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應對主要是從風險應對的重要性、風險應對的方法、風險應對的要求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講授,以親身經歷的具體事例為大家講授了豐富的一課。通過參加本次讀書班,我學習到了面對風險應該如何冷靜應對,從哪些方面進行著手處理。下面是我的幾點體會:
一、風險無處不在,將「控險是第一責任」放在首位
從風險應對的重要性來看,我們面臨的風險種類繁多,如操作、合規、法律、聲譽等,銀行的風險應對事關金融安全和國家安全。我們要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特別是要注重加強對經濟金融、法律法規等方方面面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當前習總書記對年輕幹部的「七種能力」要求中風險應對是重要的一種能力,年輕幹部要增強風險意識,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挑戰做到心中有數,努力成為應對風險的行家裡手,提升見識和膽識。作為銀行工作人員,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好風險應對的準備。
二、因險施策、選用有效方法化解風險
從「主動應對不迴避」、「最壞準備不僥倖」、「查實速斷不猶豫」、「積極溝通不封閉」、「內外有別不單一」、「預案充分不留患」六種風險應對方法的「一般要求」、「實踐中容易出現的情形」和「較好的應對方法」三種情景進行了逐個講解,並通過身邊的案例來幫助大家理解和加深記憶。這告誡我們,風險往往會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發展,這要求我們面對風險,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進行有效化解。遇到風險事件,首先要冷靜思考、對風險情況做出預判,並按照相關制度進行報送情況,按照事先的應急預案,做好風險化解。
三、居安思危、警鐘長鳴
「發展是第一要務,控險是第一責任」,這是對我們提出的風險應對的最基本要求。同時也從事前防範和風險化解兩方面做出了重要指示,這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抓好制度執行,帶好隊伍。一是要加強員工思想素質和風險防範意識的培養,增強依法合規經營的理念。加強個人的法律法規、制度學習,加強思想教育,這是從源頭上杜絕違規違章行為的重要手段。加強對自身的風險防範教育,認識到社會的複雜性和銀行經營風險的普遍性,認識到銀行本身就是高風險行業,必須把風險防範放在第一位。要根除以信任代替管理,以習慣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紀律,珍惜自己的職業生涯,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規範操作,從源頭上預防風險的發生。二是要建立建全風險制度。「十個案件九違章」有章不循,違規操作,檢查不細,監督不力,實屬重要根源,無數案件、事故、教訓,都反應出制度管理還存在一定的漏洞。不斷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並作為風險防範的前提條件,要認真紮實地貫徹執行案件防範責任制的規定,促進內部防範機制的強化與完善。三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需要有充沛頑強的鬥爭精神。要敢於擔當、敢於鬥爭,保持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年輕幹部要增強鬥爭本領,永葆鬥爭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切實把穩健發展工作做實做好。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推進各項事業心得體會[朗讀]
回顧黨的百年歷程發現,我們黨總是在應對挑戰、克服困難、戰勝風險、破解危局中不斷前行。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深刻總結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的經驗,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妥善應對重大風險挑戰,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和長期執政地位,順利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
思想認識上不斷深化重大風險規律的研判。
正如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充分說明思想理論及其科學認識對人們的行動實踐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此,我們黨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過程中,始終把思想認識這個「總開關」放在首要位置,逐漸深化對重大風險規律的研判。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在成立伊始就認識到,殘酷的鬥爭形勢和中外敵對勢力的暴力鎮壓使黨面臨生死存亡的重大風險。通過對革命鬥爭形勢的正確判斷和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理解的糾偏,我們黨逐漸化解了一些重大而且異常複雜的風險挑戰。隨著革命鬥爭形勢的不斷發展,面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勾結,1946年8月,毛澤東與美國記者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不僅是對當時所面臨的重大風險的科學認識,而且增強了人們應對重大風險的必勝信心。在革命即將勝利前夕,我們黨又警醒地認識到「糖衣炮彈」是重大風險。因此,提出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到「兩個務必」。伴隨新中國的成立,我們黨從局部執政走向全面執政。內外環境發生的巨大改變,使我們黨認識到國內外敵對勢力妄圖顛覆破壞新生政權引發的重大風險和部分黨員幹部作風問題帶來的重大風險,是我們黨當時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不斷開放的環境和全球化的浪潮使我們黨認識到意識形態安全和經濟主權及貿易安全等領域的風險逐漸增大。
進入新時代,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警醒全黨:「我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既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也有來自自然界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黑天鵝』、『灰犀牛』還會不期而至。」這既是對當前所面臨的重大風險挑戰的精準概括,也體現了我們黨對重大風險挑戰規律的深化認識。
基本理念上堅持防患於未然。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古人就懂得防患於未然的質樸道理。老子曾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其意思是,要在局面沒有暴露之前就做好謀劃,在事情尚能控制時就能見微知著,在風險沒有產生之前就處理妥當。事實確實如此,很多風險都不完全是憑空產生、突然顯現的,而是有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這是任何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回顧我們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歷程可以看出,我們黨始終堅持防患於未然的基本理念。可以說,自成黨立以來,我們黨就堅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始終保持「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的憂患意識,努力做到「居安思危」。
比如,在黨成立之初,雖然革命隊伍逐漸壯大,但是我們黨清醒地意識到一些黨員文化水平不高、自我約束能力不足。於是,迅速著手開展思想教育,以防部分黨員思想滑坡進而危及黨的生存。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同樣胸懷憂患意識,通過開展整風運動,以防不良作風侵蝕黨的健康肌體。改革開放以後,針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外部風險,我們黨提出要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警醒外部挑戰所衍生的附帶風險。因此,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形勢既有充分條件也有巨大挑戰。特別是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民粹主義等泛濫盛行,使我們面臨的風險增多、挑戰增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要看到「『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我們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做好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社會上、外交上、軍事上各種鬥爭的準備,層層負責、人人擔當。」這就是以鮮明的憂患意識告誡全黨要堅持防患於未然。
