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一論述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定了位。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過的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了我黨新時代七項戰略之一。這表明,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繁榮的重大決策,而且是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那麼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什麼意義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大判斷。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村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農村地區和廣大農民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儘管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實施了一系列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已經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
會福利網絡,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城鄉差距仍比較明顯,這種差距在貧困地區體現得更為明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總體方略,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
報告第一次提出要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法治是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城市與鄉村各有特點,城鄉融合不是消滅而是要體現城鄉差異性的特色,要把多樣性統一起來,和諧起來,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發揮鄉村的自治功能,實現鄉村的自主發展、差異化發展,實現「和而不同」的城鄉融合。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和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深入人心。中國的鄉村治理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養分的充分吸收,也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落實。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國鄉村治理的獨特之處,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多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上華村村容村貌煥新顏,村集體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數顯著提高,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更是給村民們吃了顆「定心丸」。陳村莊頭村去年試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價值。莊頭村黨委書記葉國輝表示,連日來,他們在關注十九大報告,其中提到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等政策,讓他們備受鼓舞,為他們下一步紮實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劑有力的強心針。
「農村穩定是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黨支部書記許光園代表在農村工作了17年,「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信心倍增,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鄉村振興專題黨課講稿。
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從報告中看,鄉村振興戰略有六大內涵:一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強調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建設。三是把深化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動能。四是致力於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給農民吃上「定心丸」,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五是致力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支持和鼓勵農民創業就業,拓寬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渠道,努力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於加強農村基層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政治、組織和人才保障。
從鄉鎮振興戰略的內涵來看,未來農村發展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各方面資源將回流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家將推動城市和工業反哺、回饋「三農」,根本改變城鄉二元體制下資源幾乎是單向流向城市的狀況,形成資源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如果說現階段資源從城市流向農村還是涓涓細。
流,那麼不遠的將來,則有望形成滾滾洪流。
二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將成為資源流向鄉村區域的重要載體。十九大報告沒有提「新型城鎮化」,但「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至關重要。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必將讓夾雜在城鎮之間的鄉村受益,這些城鎮與城鎮之間的鄉村也必將「協調發展」,從而在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形成資源向鄉村的流動,特別是城市人才資源向鄉村的流動。因此,一方面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應當制定實施城市居民進入鄉村、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戶農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為法律,從而也「加快城市轉移人口農民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條件下,形成城鄉之間人才、人力資源雙向流動,是歷史的必然。
三是農業和非農產業都將加快發展。完成脫貧攻堅的歷史任務,應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起點和前提。十九大進一步要求「確保到今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展示了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堅定的決心。即使還有深度貧困的人口仍然處於貧困的邊緣,他們也必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進程中最終走進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實現農村現代化,不可能只發展農業,還將發展其他產業並且達到現代化的水平。十九大報告也已經明確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就必然要求大量農業專業人才和非農專業人才進入農村。僅憑現有農村中被城鄉二元體制抽選剩下的人口,不僅難以承擔農業現代化建設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農村現代化建設任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國家將採取各種政策措施引導農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參與農村現代化建設。
三是污染項目將被清理出農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意味著。
