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員談了一筆300萬元的合同,需要技術支持,沒想到技術員拒絕提供。銷售員生氣地向副總告狀,副總卻說:你先想想自己的錯,處理不好就別乾了。
小李是公司連續三年的「銷售王」,以剛剛過去的一年為例,銷售部全年拿下5000萬元的合同,小李一個人就占了1000萬元,個人提成近20萬元。
銷售經理去年就被提拔為了副總經理,可是卻一直兼任銷售經理。
小李的業績沒話說,人緣也不錯,為什麼老闆不讓他當銷售經理呢?同事們私下認為:這是老闆故意的,讓大家暗地裡較勁,把業績再提一提?
一天,小李與某集團達成一筆300萬元的合作意向,可是對方卻要求對產品增加多個指令模塊,讓設備同時滿足導引、消殺、清廢等服務功能。
小李趕緊與公司「技術大牛」聯繫,把客戶的需求告訴了他,請他儘快草擬技術方案,以便儘早答覆客戶,拿下這筆業務。
大牛接過小李的需求清單,說了句:我知道了。
第二天,小李詢問大牛進展如何,大牛沒好氣地說道:我還有許多事,去找別人吧。
小李覺得這有點不正常,因為往常他提一些小需求,大牛都是很爽快地答應,為什麼這次態度這麼差?
他很不高興,大聲說道:我辛辛苦苦地談業務,不還是為了大家都能拿到獎金嗎?你這個態度,太讓人傷心了。
大牛不屑一顧地看了小李一眼,不客氣地對小李說道:不要說這些沒用的,在這裡,能指揮我的只有我們經理。
這時,技術經理走了過來,了解情況後皺著眉頭對小李說:你說沒用,讓你們經理和我說吧。
這下可把小李氣壞了:你們談有什麼用,最後不還是讓我與大牛對接?多此一舉幹什麼?
技術經理十分生氣,把桌子一拍,怒道:我不和你說了,你走吧。
小李灰頭土臉地離開了技術部,直接就去找副總告狀,說好不容易談了一筆大業務,技術部卻不配合,這樣下去,工作沒法乾了。
本來小李以為副總會支持他的,沒想到副總把小李說了一通:
我帶了你那麼久,怎麼還沒長進?這件事你自行處理吧!先想想自己的錯,處理不好就別乾了?
小李聽後不覺一愣,但他在副總這裡可不敢爭辯,只能吃癟。
他覺得可能是自己說話的態度問題,於是就拉下臉皮,再次去了一趟技術部。
剛到門口,小李隱約聽到技術經理在接電話,不時發出「哦」「好的」——可能是在談事情。
小李耐心地等技術經理接完電話,誠懇地向他道了個歉,然後說這筆合同對公司來說真的很重要,所以還請您儘快安排。
技術經理看了小李一眼,說了一句「哦,好的,你去和大牛對接吧,就說我同意了。」
小李心裡挺不是滋味,覺得技術經理在擺譜,他賠著笑臉去和大牛對接,大牛打電話給技術經理求證,特地開了免提。
技術經理說:小李來的時候,副總正好在給我打電話說這個事,你先把手頭上的事放一放,這幾天加個班,爭取把客戶的需求全部滿足。
大牛關掉免提,對小李說道:既然我們經理開了口,我就把老闆急著要的那個活先放放吧。
小李的內心五味雜陳,至少聽出來兩個意思:其一,技術經理並不是給他面子,而是副總提前打了招呼;其二,大牛之前拒絕他,原來是正在做老闆交待的事。
大牛僅用了一天就完成了技術方案,客戶很滿意,當場簽了300萬元的購銷合同。
小李把合同拿去公司備案,沒想到在副總辦公室遇見了老闆、人事經理和技術經理。
人事經理代表公司宣布:即日起,副總不再兼任銷售部經理,銷售部經理由小李擔任。
看著小李不知所措的樣子,老闆微笑著說:小李啊,恭喜你通過考核。
考核?什麼考核?小李更加懵了?
副總走過來拍拍小李的肩膀,說道:部門負責人的一項基礎技能,就是怎樣和其他部門良好溝通、協作共事,這一點,你之前是非常欠缺的。所以借你談業務這事,老闆特意安排了這次考核,你能認真反思自己的言行,並且立行立改,我們都很放心了。
小李這才明白過來:敢情技術部一反常態讓他難堪,是在完成老闆的一項任務啊!
提幾點感想:
1、跨部門的工作,普通員工不要繞過雙方部門負責人私下聯繫,否則會得罪上司。小李和大牛之前合作愉快,主要是因為上司都不小氣,這在真實職場上是不多見的。
2、跨部門工作推進中出了問題,牽頭的一方不要急著指責別人,要先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小李想當然地認為大牛拖諉、不配合,容易鬧出不必要的誤會,影響同事團結。
3、如果確實是對方不配合導致工作延誤,還是要先坐下來溝通協調,爭取達成共識,實在不行再向上報告。遇到什麼事,都指望領導指令協調,要那麼多部門經理幹什麼?
