欠缺,「自命不凡」毫無建樹,把「不會幹」「幹不了」「不好乾」當成完不成任務「正當理由」。
觀念保守、思維僵化,干工作沒有思路,遇問題缺少辦法,習慣憑經驗辦事,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缺乏主動鑽研精神,躺在功勞簿上過日子,占著位子「當擺設」。
3.「乖官」問題依然存在。對領導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領導說什麼就是什麼、讓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問原由、不管對錯?
奉行好人主義,搞無原則的一團和氣,對身邊的不良風氣態度漠然、聽之任之。
迴避矛盾、明哲保身,領導愛聽什麼就說什麼,口不多,唯恐言多語失?
把開會當落實、把發文當行動,「喊口號很積極,行動上難見影」。
大事小事層層請示彙報,看似勤勤懇懇,實則不敢或不願擔當。
干工作光說不練,表態多、調門高,行動、落實差。
不貪不占也不辦事,不推不諉笑臉拒人,門好進、臉好看,事依然難辦。
4.「巧官」問題依然存在。處事圓滑,看人下菜碟,善於揣摩領導意圖,投其所好、見風使舵。
干工作耍「花架子」,把主要精力放在搞「材料工程」、「形象工程」上,只注重留痕、不注重實效,靠編數據、做假賬出政績。
慣於搞「選擇性」作為,見到榮譽利益就上,遇到矛盾困難就躲,什麼對自己有利就幹什麼?
自己不想干、不能幹、不會幹,還「瞪大眼睛挑別人毛病」。
當面一套、背後一套,領導一點就通、一說就動,一轉身就不動,消極應付、投機取巧。
(五)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氛圍任重道遠
1.工作紀律散漫。有些黨員與黨員幹部上班、開會存在遲到現象,會場上交頭接耳,缺乏規矩意識,缺乏規範的程序意識,該請示的不請示,該彙報的沒彙報。
2.作風漂浮不實。有些黨員與黨員幹部工作漂浮,心浮氣躁,遇到問題辦法點子不多,方法措施不力。計較個人得失,私心雜念重,不安現職,牢騷滿腹,怨天尤人。
3.工作推進不力。在一些工作上口號多、具體措施少,安排部署多、檢查督促少。部門之間通氣少、協調不夠,使原本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工作能推則推,無大局意識。
4.辦事效率低下。有些黨員與黨員幹部性不夠強,思考不深、分析研究不夠,工作思路不清晰,方法簡單。工作分不清輕重緩急,不懂得如何有效管理時間。
5.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運行不暢。這兩項機制落實不到位,僅停留在口頭上,特別是容錯糾錯機制更難以落實。
6.幹部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本領能力仍需增強。與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要求相比,在強化能力培訓和鍛鍊,提高專業思維和專業素養,涵養幹部擔當作為的底氣和勇氣上還有不小差距。幹部的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仍然存有短板。黨員領導幹部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的專業作風、專業精神仍然存有差距。黨員領導幹部在圍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上還存有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
一、「不跑不送,原地不動」的潛規則。
幹部群眾普遍認為買官賣官是最大的腐敗,「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為一些地方幹部升遷的潛規則,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集體研究等有時不過是玩程序、走過場。在這種潛規則支配下,賣官者權力尋租,甚至明碼標價,買官者投其所好,錢賄、色賄、雅賄無奇不有,於是「帶病在崗」、「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現象司空見慣,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發展空間因為這種「不正當競爭」而被大大壓縮。所以中組部曾對買官賣官問題進行專項整治,提出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權現象。
領導幹部「明里暗裡為子女親屬升官發財奔走的,以權枉法的,不乏其人」,這是封建社會「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任其發展,我們社會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我們的事業就不能生機勃勃。現在「官二代」現象比較突出,有的領導幹部鑽政策空子曲線調動親屬進公務員隊伍,有的另闢蹊徑通過「黨外路線」安排子女進班子。人們呼喚焦裕祿、楊善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嚴格要求子女親屬,不搞任何特權。
