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迎來了偉大的人工智慧時代。人工智慧的偉大在於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對會計行業而言,運用了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技術,科技的進步,使人工智慧不僅正逐步取代部分會計人員的一些低技能的低端工作,它還可以完成人類大部分的工作。本文將從了解人工智慧出發,結合人工智慧時代下會計行業的發展變化分析人工智慧給會計行業帶來的諸多機遇與挑戰。
【關鍵詞】人工智慧會計發展機遇和挑戰。
一、人工智慧概述
(一)人工智慧的發展。
1950年,艾倫,麥席森,圖靈發表了一篇劃時代之作《製作機器會思考嗎?》裡面提出了測試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並因此摘得「人工智慧之父」的桂冠。約翰,麥卡錫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學術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ai)。1997年,ibm公司「深藍」電腦擊敗了人類的世界西洋棋冠軍更是人工智慧技術的一個完美表現。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個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慧技術的戰略發展藍圖,也表現出我國對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視與支持,同時,人工智慧人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二)人工智慧的意義。
人工智慧的出現代表我國經濟正在快速的發展,科技水平不斷的提高,同時人工智慧也慢慢的融入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推動時代的發展。人工智慧現在正朝著教育、金融、服務、醫療、信貸等諸多領域發展,比如經濟領域、空間技術、主動控制、計算機規劃和製作,其首要運用領域是製作主動化工廠、醫療、物流和家庭效能;在商業領域中,無人駕駛轎車在機器人工作中占有智能轎車技術的主導地位;在金融領域,有了人工智慧的監督和把關,那些企圖利用系統或其他漏洞進行金融犯罪的不法之徒將無處藏身:那麼,人工智慧對會計行業的發展又有那些意義呢?
二、人工智慧時代下會計的發展變化
人工智慧在會計、審計、稅務等行業的廣泛運用,使得傳統、簡單、重複性的基礎會計工作崗位將面臨被智能化取代,人工智慧已成為促進會計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推手。近三年來,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4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利用財務機器人進行會計、審計等工作,使得數據的準確性、工作效率、管理決策水平等明顯提升,由此可見,人工智慧早已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會計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會計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工智慧技術與財務管理系統的對接,實現了系統自動識別票據、生成會計記賬憑證、記錄明細賬戶以及生成總賬和各類報表。作業過程中系統按時間順序記錄每筆業務,對每一筆賬務進行核實和驗證。財務機器人還實現了信息的語音、掃描錄入,財務軟體可自動生成證、帳、表,這將更加高效準確地完成基礎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此項工作的效率,會計人員因此節省了大量用於基礎核算工作的時間,從而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企業內部管理型的工作上,同時又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會計信息質量提高了。受自身能力、專業素質以及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會計信息數據的滯後性和人為失誤在所難免。人工智慧將會計模型和方法程序化,它既減少了人為失誤又極大地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工作重心逐漸轉向數據的挖掘、分析等重要環節和高附加值工作中,同時,會計檔案由紙質變成電子檔案更便於信息系統的管理、流程化的管理和監控,避免了人工作業的失誤以及造假的可能,數據信息和記錄的真實性和精準度得到保證。
(三)會計職能重心轉移了。人工智慧雖然可以替人做一些簡單、繁冗、重複性的基礎會計工作,但並不能完全替代會計人員,隨著人工智慧與會計信息系統的不斷結合,從事簡單記賬工作的初級會計人員將會越來越少,而中高級會計人員將會集中於行業中涉及分析、預測和統籌的領域。因而會計職能的重心將向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評價等目前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管理會計的職能轉移。
(四)會計人員從業壓力加大了。隨著人工智慧被引入到會計行業中,一方面,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將被智能化財務軟體逐步替代,普通核算類型工作的崗位勢必減少,基層會計人員面臨失業的壓力:另一方面,由於財務軟體能夠高效完成基礎財務工作,企業更需要財會人員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決策分析和經營管理上,使其有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轉型的壓力。
三、認清挑戰,抓住機遇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它的到來就像一把雙刃劍,雖然可以對會計行業整體工作效率與工作方式帶來提升,但是人工智是不能完全代替會計人員的工作的。比如,智能化的設備無法完全替代充滿人情味的服務。李開復也指出,社交能力強、應變能力強、協商能力強的人,永遠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感情,想像、創造等特質也是人工智慧所無法企及的。所以,對於會計從業人員而言,人工智慧只是一種行業對於自身的探索以及進步,順應這種變化,會計人員應當認清挑戰,抓住機遇。
一方面,會計從業人員應調整好心態,快速適應行業的變革,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成為人工智慧代替不了的高級會計工作者。比如:財務戰略制定,納稅籌劃,風險控制,合理避稅、財務分析等。同時,向復合型人才發展。正如任正非所說,稱職的cfo應隨時可以接任ceo。會計人員應當開闊眼界,放大格局,不能只著眼於本職工作,還應該了解工作其他崗位的工作內容,比如銷售類、生產類等部門的業務,提高自己的企業價值以及行業地位,做一名復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在財會領域的突破離不開懂會計知識的專業人員的配合,財務人員要努力學習新技能,加強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知識儲備,協助人工智慧會計信息系統的研發,擔當人工智慧會計系統的設計者和監督者。
參考文獻:
[1]閏鈺.企業人工智慧時代下對會計行業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8(1z)。
[2]楊秀琴.淺議人工智慧時代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趨勢[j].現代商業.2018(18)。
[3]李牧陽,沈舒航.ai運用給會計行業帶來的問題和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42)。
【關鍵詞】人工智慧會計發展機遇和挑戰。
一、人工智慧概述
(一)人工智慧的發展。
1950年,艾倫,麥席森,圖靈發表了一篇劃時代之作《製作機器會思考嗎?》裡面提出了測試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方法,並因此摘得「人工智慧之父」的桂冠。約翰,麥卡錫在1956年的達特茅斯學術會議上,第一次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ai)。1997年,ibm公司「深藍」電腦擊敗了人類的世界西洋棋冠軍更是人工智慧技術的一個完美表現。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首個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慧技術的戰略發展藍圖,也表現出我國對發展人工智慧技術的重視與支持,同時,人工智慧人選「2017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
(二)人工智慧的意義。
人工智慧的出現代表我國經濟正在快速的發展,科技水平不斷的提高,同時人工智慧也慢慢的融入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推動時代的發展。人工智慧現在正朝著教育、金融、服務、醫療、信貸等諸多領域發展,比如經濟領域、空間技術、主動控制、計算機規劃和製作,其首要運用領域是製作主動化工廠、醫療、物流和家庭效能;在商業領域中,無人駕駛轎車在機器人工作中占有智能轎車技術的主導地位;在金融領域,有了人工智慧的監督和把關,那些企圖利用系統或其他漏洞進行金融犯罪的不法之徒將無處藏身:那麼,人工智慧對會計行業的發展又有那些意義呢?