4、想要升職為部門負責人、高管,光有技術和業績是不夠的,還要有管理手段、溝通技巧等等多種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要有「做人」的水平。
- 職場問答
- 答案列表
職場小故事工作大道理[朗讀]
技術員跳槽到新單位,說好可以拿到30萬以上的年薪,實際上每月拿到手只有「預支」的10000元。技術員提出按月發薪20000元,不要績效獎金,老闆卻百般推託。技術員意識到30萬年薪可能要泡湯,於是不動聲色地沉著應對,後來,老闆把月薪提高到了25000元。
小陳原先是某大廠的技術員,一年下來能拿到大約30萬元的薪水,但是工作強度太大,而且競爭激烈,沒幹兩年,就起了離職的念頭。
恰在此時,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科技公司向他拋來「橄檻枝」,職務是技術副經理,年薪為30萬元。
小陳打聽了一下,這家公司的業務與大廠交集不多,但技術卻是相通的,以他目前的水平完全可以輕鬆應對,不至於經常加班加點,何況手下還有2個人幫忙。
他算了一筆帳:在大廠的年收入是30萬元,起碼有300個工作日,工作時長少說有3000個小時,所以他的時薪其實只有100元。而在新公司,一年是250個工作日,基本不用加班,工作時長是2000個小時,時薪可以達到150元,超出在大廠的百分之五十。
上面的估算,還沒計入身體健康、家庭和諧等方面的影響。不過,小陳沒有細看薪資的發放方式,這為之後的糾紛埋了一個「雷」
小陳來到新公司後,發現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好,原因是他的1名下屬——老李是個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放在大廠,也是技術骨幹。
小陳來新公司後沒多久,就相繼攻克了好幾個「技術難題」,不過他覺得奇怪的是:這些難題老李一個人就能搞定,他都不用出手。
小陳好奇地向老李打聽,每月能拿多少錢。老李樂呵呵地說,每月給10000元。
小陳一愣,覺得老李這麼高的水平,只拿這麼少的錢。
沒想到第一個月的工資發下來,小陳也是10000元。他連忙問是怎麼回事,老闆解釋道:這10000元是預支,餘下的都是獎金,會在第二年發放?
小陳覺得這個薪資發放方案有「陷阱」,因為他在大廠的時候,很多人年底考核結果一出來,績效獎金被扣得所剩無幾。
於是,小陳向老闆提出,每月固定給他發20000元就行,他也不要什麼績效獎金了?
然而,老闆卻大為光火,說道:不是我說你,你來公司幾個月了,干過什麼重活沒有?這樣的工作量,每月給10000元還嫌少?
這下,小陳不開心了,說道:當時可是你讓人求我來上班的啊,我工作越輕鬆,不就說明你選人越正確嗎?
老闆一時語塞,停了幾秒鐘後,說道:小陳啊,我給你的工資是老李那些人的3倍,他們還不知道你的薪水,每月給你發10000元,也是讓他們心理平衡一點。
老闆的話,小陳並不相信——他主動提出降薪,只是為了換個發薪方案,這樣的「便宜」老闆都無動於衷,還指望什麼?
小陳意識到自己的那個「30萬年薪」很可能要泡湯,於是再次問道:您真的不考慮我的建議嗎?可以給公司省60000元啊!
老闆的臉色很不好看,怒道:公司的規矩,是能隨便改的嗎?你要干就干,不幹滾蛋。
小陳這個氣呀,真想拍桌子後一走了之,但這顯然不划算。
這時,老李推開老闆辦公室的門,看到小陳也在,愣了一下,對老闆說道:您找我有事。
老闆把手一揮,沒好氣地對他說:一會兒我再叫你。
看到老李來找老闆,小陳突然想通了許多事,覺得很可能是遇到了下面的情況:
1、老闆迫切地請大廠的技術員來公司,其實是準備辭退老李的,可是沒想到老李在小陳入職後,激發出了工作鬥志,於是老闆算了算成本,就改變了主意。
2、老闆這幾個月看小陳沒什麼工作量,覺得30萬年薪給高了,就想方設法進行拖欠,比較好的方式就是逼小陳主動辭職?
所以,小陳現在面對的不是工資足不足額發的問題,而是會不會丟工作的問題。
想到這裡,小陳對老闆說道:好吧,你說了算。不過我畢竟是從大廠來的,不能丟面子,我會和老李他們說一下本人薪酬真實情況,不然他們會瞧不起我。
老闆聽後吃了一驚,脫口而出道:咱們有工資保密協議的啊,你要想想後果。
小陳淡淡一笑,說道:我覺得老李不應該只拿那麼點錢,我可以介紹他去我之前的大廠,薪水至少翻倍。
老闆沉默半晌,對小陳說:我這個人講誠信,不同意你每月20000元的發放方案,還是按25000元發吧。好好乾,我不會虧待你。
談幾點感想:
1、小陳計算薪酬用的是「時薪法」,值得借鑑,年薪、月薪很多時候具有「欺騙性」,而盤點一年的工作「時薪」則可以更容易地判斷出,是否成為了廉價勞動力。
2、以「年薪」入職的時候,要注意明確薪資發放方式,以及合同其它細節,否則很可能入「坑」
3、小陳和老李技術過硬,所以都有與老闆談條件的資本。他們兩個互相幫助的話,話語權更強,只是能夠理解這一點的人不多。
4、老闆的格局不高,小陳的眼光也不行。以這個老闆目前的行為方式,預示著這個公司的路走不長,小陳放棄大廠平台,確實有些冒失。
小陳原先是某大廠的技術員,一年下來能拿到大約30萬元的薪水,但是工作強度太大,而且競爭激烈,沒幹兩年,就起了離職的念頭。
恰在此時,一家新成立不久的科技公司向他拋來「橄檻枝」,職務是技術副經理,年薪為30萬元。
小陳打聽了一下,這家公司的業務與大廠交集不多,但技術卻是相通的,以他目前的水平完全可以輕鬆應對,不至於經常加班加點,何況手下還有2個人幫忙。
他算了一筆帳:在大廠的年收入是30萬元,起碼有300個工作日,工作時長少說有3000個小時,所以他的時薪其實只有100元。而在新公司,一年是250個工作日,基本不用加班,工作時長是2000個小時,時薪可以達到150元,超出在大廠的百分之五十。
上面的估算,還沒計入身體健康、家庭和諧等方面的影響。不過,小陳沒有細看薪資的發放方式,這為之後的糾紛埋了一個「雷」
小陳來到新公司後,發現情況比他想像的還要好,原因是他的1名下屬——老李是個技術過硬、經驗豐富的老員工,放在大廠,也是技術骨幹。
小陳來新公司後沒多久,就相繼攻克了好幾個「技術難題」,不過他覺得奇怪的是:這些難題老李一個人就能搞定,他都不用出手。
小陳好奇地向老李打聽,每月能拿多少錢。老李樂呵呵地說,每月給10000元。
小陳一愣,覺得老李這麼高的水平,只拿這麼少的錢。
沒想到第一個月的工資發下來,小陳也是10000元。他連忙問是怎麼回事,老闆解釋道:這10000元是預支,餘下的都是獎金,會在第二年發放?