三、「能力不如關係」的關係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質資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升學、就業、考公務員、評職稱、提拔、買房子、打官司、出國等等,都要拉關係走後門,於是乎經營關係進「圈子」現象盛行。大到幫派小到「老鄉圈」、「同學圈」、「麻將圈」,形成各種各樣的利益團體。有關係走遍天下,無關係寸步難行。這種「無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國式求人」往往挑戰法律尊嚴、政府公信力、社會公平和市場規則,必然導致權錢交易、人身依附。
四、「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機鑽營。
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這裡所謂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計人,拉關係。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業上,心術不正的人則把心思用在投機鑽營上,現實生活中會做人比會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領導,了解他的喜怒哀樂,投其所好;琢磨對手,掌握他的弱點軟肋,攻其不備;琢磨派系,打聽誰是誰的人,誰聽誰的話,四處討好,八面玲瓏;琢磨自己,無視缺點,放大優點,心生浮躁,盲目攀比,「兩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就想去活動」,甚至提拔的位子還沒坐熱,便又想著上台階。如果讓「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投機鑽營者得利,那老實人就必然吃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涌流」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五、「乾的不如看的」的論資排輩。
時下一些地方存在五花八門的「機關病」:止步不前的「戀舊病」、敷衍扯皮的「推諉病」、萎靡不振的「懶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華而不實的「漂浮病」、只說不做的「空談病」。沾染了這些「病」的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習慣於當看客、評論員,對幹事的說三道四、品頭論足,甚至橫挑鼻子豎挑眼。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種人竟然還很「吃香」,仕途順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論資排輩,年輕人再吃苦再有成績也得往後靠。
求全責備,苛求探索者,挑剔實幹家,只許成功,不許失誤,使幹事者不但流汗還流淚。
遷就落後,正所謂「乾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搗蛋的」,會鬧的孩子有奶喝,一些地方和單位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違心推薦「會來事的」,只求儘快「送瘟神」。
我們的事業需要實幹家,只有鼓勵探索,寬容失敗,不讓幹事者吃虧,才能真正形成實幹興邦的良好氛圍。
六、「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義。
對於「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說著容易做到難,就是因為「做事不如作秀」在作怪:
浮誇「秀數字」。數字出官,官出數字,儼然「皇帝的新裝」,上下心知肚明,左右互相攀比,以至層層作假,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尤其在gdp統計上弄虛作假,地方匯總數據與統計局核算的全國數據差距較大。
浮華「秀工程」。有的地方患政績饑渴症,不顧經濟條件和發展實際,不惜舉債集資,甚至挪用救災款,競相建設「大廣場」、「大市場」、「大公園」等「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為自己積累升遷資本。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謂的「農業示範園」、「農民別墅群」、「現代養牛場」等集中「秀」到公路邊,以期上級領導「一目了然」,卻往往因為「布景」、「道具」穿幫,或「群眾演員」配合不當,弄巧成拙,醜態百出。
浮躁「秀形象」。一些領導幹部還不滿足於「政績」突出,還要想方設法「策劃」、「包裝」自己,展示「個人魅力」。官員作秀,實質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七、「擺平就是水平」的偽穩定。
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基層幹部中流傳這樣的順口溜:「穩定就是搞定,擺平就是水平,沒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一些同志把它作為領導學說的真諦。領導幹部需要關心同志、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並提高協調能力和溝通藝術,但不能搞無原則的妥協、無法紀的放縱和有失政府公信力的遷就。