戰略思維上堅持謀大局觀大勢。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能否樹立戰略思維是一個政黨是否成熟的顯見標識。回顧百年歷程可見,強調戰略思維、堅持謀大局、觀大勢是我們黨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時的基本思維方式。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嚴峻殘酷的鬥爭形勢,我們黨就以強烈的戰略思維繫統性地開展風險防範工作。比如,面對大革命失敗後的重大危機,我們黨基於中國革命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突出強調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同時,還基於建立革命聯盟的需要,把推進統一戰線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面對開放環境帶來的意識形態風險,我們黨突出強調思想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抓好,不能放鬆」。
進入新時代,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工作要做實做細,要「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特別是告誡全黨認識和處置風險要多政治角度看問題,把重大風險上升到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上升到事關國家安全、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這些都充分彰顯出強烈的戰略思維。
無須諱言,任何社會自古以來就存在風險挑戰。不同的只是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水平和應對能力。百年來,我們黨始終以「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的憂患意識、「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和「心中有數、對症下藥」的方式方法,妥善應對了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和艱難險阻,並積累了寶貴經驗。回顧這些歷程經驗有助於我們繼續攻堅克難、取得更大成功。
思想認識上不斷深化重大風險規律的研判。
正如馬克思所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充分說明思想理論及其科學認識對人們的行動實踐發揮著重要作用。正如此,我們黨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過程中,始終把思想認識這個「總開關」放在首要位置,逐漸深化對重大風險規律的研判。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在成立伊始就認識到,殘酷的鬥爭形勢和中外敵對勢力的暴力鎮壓使黨面臨生死存亡的重大風險。通過對革命鬥爭形勢的正確判斷和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式理解的糾偏,我們黨逐漸化解了一些重大而且異常複雜的風險挑戰。隨著革命鬥爭形勢的不斷發展,面對帝國主義和反動派的勾結,1946年8月,毛澤東與美國記者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這不僅是對當時所面臨的重大風險的科學認識,而且增強了人們應對重大風險的必勝信心。在革命即將勝利前夕,我們黨又警醒地認識到「糖衣炮彈」是重大風險。因此,提出要保持清醒頭腦、做到「兩個務必」。伴隨新中國的成立,我們黨從局部執政走向全面執政。內外環境發生的巨大改變,使我們黨認識到國內外敵對勢力妄圖顛覆破壞新生政權引發的重大風險和部分黨員幹部作風問題帶來的重大風險,是我們黨當時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不斷開放的環境和全球化的浪潮使我們黨認識到意識形態安全和經濟主權及貿易安全等領域的風險逐漸增大。
進入新時代,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錯綜複雜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警醒全黨:「我國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既有國內的也有國際的,既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的也有來自自然界的,既有傳統的也有非傳統的,『黑天鵝』、『灰犀牛』還會不期而至。」這既是對當前所面臨的重大風險挑戰的精準概括,也體現了我們黨對重大風險挑戰規律的深化認識。
基本理念上堅持防患於未然。
「事者,生於慮,成於務,失於傲。」古人就懂得防患於未然的質樸道理。老子曾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其意思是,要在局面沒有暴露之前就做好謀劃,在事情尚能控制時就能見微知著,在風險沒有產生之前就處理妥當。事實確實如此,很多風險都不完全是憑空產生、突然顯現的,而是有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這是任何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
回顧我們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歷程可以看出,我們黨始終堅持防患於未然的基本理念。可以說,自成黨立以來,我們黨就堅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始終保持「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樂不忘憂」的憂患意識,努力做到「居安思危」。
比如,在黨成立之初,雖然革命隊伍逐漸壯大,但是我們黨清醒地意識到一些黨員文化水平不高、自我約束能力不足。於是,迅速著手開展思想教育,以防部分黨員思想滑坡進而危及黨的生存。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同樣胸懷憂患意識,通過開展整風運動,以防不良作風侵蝕黨的健康肌體。改革開放以後,針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巨大外部風險,我們黨提出要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警醒外部挑戰所衍生的附帶風險。因此,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進入新時代,我們面臨的形勢既有充分條件也有巨大挑戰。特別是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民粹主義等泛濫盛行,使我們面臨的風險增多、挑戰增大。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要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憂患意識,「全黨同志一定要登高望遠、居安思危。」要看到「『明者防禍於未萌,智者圖患於將來』。我們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做好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社會上、外交上、軍事上各種鬥爭的準備,層層負責、人人擔當。」這就是以鮮明的憂患意識告誡全黨要堅持防患於未然。
戰略思維上堅持謀大局觀大勢。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能否樹立戰略思維是一個政黨是否成熟的顯見標識。回顧百年歷程可見,強調戰略思維、堅持謀大局、觀大勢是我們黨在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時的基本思維方式。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嚴峻殘酷的鬥爭形勢,我們黨就以強烈的戰略思維繫統性地開展風險防範工作。比如,面對大革命失敗後的重大危機,我們黨基於中國革命的戰略高度,明確提出「槍桿子裡出政權」,突出強調武裝鬥爭的重要性。同時,還基於建立革命聯盟的需要,把推進統一戰線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面對開放環境帶來的意識形態風險,我們黨突出強調思想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提出「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抓好,不能放鬆」。
