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去年以來兩會諮詢和處理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取得一系列進展,兩岸關係後續發展的問題備受關注和討論。著名的胡六點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涉外事務等方面提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提出我們再次呼籲,根據中國原則,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為了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安排彼此的交往,兩岸可以就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進行政治關係的實際探討。
關鍵詞:精準認識大陸與台灣關係形勢。
一、當前兩岸形勢。
從總體格局來看,祖國大陸緊抓反對和遏制台獨的首要任務,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保持兩岸關係基本穩定。這主要表現為:
1、祖國大陸提出的新主張、新論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台灣人時,提出了和平發展應該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奮鬥的目標的重要主張,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祖國大陸建設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主張的內涵,對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繼續推進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陸續舉辦了兩岸經貿論壇、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等大型系列活動。繼續發表,實行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產生了廣泛影響。
3.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於控制台獨的外部環境。祖國大陸以各種方式向國際社會宣傳對台政策主張,表明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和堅決反對台獨的立場,增進了國際社會對台獨活動危險性的理解和對台獨活動的認識。國際社會承認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的結構。
二、全面落實一中原則是核心問題。
2005年胡連會標誌著大陸兩岸同屬一中的政策思想成熟,成為具體的政策,標誌著國共兩黨20年左右圍繞中國原則進行的事實上的談判終於達成了初步的一致。具體來說,一是在九二共識上放置爭論,大陸不公開否認對方的一中各表,二是在共同願景中明確記載:恢復協議後,優先討論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問題。這在兩岸最敏感的涉外問題上,向台灣人民展示了合理解決的前景,也就是說,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相互表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取得了一致和平衡。
由此可見,近年來兩岸關係轉折進展的根本原因是大陸從胡四點到胡六點的一系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政策調整。特別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史階段的確立,關係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和如何堅持中國的思想,在大陸對台工作中,鄧小平當時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明確了社會主義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地位,整個對台工作的全局對未來的統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國原則的基本法理內涵體現了國際法的一般原則,也體現了兩岸各自憲法的基本精神。
但它的反映和規範,基本上是雙方處於漢賊不雙立,彼此以軍事政治上完全消滅對方為目標的兩岸關係狀態。事實上,自1979年大陸建立和平統一目標以來,雙方如何相互定位,如何適當定義台灣當局在國際法律上的地位問題,成為古今中外無例可循的獨特案例,國際法律上交戰集團、政府認可、繼承理論等無法有效正確處理。顯然,這個問題已經超過了簡單的法律範疇,成為法律和政治的交織,雙方都需要發揮高度的政治智慧。
理的問題。回顧4年來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促成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的關鍵因素,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是對台工作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繼承、豐富和發展了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這一重要思想孕育於反「台獨」鬥爭尖銳之。
時,形成於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的關頭。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30年來在鄧小平同志確立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八項主張指引下兩岸關係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總結了30年來對台工作的基本經驗,在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基礎上,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首次全面系統闡述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張,為在歷史新起點上推動兩岸關係指明了前進方向,成為新形勢下對台工作的指導方針。隨著對台工作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將日益顯現出強大生命力和推動力,這是因為:首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把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繫起來,反映了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內在要求,體現了總攬全局的戰略思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其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鮮明提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論斷,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當把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重要途徑,把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鬥作為強大動力,把繼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作為必要條件,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怎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問題,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第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打開了奮力開拓兩岸關係的前進道路。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政策主張,從政治基礎、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人民往來、協商涉外事務和解決政治軍事問題等六個方面,指明了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努力方向,符合推進兩岸關係的實際需要,既展現了大陸方面的誠意和善意,又回應了台灣方面的合理訴求。第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突出了兩岸同胞的主人翁地位,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靠兩岸同胞共同推動,成果要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明確了以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為宗旨,體現了「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基本理念。最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是我們國家和平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已經明確宣示要堅持和平發展戰略,下決心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興衰不同的強國之路。其核心是以發展的成果增強維護和平的能力,又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問題。這一理念同樣體現在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統一的實踐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成果將不斷為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推進增添新的內涵?