然而現實中「人民幣解決人民問題」、「封口費擺平媒體」等現象司空見慣。只要能夠擺平,捂住蓋子,不被曝光,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擺不平,矛盾爆發,家醜外揚,上級感冒,輕則影響自己形象,重則危及政治生命。
所以「功夫在詩外」,只要能夠「擺平」,成本可以不計,原則可以放棄,法紀可以靠邊,政府自然缺乏應有的威信。必須走出「擺平就是水平」的誤區,強化是非觀念,運用法治思維,維護公平正義。上級機關要關心基層、主持公道,正確對待媒體批評,依法治理「告惡狀」現象,為基層幹部堅持原則、大膽工作創造寬鬆的環境。
八、「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
由於存在片面「以票取人」問題,一些幹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處世哲學,把「圓滑」視為成熟,把「世故」當成穩重,滋長庸俗的壞風氣。
放棄積極的思想鬥爭,「批評上級放禮炮,批評同級放啞炮,批評下級放空炮」,你好我好大家好,不願「拉拉袖子提個醒」,即使提點意見也是隔靴搔癢,不能觸及靈魂,否則會被認為不團結、不成熟。
討巧賣乖,通過不正當手段聯絡感情,增加選票。對上級拍好,百般獻媚,投其所好;對下級哄好,不講原則,護著順著;對同級敷衍好,稱兄道弟,拉拉扯扯。
迴避矛盾,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尤其是對那些會告狀的惡人、會辦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更是無度寬容,甚至姑息養奸。
「好人主義」吃香,批評與自我批評難以開展,必然導致黨內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的功能退化。因此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感嘆:「我多年沒有聽過批評的聲音了,要是平時能對我多批評幾句,興許今日不至於落得這般下場。」。
九、「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
經濟學有一個著名定律叫「劣幣驅逐良幣」,說的是成色不良的鑄幣與成色優良的鑄幣在市場上一樣流通,人們往往將「良幣」收藏起來,久而久之良幣會逐漸退出流通,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幣——劣幣把良幣趕出了市場。這一定律也存在於一些政治生態不良的地方和單位。有的同志堅持原則,嫉惡如仇,成為我行我素者的絆腳石,往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所謂「你和我過不去,我就讓你出局」;有的同志獨善其身,不進「圈子」,領導層沒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沒有幫腔的「哥們」,民主推薦時往往得票不多;有的同志埋頭苦幹,不混不賭,非但不能成為榜樣,反倒成為被挖苦嘲諷的「另類」;有的注重學習,學有所成,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往往不被重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優勝劣汰,是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如果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政治生態,那幹部隊伍中的「優者」也會被逼成「劣者」。
十、「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護主義。
「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不出事」,是中央領導同志對領導幹部全面成長提出的要求,精闢到位。但一些同志對「不出事」存在誤讀,把它局限於被雙規、受查處。其實,「不出事」就是用黨的純潔性要求對照自己、檢點自己、令行禁止、把握底線。
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勢必助長違法犯罪的僥倖心理,導致攻守同盟的抱團現象,產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護主義,形成滋長腐敗的「政治生態」。
因此不能為了優化所謂的「投資環境」而對嚴重違法違紀問題隱瞞不報、壓案不查;不能為了維護所謂的「地方聲譽」,降低處罰標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和諧穩定」,執紀主體不作為,處罰標準不統一,使「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成為一句套話。
