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蘇炳添奧運精神感受[朗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為我國未來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會通過的《建議》,深刻指明了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目標任務、戰略舉措,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謀劃未來的遠見卓識和繼往開來的歷史擔當。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深入分析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提出「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深刻理解這一重大部署,準確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準確把握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既是全面理解、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的堅實基礎,也為「十四五」時期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重塑競爭新優勢、確保我國發展行穩致遠指明了科學路徑。
今年八一建軍節是讓無數國人沸騰的一天,在傍晚的奧運男子百米半決賽中,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獲得小組第一順利晉級決賽,並打破了亞洲紀錄,他也成為了首位闖進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而在晚上的決賽中,蘇炳添以9.98秒的成績獲得第六名,再一次創造了歷史。
從2012年倫敦奧運會首次晉級男子百米半決賽到2015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闖入十秒大關;從2018年國際田聯世界挑戰賽追平亞洲紀錄到今年東京奧運會打破亞洲紀錄,馳騁決賽賽場,蘇炳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中國人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半決賽,第一次闖入十秒大關,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中國速度」在他身上不斷刷新。
如果回顧一下蘇炳添的過去,我們很容易理解何為奧運精神。田徑圈公認短跑的黃金身高為1米80到1米85,只有1米72的他先天就不具備優勢,而32歲,在田徑賽道上也略顯「高齡」,但他還是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對專業運動員來說,每突破分毫都難如登天,他在社交賬號坦言,從9.99秒到9.91秒,這短短0.08秒的提升,他用了三年。正如飯要一口口吃,體育成績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他日復一日地堅持和積累,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這幾個詞語不僅僅是奧運格言,更是人類文明的寫照。若是一直沉湎現狀,沒有突破,沒有對更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人類不可能有今天的燦爛文明。奧運會是體育賽事,但它的意義絕不局限於體育,奧運精神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對個人、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都意義非凡。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男子100米賽道上,短跑選手劉長春成為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運動員。從劉長春到蘇炳添,是一場跨越89年的奔跑,中國人終於昂首衝上奧運百米決賽跑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跨越89年的歷史,中國田徑已經從孑然一身到驚艷世界,這不僅是中國速度的突破,也是亞洲速度的崛起。
在過去,「黃種人不擅長短跑」之類的論調甚囂塵上,甚至我們有些人對此都深信不疑。這種「黃種人不擅長什麼」「中國人哪裡哪裡不行」的傲慢斷言,不僅是嚴重的刻板印象,更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對這種論調,譴責之外,實力是最好的駁斥,前有劉翔,後有蘇炳添,都是對「黃種人不擅長短跑」的有力回擊?
沒有什麼人是天生不行的。我們不「唯成績論」,是因為我們對奧運精神的深刻領悟,是因為我們邁向體育強國的自信從容,不代表我們不追求更好成績,更不代表可以被外人妄加斷言。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個個偉大成就說明,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中國人一樣能做,甚至做得更好?
從2012年倫敦奧運會首次晉級男子百米半決賽到2015年國際田聯鑽石聯賽闖入十秒大關;從2018年國際田聯世界挑戰賽追平亞洲紀錄到今年東京奧運會打破亞洲紀錄,馳騁決賽賽場,蘇炳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中國人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半決賽,第一次闖入十秒大關,第一次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中國速度」在他身上不斷刷新。
如果回顧一下蘇炳添的過去,我們很容易理解何為奧運精神。田徑圈公認短跑的黃金身高為1米80到1米85,只有1米72的他先天就不具備優勢,而32歲,在田徑賽道上也略顯「高齡」,但他還是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對專業運動員來說,每突破分毫都難如登天,他在社交賬號坦言,從9.99秒到9.91秒,這短短0.08秒的提升,他用了三年。正如飯要一口口吃,體育成績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他日復一日地堅持和積累,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突破。
「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這幾個詞語不僅僅是奧運格言,更是人類文明的寫照。若是一直沉湎現狀,沒有突破,沒有對更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人類不可能有今天的燦爛文明。奧運會是體育賽事,但它的意義絕不局限於體育,奧運精神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對個人、民族、國家乃至全人類都意義非凡。
1932年7月30日,第十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男子100米賽道上,短跑選手劉長春成為中國第一位參加奧運會比賽的運動員。從劉長春到蘇炳添,是一場跨越89年的奔跑,中國人終於昂首衝上奧運百米決賽跑道,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跨越89年的歷史,中國田徑已經從孑然一身到驚艷世界,這不僅是中國速度的突破,也是亞洲速度的崛起。
在過去,「黃種人不擅長短跑」之類的論調甚囂塵上,甚至我們有些人對此都深信不疑。這種「黃種人不擅長什麼」「中國人哪裡哪裡不行」的傲慢斷言,不僅是嚴重的刻板印象,更是赤裸裸的種族歧視。對這種論調,譴責之外,實力是最好的駁斥,前有劉翔,後有蘇炳添,都是對「黃種人不擅長短跑」的有力回擊?
