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車間主任突然向老闆告急,說一筆300萬元的訂單,按照現有的人手和效率將無法完成,要趕緊招人。
老闆聽了氣不打一處來,對車間主任吼道:你當時不是說保證完成的嗎?現在怎麼和我說這些?
車間主任辯解道:之前老馬他們在的時候肯定行啊,大不了加班加點干,可我也沒想到,現在車間那些人,給加班費都不願加班啊!
老闆一時語塞,因為車間主任話裡有話,暗指公司前不久為了補充「新鮮血液」,解僱了好幾個40歲的老員工,新招了一批20歲出頭的年輕人。
原以為這些年輕人工作效率肯定很高,沒想到技術不如老員工倒罷了,還都有個性,想讓他們加班,門都沒有。
老闆無奈,讓車間主任會同人事部馬上招幾名臨時工,給他們分配100萬元的任務,工錢3萬元包干。
老闆還對人事經理說:招不到人,你就辭職吧。
幾天後,終於有一名姓陳的年輕人來應聘。
人事經理把小陳帶到車間後,車間主任看了小陳的熟練操作,點了點頭,繼而又搖了搖頭。
他說道:技術不錯,只可惜了,只有你一個人,不管用啊!
小陳微微一笑:我是聽說你們要包幹才來的,交給我好了。
車間主任皺了皺眉,說道:小伙子,說大話是要吃苦頭的。
人事經理不耐煩地打斷車間主任:老李,這人可是我千辛萬苦……算了,我還有事先走了。
車間主任覺得人事經理這句話說得很奇怪,但眼下最要緊的是把任務完成,有一個是一個。
沒想到小陳又說:我白天就不上班了,晚上我會叫上幾個朋友來幫忙,三天之後完工。
什麼?白天不上班?車間主任有點生氣,但是他轉念一想,還是點了點頭,淡淡地說道:好吧,晚上就交給你了?
車間主任很好奇,下班後就一直留在監控室里,盯著螢幕觀察著車間裡的動靜。
大約晚上8:00左右,小陳帶著幾個人來到車間,他們一進門就熟練地合上電源,同時啟動了20台機器,數控、制坯、鑽孔、打磨、電鍍……。
小陳時不時走到一個戴著頭盔的人身邊,謙虛地請教著什麼?
車間主任放大監控畫面,猛然認出那個戴頭盔的人,就是不久前被公司辭退的老馬。
車間主任嘆了口氣,關閉監控,轉身悄悄地離開了工廠。
幾天後,小陳負責的100萬元生產任務經過了驗收,老闆驚喜之餘,讓人把小陳請到辦公室,當著人事經理和車間主任的面,把30000元現金交到他手上,並且宣布錄用小陳為技術主管,月薪為20000元。
沒想到小陳搖了搖頭,對老闆說:謝謝您的好意,我散漫慣了,不想上班。
說完,小陳拿著30000元現金,頭也不回地走了。
老闆一愣,罵了句:不識抬舉。
出了老闆辦公室,車間主任突然對人事經理說道:老馬他們是你請來的吧。
人事經理大吃一驚,說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車間主任哼一聲:老闆逼著你招人,你完不成任務,就聯繫老馬臨時幫忙。還找了那個小陳作掩護。
人事經理沉默了一會兒,說:你說得大致都對,不過有幾點,你可能沒想到:
1、我不是怕完不成老闆的任務,才去找的老馬,我覺得現在公司遇到了困難,我應該為公司出一份力,而老馬恰好又是合適的人選。至於不讓老馬露面,也是怕老闆難堪。
2、老馬答應回公司幫忙,不完全衝着這30000元工錢,也是考慮到在公司乾了許多年了,和公司還有感情,這才叫上老夥計們一起來幹活。
3、你覺得老馬這樣的技術人才,會沒人要嗎?他們要求晚上來加班,是因為白天都有工作。我們老闆把他們辭退,是聽了網上一些專家的「管理課」,被忽悠瘸了。
4、小陳不是我找來的,是老馬介紹的,他的徒弟。老馬說這個年輕人有知識、懂禮貌,是貨真價實的人才,這次是讓他藉此機會鍛鍊一下,可惜了,他看不上我們公司。
車間主任聽後,重重地嘆了口氣,說道:你說得很感人,我差點就信了。
人事經理說的話未必發自內心,但其中透露出的幾個關係處理,對職場生活有一定的啟示:
1、集體與個人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公司遇到困難,利益受損,個人肯定沒有什麼好處。同樣,公司發展了,也應該讓員工個人享受到紅利,這樣才會形成「齊心合力、同舟共濟」的局面?
2、老闆與員工的利益出發點都是為了「錢」,但兩者差別顯而易見。老闆為了賺錢,有時需要壓榨員工,員工為了掙錢,有時選擇「花樣抗爭」,如果都能設身處地為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大家都會豁然開朗。只不過現實生活中,員工往往非常弱勢,讓員工考慮老闆的感受,有些不講道理。
3、老員工與新員工之間各有所長,有相互競爭關係,也有共同進步空間,作為新員工,對老員工保持尊重、低調謙虛,可能會更好地獲得好感,有助於職場進步。作為老員工,不擺老資格、不做老油條,和年輕人一樣不斷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也不會被輕易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