一些已經造成農村污染的項目將被清理出農村,同時必須堅決禁止任何可能帶來污染的各種項目特別是工業項目進入農業和農村。這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國家戰略任務。在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政策措施時,必須對此做出明確規定,劃出明確紅線。農業發展中的污染問題,包括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將加快獲得解決。
通過對鄉鎮整形戰略內涵及發展方向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定位:
一、農村公路建設發展需求(一)路網連通的需求。產業的興旺,人口的增加,與城市的對接離不開公路建設。在大的方向上,要求農村公路之間、與國省幹線之間互相連通,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以形成良好的公路運輸及出行環境。這就要求我們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斷頭路,完善通組路,連接公路網。
(二)農村公路等級提高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農村公路交通量將迎來爆髮式增長,以四級公路為主的農村公路路窄、彎多等不利因素將被放大,降低運輸效率,提升運輸成本且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農村公路等級提升是未來農村公路建設中年的重要任務。
(三)新施工技術的需求。農村公路施工要儘可能實現「綠色」建設,降低揚塵、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環境。這就對農村公路建設新技術、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四)實現「建管運養」一體化。除出行外,農村公路已經承載了越來越多的運輸功能,如物流、客運等。這就需要我們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公路使用壽命,在運營過程中的實際效用,把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統籌考慮。
同步實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資金髮揮出農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區農村公路發展現狀我區現有農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經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區行政村通暢率,農村公路建設基本適應了當地經濟發展。我區在推進農村個公路建設中主要採取了以下做法:
(一)積極爭取項目。為適應我區經濟發展,近幾年,我區每年在廳下達的計劃外,在考慮各鄉鎮發展及需求的實際情況下,均積極實施計劃外項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設計劃,對拉動地方經濟起到重要作用,促進了大棚、養殖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區農村公路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投入。地方政府積極籌措農村公路建設配套資金,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此外,我區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從根本上保障了養護資金來源,為提高養護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提高養護質量。我區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公司,實施農村公路路基養護、保潔等工作。通過引進機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養護成本,提高了額養護質量,使公路的使用壽命有了明顯的保障。
儘管我區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是農村公路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通組路、斷頭路、聯網路仍急需修建,以實現公路建設適度超前的目標。
三、長期發展目標至2035年,我區努力實現農村公路里程公里個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實施縣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公里,縣道危橋改造座,村道危橋改造座。
目標分為2步走,至2022年為第一階段,基本實現農村公路里程公里,個。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縣鄉道安全防護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護工程公里縣鄉道危橋改造座,村道危橋改造座。爭取至年,農村公路實現等級提升,路網連通,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水平提高,形成無污染、安全綠色的施工環境。
四、建議(一)加大上級投入力度。我區是老少邊窮地區,地方政府財力有限。隨著政府不能借貸等一系列新法規的實施,地方政府配套資金能力進一步削弱,難以形成公路建設資金的有效投入。
(二)進一步做好統籌規劃。在項目規劃之初,統籌考慮設計、建設、運營、養護等一些列問題,力爭發揮農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等級。目前看,農村公路已經有些滯後於經濟發展,急需進行等級的提升。
那麼鄉村振興戰略具有什麼意義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大判斷。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村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農村地區和廣大農民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儘管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實施了一系列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已經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
會福利網絡,但收入水平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城鄉差距仍比較明顯,這種差距在貧困地區體現得更為明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總體方略,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
報告第一次提出要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法治是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城市與鄉村各有特點,城鄉融合不是消滅而是要體現城鄉差異性的特色,要把多樣性統一起來,和諧起來,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發揮鄉村的自治功能,實現鄉村的自主發展、差異化發展,實現「和而不同」的城鄉融合。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和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深入人心。中國的鄉村治理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養分的充分吸收,也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落實。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國鄉村治理的獨特之處,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近幾年,從中央到地方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多項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享受到改革發展的紅利,上華村村容村貌煥新顏,村集體收入提高三倍多,村民幸福指數顯著提高,這次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更是給村民們吃了顆「定心丸」。陳村莊頭村去年試行土地制度改革,提升了土地價值。莊頭村黨委書記葉國輝表示,連日來,他們在關注十九大報告,其中提到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等政策,讓他們備受鼓舞,為他們下一步紮實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注入一劑有力的強心針。
「農村穩定是廣大農民切身利益。」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黨支部書記許光園代表在農村工作了17年,「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信心倍增,唯有擼起袖子加油干,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鄉村振興專題黨課講稿。