進入新時代,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工作要做實做細,要「常觀大勢、常思大局,科學預見形勢發展走勢」。特別是告誡全黨認識和處置風險要多政治角度看問題,把重大風險上升到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上升到事關國家安全、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高度來認識,「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不讓小風險演化為大風險,不讓個別風險演化為綜合風險,不讓局部風險演化為區域性或系統性風險,不讓經濟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不讓國際風險演化為國內風險。」這些都充分彰顯出強烈的戰略思維。
無須諱言,任何社會自古以來就存在風險挑戰。不同的只是人們對風險的認識水平和應對能力。百年來,我們黨始終以「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的憂患意識、「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和「心中有數、對症下藥」的方式方法,妥善應對了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和艱難險阻,並積累了寶貴經驗。回顧這些歷程經驗有助於我們繼續攻堅克難、取得更大成功。
參加了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史學習教育集中研討,在專家的帶領下,通讀了《中國共產黨簡史》《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基本學習教材,利用自學時間閱讀了《習近平在正定》、觀看了大型紀錄片《苦難與輝煌》電視劇。期間,還跟進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學習了張富清先進事跡,積極參加了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成就」主題展覽,參加了黨史講堂專題輔導等,可以說思想觸動和收穫都非常大,思想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靈魂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既很好地增強了學習教育針對性有效性和感染力,加深了對一些重要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又為更好地檢視自身問題,明確努力方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面,我主要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這方面,談幾點個人的學習認識和體會。
第一,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紀律和規矩,是黨在長期革命實踐鬥爭中逐步形成的。我們黨在上海召開二大的時候,儘管全國只有195名黨員,但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便專列「紀律」一章。毛澤東同志領導紅軍創建井岡山開闢革命根據地時,創設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條紀律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延安整風初期,從西柏坡到「進京趕考」,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了「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和「兩個務必」要求等等一系列紀律和規矩,對加強黨的建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可靠保證。歷史實踐證明,嚴明的紀律和規矩是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的重要法寶和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全面分析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及時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雷霆萬鈞之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把管黨治黨要求落實落細,堅持抓思想從嚴、抓管黨從嚴、抓執紀從嚴、抓治吏從嚴、抓作風從嚴、抓反腐從嚴,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黨內正氣在上升,黨風在好轉,社會風氣在上揚。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這些變化,是全面深刻的變化、影響深遠的變化、鼓舞人心的變化,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積聚了強大正能量。我們各級黨組織和每名共產黨人都要更加自覺地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嚴字當頭、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嚴的要求貫徹到管黨治黨的全過程、落實到黨的建設的各方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第二,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在所有黨的紀律和規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從近年來紛紛落馬的高級幹部和我市一些違紀違法領導幹部來看,雖然事不一樣,但有一樣是共性的,那就是墮落演變的軌跡都是從破規矩開始的,從總開關鬆動開始的,都能從「七個有之」中找到縮影。如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如我市黃興國、武長順等,還有大家都知道的陝西省委、西安市委在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的問題,中央最近剛剛通報的安徽省阜陽市委書記李平違紀違法案件,再比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原保險合作社張保平、丁文勝違紀違法案件等,教訓極為深刻。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最重要的就是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特別是要切實把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在我們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重大決策部署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心聚力、聚精會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方方面面等,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推進黨的事業偉大工程的使命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修黨章、頒布八項規定,制定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黨內法規制度,推進全黨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有力促進了黨的各項事業健康發展。這一切成就的取得無不源於真正把規矩立起來了,把紀律嚴起來了,在全黨形成了更加自覺的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強烈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形成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磅磅礴力量。我們都是奔跑者,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各級幹部要自覺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切實從講政治的高度,提高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認識,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切實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體現到為推進黨的事業蓬勃發展上。