沒有什麼人是天生不行的。我們不「唯成績論」,是因為我們對奧運精神的深刻領悟,是因為我們邁向體育強國的自信從容,不代表我們不追求更好成績,更不代表可以被外人妄加斷言。一百年來我們取得的一個個偉大成就說明,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中國人一樣能做,甚至做得更好?
4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深入廣西北海、南寧考察調研。其中,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寧考察調研,先後深入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那考河生態綜合整治項目和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等,並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考察調研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實地了解基層幹部群眾對黨的十九大的建議和期待。
為了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總書記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本報從今日起開設《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欄目,及時轉載中央、自治區媒體相關稿件和刊發我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稿件。
走群眾路線,到群眾中去。
——記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
4月20日,八桂大地春意正濃。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健步來到14位從廣西各地風塵僕僕趕來的人們面前,同他們一一握手。田間干農活的手、工廠流水線上忙碌的手、黑板前握粉筆的手、沾著醫院消毒水味的手……此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基層代表。
廣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抽出時間聽取基層代表們對開好黨的十九大的建議和期待。他強調:「籌備黨的十九大,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以多種方式廣泛吸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這是必須做的,也是必須做好的。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之所在。」。
一場座談會,一次不尋常的安排: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人民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故事。
答案是人民。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聽宏大時代的百姓故事。
西南邊陲鄉村,千百年來炊煙裊裊。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同中國大地其他鄉鎮一道走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階段。
來座談之前,梁麗娜和陳祥榮都向街坊們徵求意見,「鄉親們都說趕上了好時代」。
梁麗娜來自玉林市陸川縣烏石鎮。當了6年村官,她的成長故事是陸河村的發展故事,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村莊「帶頭人」的故事。
回村之初,夢想差點被現實澆滅,「村子要產業沒產業,要活力沒活力」。她和鄉親們摸索著發展養殖業、種植中草藥材。面對總書記,她對村莊柱狀圖數據信手拈來:陸河村貧困人口從6年前的984人減少到今年的161人,人均純收入從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
陳祥榮來自貴港市平南縣六陳鎮。作為土生土長的基層幹部,他的家鄉記憶載滿了瑤族鄉鎮的變遷,那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個鄉鎮發展的縮影。
「我在瑤鄉山溝長大,山區羊腸道,運輸靠馬馱。種植成本高,村民收入少。」現如今,他以一組排比句告訴總書記自己的家鄉有多美:經濟發展更快了,鄉親們腰包更鼓了,脫貧致富信心更足了,村寨環境更美了……。
廣西,古時百越之地。廣西的脫貧攻堅擔子不可謂不重。兩年前兩會期間的一場對話,至今歷歷在目。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同代表們算脫貧細賬。聽聞廣西當時還有500萬貧困人口,總書記略一思量:「到今年,那就是每年要脫貧100萬人口」。
今年,中國面向歷史、面對世界作出莊嚴承諾,「絕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讓13億中國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中國矢志補齊小康路上的短板,「希望廣大貧困地區的群眾同樣喜笑顏開」。
春去秋來,又將是一個五年。國際形勢和國內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多聽聽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百姓的日子裡有時代的問題,也有人民的回答。
問睿智之言和務實之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座談會現場,習近平總書記記得勤、問得細。「基層的同志處在改革開放前沿和生產工作一線,參與經濟社會生活最直接,同人民群眾聯繫最經常,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見效感知最真切,往往能夠提出許多樸實、具體、反映群眾心聲的意見建議。」。
科技工作者代表王雙飛快人快語,他說起東西部人才資源的落差。習近平總書記看向會場:「對於『孔雀東南飛』,你們有什麼符合發展規律的建議?」?