小陳覺得這個薪資發放方案有「陷阱」,因為他在大廠的時候,很多人年底考核結果一出來,績效獎金被扣得所剩無幾。
於是,小陳向老闆提出,每月固定給他發20000元就行,他也不要什麼績效獎金了?
然而,老闆卻大為光火,說道:不是我說你,你來公司幾個月了,干過什麼重活沒有?這樣的工作量,每月給10000元還嫌少?
這下,小陳不開心了,說道:當時可是你讓人求我來上班的啊,我工作越輕鬆,不就說明你選人越正確嗎?
老闆一時語塞,停了幾秒鐘後,說道:小陳啊,我給你的工資是老李那些人的3倍,他們還不知道你的薪水,每月給你發10000元,也是讓他們心理平衡一點。
老闆的話,小陳並不相信——他主動提出降薪,只是為了換個發薪方案,這樣的「便宜」老闆都無動於衷,還指望什麼?
小陳意識到自己的那個「30萬年薪」很可能要泡湯,於是再次問道:您真的不考慮我的建議嗎?可以給公司省60000元啊!
老闆的臉色很不好看,怒道:公司的規矩,是能隨便改的嗎?你要干就干,不幹滾蛋。
小陳這個氣呀,真想拍桌子後一走了之,但這顯然不划算。
這時,老李推開老闆辦公室的門,看到小陳也在,愣了一下,對老闆說道:您找我有事。
老闆把手一揮,沒好氣地對他說:一會兒我再叫你。
看到老李來找老闆,小陳突然想通了許多事,覺得很可能是遇到了下面的情況:
1、老闆迫切地請大廠的技術員來公司,其實是準備辭退老李的,可是沒想到老李在小陳入職後,激發出了工作鬥志,於是老闆算了算成本,就改變了主意。
2、老闆這幾個月看小陳沒什麼工作量,覺得30萬年薪給高了,就想方設法進行拖欠,比較好的方式就是逼小陳主動辭職?
所以,小陳現在面對的不是工資足不足額發的問題,而是會不會丟工作的問題。
想到這裡,小陳對老闆說道:好吧,你說了算。不過我畢竟是從大廠來的,不能丟面子,我會和老李他們說一下本人薪酬真實情況,不然他們會瞧不起我。
老闆聽後吃了一驚,脫口而出道:咱們有工資保密協議的啊,你要想想後果。
小陳淡淡一笑,說道:我覺得老李不應該只拿那麼點錢,我可以介紹他去我之前的大廠,薪水至少翻倍。
老闆沉默半晌,對小陳說:我這個人講誠信,不同意你每月20000元的發放方案,還是按25000元發吧。好好乾,我不會虧待你。
談幾點感想:
1、小陳計算薪酬用的是「時薪法」,值得借鑑,年薪、月薪很多時候具有「欺騙性」,而盤點一年的工作「時薪」則可以更容易地判斷出,是否成為了廉價勞動力。
2、以「年薪」入職的時候,要注意明確薪資發放方式,以及合同其它細節,否則很可能入「坑」
3、小陳和老李技術過硬,所以都有與老闆談條件的資本。他們兩個互相幫助的話,話語權更強,只是能夠理解這一點的人不多。
4、老闆的格局不高,小陳的眼光也不行。以這個老闆目前的行為方式,預示著這個公司的路走不長,小陳放棄大廠平台,確實有些冒失。
公司招了幾名「99後」新人,工資竟然比老員工高3000元。老員工不服,去找老闆理論,希望提高工資,老闆說:不行!於是,老員工提出辭職,老闆說:我話沒說完,急什麼?
老馬在一家科技公司當技術員5年了,月薪是12000元,而且公司每年都按10%的幅度給他漲工資,他很滿意。
不過,老馬的「滿意度」自從新年之後就打了折扣,原因是公司新招了幾名大學生,一進來月工資就是15000元,足足比他高了3000元。
本來以為這幾位大學生是特招進來的「技術大牛」,沒想到完全就是「菜鳥」新人。老馬跑去質問人事經理:你們怎麼面試的?
人事經理說:面試都是按照「結構化」進行的,這幾個小伙子形象、口才都不錯,學歷什麼的更沒得說,年輕人嘛,我們要有耐心帶著他們成長?
老馬聽了氣不打一處來:我們這個崗位,考察口才幹什麼?讓他上機操作操作不就行了嗎?算了,我不和你說這些,就問你,你給年輕人開那麼高的工資,是想羞辱我們這些人嗎?
人事經理無可奈何地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少於這個數不來啊。老闆讓我一定要招98、99年的應屆畢業生,我有什麼辦法?
老馬一想也對,這事還得去問老闆。
老闆得知老馬的來意後,嘴角不自覺地抽搐了一下,告訴了老馬兩點理由:
其一,企業不能只顧掙錢,還要有社會責任。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畢業即失業」,我們有必要在幫助他們就業方面出一點力,所以我才要求只招98、99年的應屆畢業生。
其二,幫助就業也不是做慈善,我得擇優招人。人事經理告訴我,好一點的大學畢業生都得這個工資,少了沒人願意干。所以他們的工資待遇是我定的,實在不行,可以辭退嘛。
老馬不由得一愣——老闆啥時候變得這麼有格局?他一時竟然無從反駁。
他想了想,對老闆說:你給新人高工資我沒意見,但是能不能也給我加點?和他們一樣也行啊!