為努力提高自我,下步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整改:
一是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習政治任務來對待,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學懂弄通做實特別是「實」字上下功夫,切實吃透有關精神實質,真正入心入腦,不斷增強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做到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二是進一步樹牢宗旨意識。牢固樹立以職工為中心的思想意識,時刻提醒自己是不是在踐行宗旨,是不是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方針,是不是在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及時警醒自己始終保持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繫,心中始終裝著職工群眾,時時想著職工群眾,事事為了職工群眾,不斷增強想問題、抓工作符合基層實際、符合職工需求的鮮明導向,多與基層幹部交流溝通,多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多與職工群眾交朋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多為基層解難題,多為基層辦實事,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對工作新形勢下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不斷拓展業務工作領域、增強業務能力、提升工作水平,特別是多在研究落實一些重點工作上下功夫,在探索創新開展工作的一些方法上下功夫,在加強對新情況調查研究思考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以更高的標準、更好的精神狀態、更加嚴格的要求積極工作,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第一,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必然要求。黨的紀律和規矩,是黨在長期革命實踐鬥爭中逐步形成的。我們黨在上海召開二大的時候,儘管全國只有195名黨員,但在大會通過的黨章中,便專列「紀律」一章。毛澤東同志領導紅軍創建井岡山開闢革命根據地時,創設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第一條紀律就是「一切行動聽指揮」。延安整風初期,從西柏坡到「進京趕考」,毛澤東同志又提出了「路線是『王道』,紀律是『霸道』」「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和「兩個務必」要求等等一系列紀律和規矩,對加強黨的建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我們黨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了可靠保證。歷史實踐證明,嚴明的紀律和規矩是把我們黨建設好、建設強的重要法寶和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審時度勢,全面分析黨和國家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及時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採取一系列果斷措施,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向黨內頑瘴痼疾開刀,以雷霆萬鈞之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以釘釘子精神把管黨治黨要求落實落細,堅持抓思想從嚴、抓管黨從嚴、抓執紀從嚴、抓治吏從嚴、抓作風從嚴、抓反腐從嚴,持續深化全面從嚴治黨,經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從嚴治黨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黨內正氣在上升,黨風在好轉,社會風氣在上揚。反腐敗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這些變化,是全面深刻的變化、影響深遠的變化、鼓舞人心的變化,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積聚了強大正能量。我們各級黨組織和每名共產黨人都要更加自覺地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嚴字當頭、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嚴的要求貫徹到管黨治黨的全過程、落實到黨的建設的各方面,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用實際行動詮釋對黨的忠誠。
第二,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本質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嚴明黨的紀律,首要的就是嚴明政治紀律。在所有黨的紀律和規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從近年來紛紛落馬的高級幹部和我市一些違紀違法領導幹部來看,雖然事不一樣,但有一樣是共性的,那就是墮落演變的軌跡都是從破規矩開始的,從總開關鬆動開始的,都能從「七個有之」中找到縮影。如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如我市黃興國、武長順等,還有大家都知道的陝西省委、西安市委在秦嶺北麓西安境內違建別墅的問題,中央最近剛剛通報的安徽省阜陽市委書記李平違紀違法案件,再比如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原保險合作社張保平、丁文勝違紀違法案件等,教訓極為深刻。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最重要的就是要旗幟鮮明講政治,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特別是要切實把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體現在我們貫徹落實中央大政方針、重大決策部署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凝心聚力、聚精會神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政治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的方方面面,體現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方方面面等,樹牢「四個意識」,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三,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是推進黨的事業偉大工程的使命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修黨章、頒布八項規定,制定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出台了一系列黨內法規制度,推進全黨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有力促進了黨的各項事業健康發展。這一切成就的取得無不源於真正把規矩立起來了,把紀律嚴起來了,在全黨形成了更加自覺的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強烈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形成了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的磅磅礴力量。我們都是奔跑者,我們都是追夢人。我們各級幹部要自覺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結合起來,切實從講政治的高度,提高對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認識,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始終做到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要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切實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到具體行動上,體現到為推進黨的事業蓬勃發展上。