縣委書記的代表韋正業講到易地扶貧搬遷有關問題一刀切的個案,習近平總書記回應道,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復墾、過渡等綜合考量。
優秀教師代表徐華談到農村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農村教師的政策、待遇、榮譽感。他說,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要有更加有力的措施,要從總體上研究解決這個問題。
教育、醫療、人才、農業、科研……一枝一葉總關情。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蘊含字裡行間,基層代表的微觀視角折射著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設計者決策者和落實者受益者的對話。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攻城拔寨,向著深水區挺進,「範圍之廣、力度之大、程度之深、考量之細」令外媒驚嘆。「最後一公里」能不能打通?來自中央的政策能不能落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工作的重要方法論:「好的方針政策都應該來自人民、順應人民的意願、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黨的領導工作的正確方法就是將群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又到群眾中宣傳解釋,將決策化為群眾的行動,並在群眾實踐中檢驗這些決策是否正確。」。
「做好黨的一切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我們說發揚群眾集思廣益,絕不是喊喊口號走走過場,而是要誠心誠意、實打實做。如果不充分發揚民主,黨的領導機關就會脫離群眾,黨的上級組織就會脫離下級組織。」。
手握歷史的接力棒,習近平總書記將目光投向廣袤大地:「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各方面新情況新問題新期待,特別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和建議、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收集起來,通過合適渠道反映上來,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黨中央決策提供依據。」。
牢記黨的形象和黨的責任。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任憑時代變遷、風雲變幻,我們都要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更好肩負起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基層代表,講述了他們眼中的「黨」。
新社會階層人士代表雷翔眼中,黨建是發展的驅動力。華藍集團保持了連續十年的快速增長,他最大的秘訣是「把黨建工作有機融入現代企業管理」。聽到這,習近平總書記插話說,黨建要全覆蓋,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變化,黨的組織形式、工作方式也要與之適應,因地制宜抓好黨建。
紀檢工作者代表周玉斌建議,深入開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習近平總書記接過這個話題說,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懲不貸。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黨組織一座戰鬥堡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身處何方、身居何位,始終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科技工作者代表王雙飛,從博士生到董事長,從講堂到上市。黨中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機遇,他參與其中。
勞模代表徐世宏,農技推廣一干就是29年,他和他的團隊將水稻拋秧技術引進廣西,推動廣西「超級稻+再生稻」畝產刷新世界紀錄。中國對「三農」的重視和支持,他捕捉到了。
社科研究員代表雷小華,專注於中國—東協海洋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等研究課題。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機遇,他把握住了。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13億多人,8800多萬黨員,440多萬黨的基層組織,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的事業發展就能前進一大步。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共同目標,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不能缺席。我們自覺把個人的前途同黨和國家民族的未來緊緊聯繫在一起,立足本職崗位,踏踏實實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把實現自我價值融匯於實現中國夢的共同奮鬥中。
為了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總書記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本報從今日起開設《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視察廣西重要講話精神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欄目,及時轉載中央、自治區媒體相關稿件和刊發我市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的稿件。
走群眾路線,到群眾中去。
——記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
4月20日,八桂大地春意正濃。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健步來到14位從廣西各地風塵僕僕趕來的人們面前,同他們一一握手。田間干農活的手、工廠流水線上忙碌的手、黑板前握粉筆的手、沾著醫院消毒水味的手……此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基層代表。
廣西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門抽出時間聽取基層代表們對開好黨的十九大的建議和期待。他強調:「籌備黨的十九大,必須充分發揚民主,以多種方式廣泛吸取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智慧,這是必須做的,也是必須做好的。這也是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之所在。」。
一場座談會,一次不尋常的安排: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人民續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故事。
答案是人民。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聽宏大時代的百姓故事。
西南邊陲鄉村,千百年來炊煙裊裊。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同中國大地其他鄉鎮一道走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階段。
來座談之前,梁麗娜和陳祥榮都向街坊們徵求意見,「鄉親們都說趕上了好時代」。
梁麗娜來自玉林市陸川縣烏石鎮。當了6年村官,她的成長故事是陸河村的發展故事,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村莊「帶頭人」的故事。
回村之初,夢想差點被現實澆滅,「村子要產業沒產業,要活力沒活力」。她和鄉親們摸索著發展養殖業、種植中草藥材。面對總書記,她對村莊柱狀圖數據信手拈來:陸河村貧困人口從6年前的984人減少到今年的161人,人均純收入從20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
陳祥榮來自貴港市平南縣六陳鎮。作為土生土長的基層幹部,他的家鄉記憶載滿了瑤族鄉鎮的變遷,那也是中國千千萬萬個鄉鎮發展的縮影。
「我在瑤鄉山溝長大,山區羊腸道,運輸靠馬馱。種植成本高,村民收入少。」現如今,他以一組排比句告訴總書記自己的家鄉有多美:經濟發展更快了,鄉親們腰包更鼓了,脫貧致富信心更足了,村寨環境更美了……。
廣西,古時百越之地。廣西的脫貧攻堅擔子不可謂不重。兩年前兩會期間的一場對話,至今歷歷在目。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廣西代表團審議時,同代表們算脫貧細賬。聽聞廣西當時還有500萬貧困人口,總書記略一思量:「到今年,那就是每年要脫貧100萬人口」。
今年,中國面向歷史、面對世界作出莊嚴承諾,「絕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要讓13億中國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中國矢志補齊小康路上的短板,「希望廣大貧困地區的群眾同樣喜笑顏開」。
春去秋來,又將是一個五年。國際形勢和國內環境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的任務更加艱巨繁重。多聽聽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百姓的日子裡有時代的問題,也有人民的回答。
問睿智之言和務實之策。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座談會現場,習近平總書記記得勤、問得細。「基層的同志處在改革開放前沿和生產工作一線,參與經濟社會生活最直接,同人民群眾聯繫最經常,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見效感知最真切,往往能夠提出許多樸實、具體、反映群眾心聲的意見建議。」。
科技工作者代表王雙飛快人快語,他說起東西部人才資源的落差。習近平總書記看向會場:「對於『孔雀東南飛』,你們有什麼符合發展規律的建議?」?