幹部群眾普遍認為買官賣官是最大的腐敗,「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只跑不送,暫緩使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已成為一些地方幹部升遷的潛規則,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集體研究等有時不過是玩程序、走過場。在這種潛規則支配下,賣官者權力尋租,甚至明碼標價,買官者投其所好,錢賄、色賄、雅賄無奇不有,於是「帶病在崗」、「帶病提拔」、「邊腐邊升」現象司空見慣,而不跑不送者的政治發展空間因為這種「不正當競爭」而被大大壓縮。所以中組部曾對買官賣官問題進行專項整治,提出讓賣官者身敗名裂,讓買官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二、「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權現象。
領導幹部「明里暗裡為子女親屬升官發財奔走的,以權枉法的,不乏其人」,這是封建社會「封妻蔭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腐朽思想的沉渣泛起,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任其發展,我們社會就沒有公平正義可言,我們的事業就不能生機勃勃。現在「官二代」現象比較突出,有的領導幹部鑽政策空子曲線調動親屬進公務員隊伍,有的另闢蹊徑通過「黨外路線」安排子女進班子。人們呼喚焦裕祿、楊善洲,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嚴格要求子女親屬,不搞任何特權。
三、「能力不如關係」的關係學。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優質資源稀缺,加之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到位,升學、就業、考公務員、評職稱、提拔、買房子、打官司、出國等等,都要拉關係走後門,於是乎經營關係進「圈子」現象盛行。大到幫派小到「老鄉圈」、「同學圈」、「麻將圈」,形成各種各樣的利益團體。有關係走遍天下,無關係寸步難行。這種「無人不求人、人人都被求」的「中國式求人」往往挑戰法律尊嚴、政府公信力、社會公平和市場規則,必然導致權錢交易、人身依附。
四、「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機鑽營。
常言道:「君子做事,小人『做人』。」這裡所謂的「做人」是指琢磨、算計人,拉關係。品行正派的人把精力用在事業上,心術不正的人則把心思用在投機鑽營上,現實生活中會做人比會做事跑火,「琢磨事不如琢磨人」成了一些人的金科玉律。琢磨領導,了解他的喜怒哀樂,投其所好;琢磨對手,掌握他的弱點軟肋,攻其不備;琢磨派系,打聽誰是誰的人,誰聽誰的話,四處討好,八面玲瓏;琢磨自己,無視缺點,放大優點,心生浮躁,盲目攀比,「兩年不提拔、心裡有想法,三年不挪動、就想去活動」,甚至提拔的位子還沒坐熱,便又想著上台階。如果讓「只琢磨人不琢磨事」的投機鑽營者得利,那老實人就必然吃虧,「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涌流」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五、「乾的不如看的」的論資排輩。
時下一些地方存在五花八門的「機關病」:止步不前的「戀舊病」、敷衍扯皮的「推諉病」、萎靡不振的「懶惰病」、麻木不仁的「冷漠病」、華而不實的「漂浮病」、只說不做的「空談病」。沾染了這些「病」的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習慣於當看客、評論員,對幹事的說三道四、品頭論足,甚至橫挑鼻子豎挑眼。更嚴重的問題是這種人竟然還很「吃香」,仕途順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
論資排輩,年輕人再吃苦再有成績也得往後靠。
求全責備,苛求探索者,挑剔實幹家,只許成功,不許失誤,使幹事者不但流汗還流淚。
遷就落後,正所謂「乾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搗蛋的」,會鬧的孩子有奶喝,一些地方和單位抱著惹不起躲得起的態度,違心推薦「會來事的」,只求儘快「送瘟神」。
我們的事業需要實幹家,只有鼓勵探索,寬容失敗,不讓幹事者吃虧,才能真正形成實幹興邦的良好氛圍。
六、「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義。
對於「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說著容易做到難,就是因為「做事不如作秀」在作怪:
浮誇「秀數字」。數字出官,官出數字,儼然「皇帝的新裝」,上下心知肚明,左右互相攀比,以至層層作假,嚴重損害政府公信力。尤其在gdp統計上弄虛作假,地方匯總數據與統計局核算的全國數據差距較大。
浮華「秀工程」。有的地方患政績饑渴症,不顧經濟條件和發展實際,不惜舉債集資,甚至挪用救災款,競相建設「大廣場」、「大市場」、「大公園」等「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為自己積累升遷資本。有的地方「打造典型」,把所謂的「農業示範園」、「農民別墅群」、「現代養牛場」等集中「秀」到公路邊,以期上級領導「一目了然」,卻往往因為「布景」、「道具」穿幫,或「群眾演員」配合不當,弄巧成拙,醜態百出。