為努力提高自我,下步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整改:
一是進一步強化政治意識。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習政治任務來對待,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學懂弄通做實特別是「實」字上下功夫,切實吃透有關精神實質,真正入心入腦,不斷增強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來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覺做到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二是進一步樹牢宗旨意識。牢固樹立以職工為中心的思想意識,時刻提醒自己是不是在踐行宗旨,是不是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方針,是不是在竭誠服務職工群眾,及時警醒自己始終保持與職工群眾的血肉聯繫,心中始終裝著職工群眾,時時想著職工群眾,事事為了職工群眾,不斷增強想問題、抓工作符合基層實際、符合職工需求的鮮明導向,多與基層幹部交流溝通,多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多與職工群眾交朋友,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多為基層解難題,多為基層辦實事,不斷提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加強對工作新形勢下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不斷拓展業務工作領域、增強業務能力、提升工作水平,特別是多在研究落實一些重點工作上下功夫,在探索創新開展工作的一些方法上下功夫,在加強對新情況調查研究思考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業務素質能力,為領導當好參謀助手,以更高的標準、更好的精神狀態、更加嚴格的要求積極工作,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
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百年黨史是我們黨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的歷史,沉澱了深厚的人民立場理論,積累了豐富的人民立場實踐經驗。
正是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在應對各種風險困難的磨礪中,我們黨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格,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多次面臨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影響人民生活安康的重大風險挑戰。黨應對風險挑戰的成功實踐,為新時代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寶貴經驗。
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憂患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中國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深刻體現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政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了「兩個務必」,給廣大黨員幹部敲響了警鐘。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告誡全黨,「改革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現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江澤民同志要求全黨務必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胡錦濤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風險」,要求全黨要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時刻提醒廣大黨員幹部要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強調「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
準確把握形勢,沉著冷靜應對。
謀大事者必先觀大勢。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每一次偉大飛躍,都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極其複雜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下,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實現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有反動勢力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韓戰爆發後,我們黨冷靜分析國內外形勢,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定,保證了國家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有效化解了經濟、政治、科技、社會、網絡、外交以及來自自然界等多個領域的風險挑戰。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洪澇災害多地發生、經濟發展備受衝擊、外部環境風高浪急的危急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準確研判、精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經受住了驚濤駭浪的嚴峻考驗,創造了極不尋常的輝煌,交出了足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堅定人民立場,緊緊依靠群眾。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百年黨史是我們黨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的歷史,沉澱了深厚的人民立場理論,積累了豐富的人民立場實踐經驗。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毛澤東同志滿懷信心地提出,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都有可能克服。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回顧從建黨的開天闢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推進理論創新,發揮制度優勢。
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表明,越是在黨和人民事業面臨重大轉折或重大風險挑戰之際,越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越需要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推進理論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們黨堅持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為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中,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出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正是藉助這些制度優勢,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災難突如其來時,我們黨能夠帶領各族人民,堅持「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終奪取了抗擊災情、疫情的偉大勝利。也正是依靠這些優勢,我們有效應對了各種複雜挑戰,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