三、大陸的對台政策
面對台灣局勢的複雜變化,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中明確指出:祖國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反對「台灣法理獨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努力推進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
一是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台獨這一首要任務,堅決挫敗台灣當局通過「憲改謀求台灣法理獨立」的活動。這是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的大事。當前台灣當局罔顧台灣民意和國際社會的反對,蓄意製造事端,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是突出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引導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保障。維護台海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繁榮。
這既顯示大陸在開放三十年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民族復興偉大前景的充分信心,也體現出正視現實、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與務實精神。顯然,這賦予雙方在統一前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政治關係」上的平等性基礎。對此,筆者幾年前曾作過這樣的描述:「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不僅是指兩岸在主權上、地理上、血緣上、文化上同屬於一個中國,同時也包含現階段分別存在於兩岸的政治現實以及台灣在國際社會一定範圍內代表中國的現實」。
參考文獻:
[1] 肖楊.「陸生三法」修正案:兩岸文教交流的新機遇[j].台灣工作通訊,2010。
[2] 解德道.中日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之歷史對照[j].職業時空,2011。
[3] 林若紅.台灣高等技職教育體制對大陸高職教育的啟示[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隨著去年以來兩會諮詢和處理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取得一系列進展,兩岸關係後續發展的問題備受關注和討論。著名的胡六點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涉外事務等方面提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針政策,提出我們再次呼籲,根據中國原則,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為了有利於兩岸協商談判,安排彼此的交往,兩岸可以就國家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進行政治關係的實際探討。
關鍵詞:精準認識大陸與台灣關係形勢。
一、當前兩岸形勢。
從總體格局來看,祖國大陸緊抓反對和遏制台獨的首要任務,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保持兩岸關係基本穩定。這主要表現為:
1、祖國大陸提出的新主張、新論述,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胡錦濤總書記在會見參加兩岸經貿論壇的台灣人時,提出了和平發展應該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共同奮鬥的目標的重要主張,進一步深化和豐富了祖國大陸建設和平穩定發展兩岸關係主張的內涵,對推進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繼續推進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陸續舉辦了兩岸經貿論壇、兩岸農業合作論壇等大型系列活動。繼續發表,實行一系列惠及台灣同胞的政策措施,產生了廣泛影響。
3.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於控制台獨的外部環境。祖國大陸以各種方式向國際社會宣傳對台政策主張,表明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意和堅決反對台獨的立場,增進了國際社會對台獨活動危險性的理解和對台獨活動的認識。國際社會承認進一步鞏固了中國的結構。
二、全面落實一中原則是核心問題。
2005年胡連會標誌著大陸兩岸同屬一中的政策思想成熟,成為具體的政策,標誌著國共兩黨20年左右圍繞中國原則進行的事實上的談判終於達成了初步的一致。具體來說,一是在九二共識上放置爭論,大陸不公開否認對方的一中各表,二是在共同願景中明確記載:恢復協議後,優先討論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問題。這在兩岸最敏感的涉外問題上,向台灣人民展示了合理解決的前景,也就是說,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相互表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取得了一致和平衡。
由此可見,近年來兩岸關係轉折進展的根本原因是大陸從胡四點到胡六點的一系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政策調整。特別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歷史階段的確立,關係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和如何堅持中國的思想,在大陸對台工作中,鄧小平當時確立了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明確了社會主義和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樣的地位,整個對台工作的全局對未來的統一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中國原則的基本法理內涵體現了國際法的一般原則,也體現了兩岸各自憲法的基本精神。
但它的反映和規範,基本上是雙方處於漢賊不雙立,彼此以軍事政治上完全消滅對方為目標的兩岸關係狀態。事實上,自1979年大陸建立和平統一目標以來,雙方如何相互定位,如何適當定義台灣當局在國際法律上的地位問題,成為古今中外無例可循的獨特案例,國際法律上交戰集團、政府認可、繼承理論等無法有效正確處理。顯然,這個問題已經超過了簡單的法律範疇,成為法律和政治的交織,雙方都需要發揮高度的政治智慧。
理的問題。回顧4年來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促成兩岸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的關鍵因素,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由此形成的一系列政策主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是對台工作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重要成果,繼承、豐富和發展了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這一重要思想孕育於反「台獨」鬥爭尖銳之。
時,形成於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的關頭。2008年12月3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30年來在鄧小平同志確立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和江澤民同志提出的八項主張指引下兩岸關係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深刻總結了30年來對台工作的基本經驗,在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基礎上,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首次全面系統闡述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和政策主張,為在歷史新起點上推動兩岸關係指明了前進方向,成為新形勢下對台工作的指導方針。隨著對台工作繼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將日益顯現出強大生命力和推動力,這是因為:首先,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把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緊密聯繫起來,反映了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內在要求,體現了總攬全局的戰略思考。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其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鮮明提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論斷,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應當把堅持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作為政治基礎,把深化交流合作、推進協商談判作為重要途徑,把促進兩岸同胞團結奮鬥作為強大動力,把繼續反對「台獨」分裂活動作為必要條件,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怎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問題,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反映了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第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打開了奮力開拓兩岸關係的前進道路。在這一思想指引下提出的政策主張,從政治基礎、經濟合作、文化交流、人民往來、協商涉外事務和解決政治軍事問題等六個方面,指明了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努力方向,符合推進兩岸關係的實際需要,既展現了大陸方面的誠意和善意,又回應了台灣方面的合理訴求。第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突出了兩岸同胞的主人翁地位,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要靠兩岸同胞共同推動,成果要由兩岸同胞共同享有,明確了以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為宗旨,體現了「以人為本、為民謀利」的基本理念。最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是我們國家和平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已經明確宣示要堅持和平發展戰略,下決心走出一條與傳統大國興衰不同的強國之路。其核心是以發展的成果增強維護和平的能力,又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問題。這一理念同樣體現在發展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統一的實踐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成果將不斷為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的推進增添新的內涵?
三、大陸的對台政策
面對台灣局勢的複雜變化,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中明確指出:祖國大陸將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各項政策,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題,堅決反對「台灣法理獨立」等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努力推進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
一是緊緊抓住反對和遏制台獨這一首要任務,堅決挫敗台灣當局通過「憲改謀求台灣法理獨立」的活動。這是關係到國家核心利益的大事。當前台灣當局罔顧台灣民意和國際社會的反對,蓄意製造事端,在分裂祖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是突出和平發展的主題,積極引導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發展是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保障。維護台海和平,促進兩岸共同繁榮。
這既顯示大陸在開放三十年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民族復興偉大前景的充分信心,也體現出正視現實、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與務實精神。顯然,這賦予雙方在統一前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政治關係」上的平等性基礎。對此,筆者幾年前曾作過這樣的描述:「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不僅是指兩岸在主權上、地理上、血緣上、文化上同屬於一個中國,同時也包含現階段分別存在於兩岸的政治現實以及台灣在國際社會一定範圍內代表中國的現實」。
參考文獻:
[1] 肖楊.「陸生三法」修正案:兩岸文教交流的新機遇[j].台灣工作通訊,2010。
[2] 解德道.中日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之歷史對照[j].職業時空,2011。
[3] 林若紅.台灣高等技職教育體制對大陸高職教育的啟示[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