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過去一年,我市人才工作成績可圈可點,實現了省領軍創新創業團隊、省「萬人計劃」、全國示範院士工作站、省級重點企業設計院、**市外國專家工作站培育「五個零突破」。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出台了史上最有「含**量」的人才新政,成立了**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在全市營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人才集聚效應更加突出。圍繞「2+2+2」產業定位,舉辦了浦江人才**行、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大會、新材料領域人才項目對接會等活動,全年引進國家,創歷史新高。人才培養機制更加科學。大力實施人才培育系列工程,不斷加深產業發展與人才鍛造的契合度,舉辦北京大學**市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資本市場與企業股改上市(掛牌)專題培訓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培訓班等主體班次,全面促進在平人才交流互動,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對於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績,市委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的努力表示感謝。
去年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我就人才工作「怎麼看」和「怎麼抓」的問題談了想法,很多方面在實踐中已經有了成果(比如建立產業基**),需要繼續加強;也有一些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比如「四新經濟」發展),需要努力突破。今天,我想就人才工作如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助推**新崛起,再講三句話:
第一,跳出人才看人才。
看待人才工作,一定要有大局觀。當前,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等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湧,將會帶來產業的深刻變革,未來很多行業將被顛覆。順應這一趨勢,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才可持續,反之就會越走越難。在這一過程中,人才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進入動能轉換的關鍵期,招才引智時不我待。剛剛召開的市委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新崛起的決定,**新崛起就要提高方方面面的含**量,尤其需要加快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我總感覺,我們**「四新經濟」還太少,所以今年我們要召開一個「四新經濟」發展大會,重點在新能源、新材料、量子通信等前瞻性、戰略性、革命性產業上提前布局,這些項目是**的明天,一旦做成功了,會帶來裂變式、井噴式的增長。抓好人才工作,就是發展「四新經濟」的突破口,只有在招才上有突破,**新崛起才有希望。
另一方面,進入人才創業的迸發期,招才引智機不可失。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產業化需求,越來越多由人才團隊領銜的項目要找地方落地(現在各地對人才項目的招引力度都很大,開展的`活動一個接一個,出台的政策也是一個比一個更有吸引力),如果我們不重視招引,等到這些項目都塵埃落定,我們也失去了這一輪人才創業的機遇期。所以,我們抓人才工作也要有「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危機感,有「敢於做夢、勇於圓夢」的責任感(**能夠搞氫能源、量子通信、機器人小鎮,我們**憑什麼不行?),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一起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增強主動性,提高能動性,奪取區域競爭的主動權?
第二,親近人才聚人才。
我們要在思想上重視人才、感情上親近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招才引智,像支持企業家創業一樣支持人才創業。
1.栽好梧桐樹。只有栽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去年,我們對產業體系進行了完善,今年要著重做好平台體系完善的文章。從大平台講,工業上主要突出三大主平台,並著手謀劃國家高新區創建。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按照建設專業特色園區的方向,建好一批「區中園」「園中園」,尤其是承載人才項目、符合「四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平台,比如**智創園、星星眾創空間、**新材料產業園、領軍人才創業園等,爭取今年在平台建設上有一個大的突破。從長遠來看,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定是市場化、專業化的創新平台,就像華夏幸福在**打造的上海人才創業園,這些平台有豐富的資源,對市場最敏感,發展的潛力也更大。我們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爭取引進一批這樣的企業來搞創新平台。從功能來看,創新平台的打造要重視生產、生活配套,不斷發展符合人才創新創業需求的各類要素,集聚一批法律諮詢、技術推廣、市場營銷、上市股改、科技代理、工業設計、廣告創意等社會服務機構,在人才項目研發、孵化、產業化過程中提供全程化保障。從主體來看,要堅持政府和企業兩端發力,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建立國際化的產業研究院和外資企業研發中心,爭取實現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零突破」。
2.遞好橄欖枝。人才集聚主要靠兩條路徑,一是內育,二是外引。我們要在重視內育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精準外引的力度。要繪好招才地圖。跟招商引資一樣,我們招才引智也要提高精準度,組織部門和各鎮街道都要深入研究,圍繞專業特色園區的發展方向,制訂詳細的招才地圖,在北京、上海、北美、西歐等海內外人才密集區,建立一批招才工作站,聘請一批招才大使,引進一批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電子信息等符合「四新經濟」方向的人才項目。要用好招才政策。加大人才新政的宣傳力度,做好政策兌現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我們要重視建立和用好產業基**,加大對人才項目的支持力度。要善借招才外力。去年,我們跟北京千人智庫、良倉孵化器、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等達成了合作關係,我們要用好這些資源,通過中介引才、以會引才、以情引才、以才引才、以企引才等多種渠道和方式,推進市場主體與人才資源高效對接。