發揚革命精神,增強鬥爭本領。
我們黨誕生於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路走來就是在鬥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的。正是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在應對各種風險困難的磨礪中,我們黨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格,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面對風險挑戰從不畏懼退縮,面對矛盾問題敢於迎難而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要培養頑強的鬥爭精神、堅韌的鬥爭意志、高超的鬥爭本領,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鬥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前進。
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執政能力。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特別是每當處於重大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面臨困難與挑戰的危急關頭,黨總是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一項首要任務來抓,通過提升執政能力破解難題,化解風險。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戰勝國內外風險挑戰,我們黨首先從轉變作風、嚴肅紀律入手,開展了整黨、「三反」和整風運動,查處了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件,讓黨的隊伍保持純潔。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成為全黨的共識,黨的自身建設成為一項常抓不懈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以空前的力度,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進一步提高,從而確保了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也要清醒認識到,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我們要認真學習黨史,從黨的百年輝煌歷程中汲取經驗智慧,切實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百年黨史是我們黨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的歷史,沉澱了深厚的人民立場理論,積累了豐富的人民立場實踐經驗。
正是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在應對各種風險困難的磨礪中,我們黨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格,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多次面臨關係黨和國家前途命運、影響人民生活安康的重大風險挑戰。黨應對風險挑戰的成功實踐,為新時代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寶貴經驗。
堅持底線思維,保持憂患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中國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深刻體現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強烈憂患意識的政黨。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提出了「兩個務必」,給廣大黨員幹部敲響了警鐘。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告誡全黨,「改革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案……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現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江澤民同志要求全黨務必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胡錦濤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黨所面臨的「四大考驗」「四大風險」,要求全黨要常懷憂黨之心,恪盡興黨之責。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時刻提醒廣大黨員幹部要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強調「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
準確把握形勢,沉著冷靜應對。
謀大事者必先觀大勢。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每一次偉大飛躍,都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極其複雜嚴峻的國內國際形勢下,經過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實現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有反動勢力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韓戰爆發後,我們黨冷靜分析國內外形勢,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重大決定,保證了國家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迎難而上,開拓進取,有效化解了經濟、政治、科技、社會、網絡、外交以及來自自然界等多個領域的風險挑戰。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洪澇災害多地發生、經濟發展備受衝擊、外部環境風高浪急的危急時刻,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準確研判、精心部署,果斷採取行動,經受住了驚濤駭浪的嚴峻考驗,創造了極不尋常的輝煌,交出了足以載入史冊的答卷。
堅定人民立場,緊緊依靠群眾。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百年黨史是我們黨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的歷史,沉澱了深厚的人民立場理論,積累了豐富的人民立場實踐經驗。新中國成立後,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毛澤東同志滿懷信心地提出,只要我們依靠人民,堅決地相信人民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都有可能克服。在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開放中許許多多的東西,都是由群眾在實踐中提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回顧從建黨的開天闢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克服各種風險挑戰,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群眾,廣泛發動群眾,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從而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黨就能夠克服任何困難,就能夠無往而不勝。
推進理論創新,發揮制度優勢。
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深刻改變了中國,中國也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實踐表明,越是在黨和人民事業面臨重大轉折或重大風險挑戰之際,越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越需要根據新形勢新任務推進理論創新。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國內國際形勢的深刻變化,我們黨堅持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產生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為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