十九大報告提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從報告中看,鄉村振興戰略有六大內涵:一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戰略,強調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建設。三是把深化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作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動能。四是致力於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給農民吃上「定心丸」,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五是致力於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優化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支持和鼓勵農民創業就業,拓寬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渠道,努力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六是致力於加強農村基層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努力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民、愛農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政治、組織和人才保障。
從鄉鎮振興戰略的內涵來看,未來農村發展呈現以下趨勢:
一是各方面資源將回流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家將推動城市和工業反哺、回饋「三農」,根本改變城鄉二元體制下資源幾乎是單向流向城市的狀況,形成資源在城鄉之間的雙向流動。如果說現階段資源從城市流向農村還是涓涓細。
流,那麼不遠的將來,則有望形成滾滾洪流。
二是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將成為資源流向鄉村區域的重要載體。十九大報告沒有提「新型城鎮化」,但「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至關重要。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必將讓夾雜在城鎮之間的鄉村受益,這些城鎮與城鎮之間的鄉村也必將「協調發展」,從而在鄉村振興的歷史進程中,形成資源向鄉村的流動,特別是城市人才資源向鄉村的流動。因此,一方面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應當制定實施城市居民進入鄉村、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戶農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為法律,從而也「加快城市轉移人口農民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條件下,形成城鄉之間人才、人力資源雙向流動,是歷史的必然。
三是農業和非農產業都將加快發展。完成脫貧攻堅的歷史任務,應當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起點和前提。十九大進一步要求「確保到今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展示了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堅定的決心。即使還有深度貧困的人口仍然處於貧困的邊緣,他們也必將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進程中最終走進共同富裕的行列。但要實現農村現代化,不可能只發展農業,還將發展其他產業並且達到現代化的水平。十九大報告也已經明確提出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這就必然要求大量農業專業人才和非農專業人才進入農村。僅憑現有農村中被城鄉二元體制抽選剩下的人口,不僅難以承擔農業現代化建設任務,更不可能承擔農村現代化建設任務。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國家將採取各種政策措施引導農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參與農村現代化建設。
三是污染項目將被清理出農村。「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意味著。
一些已經造成農村污染的項目將被清理出農村,同時必須堅決禁止任何可能帶來污染的各種項目特別是工業項目進入農業和農村。這不僅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國家戰略任務。在制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政策措施時,必須對此做出明確規定,劃出明確紅線。農業發展中的污染問題,包括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將加快獲得解決。
通過對鄉鎮整形戰略內涵及發展方向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定位:
一、農村公路建設發展需求(一)路網連通的需求。產業的興旺,人口的增加,與城市的對接離不開公路建設。在大的方向上,要求農村公路之間、與國省幹線之間互相連通,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以形成良好的公路運輸及出行環境。這就要求我們要修建通村路,打通斷頭路,完善通組路,連接公路網。
(二)農村公路等級提高的需求。在可預見的未來,農村公路交通量將迎來爆髮式增長,以四級公路為主的農村公路路窄、彎多等不利因素將被放大,降低運輸效率,提升運輸成本且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此,農村公路等級提升是未來農村公路建設中年的重要任務。
(三)新施工技術的需求。農村公路施工要儘可能實現「綠色」建設,降低揚塵、噪音等污染,美化施工環境。這就對農村公路建設新技術、新材料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四)實現「建管運養」一體化。除出行外,農村公路已經承載了越來越多的運輸功能,如物流、客運等。這就需要我們在農村公路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公路使用壽命,在運營過程中的實際效用,把建設、管理、養護、運營統籌考慮。
同步實施,以最少、最合理的資金髮揮出農村公路的最大功用。
二、我區農村公路發展現狀我區現有農村公路公里,其中已經硬化公里,未硬化公里。目前全區行政村通暢率,農村公路建設基本適應了當地經濟發展。我區在推進農村個公路建設中主要採取了以下做法:
(一)積極爭取項目。為適應我區經濟發展,近幾年,我區每年在廳下達的計劃外,在考慮各鄉鎮發展及需求的實際情況下,均積極實施計劃外項目,提前1年完成通村公路建設計劃,對拉動地方經濟起到重要作用,促進了大棚、養殖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二)加大政府投入。我區農村公路建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積極投入。地方政府積極籌措農村公路建設配套資金,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此外,我區將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納入地方財政預算,從根本上保障了養護資金來源,為提高養護質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提高養護質量。我區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公司,實施農村公路路基養護、保潔等工作。通過引進機械、家庭承包等形式,有效降低了養護成本,提高了額養護質量,使公路的使用壽命有了明顯的保障。
儘管我區農村公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是農村公路發展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通組路、斷頭路、聯網路仍急需修建,以實現公路建設適度超前的目標。
三、長期發展目標至2035年,我區努力實現農村公路里程公里個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實施縣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公里,縣道危橋改造座,村道危橋改造座。
目標分為2步走,至2022年為第一階段,基本實現農村公路里程公里,個。
自然村通硬化路公里,縣鄉道安全防護工程公里,村道安全防護工程公里縣鄉道危橋改造座,村道危橋改造座。爭取至年,農村公路實現等級提升,路網連通,農村公路建設技術水平提高,形成無污染、安全綠色的施工環境。
四、建議(一)加大上級投入力度。我區是老少邊窮地區,地方政府財力有限。隨著政府不能借貸等一系列新法規的實施,地方政府配套資金能力進一步削弱,難以形成公路建設資金的有效投入。
(二)進一步做好統籌規劃。在項目規劃之初,統籌考慮設計、建設、運營、養護等一些列問題,力爭發揮農村公路的最大效能。
(三)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等級。目前看,農村公路已經有些滯後於經濟發展,急需進行等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