老闆搖搖頭,說道:不行!給你加工資的話,全公司100來號人都要加,我怎麼受得了?
老馬很生氣,對老闆說:那好吧,你用人才市場來說事,我也要出去試一試,看看我這個老牌技術員,哪一點比剛畢業的大學生差,值不值15000元的工資。
老闆笑了笑,說道:老馬啊,不要逞強了。現在哪個單位招聘不是要35歲以下的,有幾家企業還要40歲以上的人。
老馬氣得臉發白,對老闆說:最近那個項目,我差不多快完成了,技術資料都在我的電腦里,一會兒,你派人來與我交接吧,我不幹了。
老闆一驚,站起來脫口而出道:你沒備份吧。
老馬的心情更差了,說道:用不著備份,都在我頭腦里。
這時,老闆突然哈哈笑了起來,說道:我話還沒說完,急什麼?你的工資問題,我早就安排好了,先和你透露一下,別告訴其他人:
1、你的工資從明年起按15%的幅度增加,大學生那一塊呢,看他們的表現,原則上按10%增加,這樣可以逐步縮小新老員工的差距,不至於讓你們覺得不舒服。
2、下一步,公司還要制定一個辦法,滿5年的老員工可以享受最高2000元的住房補貼,還有每年50000元的無息借款……總之,不會虧待你們這些老夥計的,放心吧。
當今職場,新員工比老員工工資高的情形很普遍,分析起來,大約有以下幾個原因:
1、企業內部建立的薪酬增長機制不科學,老員工的薪資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導致新老員工薪酬倒掛。
2、企業想引入新鮮血液,對擁有高學歷、多證書的新員工期待較高,願意給新員工出高價或溢價,吸引新人加盟。
3、企業對老員工太熟,覺得不過如此,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不滿意。
4、企業認為老員工上有老、下有少,生活壓力大,不會輕易辭職,可以隨便「拿捏」
上面的幾個原因,在管理上是有問題的,缺乏了對「歸屬感」「公平性」等方面的考量,如果相同崗位相同條件下,新人工資大幅度超過老員工水平,必將帶來人員動盪。
很多老員工不僅有技術、有經驗,還有資源,寒了他們的心,企業付出的額外成本很大。現實中,老員工感覺到不公平待遇,帶著團隊、資源投奔競爭對手的情況也不少見。
那麼,面對需要補充新人,而人才市場平均薪酬標準確實遠高於老員工薪資,該如何應對呢?我覺得,上面那個老闆說的話未必能兌現,但思路倒是可以借鑑的,即:
1、優化以能力和績效為基礎的薪酬體系,新進員工工資高要有它的合理性,安排崗位時可以把新員工的能力和優勢展示出來,用工作業績來減少猜忌和不滿。
2,福利方面適當向老員工傾斜。比如工齡補貼,服務期滿多少年有住房補貼或房貸,以及享受其它福利待遇,讓服務公司年限長的老員工有一定「優勢」,避免員工頻繁跳槽。
3、每年調薪時注意統籌,新員工比老員工高太多,就把老員工調薪幅度加一點,反之也是一樣,總的原則是縮小新老員工的工資差距,畢竟「同工同酬」大家都沒什麼話說?
老馬在一家科技公司當技術員5年了,月薪是12000元,而且公司每年都按10%的幅度給他漲工資,他很滿意。
不過,老馬的「滿意度」自從新年之後就打了折扣,原因是公司新招了幾名大學生,一進來月工資就是15000元,足足比他高了3000元。
本來以為這幾位大學生是特招進來的「技術大牛」,沒想到完全就是「菜鳥」新人。老馬跑去質問人事經理:你們怎麼面試的?
人事經理說:面試都是按照「結構化」進行的,這幾個小伙子形象、口才都不錯,學歷什麼的更沒得說,年輕人嘛,我們要有耐心帶著他們成長?
老馬聽了氣不打一處來:我們這個崗位,考察口才幹什麼?讓他上機操作操作不就行了嗎?算了,我不和你說這些,就問你,你給年輕人開那麼高的工資,是想羞辱我們這些人嗎?
人事經理無可奈何地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少於這個數不來啊。老闆讓我一定要招98、99年的應屆畢業生,我有什麼辦法?
老馬一想也對,這事還得去問老闆。
老闆得知老馬的來意後,嘴角不自覺地抽搐了一下,告訴了老馬兩點理由:
其一,企業不能只顧掙錢,還要有社會責任。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畢業即失業」,我們有必要在幫助他們就業方面出一點力,所以我才要求只招98、99年的應屆畢業生。
其二,幫助就業也不是做慈善,我得擇優招人。人事經理告訴我,好一點的大學畢業生都得這個工資,少了沒人願意干。所以他們的工資待遇是我定的,實在不行,可以辭退嘛。
老馬不由得一愣——老闆啥時候變得這麼有格局?他一時竟然無從反駁。
他想了想,對老闆說:你給新人高工資我沒意見,但是能不能也給我加點?和他們一樣也行啊!
老闆搖搖頭,說道:不行!給你加工資的話,全公司100來號人都要加,我怎麼受得了?