中國共產黨在推進理論創新的實踐中,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出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正是藉助這些制度優勢,在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災難突如其來時,我們黨能夠帶領各族人民,堅持「全國一盤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終奪取了抗擊災情、疫情的偉大勝利。也正是依靠這些優勢,我們有效應對了各種複雜挑戰,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
發揚革命精神,增強鬥爭本領。
我們黨誕生於國家內憂外患、民族危難之時,一路走來就是在鬥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的。正是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在應對各種風險困難的磨礪中,我們黨錘鍊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於鬥爭、勇於勝利的風骨和品格,構築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這些革命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面對風險挑戰從不畏懼退縮,面對矛盾問題敢於迎難而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面對新形勢新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領導幹部要培養頑強的鬥爭精神、堅韌的鬥爭意志、高超的鬥爭本領,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敢於鬥爭的風骨、氣節、操守、膽魄,既要敢於鬥爭,又要善於鬥爭,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前進。
加強黨的建設,提高執政能力。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不斷提高執政能力,特別是每當處於重大歷史轉折的關鍵時期,面臨困難與挑戰的危急關頭,黨總是把加強自身建設作為一項首要任務來抓,通過提升執政能力破解難題,化解風險。
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戰勝國內外風險挑戰,我們黨首先從轉變作風、嚴肅紀律入手,開展了整黨、「三反」和整風運動,查處了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件,讓黨的隊伍保持純潔。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成為全黨的共識,黨的自身建設成為一項常抓不懈的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以空前的力度,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進一步提高,從而確保了我們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挑戰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但也要清醒認識到,越是接近民族復興,越不會一帆風順,越充滿風險挑戰乃至驚濤駭浪。我們要認真學習黨史,從黨的百年輝煌歷程中汲取經驗智慧,切實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決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立健全運用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規則。青島西海岸新區運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組織工作、推進協同管理,積極推行「雲招聘」「雲課堂」、幹部檔案數字化、智能蓋章機及遠程監督管理系統、線上招才引智工作站等新平台、新模式,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進行了探索與思考。
一、主要做法
一是運用網際網路拓展新平台。西海岸新區較早探索依託網際網路搭建人才招引新平台,先後在美國矽谷、德國法蘭克福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設立14家招才引智工作站,線上開展城市推介、政策宣傳以及人才項目的「點對點」洽談等活動,近年來共洽談引進或向用人單位推薦200多名碩士以上人才和60多個產才融合項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發「雲招聘」平台推進新區「優選計劃」,吸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雙一流」高校1370名優秀人才報名,組織開展千人規模的網絡面試,節省食宿費、交通費、場地費等費用約350萬元,為創新機關事業單位人才招聘提供了有益借鑑;開發「雲課堂」幹部培訓平台,培訓幹部8212餘人次;開闢「歸國圈」「就業街」「梧桐樹」聚才港等三大線上人才工作平台,收到各類應聘簡歷8萬多份。滕州生活網(tz365.cn)。
二是運用智能化再造新流程。西海岸新區強化「智能+」理念,積極探索智能化在基層治理中的場景應用,賦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比如,針對村級組織公章分散管理缺乏有效監督,集中管理又存在效率偏低的問題,率先研發了具備遠程審核、全程留痕等功能的「智能蓋章機及遠程監督管理系統軟體」,成功申請國家專利,同時將民主管理「四審四議三公開」工作程序納入系統,推動了村級事務管理的再造性改革,實現了村級組織公章由傳統集中監管模式向智能化遠程監管模式轉變,今年全區審批23.4萬次,蓋章153萬次,極大地便利了群眾、提高了效能。
三是運用大數據構建新體系。傳統的黨員幹部檔案、管理、監督等信息資源開發深度不夠、共享性較差,難以適應黨員幹部的精準選拔、高效管理等工作。西海岸新區從幹部檔案數字化建設入手,加大傳統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實現了幹部檔案的數字化轉化和數據信息的精準分析,初步形成以大數據為支撐的幹部選拔任用、監督管理新體系,並在公務員登記、工資業務審批、出國境審核、人員調配、幹部考核考察、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教育培訓等業務中廣泛應用。在「雙招雙引」領域,正在探索運用大數據對全區產業資源、政策、載體、資本、人才、企業、智慧財產權等信息進行系統集成、橫向對標和智能化分析,打造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深度融合的新體系,精準解決企業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資金、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等問題。
二、問題與思考
從效果看,現代信息技術在組織工作中的應用,體現了賦能、協同的核心價值,在提升效能、再造流程、精準治理、優化服務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和積極意義。同時應該看到,與工業製造、現代服務業、城市治理、政務服務等領域相比,現代信息技術在組織工作中的應用還不夠廣泛,場景應用的開發深度也不夠,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與組織工作的深度融合尚未有效破題,一些具體技術應用還不夠優化。比如,在「雲招聘」中,還沒有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考生身份,風險防控的制度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等等。
組織部門在城市治理、基層治理中發揮著統領和保障作用,應順勢而為、與時俱進,關注和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堅持統籌規劃、整體推進,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真正讓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助力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滕州生活網(tz365.cn)。
