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調研測試五年級道德與法制質量分析一、成績統計學。
科。
應考人數實考人數最高分最低分人均分優秀率及格率道德與法制10661066492680.9280.610.91二、試題分析本次五年級試卷,緊扣教材內容和《道德與法制課程標準》,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試卷內容主要涵蓋五年級上冊四個單元的內容,但側重於三、四單元的內容。試題既重視了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學生道德素養的同時,側重於考查學生對祖國地理、地形、資源情況及相關歷史的了解情況。試題題型結構和難度相對穩定,試題中的難、中、易比例較為合理。試卷共有四種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看圖分析題。試題注重了知識的全面性、基礎性、實踐性,突出了學科特點,具體體現為:
1.題目內容覆蓋面廣,所考查知識點靈活分散在上冊的四個單元,但主要側重考查三、四兩個單元。
2.題目的難易程度比較適中。既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又能實現優、中、差兼顧,體現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但個別題目有些偏,比如:非客觀題的第50小題中「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達了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意志。」另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多數學生沒記住,所以失分嚴重。
3.注重對學生基本社會知識的考查,體現了《道德與法制》幫助學生「了解我們生活的社會、了解我們的祖國。」這一學科特點。具體體現在:填空題的第46、47、50小題和判斷題的34、36、37題,選擇題的第2、9小題。
三、卷面分析從考查結果來看,學生失分量較大,分散在以下幾個題目:
1.非客觀題的第50小題中「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達了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意志。」這是課文中一幅插圖下的文字,上課有作為重點提到,但學生還是掌握的不太好。另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多數學生沒記住,所以失分嚴重。
2.判斷題的第34小題「日月潭「是哪個省的,有不少學生記憶不夠準確,容易混淆,故失分嚴重。
3.連線題中有部分學生由於書本不熟,造成線連不對,美德還要具備哪些優良品質,嚴重失分。
四、主要成績及存在的問題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對我們的生活、對當前的社會、對我們生活的祖國的地理、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但對於一些識記性較強的知識點,仍需加強記憶的準確性,尤其應加強對書本的理解和認識。
2.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觀察生活、了解社會的能力,並習得了一些獲取知識信息的方法和渠道,這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社會、分析社會現象的意識有待加強。同時,學生的生活能力、與認知能力。
3.學生的道德素養得到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養成了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學會了基本的交往技巧。但有一些學生出現了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現象,表現為: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與所學知識不一致,沒有起到規範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
五、改進建議1.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讓學生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記牢,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對書本的了解。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分析歸類,幫助學生辨識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2.理論指導行為,促進學生將所學的道德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規範行為的作用。
3.培養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社會、分析社會現象的意識,養成關心國內外大事,關心我們的祖國的良好習慣,知法守法等,並逐步提高生活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
4.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答題習慣,做到認真審題,準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和要求,並能靈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答題,能夠舉一反三。
科。
應考人數實考人數最高分最低分人均分優秀率及格率道德與法制10661066492680.9280.610.91二、試題分析本次五年級試卷,緊扣教材內容和《道德與法制課程標準》,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試卷內容主要涵蓋五年級上冊四個單元的內容,但側重於三、四單元的內容。試題既重視了對學生知識技能的考查,也注重了對學生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的考查,在考查學生道德素養的同時,側重於考查學生對祖國地理、地形、資源情況及相關歷史的了解情況。試題題型結構和難度相對穩定,試題中的難、中、易比例較為合理。試卷共有四種題型: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看圖分析題。試題注重了知識的全面性、基礎性、實踐性,突出了學科特點,具體體現為:
1.題目內容覆蓋面廣,所考查知識點靈活分散在上冊的四個單元,但主要側重考查三、四兩個單元。
2.題目的難易程度比較適中。既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又能實現優、中、差兼顧,體現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但個別題目有些偏,比如:非客觀題的第50小題中「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達了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意志。」另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多數學生沒記住,所以失分嚴重。
3.注重對學生基本社會知識的考查,體現了《道德與法制》幫助學生「了解我們生活的社會、了解我們的祖國。」這一學科特點。具體體現在:填空題的第46、47、50小題和判斷題的34、36、37題,選擇題的第2、9小題。
三、卷面分析從考查結果來看,學生失分量較大,分散在以下幾個題目:
1.非客觀題的第50小題中「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都。
不可侵犯,表達了中國人民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意志。」這是課文中一幅插圖下的文字,上課有作為重點提到,但學生還是掌握的不太好。另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大多數學生沒記住,所以失分嚴重。
2.判斷題的第34小題「日月潭「是哪個省的,有不少學生記憶不夠準確,容易混淆,故失分嚴重。
3.連線題中有部分學生由於書本不熟,造成線連不對,美德還要具備哪些優良品質,嚴重失分。
四、主要成績及存在的問題1.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對我們的生活、對當前的社會、對我們生活的祖國的地理、歷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但對於一些識記性較強的知識點,仍需加強記憶的準確性,尤其應加強對書本的理解和認識。
2.學生的基本能力得到提升,有了一定的觀察生活、了解社會的能力,並習得了一些獲取知識信息的方法和渠道,這為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社會、分析社會現象的意識有待加強。同時,學生的生活能力、與認知能力。
3.學生的道德素養得到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養成了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學會了基本的交往技巧。但有一些學生出現了理論與實際相脫節的現象,表現為:生活中的行為習慣與所學知識不一致,沒有起到規範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作用。
五、改進建議1.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讓學生將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記牢,尤其是要加強學生對書本的了解。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分析歸類,幫助學生辨識容易混淆的知識點。
2.理論指導行為,促進學生將所學的道德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行為,從而達到規範行為的作用。
3.培養學生觀察生活、了解社會、分析社會現象的意識,養成關心國內外大事,關心我們的祖國的良好習慣,知法守法等,並逐步提高生活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
4.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良好的答題習慣,做到認真審題,準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和要求,並能靈活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答題,能夠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