浮躁「秀形象」。一些領導幹部還不滿足於「政績」突出,還要想方設法「策劃」、「包裝」自己,展示「個人魅力」。官員作秀,實質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具有一定的欺騙性。
七、「擺平就是水平」的偽穩定。
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必須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基層幹部中流傳這樣的順口溜:「穩定就是搞定,擺平就是水平,沒事就是本事,妥協就是和諧」,一些同志把它作為領導學說的真諦。領導幹部需要關心同志、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並提高協調能力和溝通藝術,但不能搞無原則的妥協、無法紀的放縱和有失政府公信力的遷就。
然而現實中「人民幣解決人民問題」、「封口費擺平媒體」等現象司空見慣。只要能夠擺平,捂住蓋子,不被曝光,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擺不平,矛盾爆發,家醜外揚,上級感冒,輕則影響自己形象,重則危及政治生命。
所以「功夫在詩外」,只要能夠「擺平」,成本可以不計,原則可以放棄,法紀可以靠邊,政府自然缺乏應有的威信。必須走出「擺平就是水平」的誤區,強化是非觀念,運用法治思維,維護公平正義。上級機關要關心基層、主持公道,正確對待媒體批評,依法治理「告惡狀」現象,為基層幹部堅持原則、大膽工作創造寬鬆的環境。
八、「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義。
由於存在片面「以票取人」問題,一些幹部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處世哲學,把「圓滑」視為成熟,把「世故」當成穩重,滋長庸俗的壞風氣。
放棄積極的思想鬥爭,「批評上級放禮炮,批評同級放啞炮,批評下級放空炮」,你好我好大家好,不願「拉拉袖子提個醒」,即使提點意見也是隔靴搔癢,不能觸及靈魂,否則會被認為不團結、不成熟。
討巧賣乖,通過不正當手段聯絡感情,增加選票。對上級拍好,百般獻媚,投其所好;對下級哄好,不講原則,護著順著;對同級敷衍好,稱兄道弟,拉拉扯扯。
迴避矛盾,是非面前不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尤其是對那些會告狀的惡人、會辦事的能人、有交情的自己人,更是無度寬容,甚至姑息養奸。
「好人主義」吃香,批評與自我批評難以開展,必然導致黨內自我凈化、自我完善的功能退化。因此安徽省原副省長王懷忠感嘆:「我多年沒有聽過批評的聲音了,要是平時能對我多批評幾句,興許今日不至於落得這般下場。」。
九、「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
經濟學有一個著名定律叫「劣幣驅逐良幣」,說的是成色不良的鑄幣與成色優良的鑄幣在市場上一樣流通,人們往往將「良幣」收藏起來,久而久之良幣會逐漸退出流通,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成色不良的劣幣——劣幣把良幣趕出了市場。這一定律也存在於一些政治生態不良的地方和單位。有的同志堅持原則,嫉惡如仇,成為我行我素者的絆腳石,往往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所謂「你和我過不去,我就讓你出局」;有的同志獨善其身,不進「圈子」,領導層沒有力挺的「靠山」,同事中沒有幫腔的「哥們」,民主推薦時往往得票不多;有的同志埋頭苦幹,不混不賭,非但不能成為榜樣,反倒成為被挖苦嘲諷的「另類」;有的注重學習,學有所成,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往往不被重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優勝劣汰,是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如果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政治生態,那幹部隊伍中的「優者」也會被逼成「劣者」。
十、「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護主義。
「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不出事」,是中央領導同志對領導幹部全面成長提出的要求,精闢到位。但一些同志對「不出事」存在誤讀,把它局限於被雙規、受查處。其實,「不出事」就是用黨的純潔性要求對照自己、檢點自己、令行禁止、把握底線。
一些地方只怕「出事」不怕犯事,勢必助長違法犯罪的僥倖心理,導致攻守同盟的抱團現象,產生有案不查的地方保護主義,形成滋長腐敗的「政治生態」。
因此不能為了優化所謂的「投資環境」而對嚴重違法違紀問題隱瞞不報、壓案不查;不能為了維護所謂的「地方聲譽」,降低處罰標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能為了追求所謂的「和諧穩定」,執紀主體不作為,處罰標準不統一,使「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成為一句套話。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