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論》是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經驗總結,每篇內容獨立成章,如果要對黨史理解的深透,對習近平同志的論說有清晰把握,一個前提不能丟,就是先通讀黨史,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如果連黨史都沒有通讀過一遍,學習《論》就缺少直觀認識,不理解觀點從何而來,歷史到底在這個節點上發生了什麼。因此,學黨史是基礎,這個前提不能丟?
第二,之前讀《論》是想找一條學習黨史的路徑,了解習近平同志如何看待黨史,如何理解黨史,又是從哪個角度看待歷史。知道這些,能夠在學習黨史中抓住要領,不至走了彎路還不自知。閱讀完《論》里的10篇文章後,意識到《論》相當於黨史的「輔導書」,而黨史才是「基本教材」,拋開教材直接閱讀輔導書很難理解其中深意。因此,有個先後順序問題。
第三,什麼時候是學習《論》的最佳時間?我認為,是在學完黨史每個章節之後。黨史有其明確時間發展脈絡,而《論》的每篇文章針對黨史中的大事件,重要階段,關鍵人物展開論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應採取結合相關事件、階段和人物學習的方式。比如學到古田會議,可閱讀《古田會議奠基的我軍政治工作對我軍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加深理解;學到紅軍長征,可閱讀《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理解把握;學到改革開放,接著閱讀《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出的講話》等等?
第四,有人說,學習黨史,感覺並沒有大進步,有什麼好辦法?辦法是:先同頻同步,再轉化轉變。學習黨史和學其他課程方法一致,你必須先弄清楚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起因經過結果,再談感受和行動。如果連黨史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結果如何,遇到什麼困境都不清楚,直接談效果轉化,個人收穫,學習心得,最可能發生的是弄虛作假,將學黨史變成形式主義,走過場。因此,原原本本學習黨史,通讀一至兩遍後,再談轉化和轉變,否則很容易陷入空談空想?
基於以上認識,將《論》停下來,不再逐篇閱讀,而是繼續先學黨史,後重點閱讀《論》的辦法,穿插進行。《論中國共產黨歷史》讀後感不是到此完結,而是新的開始,融入黨史學習每個章節和大事件。
第二,之前讀《論》是想找一條學習黨史的路徑,了解習近平同志如何看待黨史,如何理解黨史,又是從哪個角度看待歷史。知道這些,能夠在學習黨史中抓住要領,不至走了彎路還不自知。閱讀完《論》里的10篇文章後,意識到《論》相當於黨史的「輔導書」,而黨史才是「基本教材」,拋開教材直接閱讀輔導書很難理解其中深意。因此,有個先後順序問題。
第三,什麼時候是學習《論》的最佳時間?我認為,是在學完黨史每個章節之後。黨史有其明確時間發展脈絡,而《論》的每篇文章針對黨史中的大事件,重要階段,關鍵人物展開論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因此,應採取結合相關事件、階段和人物學習的方式。比如學到古田會議,可閱讀《古田會議奠基的我軍政治工作對我軍生存發展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加深理解;學到紅軍長征,可閱讀《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理解把握;學到改革開放,接著閱讀《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出的講話》等等?
第四,有人說,學習黨史,感覺並沒有大進步,有什麼好辦法?辦法是:先同頻同步,再轉化轉變。學習黨史和學其他課程方法一致,你必須先弄清楚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起因經過結果,再談感受和行動。如果連黨史發生了什麼,為什麼發生,結果如何,遇到什麼困境都不清楚,直接談效果轉化,個人收穫,學習心得,最可能發生的是弄虛作假,將學黨史變成形式主義,走過場。因此,原原本本學習黨史,通讀一至兩遍後,再談轉化和轉變,否則很容易陷入空談空想?
基於以上認識,將《論》停下來,不再逐篇閱讀,而是繼續先學黨史,後重點閱讀《論》的辦法,穿插進行。《論中國共產黨歷史》讀後感不是到此完結,而是新的開始,融入黨史學習每個章節和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