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國傳統道德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而清正廉潔,則是百姓對為官者的最大期盼。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剛正不阿、廉潔自律的仁人志士,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廉政故事,在華夏文化中已成經典。
01廉潔小故事一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任徐州知府時,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至今徐州城鄉還流傳著他不少的佳話。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制止,並囑咐家人不准宣揚。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著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說:「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家人聽後,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說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願大人常康健,勤為百姓除贓官。」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僕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著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後蘇東坡雖賦閒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懲貪除惡的好名聲卻在民間永遠流傳。
02廉潔小故事二
公儀休是戰國初期魯國宰相,他堅持奉職循理,以德治國,始終不變,使朝廷大小官員自守清正,既不與百姓爭利,也不妄取小惠。公儀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別喜歡吃魚。宰相愛吃魚,自然就有人主動給他送魚。一天,有一送魚者帶著一筐上等新鮮魚,給公儀休送來。但他堅辭不受。送魚者大為不解地問:「聽說宰相喜歡吃魚,特意給您送來,不知為什麼您又不收呢?」公儀休笑了笑,對送魚者說:「正是因為我特別愛吃魚,所以我才堅決拒絕接受任何人饋送的魚。道理很簡單,我身為宰相,而宰相的俸祿足夠我自己買魚的開銷,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別人的魚而被罷免官職,那誰還給我送魚呢?這就是我不受魚的原由啊!」
03廉潔小故事三
東漢時,羊續長期擔任南陽太守,但是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因為官清正廉潔,倍受當時人們的尊敬,都稱他是「清廉太守」。有個下屬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幾條鮮魚送給羊續,請他嘗嘗。羊續雖然把魚收下了,但卻沒有吃,而是懸掛在庭堂上。過了些日子那個下屬又送魚給羊續,羊續指著庭堂上懸掛的乾魚說:「你原先送給我的魚,如今還掛著哪,不用再送啦!」來人本來想趁著送魚的機會請太守辦點私事,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好意思開口了。以後,也再不敢給太守送東西了。羊續不僅對下屬們如此,就是對自己的至親也是這樣。他在州衙辦公,妻兒希望能和羊續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個照應。羊續領著妻子、兒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兒見到屋裡全部財產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舊短衣,幾斗麥子和一點鹽。羊續對兒子說:「我就是這樣過日子,你們要到這來住,叫我拿什麼供養你們母子呢?還是回鄉下家中住吧。」兒子不解地說:「人家父親當官,三親六故都受惠,可我們借不上一點光。」還是妻子了解羊續,對兒子說:「你還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讀了些書,對清官十分敬仰。現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麼迷惑了呢?」兒子羞愧地低下了頭。於是欣然和母親一起回到鄉下去了。
04廉潔小故事四
清康熙初年,原廣西羅城縣令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全省唯一「卓異」,升任合州知州。其子從山西老家來看他,他僅有一隻還捨不得吃的咸鴨,乃割下一半作為讓兒子帶回老家的禮品,因此人稱「半鴨知縣」。離開羅城時,堂堂一位縣令,竟然連赴任的路資也沒有。當地百姓聽到于成龍離去的消息,一片哭號,依依不捨,相送數十里。後來他出任堂堂兩江總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館不住公館。在總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時人稱之「於青菜」。當他逝世後,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萬人」。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稱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05廉潔小故事五