老馬很生氣,對老闆說:那好吧,你用人才市場來說事,我也要出去試一試,看看我這個老牌技術員,哪一點比剛畢業的大學生差,值不值15000元的工資。
老闆笑了笑,說道:老馬啊,不要逞強了。現在哪個單位招聘不是要35歲以下的,有幾家企業還要40歲以上的人。
老馬氣得臉發白,對老闆說:最近那個項目,我差不多快完成了,技術資料都在我的電腦里,一會兒,你派人來與我交接吧,我不幹了。
老闆一驚,站起來脫口而出道:你沒備份吧。
老馬的心情更差了,說道:用不著備份,都在我頭腦里。
這時,老闆突然哈哈笑了起來,說道:我話還沒說完,急什麼?你的工資問題,我早就安排好了,先和你透露一下,別告訴其他人:
1、你的工資從明年起按15%的幅度增加,大學生那一塊呢,看他們的表現,原則上按10%增加,這樣可以逐步縮小新老員工的差距,不至於讓你們覺得不舒服。
2、下一步,公司還要制定一個辦法,滿5年的老員工可以享受最高2000元的住房補貼,還有每年50000元的無息借款……總之,不會虧待你們這些老夥計的,放心吧。
當今職場,新員工比老員工工資高的情形很普遍,分析起來,大約有以下幾個原因:
1、企業內部建立的薪酬增長機制不科學,老員工的薪資增長幅度遠遠低於市場平均水平,導致新老員工薪酬倒掛。
2、企業想引入新鮮血液,對擁有高學歷、多證書的新員工期待較高,願意給新員工出高價或溢價,吸引新人加盟。
3、企業對老員工太熟,覺得不過如此,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不滿意。
4、企業認為老員工上有老、下有少,生活壓力大,不會輕易辭職,可以隨便「拿捏」
上面的幾個原因,在管理上是有問題的,缺乏了對「歸屬感」「公平性」等方面的考量,如果相同崗位相同條件下,新人工資大幅度超過老員工水平,必將帶來人員動盪。
很多老員工不僅有技術、有經驗,還有資源,寒了他們的心,企業付出的額外成本很大。現實中,老員工感覺到不公平待遇,帶著團隊、資源投奔競爭對手的情況也不少見。
那麼,面對需要補充新人,而人才市場平均薪酬標準確實遠高於老員工薪資,該如何應對呢?我覺得,上面那個老闆說的話未必能兌現,但思路倒是可以借鑑的,即:
1、優化以能力和績效為基礎的薪酬體系,新進員工工資高要有它的合理性,安排崗位時可以把新員工的能力和優勢展示出來,用工作業績來減少猜忌和不滿。
2,福利方面適當向老員工傾斜。比如工齡補貼,服務期滿多少年有住房補貼或房貸,以及享受其它福利待遇,讓服務公司年限長的老員工有一定「優勢」,避免員工頻繁跳槽。
3、每年調薪時注意統籌,新員工比老員工高太多,就把老員工調薪幅度加一點,反之也是一樣,總的原則是縮小新老員工的工資差距,畢竟「同工同酬」大家都沒什麼話說?
公司裁員,一些人請託人事經理,希望保住工作。沒想到有人卻給人事經理送禮,主動請求被辭退。
節後上班,老闆召集全體員工開了一場「收心會」,表示:大家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轉移到工作上來。要大步流星、小步快跑地動起來、忙起來,把各項工作抓在手中。
不過,會議開完後,老闆發現大家都有些無所事事,不由地皺了眉頭。
人事經理告訴他:現在沒有生產訂單,上班純屬浪費水、電費,不如放假到正月十五再說。
老闆虎著臉說:部門計劃思考了嗎?目標體系建立了嗎?客戶資源維護了嗎?我看你們就是人多閒的!你,馬上回去擬幾個裁員名單,下個星期送給我批。
人事經理一聽頭就大了,因為裁員這個活最不好乾,現在就業形勢不算好,把誰裁了,都會影響生計。何況,老闆也沒說裁誰,我怎麼辦啊!
於是,人事經理想了點子,把這件棘手的事交給了下屬——人事專員小陳,讓他這幾天到各部門徵求下主管意見,擬一個備選名單出來。
很快,公司即將裁員的消息就透露了出去,不少人登門或託人向人事經理打招呼,希望上報裁員名單時「別有我」,人事經理一概把禮物當場拒收,並且推拖道:小陳在辦這事,我不管。
不久,小陳就草擬了一份10人左右的裁員名單,人事經理一看全是沒送禮的,感覺有些蹊蹺,再一看裡面有個人的名字,頓時火冒三丈。
他把小陳喊到辦公室,斥責道:我們雖然很多時候迫於無奈,要做些違背良心的事,但是起碼的職業道德要有吧?千萬不能別人送禮就辦事,沒送禮就給人家穿小鞋啊!
小陳一愣,反駁道:你哪隻眼睛看到我收禮了?人員名單都是各部門主管給我的。
人事經理一拍桌子,指著名單上一個名字對小陳說:他呢?技術部會把他的名字報上來。
小陳一看,原來那是技術部的老技術員——老馬,他撓了撓頭皮,說:也是,這不可能啊!
沒想到當天晚上,老馬就提著大約5000元的禮物登門造訪人事經理。
人事經理嚴肅地讓老馬把禮物帶回去,並且告訴他:裁誰也不會裁你,放心好了。
老馬笑了笑,對人事經理說:你誤會了,是我主動讓主管把我名字報上去的,你在老闆面前說說我的壞話,把我裁了吧。
什麼?人事經理不禁大吃一驚?
老馬繼續說道:不瞞你說,最近有家公司聯繫我讓我跳槽,我在這工作十幾年了,如果辭職的話,小20萬的經濟補償就沒了。現在不是正好有這個機會麼?我拿到補償後,再給你10000元。
人事經理聽了,頓時哭笑不得:別人都把裁員當危機,老馬卻把裁員當機遇,這有技術的人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啊!