縣委書記的代表韋正業講到易地扶貧搬遷有關問題一刀切的個案,習近平總書記回應道,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復墾、過渡等綜合考量。
優秀教師代表徐華談到農村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詳細了解農村教師的政策、待遇、榮譽感。他說,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要有更加有力的措施,要從總體上研究解決這個問題。
教育、醫療、人才、農業、科研……一枝一葉總關情。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蘊含字裡行間,基層代表的微觀視角折射著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設計者決策者和落實者受益者的對話。黨的十八大以來,改革攻城拔寨,向著深水區挺進,「範圍之廣、力度之大、程度之深、考量之細」令外媒驚嘆。「最後一公里」能不能打通?來自中央的政策能不能落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黨工作的重要方法論:「好的方針政策都應該來自人民、順應人民的意願、符合人民的所思所想。黨的領導工作的正確方法就是將群眾意見集中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又到群眾中宣傳解釋,將決策化為群眾的行動,並在群眾實踐中檢驗這些決策是否正確。」。
「做好黨的一切工作,必須走群眾路線。我們說發揚群眾集思廣益,絕不是喊喊口號走走過場,而是要誠心誠意、實打實做。如果不充分發揚民主,黨的領導機關就會脫離群眾,黨的上級組織就會脫離下級組織。」。
手握歷史的接力棒,習近平總書記將目光投向廣袤大地:「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各方面新情況新問題新期待,特別是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意見和建議、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收集起來,通過合適渠道反映上來,多建睿智之言,多獻務實之策,為黨中央決策提供依據。」。
牢記黨的形象和黨的責任。
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任憑時代變遷、風雲變幻,我們都要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使我們黨更好肩負起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基層代表,講述了他們眼中的「黨」。
新社會階層人士代表雷翔眼中,黨建是發展的驅動力。華藍集團保持了連續十年的快速增長,他最大的秘訣是「把黨建工作有機融入現代企業管理」。聽到這,習近平總書記插話說,黨建要全覆蓋,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變化,黨的組織形式、工作方式也要與之適應,因地制宜抓好黨建。
紀檢工作者代表周玉斌建議,深入開展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習近平總書記接過這個話題說,堅持零容忍態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嚴懲不貸。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一個黨組織一座戰鬥堡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身處何方、身居何位,始終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
科技工作者代表王雙飛,從博士生到董事長,從講堂到上市。黨中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機遇,他參與其中。
勞模代表徐世宏,農技推廣一干就是29年,他和他的團隊將水稻拋秧技術引進廣西,推動廣西「超級稻+再生稻」畝產刷新世界紀錄。中國對「三農」的重視和支持,他捕捉到了。
社科研究員代表雷小華,專注於中國—東協海洋合作、「一帶一路」建設等研究課題。中國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機遇,他把握住了。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13億多人,8800多萬黨員,440多萬黨的基層組織,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的事業發展就能前進一大步。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共同目標,每個人都是主角,每個人都有責任,每個人都不能缺席。我們自覺把個人的前途同黨和國家民族的未來緊緊聯繫在一起,立足本職崗位,踏踏實實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把實現自我價值融匯於實現中國夢的共同奮鬥中。
東京奧運會閉幕儀式在8月8日晚上7點30分展開,中國田徑百米短跑選手蘇炳添,這一次代表中國奧運團隊閉幕式上旗手。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之際,蘇炳添當時對擔任閉幕式旗手感到吃驚,認為自己也不敢相信這個消息。他也是看到新聞之後,才真正去確定這一個消息。
蘇炳添向記者透露,在昨天早上我才準確得知到這一消息,當時還有不確定的因素,以為這是網絡上媒體流傳出來的「假」新聞。蘇炳添稱對於擔任閉幕式旗手,自己的心情非常開心,也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光榮。而這個光榮不僅僅會代表我個人,還代表著中國體育精神。
「我自認為,我在田徑的賽場上的努力有了一些突破」。蘇炳添還向媒體透露稱,我希望我能夠展現出中國的體育精神面貌,通過田徑短跑的比賽,我也希望能夠向全世界把中國的速度展現在賽場上,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中國人做不到的?