3.營造暖環境。在去年的全省人才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強調:「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生態的競爭」。要想拴住人才的心,關鍵是要營造溫暖的發展環境。要讓發展更安心。堅持「無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難事不縮手」,包辦牆外事、幫辦牆內事,讓人才安心創業、安心紮根。要讓生活更舒心。我們的公共服務,既要有大眾視野,讓廣大老百姓都有獲得感;也要有人才思維,在住房、就醫、就學等方面開闢為人才服務的綠色通道,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在**工作生活感覺很安心、很舒適。要讓辦事更省心。紮實推進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鎮街道人才科技服務中心建設,健全服務事項、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讓辦事「跑一次」「不用跑」成為常態。同時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堅決打擊吃拿卡要等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要讓服務更順心。繼續辦好各類研修班、培訓班,為人才創業提供幫助,積極引導企業建立股權、期權激勵等現代企業制度,構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的環境,營造支持創業、崇尚創新、容許失敗的社會氛圍。
第三,心繫人才為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密切配合,營造服務人才、服務發展的新局面。
1.緊緊咬定目標。就是要圍繞**新崛起,拔高人才工作的目標,勇於自我加壓,敢於創新突破,確保走在**前列,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2.緊緊壓實責任。就是要各負其責、各盡其能,不僅組織部、人力社保局、科技局要牽好頭,所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都要出好力,牢固樹立「主業」意識,明確職責,主動擔責。
3.緊緊擰緊發條。就是要時時刻刻將人才工作放在心上,多花一份精力、多作一點思考、多出一份力量,努力讓我市的人才工作再上一個台階。
同志們,發展時不我待,讓我們只爭朝夕、善作善成,打造人才匯聚、創新活躍的「魅力之城」,為全面推進**新崛起集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過去一年,我市人才工作成績可圈可點,實現了省領軍創新創業團隊、省「萬人計劃」、全國示範院士工作站、省級重點企業設計院、**市外國專家工作站培育「五個零突破」。人才發展環境更加優化。出台了史上最有「含**量」的人才新政,成立了**市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在全市營造了尊重人才、尊重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人才集聚效應更加突出。圍繞「2+2+2」產業定位,舉辦了浦江人才**行、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大會、新材料領域人才項目對接會等活動,全年引進國家,創歷史新高。人才培養機制更加科學。大力實施人才培育系列工程,不斷加深產業發展與人才鍛造的契合度,舉辦北京大學**市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高級研修班、資本市場與企業股改上市(掛牌)專題培訓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培訓班等主體班次,全面促進在平人才交流互動,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對於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績,市委是充分肯定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的努力表示感謝。
去年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上,我就人才工作「怎麼看」和「怎麼抓」的問題談了想法,很多方面在實踐中已經有了成果(比如建立產業基**),需要繼續加強;也有一些方面還不盡如人意(比如「四新經濟」發展),需要努力突破。今天,我想就人才工作如何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助推**新崛起,再講三句話:
第一,跳出人才看人才。
看待人才工作,一定要有大局觀。當前,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等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湧,將會帶來產業的深刻變革,未來很多行業將被顛覆。順應這一趨勢,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才可持續,反之就會越走越難。在這一過程中,人才工作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進入動能轉換的關鍵期,招才引智時不我待。剛剛召開的市委全會,作出了全面推進**新崛起的決定,**新崛起就要提高方方面面的含**量,尤其需要加快動能轉換,推動高質量發展。我總感覺,我們**「四新經濟」還太少,所以今年我們要召開一個「四新經濟」發展大會,重點在新能源、新材料、量子通信等前瞻性、戰略性、革命性產業上提前布局,這些項目是**的明天,一旦做成功了,會帶來裂變式、井噴式的增長。抓好人才工作,就是發展「四新經濟」的突破口,只有在招才上有突破,**新崛起才有希望。
另一方面,進入人才創業的迸發期,招才引智機不可失。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產業化需求,越來越多由人才團隊領銜的項目要找地方落地(現在各地對人才項目的招引力度都很大,開展的`活動一個接一個,出台的政策也是一個比一個更有吸引力),如果我們不重視招引,等到這些項目都塵埃落定,我們也失去了這一輪人才創業的機遇期。所以,我們抓人才工作也要有「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的危機感,有「敢於做夢、勇於圓夢」的責任感(**能夠搞氫能源、量子通信、機器人小鎮,我們**憑什麼不行?),把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資一起作為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增強主動性,提高能動性,奪取區域競爭的主動權?