一要增加深度。當前,集成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智慧城市、網際網路大腦建設逐步升級、快速發展,而這些前沿技術在組織工作領域的應用層次還比較淺,信息化多一些,智能化、智慧化還有一定差距,幹部隊伍建設、基層治理、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應用空間比較大。另外,目前的應用場景多為某個點、某個環節上的創新,應該進行整體設計,與核心業務融合,與流程再造結合,形成全鏈條應用體系。比如,針對新興領域黨員教育管理難的問題,探索建立智慧黨建體系,將黨內法規政策諮詢、黨員教育、黨內生活、黨支部換屆、黨員關係轉接、黨費收繳等業務實現「雲」上開展、「線」上辦理。
二要拓展廣度。當前,新基建、前沿技術廣泛應用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而組織工作領域與其他領域的信息數據壁壘和前沿技術應用代差較為明顯,應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傳統黨建和組織工作與其他領域的信息互通融合,形成服務黨建和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比如,在幹部信息大數據平台建設方面,可以加強與紀檢、審計、人社、衛健等部門橫向聯動,實現考察、巡察、監督、審計、考核、社保、健康、社會信用等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提高知事識人水平。
三要提高精度。實現治理精準化、科學化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目的之一。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組織工作,要聚焦重點、難點和薄弱點,開發更多傳統辦法難以實現的應用場景,助力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比如,在解決幹部專業能力培訓方面,人工智慧等技術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反映出領導幹部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建設的重要性,而傳統的幹部培訓更多的是解決知識儲備問題,缺少提升技能的實操性培訓,完全可以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設計出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模擬場景,讓幹部以決策者、執行者等不同身份進行應對處置的模擬演練,從而提高幹部應對突發事件的專業處置能力。
一、主要做法
一是運用網際網路拓展新平台。西海岸新區較早探索依託網際網路搭建人才招引新平台,先後在美國矽谷、德國法蘭克福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設立14家招才引智工作站,線上開展城市推介、政策宣傳以及人才項目的「點對點」洽談等活動,近年來共洽談引進或向用人單位推薦200多名碩士以上人才和60多個產才融合項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開發「雲招聘」平台推進新區「優選計劃」,吸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雙一流」高校1370名優秀人才報名,組織開展千人規模的網絡面試,節省食宿費、交通費、場地費等費用約350萬元,為創新機關事業單位人才招聘提供了有益借鑑;開發「雲課堂」幹部培訓平台,培訓幹部8212餘人次;開闢「歸國圈」「就業街」「梧桐樹」聚才港等三大線上人才工作平台,收到各類應聘簡歷8萬多份。滕州生活網(tz365.cn)。
二是運用智能化再造新流程。西海岸新區強化「智能+」理念,積極探索智能化在基層治理中的場景應用,賦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比如,針對村級組織公章分散管理缺乏有效監督,集中管理又存在效率偏低的問題,率先研發了具備遠程審核、全程留痕等功能的「智能蓋章機及遠程監督管理系統軟體」,成功申請國家專利,同時將民主管理「四審四議三公開」工作程序納入系統,推動了村級事務管理的再造性改革,實現了村級組織公章由傳統集中監管模式向智能化遠程監管模式轉變,今年全區審批23.4萬次,蓋章153萬次,極大地便利了群眾、提高了效能。
三是運用大數據構建新體系。傳統的黨員幹部檔案、管理、監督等信息資源開發深度不夠、共享性較差,難以適應黨員幹部的精準選拔、高效管理等工作。西海岸新區從幹部檔案數字化建設入手,加大傳統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實現了幹部檔案的數字化轉化和數據信息的精準分析,初步形成以大數據為支撐的幹部選拔任用、監督管理新體系,並在公務員登記、工資業務審批、出國境審核、人員調配、幹部考核考察、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教育培訓等業務中廣泛應用。在「雙招雙引」領域,正在探索運用大數據對全區產業資源、政策、載體、資本、人才、企業、智慧財產權等信息進行系統集成、橫向對標和智能化分析,打造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深度融合的新體系,精準解決企業全生命周期中遇到的資金、人才、智慧財產權、市場等問題。
二、問題與思考
從效果看,現代信息技術在組織工作中的應用,體現了賦能、協同的核心價值,在提升效能、再造流程、精準治理、優化服務等方面有著明顯優勢和積極意義。同時應該看到,與工業製造、現代服務業、城市治理、政務服務等領域相比,現代信息技術在組織工作中的應用還不夠廣泛,場景應用的開發深度也不夠,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與組織工作的深度融合尚未有效破題,一些具體技術應用還不夠優化。比如,在「雲招聘」中,還沒有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驗證考生身份,風險防控的制度體系還是不夠完善,等等。
組織部門在城市治理、基層治理中發揮著統領和保障作用,應順勢而為、與時俱進,關注和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堅持統籌規劃、整體推進,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真正讓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助力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滕州生活網(tz365.cn)。
一要增加深度。當前,集成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的智慧城市、網際網路大腦建設逐步升級、快速發展,而這些前沿技術在組織工作領域的應用層次還比較淺,信息化多一些,智能化、智慧化還有一定差距,幹部隊伍建設、基層治理、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應用空間比較大。另外,目前的應用場景多為某個點、某個環節上的創新,應該進行整體設計,與核心業務融合,與流程再造結合,形成全鏈條應用體系。比如,針對新興領域黨員教育管理難的問題,探索建立智慧黨建體系,將黨內法規政策諮詢、黨員教育、黨內生活、黨支部換屆、黨員關係轉接、黨費收繳等業務實現「雲」上開展、「線」上辦理。
二要拓展廣度。當前,新基建、前沿技術廣泛應用到經濟社會各個領域,而組織工作領域與其他領域的信息數據壁壘和前沿技術應用代差較為明顯,應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傳統黨建和組織工作與其他領域的信息互通融合,形成服務黨建和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技術支撐。比如,在幹部信息大數據平台建設方面,可以加強與紀檢、審計、人社、衛健等部門橫向聯動,實現考察、巡察、監督、審計、考核、社保、健康、社會信用等信息資源的互通共享,提高知事識人水平。
三要提高精度。實現治理精準化、科學化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目的之一。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組織工作,要聚焦重點、難點和薄弱點,開發更多傳統辦法難以實現的應用場景,助力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比如,在解決幹部專業能力培訓方面,人工智慧等技術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反映出領導幹部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建設的重要性,而傳統的幹部培訓更多的是解決知識儲備問題,缺少提升技能的實操性培訓,完全可以運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設計出各類突發事件的應對模擬場景,讓幹部以決策者、執行者等不同身份進行應對處置的模擬演練,從而提高幹部應對突發事件的專業處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