不過,有的網友發出疑問,咱們有88名獲獎者,幾十位金牌獲得者,蘇炳添甚至沒有獎牌,那麼為什麼蘇炳添能夠去擔任本屆的閉幕式旗手呢?原因有三,中國也詮釋了真正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
第一:據了解,在本屆奧運會上,蘇炳添在男子百米的半決賽中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績(這個成績若放在雅典和雪梨奧運會,能拿冠軍),也以小組第一的成績成功殺入到了決賽;在決賽當中,蘇炳添再次突破了十秒成績,並在第六賽道獲得了男子百米第六名的好成績。同時也成為了亞洲地區第一位闖進百米短跑決賽當中的亞洲人,成為男子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第二:蘇炳添首次參賽奧運會,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9年過去後,當年輕的小伙子來到32歲這個年齡段,蘇炳添成為了「老將」,但他的競技水平不退反進,也告訴了中國所有的田徑運動員,只要能夠保持競技狀態,刻骨訓練。就算進入而立之年,乃至運動生涯末期,我們也能夠在賽道上跑出好成績。
第三:蘇炳添在亞洲和國際的田徑比賽中,得到了幾十枚金牌,雖然遺憾沒有奪取奧運獎牌,但中國奧運團隊也詮釋了體育精神,將閉幕式旗手的工作交給煥發新春的蘇炳添。這代表中國奧運團隊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大家不會因為你沒有獎牌,就無視你,相反,中國奧運團隊展現了強大的凝聚力,這就是中國,每個人都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我個人認為:劉翔在17年前的雅典奧運會擔任中國代表團的閉幕式旗手,現在,能夠擔任閉幕式旗手的蘇炳添,也同樣是中國田徑人的榮耀。同樣,每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都值得尊重。
蘇炳添向記者透露,在昨天早上我才準確得知到這一消息,當時還有不確定的因素,以為這是網絡上媒體流傳出來的「假」新聞。蘇炳添稱對於擔任閉幕式旗手,自己的心情非常開心,也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光榮。而這個光榮不僅僅會代表我個人,還代表著中國體育精神。
「我自認為,我在田徑的賽場上的努力有了一些突破」。蘇炳添還向媒體透露稱,我希望我能夠展現出中國的體育精神面貌,通過田徑短跑的比賽,我也希望能夠向全世界把中國的速度展現在賽場上,沒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中國人做不到的?
不過,有的網友發出疑問,咱們有88名獲獎者,幾十位金牌獲得者,蘇炳添甚至沒有獎牌,那麼為什麼蘇炳添能夠去擔任本屆的閉幕式旗手呢?原因有三,中國也詮釋了真正的奧林匹克體育精神?
第一:據了解,在本屆奧運會上,蘇炳添在男子百米的半決賽中跑出了9秒83的好成績(這個成績若放在雅典和雪梨奧運會,能拿冠軍),也以小組第一的成績成功殺入到了決賽;在決賽當中,蘇炳添再次突破了十秒成績,並在第六賽道獲得了男子百米第六名的好成績。同時也成為了亞洲地區第一位闖進百米短跑決賽當中的亞洲人,成為男子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
第二:蘇炳添首次參賽奧運會,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9年過去後,當年輕的小伙子來到32歲這個年齡段,蘇炳添成為了「老將」,但他的競技水平不退反進,也告訴了中國所有的田徑運動員,只要能夠保持競技狀態,刻骨訓練。就算進入而立之年,乃至運動生涯末期,我們也能夠在賽道上跑出好成績。
第三:蘇炳添在亞洲和國際的田徑比賽中,得到了幾十枚金牌,雖然遺憾沒有奪取奧運獎牌,但中國奧運團隊也詮釋了體育精神,將閉幕式旗手的工作交給煥發新春的蘇炳添。這代表中國奧運團隊是一個團結的大家庭,大家不會因為你沒有獎牌,就無視你,相反,中國奧運團隊展現了強大的凝聚力,這就是中國,每個人都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我個人認為:劉翔在17年前的雅典奧運會擔任中國代表團的閉幕式旗手,現在,能夠擔任閉幕式旗手的蘇炳添,也同樣是中國田徑人的榮耀。同樣,每一個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都值得尊重。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