二、人工智慧時代下會計的發展變化
人工智慧在會計、審計、稅務等行業的廣泛運用,使得傳統、簡單、重複性的基礎會計工作崗位將面臨被智能化取代,人工智慧已成為促進會計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推手。近三年來,德勤、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4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通過利用財務機器人進行會計、審計等工作,使得數據的準確性、工作效率、管理決策水平等明顯提升,由此可見,人工智慧早已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了會計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會計工作效率提高了。人工智慧技術與財務管理系統的對接,實現了系統自動識別票據、生成會計記賬憑證、記錄明細賬戶以及生成總賬和各類報表。作業過程中系統按時間順序記錄每筆業務,對每一筆賬務進行核實和驗證。財務機器人還實現了信息的語音、掃描錄入,財務軟體可自動生成證、帳、表,這將更加高效準確地完成基礎會計核算工作,提高此項工作的效率,會計人員因此節省了大量用於基礎核算工作的時間,從而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企業內部管理型的工作上,同時又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會計信息質量提高了。受自身能力、專業素質以及外部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會計信息數據的滯後性和人為失誤在所難免。人工智慧將會計模型和方法程序化,它既減少了人為失誤又極大地提升了數據處理能力,工作重心逐漸轉向數據的挖掘、分析等重要環節和高附加值工作中,同時,會計檔案由紙質變成電子檔案更便於信息系統的管理、流程化的管理和監控,避免了人工作業的失誤以及造假的可能,數據信息和記錄的真實性和精準度得到保證。
(三)會計職能重心轉移了。人工智慧雖然可以替人做一些簡單、繁冗、重複性的基礎會計工作,但並不能完全替代會計人員,隨著人工智慧與會計信息系統的不斷結合,從事簡單記賬工作的初級會計人員將會越來越少,而中高級會計人員將會集中於行業中涉及分析、預測和統籌的領域。因而會計職能的重心將向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評價等目前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管理會計的職能轉移。
(四)會計人員從業壓力加大了。隨著人工智慧被引入到會計行業中,一方面,簡單的會計核算工作將被智能化財務軟體逐步替代,普通核算類型工作的崗位勢必減少,基層會計人員面臨失業的壓力:另一方面,由於財務軟體能夠高效完成基礎財務工作,企業更需要財會人員發揮管理會計的職能,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決策分析和經營管理上,使其有從財務會計到管理會計轉型的壓力。
三、認清挑戰,抓住機遇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是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它的到來就像一把雙刃劍,雖然可以對會計行業整體工作效率與工作方式帶來提升,但是人工智是不能完全代替會計人員的工作的。比如,智能化的設備無法完全替代充滿人情味的服務。李開復也指出,社交能力強、應變能力強、協商能力強的人,永遠不會被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的感情,想像、創造等特質也是人工智慧所無法企及的。所以,對於會計從業人員而言,人工智慧只是一種行業對於自身的探索以及進步,順應這種變化,會計人員應當認清挑戰,抓住機遇。
一方面,會計從業人員應調整好心態,快速適應行業的變革,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分析能力和管理能力,成為人工智慧代替不了的高級會計工作者。比如:財務戰略制定,納稅籌劃,風險控制,合理避稅、財務分析等。同時,向復合型人才發展。正如任正非所說,稱職的cfo應隨時可以接任ceo。會計人員應當開闊眼界,放大格局,不能只著眼於本職工作,還應該了解工作其他崗位的工作內容,比如銷售類、生產類等部門的業務,提高自己的企業價值以及行業地位,做一名復合型人才。
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技術在財會領域的突破離不開懂會計知識的專業人員的配合,財務人員要努力學習新技能,加強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知識儲備,協助人工智慧會計信息系統的研發,擔當人工智慧會計系統的設計者和監督者。
參考文獻:
[1]閏鈺.企業人工智慧時代下對會計行業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8(1z)。
[2]楊秀琴.淺議人工智慧時代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發展趨勢[j].現代商業.2018(18)。
[3]李牧陽,沈舒航.ai運用給會計行業帶來的問題和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