老馬走後,人事經理在家想了很久,拿出筆和紙,寫下了3個名字,準備第二天交給老闆。
第二天上午,人事經理徑直走到老闆辦公室,驚訝地發現副總、技術總監也在場。
這麼多」巨頭「都來幹什麼?以前裁員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
老闆沒有理會人事經理的不安,伸手把裁員名單要了過去,副總和技術總監馬上就湊過去看。
隨後,三」巨頭「相互看了看,哈哈笑了起來。老闆把名單兩下就撕了,對人事經理說:不裁人了,你去通知大家,各部門安排1個人值班,其他人正月十五再上班。
人事經理一臉懵,就偷偷去問技術總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技術總監說:你小子還蒙在鼓裡呢?告訴你,你差點被裁了,知道不。
人事經理嚇了一跳,趕緊繼續打聽,聽了總監下面的話後,一下子出了身冷汗。
1、老闆的確想裁員,他和副總商量 了一下,覺得各部門的人都不可或缺,只有人事部的人,大家意見比較大,要裁人也是先裁人事部的人,你小子也在內。
2、副總比較看好你,老闆就把我拉著見證,和副總打賭,是看你會不會昧著良心,把老馬開除了,結果你最後提供的名單里沒有老馬,都是前幾天到你辦公室送禮的。所以,老闆賭輸了,但是你穩了。
3、有幾個人送禮是老闆安排的,不要記在心上,只不過以後更要注意了,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別總是得罪人,說不定哪個就是老闆的人。老馬倒是真的想走,是我忽悠他去你家的,不是他故意的。不過,老闆也不會輕易讓他走的,已經答應給他加工資,他不走了。
4、你的手下小陳這回表現也不錯,並沒有藉此機會玩小動作,這是幸虧你管教得好。說實話,如果他犯了什麼錯,你的責任躲是躲不掉的?
幾點感想:
1、老馬想在跳槽前「撈一筆補償金」的想法,雖然不怎麼地道,但這似乎也沒什麼大錯。老闆就算知道,拿他也沒什麼辦法。這主要是因為老馬技術過硬,老闆離不開他?
2、人事經理能夠堅守職業道德,教育好下屬,關鍵時候自己拿主意,是值得肯定的,這些品質也是他在職場上的立身之本。
3、技術總監的話還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別自作聰明,以為有些事領導不知道,其實這些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並不好糊弄。二是別逃避責任,身處負責人的位置,遇到矛盾要敢於承擔,向下或向上轉移風險是沒有用的,大家都看在眼裡。
節後上班,老闆召集全體員工開了一場「收心會」,表示:大家要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轉移到工作上來。要大步流星、小步快跑地動起來、忙起來,把各項工作抓在手中。
不過,會議開完後,老闆發現大家都有些無所事事,不由地皺了眉頭。
人事經理告訴他:現在沒有生產訂單,上班純屬浪費水、電費,不如放假到正月十五再說。
老闆虎著臉說:部門計劃思考了嗎?目標體系建立了嗎?客戶資源維護了嗎?我看你們就是人多閒的!你,馬上回去擬幾個裁員名單,下個星期送給我批。
人事經理一聽頭就大了,因為裁員這個活最不好乾,現在就業形勢不算好,把誰裁了,都會影響生計。何況,老闆也沒說裁誰,我怎麼辦啊!
於是,人事經理想了點子,把這件棘手的事交給了下屬——人事專員小陳,讓他這幾天到各部門徵求下主管意見,擬一個備選名單出來。
很快,公司即將裁員的消息就透露了出去,不少人登門或託人向人事經理打招呼,希望上報裁員名單時「別有我」,人事經理一概把禮物當場拒收,並且推拖道:小陳在辦這事,我不管。
不久,小陳就草擬了一份10人左右的裁員名單,人事經理一看全是沒送禮的,感覺有些蹊蹺,再一看裡面有個人的名字,頓時火冒三丈。
他把小陳喊到辦公室,斥責道:我們雖然很多時候迫於無奈,要做些違背良心的事,但是起碼的職業道德要有吧?千萬不能別人送禮就辦事,沒送禮就給人家穿小鞋啊!
小陳一愣,反駁道:你哪隻眼睛看到我收禮了?人員名單都是各部門主管給我的。
人事經理一拍桌子,指著名單上一個名字對小陳說:他呢?技術部會把他的名字報上來。
小陳一看,原來那是技術部的老技術員——老馬,他撓了撓頭皮,說:也是,這不可能啊!
沒想到當天晚上,老馬就提著大約5000元的禮物登門造訪人事經理。
人事經理嚴肅地讓老馬把禮物帶回去,並且告訴他:裁誰也不會裁你,放心好了。
老馬笑了笑,對人事經理說:你誤會了,是我主動讓主管把我名字報上去的,你在老闆面前說說我的壞話,把我裁了吧。
什麼?人事經理不禁大吃一驚?
老馬繼續說道:不瞞你說,最近有家公司聯繫我讓我跳槽,我在這工作十幾年了,如果辭職的話,小20萬的經濟補償就沒了。現在不是正好有這個機會麼?我拿到補償後,再給你10000元。
人事經理聽了,頓時哭笑不得:別人都把裁員當危機,老馬卻把裁員當機遇,這有技術的人就是和別人不一樣啊!
老馬走後,人事經理在家想了很久,拿出筆和紙,寫下了3個名字,準備第二天交給老闆。
第二天上午,人事經理徑直走到老闆辦公室,驚訝地發現副總、技術總監也在場。
這麼多」巨頭「都來幹什麼?以前裁員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
老闆沒有理會人事經理的不安,伸手把裁員名單要了過去,副總和技術總監馬上就湊過去看。
隨後,三」巨頭「相互看了看,哈哈笑了起來。老闆把名單兩下就撕了,對人事經理說:不裁人了,你去通知大家,各部門安排1個人值班,其他人正月十五再上班。
人事經理一臉懵,就偷偷去問技術總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技術總監說:你小子還蒙在鼓裡呢?告訴你,你差點被裁了,知道不。
人事經理嚇了一跳,趕緊繼續打聽,聽了總監下面的話後,一下子出了身冷汗。
1、老闆的確想裁員,他和副總商量 了一下,覺得各部門的人都不可或缺,只有人事部的人,大家意見比較大,要裁人也是先裁人事部的人,你小子也在內。
2、副總比較看好你,老闆就把我拉著見證,和副總打賭,是看你會不會昧著良心,把老馬開除了,結果你最後提供的名單里沒有老馬,都是前幾天到你辦公室送禮的。所以,老闆賭輸了,但是你穩了。
3、有幾個人送禮是老闆安排的,不要記在心上,只不過以後更要注意了,做事差不多就行了,別總是得罪人,說不定哪個就是老闆的人。老馬倒是真的想走,是我忽悠他去你家的,不是他故意的。不過,老闆也不會輕易讓他走的,已經答應給他加工資,他不走了。
4、你的手下小陳這回表現也不錯,並沒有藉此機會玩小動作,這是幸虧你管教得好。說實話,如果他犯了什麼錯,你的責任躲是躲不掉的?