北宋時期有位州官,為人極其廉潔。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送來一封上司的來信。他猜想這必須朝廷有什麼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點上蠟燭閱讀。誰知讀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蠟燭吹滅,把自我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往下看。公差很納悶,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我出錢買的亮嗎之後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關於他留在京城家屬的情景,他認為這私事,不能點官家的蠟燭。在有些人看來,為了半封家書,竟然換燭再讀,實在有點「小題大做」。但正這樣的小事,卻更能從細節上表現出一個人的品質。
01廉潔小故事一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他在擔任徐州知府時,以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著稱,受到徐州百姓的稱道和傳頌。至今徐州城鄉還流傳著他不少的佳話。蘇東坡五十歲的時候,家人要為其祝壽,蘇東坡一再制止,並囑咐家人不准宣揚。誰料,壽辰這一天,來了一個送禮人,雙手抱著一盆盛開的月季花,家人便問:「請問尊姓大名,有何事?」來者說:「我叫趙錢孫李,來祝壽的。」家人聽罷,奇怪地笑道:「那有這樣的名字呢?」來者說:「我本姓趙,右鄰姓錢,左鄰姓孫,對門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壽,大家推薦我送一盆月月紅,給知府大人做壽禮。」家人聽後,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從不收禮,只好叫來者說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開花落無間斷,春去春來不相關。但願大人常康健,勤為百姓除贓官。」家人把詩寫在紙上,叫僕人把詩送給蘇東坡看,讓他來處理此事。不一會蘇東坡出來,親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著詠詩道:「趙錢孫李張王陳,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撫心問,丹心要學月月紅。」後蘇東坡雖賦閒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懲貪除惡的好名聲卻在民間永遠流傳。
02廉潔小故事二
公儀休是戰國初期魯國宰相,他堅持奉職循理,以德治國,始終不變,使朝廷大小官員自守清正,既不與百姓爭利,也不妄取小惠。公儀休有一嗜好,就是特別喜歡吃魚。宰相愛吃魚,自然就有人主動給他送魚。一天,有一送魚者帶著一筐上等新鮮魚,給公儀休送來。但他堅辭不受。送魚者大為不解地問:「聽說宰相喜歡吃魚,特意給您送來,不知為什麼您又不收呢?」公儀休笑了笑,對送魚者說:「正是因為我特別愛吃魚,所以我才堅決拒絕接受任何人饋送的魚。道理很簡單,我身為宰相,而宰相的俸祿足夠我自己買魚的開銷,假如今天我因接受別人的魚而被罷免官職,那誰還給我送魚呢?這就是我不受魚的原由啊!」
03廉潔小故事三
東漢時,羊續長期擔任南陽太守,但是一直過著儉樸的生活,因為官清正廉潔,倍受當時人們的尊敬,都稱他是「清廉太守」。有個下屬看到太守的生活太清苦了,一天就拿了幾條鮮魚送給羊續,請他嘗嘗。羊續雖然把魚收下了,但卻沒有吃,而是懸掛在庭堂上。過了些日子那個下屬又送魚給羊續,羊續指著庭堂上懸掛的乾魚說:「你原先送給我的魚,如今還掛著哪,不用再送啦!」來人本來想趁著送魚的機會請太守辦點私事,遇到這種情況,就不好意思開口了。以後,也再不敢給太守送東西了。羊續不僅對下屬們如此,就是對自己的至親也是這樣。他在州衙辦公,妻兒希望能和羊續住在一起,生活上好有個照應。羊續領著妻子、兒子到了他住的地方。妻兒見到屋裡全部財產只是一床粗布被、一件舊短衣,幾斗麥子和一點鹽。羊續對兒子說:「我就是這樣過日子,你們要到這來住,叫我拿什麼供養你們母子呢?還是回鄉下家中住吧。」兒子不解地說:「人家父親當官,三親六故都受惠,可我們借不上一點光。」還是妻子了解羊續,對兒子說:「你還不了解你爹呀。你也讀了些書,對清官十分敬仰。現在清官就在你面前,怎麼迷惑了呢?」兒子羞愧地低下了頭。於是欣然和母親一起回到鄉下去了。
04廉潔小故事四
清康熙初年,原廣西羅城縣令于成龍,被兩廣總督金光祖舉薦為全省唯一「卓異」,升任合州知州。其子從山西老家來看他,他僅有一隻還捨不得吃的咸鴨,乃割下一半作為讓兒子帶回老家的禮品,因此人稱「半鴨知縣」。離開羅城時,堂堂一位縣令,竟然連赴任的路資也沒有。當地百姓聽到于成龍離去的消息,一片哭號,依依不捨,相送數十里。後來他出任堂堂兩江總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館不住公館。在總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時人稱之「於青菜」。當他逝世後,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萬人」。康熙帝破例親為撰寫碑文,稱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05廉潔小故事五
北宋時期有位州官,為人極其廉潔。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送來一封上司的來信。他猜想這必須朝廷有什麼重要指示,立刻命令公差點上蠟燭閱讀。誰知讀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蠟燭吹滅,把自我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往下看。公差很納悶,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我出錢買的亮嗎之後才明白,那封信有小半關於他留在京城家屬的情景,他認為這私事,不能點官家的蠟燭。在有些人看來,為了半封家書,竟然換燭再讀,實在有點「小題大做」。但正這樣的小事,卻更能從細節上表現出一個人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