第二,親近人才聚人才。
我們要在思想上重視人才、感情上親近人才、工作上支持人才,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招才引智,像支持企業家創業一樣支持人才創業。
1.栽好梧桐樹。只有栽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去年,我們對產業體系進行了完善,今年要著重做好平台體系完善的文章。從大平台講,工業上主要突出三大主平台,並著手謀劃國家高新區創建。在此基礎上,我們要按照建設專業特色園區的方向,建好一批「區中園」「園中園」,尤其是承載人才項目、符合「四新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平台,比如**智創園、星星眾創空間、**新材料產業園、領軍人才創業園等,爭取今年在平台建設上有一個大的突破。從長遠來看,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定是市場化、專業化的創新平台,就像華夏幸福在**打造的上海人才創業園,這些平台有豐富的資源,對市場最敏感,發展的潛力也更大。我們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爭取引進一批這樣的企業來搞創新平台。從功能來看,創新平台的打造要重視生產、生活配套,不斷發展符合人才創新創業需求的各類要素,集聚一批法律諮詢、技術推廣、市場營銷、上市股改、科技代理、工業設計、廣告創意等社會服務機構,在人才項目研發、孵化、產業化過程中提供全程化保障。從主體來看,要堅持政府和企業兩端發力,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和創新投入,建立國際化的產業研究院和外資企業研發中心,爭取實現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零突破」。
2.遞好橄欖枝。人才集聚主要靠兩條路徑,一是內育,二是外引。我們要在重視內育的同時,進一步加大精準外引的力度。要繪好招才地圖。跟招商引資一樣,我們招才引智也要提高精準度,組織部門和各鎮街道都要深入研究,圍繞專業特色園區的發展方向,制訂詳細的招才地圖,在北京、上海、北美、西歐等海內外人才密集區,建立一批招才工作站,聘請一批招才大使,引進一批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電子信息等符合「四新經濟」方向的人才項目。要用好招才政策。加大人才新政的宣傳力度,做好政策兌現工作,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配套政策。我們要重視建立和用好產業基**,加大對人才項目的支持力度。要善借招才外力。去年,我們跟北京千人智庫、良倉孵化器、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等達成了合作關係,我們要用好這些資源,通過中介引才、以會引才、以情引才、以才引才、以企引才等多種渠道和方式,推進市場主體與人才資源高效對接。
3.營造暖環境。在去年的全省人才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強調:「人才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生態的競爭」。要想拴住人才的心,關鍵是要營造溫暖的發展環境。要讓發展更安心。堅持「無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難事不縮手」,包辦牆外事、幫辦牆內事,讓人才安心創業、安心紮根。要讓生活更舒心。我們的公共服務,既要有大眾視野,讓廣大老百姓都有獲得感;也要有人才思維,在住房、就醫、就學等方面開闢為人才服務的綠色通道,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在**工作生活感覺很安心、很舒適。要讓辦事更省心。紮實推進高層次人才服務中心、鎮街道人才科技服務中心建設,健全服務事項、優化服務流程、提高服務效率,讓辦事「跑一次」「不用跑」成為常態。同時要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堅決打擊吃拿卡要等侵害企業利益的行為。要讓服務更順心。繼續辦好各類研修班、培訓班,為人才創業提供幫助,積極引導企業建立股權、期權激勵等現代企業制度,構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的環境,營造支持創業、崇尚創新、容許失敗的社會氛圍。
第三,心繫人才為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需要各級各部門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密切配合,營造服務人才、服務發展的新局面。
1.緊緊咬定目標。就是要圍繞**新崛起,拔高人才工作的目標,勇於自我加壓,敢於創新突破,確保走在**前列,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2.緊緊壓實責任。就是要各負其責、各盡其能,不僅組織部、人力社保局、科技局要牽好頭,所有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都要出好力,牢固樹立「主業」意識,明確職責,主動擔責。
3.緊緊擰緊發條。就是要時時刻刻將人才工作放在心上,多花一份精力、多作一點思考、多出一份力量,努力讓我市的人才工作再上一個台階。
同志們,發展時不我待,讓我們只爭朝夕、善作善成,打造人才匯聚、創新活躍的「魅力之城」,為全面推進**新崛起集聚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