幾點感想:
1、老馬想在跳槽前「撈一筆補償金」的想法,雖然不怎麼地道,但這似乎也沒什麼大錯。老闆就算知道,拿他也沒什麼辦法。這主要是因為老馬技術過硬,老闆離不開他?
2、人事經理能夠堅守職業道德,教育好下屬,關鍵時候自己拿主意,是值得肯定的,這些品質也是他在職場上的立身之本。
3、技術總監的話還告訴我們兩件事:一是別自作聰明,以為有些事領導不知道,其實這些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並不好糊弄。二是別逃避責任,身處負責人的位置,遇到矛盾要敢於承擔,向下或向上轉移風險是沒有用的,大家都看在眼裡。
公司採購200萬元的零件,採購經理通過「貨比三家」,把價壓到了130萬元。沒想到副總得知結果後,把採購經理狠狠地罵了一頓。
小陳是某機械公司採購經理,他剛剛上任沒幾天,公司就接到一個500萬元的訂單,其中部分零件需要從第三方採購,經過技術部和財務部的聯合測算,給出了200萬元的預算。
小陳拿到採購任務的時候,不由眼睛一亮,因為這批零件,他有一個遠房親戚的庫房裡有不少存貨,過年的時候,親戚還專程找他喝酒,希望他能關照銷售。
於是小陳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親戚,讓他馬上帶些樣品過來,給車間試用。
沒想到幾天後,車間主任說這批貨質量很差,不能用。
小陳埋怨親戚給自己丟臉,可是親戚卻更生氣:質量不好?要不拿同類產品來比比。
小陳將信將疑,交辦下屬在市場上多跑跑,拿些不同品牌的樣品回來,讓車間比較一下。
下屬一共採購了5個不同品牌的樣品,這一回,車間主任反饋說還是第一次的那批貨好使。
車間主任截然不同的兩次表態,讓小陳有些疑惑,但他沒想太多。
可是在談合同的時候,小陳與親戚起了衝突。
起因是小陳想把總金額壓到100萬元,親戚一聽就傻了眼:你是幫我呢,還是害我呢?
小陳說:你那個廠我又不是沒去過,成本多少我還不清楚?掙個50000塊就差不多了。
親戚的臉一沉:你沒辦過廠,哪裡知道成本?我和你說實話吧,成本起碼130萬,200萬簽合同,我給你20萬,怎麼樣?
小陳怒道:我與你簽合同,不是自己要好處。
親戚冷哼了一聲:你從小就虛榮,是想把報價壓低,在領導面前報功吧。
小陳臉一紅,說道:算了,我不在你這裡買了。
親戚摔門而出之後,小陳立即安排下屬與其他供應商談判,因為掌握了親戚透露出的成本,很快就敲定了一家供應商,報價130萬元。
當小陳把這個結果報告給副總時,本以為副總會誇他能幹,沒想到副總把報價單往旁邊一放,問他:為什麼不選你親戚?
小陳一聽,汗都下來了,因為他喊親戚來這事,並沒有告訴其他人,但副總卻仿佛瞭若指掌。
於是,他趕緊解釋道:公司有紀律,我是絕不會謀私的。
副總不置可否,把報價單又拿起來看了看,突然把桌子一拍,狠狠地把小陳罵了一頓:你是怎麼當上經理的?採購的目標是優質優價,不是越便宜越好,你懂不懂?130萬,130萬會買到好貨?
小陳吃了一驚,說道:根據我們的調研,目前市場上最好的產品,成本也就130萬元。
副總大聲問道:售後服務呢?耗材呢?還有,都像你這樣按成本談生意,誰還敢與我們打交道。
小陳一時無言以對,副總又說道: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讓車間自己組建採購小組來辦。
小陳感覺自己被打臉了,但副總這麼說,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幾天後,副總讓小陳去車間,與車間主任共同代表公司簽一份採購合同。
小陳驚訝地發現,供應商竟然就是自己的那個親戚,而採購合同金額則是199萬元。
小陳的臉色很不好看,但當著親戚的面不好發作,就把車間主任喊到一邊,說:這個合同我沒經手,讓我簽什麼字?
車間主任看了小陳一眼,說道:這不是你親戚麼?副總讓你做好人,你怎麼還不幹?
這時,親戚也笑眯眯地走過來,對小陳說:老表,放心好了,我現在和李總、主任都是朋友了。
小陳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想必過程是這樣的:
1、親戚與小陳不歡而散後,動用自己的關係找到了車間主任,然後又找到了副總,結果他們之間的洽談非常順利,只是其中的內容不得而知。
2、副總讓小陳會同車間主任共同在合同上簽字,不可能是想讓小陳做「順水人情」,只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出了事讓小陳背鍋罷了。
小陳找了個藉口,沒有在合同上簽字,而是悄悄地去找了老闆,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心痛地表示,幾十萬的錢就這麼浪費了。
沒想到老闆沉吟半晌,說道:有些事我是知道的,只是不說罷了。這個報價沒有高出市場價,我能接受,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小陳被老闆的言論驚呆了:怎麼,難道老闆也能在採購裡面撈好處?
這時,老闆又微笑著對小陳說:你連親戚的忙都不肯幫,以後還會有朋友嗎?下周起,你還是去銷售部鍛鍊一下吧。
提點感想:
1、老闆後來說那些話,並非真正的「無所謂」,只是因為他不能肯定副總和車間主任一定在採購中侵害了公司利益,因為小陳所述,只是一面之辭,何況合同金額並沒有超過預算。
2、採購和銷售之間的談判,是博弈也是妥協,雙方都沒必要希望好處都占了,互惠互利才是長期合作的基礎。
3、職場上「做人」是基本要求。誰都有親戚朋友,手中握有資源,如果連親戚朋友的忙都不肯幫,誰還與你交往?當然,這裡面要分清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還有一個「度」
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
小陳是某機械公司採購經理,他剛剛上任沒幾天,公司就接到一個500萬元的訂單,其中部分零件需要從第三方採購,經過技術部和財務部的聯合測算,給出了200萬元的預算。
小陳拿到採購任務的時候,不由眼睛一亮,因為這批零件,他有一個遠房親戚的庫房裡有不少存貨,過年的時候,親戚還專程找他喝酒,希望他能關照銷售。
於是小陳把這個消息告訴給了親戚,讓他馬上帶些樣品過來,給車間試用。
沒想到幾天後,車間主任說這批貨質量很差,不能用。
小陳埋怨親戚給自己丟臉,可是親戚卻更生氣:質量不好?要不拿同類產品來比比。
小陳將信將疑,交辦下屬在市場上多跑跑,拿些不同品牌的樣品回來,讓車間比較一下。
下屬一共採購了5個不同品牌的樣品,這一回,車間主任反饋說還是第一次的那批貨好使。
車間主任截然不同的兩次表態,讓小陳有些疑惑,但他沒想太多。
可是在談合同的時候,小陳與親戚起了衝突。
起因是小陳想把總金額壓到100萬元,親戚一聽就傻了眼:你是幫我呢,還是害我呢?
小陳說:你那個廠我又不是沒去過,成本多少我還不清楚?掙個50000塊就差不多了。
親戚的臉一沉:你沒辦過廠,哪裡知道成本?我和你說實話吧,成本起碼130萬,200萬簽合同,我給你20萬,怎麼樣?
小陳怒道:我與你簽合同,不是自己要好處。
親戚冷哼了一聲:你從小就虛榮,是想把報價壓低,在領導面前報功吧。
小陳臉一紅,說道:算了,我不在你這裡買了。
親戚摔門而出之後,小陳立即安排下屬與其他供應商談判,因為掌握了親戚透露出的成本,很快就敲定了一家供應商,報價130萬元。
當小陳把這個結果報告給副總時,本以為副總會誇他能幹,沒想到副總把報價單往旁邊一放,問他:為什麼不選你親戚?
小陳一聽,汗都下來了,因為他喊親戚來這事,並沒有告訴其他人,但副總卻仿佛瞭若指掌。
於是,他趕緊解釋道:公司有紀律,我是絕不會謀私的。
副總不置可否,把報價單又拿起來看了看,突然把桌子一拍,狠狠地把小陳罵了一頓:你是怎麼當上經理的?採購的目標是優質優價,不是越便宜越好,你懂不懂?130萬,130萬會買到好貨?
小陳吃了一驚,說道:根據我們的調研,目前市場上最好的產品,成本也就130萬元。
副總大聲問道:售後服務呢?耗材呢?還有,都像你這樣按成本談生意,誰還敢與我們打交道。
小陳一時無言以對,副總又說道:這事你不用操心了,我讓車間自己組建採購小組來辦。
小陳感覺自己被打臉了,但副總這麼說,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幾天後,副總讓小陳去車間,與車間主任共同代表公司簽一份採購合同。
小陳驚訝地發現,供應商竟然就是自己的那個親戚,而採購合同金額則是199萬元。
小陳的臉色很不好看,但當著親戚的面不好發作,就把車間主任喊到一邊,說:這個合同我沒經手,讓我簽什麼字?
車間主任看了小陳一眼,說道:這不是你親戚麼?副總讓你做好人,你怎麼還不幹?
這時,親戚也笑眯眯地走過來,對小陳說:老表,放心好了,我現在和李總、主任都是朋友了。
小陳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想必過程是這樣的:
1、親戚與小陳不歡而散後,動用自己的關係找到了車間主任,然後又找到了副總,結果他們之間的洽談非常順利,只是其中的內容不得而知。
2、副總讓小陳會同車間主任共同在合同上簽字,不可能是想讓小陳做「順水人情」,只是想給自己留條後路,出了事讓小陳背鍋罷了。
小陳找了個藉口,沒有在合同上簽字,而是悄悄地去找了老闆,把這件事告訴了他,心痛地表示,幾十萬的錢就這麼浪費了。
沒想到老闆沉吟半晌,說道:有些事我是知道的,只是不說罷了。這個報價沒有高出市場價,我能接受,你也不要想太多了。
小陳被老闆的言論驚呆了:怎麼,難道老闆也能在採購裡面撈好處?
這時,老闆又微笑著對小陳說:你連親戚的忙都不肯幫,以後還會有朋友嗎?下周起,你還是去銷售部鍛鍊一下吧。
提點感想:
1、老闆後來說那些話,並非真正的「無所謂」,只是因為他不能肯定副總和車間主任一定在採購中侵害了公司利益,因為小陳所述,只是一面之辭,何況合同金額並沒有超過預算。
2、採購和銷售之間的談判,是博弈也是妥協,雙方都沒必要希望好處都占了,互惠互利才是長期合作的基礎。
3、職場上「做人」是基本要求。誰都有親戚朋友,手中握有資源,如果連親戚朋友的忙都不肯幫,誰還與你交往?當然,這裡面要分清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還有一個「度」
不知道我說得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