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讓老員工帶徒弟,臨時加了10000元/月的培訓費。可是不到兩個月,老闆就給老員工安排了新崗位,月薪從10000元降為8000元。不過,老員工卻對老闆感激涕零。
老馬今年45歲了,自公司成立以來就在車間當技術工人,雖然沒當上車間主任,但他工齡長,又是技術骨幹,工資不比車間主任少,每月拿到手的工資有10000元。
兩個月前,公司招聘了2名大學生,老闆讓老馬收他們為徒,同時悄悄交待車間主任,以後少給老馬派活,要逐漸適應老馬不在的情況。
車間主任不太高興,對老闆說:整個車間,只有老馬能夠不拆機器,光用手摸摸外殼、聽聽聲音就能知道故障出在哪,車間缺了老馬哪行。
車間主任還舉了個例子,之前那台500萬元的設備過保後出了問題,廠家開價50000元維修費,可是老馬帶著幾個人,沒花一分錢就修好了。
老闆把眼一瞪,說道:但凡你們爭點氣,至於我招大學生來給老馬當徒弟嗎?
老馬得知此事後,心裡十分牴觸:教會徒弟、餓死老師,老闆肯定不想要我了,才故意這麼安排的。
可是幾天後,老闆突然宣布給老馬臨時加10000元的工資,說是帶徒弟的特別津貼。
老馬覺得這個條件可以接受,而且教不教、教多少,還不是他來把握的?現在的大學生,眼高手低得多,沒準吃不了苦就自己打退堂鼓了。
然而,令老馬驚訝的是,這2個徒弟不僅肯吃苦,悟性還非常高,只是全程跟著他修了幾台機器,水平就突飛猛進。
車間主任好心提醒老馬:老哥,悠著點啊,別把自己的飯碗弄砸了。
老馬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因為有些絕活,沒個十年八年的經驗,是不會掌握的。
只是老馬萬萬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公司突然引進了一批新設備,全是電腦控制的自動化操作,緊接著,幾台相對貴重的老機器,也改裝加入了智能化模塊,一旦發生故障,通過電腦螢幕就可以基本判斷個大概,然而可以輕鬆入手維保。
這下,老馬就有些慌了,因為這樣的設備他從來沒操作過,而他的2個徒弟操控起來卻很熟練,這樣一來,他在車間的作用立刻顯得「可有可無」
該來的終究會來。這天,人事經理找到老馬,說公司戰略方向有所調整,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你去下屬物業管理公司擔任維修部主任,工資是8000元。
老馬十分生氣,於是就去找老闆理論,沒想到老闆一見到他,就客氣地請他坐,然後說了以下幾段話:
1、老馬啊,你是公司的元老了,替我立下過汗馬功勞,這一點我不會忘記。
2、你也看到了,現在的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之前的技術如果不更新,就要坐等被淘汰。我們年紀大了,孩子們也長大了,他們也要工作,也要飯吃,該讓他們唱主角了。
3、不瞞你說,有人提議多次,要把你們這些老人辭退,但我覺得如果公司不能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員工也不會對公司忠誠,我不需要無情無義的管理人員。
4、這次我安排你去新崗位,雖然工資低一點,但是環境還是不錯的,平常可以坐坐辦公室,上上網,接觸一點新東西,憑你的底子,超過那些年輕人也不是難事,到那個時候,你還可以回到老崗位,我還要加你工資。
5、如果你不願回車間了,那就替我把物業公司打理好,你這個年紀,當工人是大了點,當經理還很年輕嘛。我很看好你的。
老闆說這些話時態度很誠懇,居然讓老馬立刻感激涕零,愉快地接受了安排:我聽你的,老闆。
一個星期之後,老馬離開車間,去物業管理公司報到,卻意外發現了車間主任。
車間主任,不,物業公司經理拍了拍老馬的肩膀:老哥,咱也被勸下來了,老闆把我們這些老人安排到這裡,也算仁至義盡、煞費苦心了,咱們重新開始,繼續一起干。
談點感想:
1、企業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但這個「人才」,是有「時效」的,靠「一招鮮」吃到老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而且作為老闆,不可能容許被某一個或者幾個「核心人員」控制了「命門」,他們一定有對策。所以,老馬這樣的老員工,要認清現實,不能只靠「留一手絕招」來防範就業危機,最要緊的還是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讓自己不那麼輕易被擊敗。
2、企業發展,「百川歸海」於文化的延續。一方面需要新老交替、優勝劣汰,一浪接著一浪地滾滾向前。另一方面,也要尊重那些曾經立過汗馬功勞的「老人」,為他們謀劃或提供轉型發展的後路,不能「榨乾」他們價值後,就當破布扔掉。只有如此,才能構建起「人文關懷」的企業文化,推動企業更好地良性發展。
- 職場問答
- 答案列表
職場故事與啟示[朗讀]
公司加班完成一項開發任務,老闆獎勵技術部每人5000元。沒想到技術部經理卻帶頭辭職,而他的「憤怒三連問」也著實令人深思。了解到原因後,老闆說:不怪別人,是我的錯。
不久前,公司開展了一項市場滿意度調查,某大客戶反饋說希望儘快上線一套客服系統,以及特製宣傳頁面,實現「春節不打烊」的效果。
按照老闆一貫主張的「客戶的需求就是命令」,30歲的技術部經理小劉帶著5名技術員,經過3天3夜的加班,很快拿出了初稿,並內測成功。
然而,分管技術的副總對於他們的成果卻很不滿意,認為是「粗製濫造」,這樣的產品交給客戶,是砸公司的牌子。
小劉不服,說:我們水平有限,看不出來哪裡有不足,要不你明說吧,不要讓我們猜。
豈料副總竟然當著小劉的面,用5頁紙列出了100多個需要改進的地方,並要求他們2天之內完成走查修改。
小劉一下子傻了眼,但他不得不承認副總是行家,可是馬上要過年了呀,其他部門的人都提前放了假,技術部的小伙子們卻還要加班。
於是,小劉就瞞著副總,把內測版本發給了客戶,請他提意見,沒想到客戶相當滿意,說:差不多行了,可以上線了。
小劉很高興,覺得客戶都覺得差不多了,那就先這樣吧,副總說的那些瑕疵,節後慢慢弄。
沒想到副總得知後,大發脾氣,說道:你們拿不成熟的產品去糊弄客戶,還有沒有職業素質。
小劉聽了這話,氣不打一處來,反駁道:我怎麼沒職業素質?吃苦耐勞比誰差了?
爭吵聲驚動了老闆,他了解情況後,把技術部的人召集起來開了個會,主要說了兩件事:
1、干工作要有「精益求精」的意識,你們務必按照副總的要求,2天內完成修改任務。
2、我不會虧待大家,事成之後,每人發5000元的獎勵,回去過個好年。
小劉看了看下屬,發現有人很興奮,顯然,老闆的許諾起到了作用,他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又經過2天2夜緊張地加班,小劉帶著團隊終於完成了副總交辦的任務,在此期間,所有人吃住在公司,都沒有時間睡覺,打個盹就繼續幹活。
老闆沒有食言,安排財務立刻給技術部兌現了每人5000元的獎勵。可是小劉卻帶著2名95後技術員提出了辭職。
老闆當時正在開會,聽到消息後大吃一驚,馬上讓人把小劉喊到了會議室。
小劉當著公司所有高層的面,問了他們三個問題:
1、客戶要求「儘快上線系統」,那麼,遲一天上線,他是不是就會不和公司合作,馬上跑到競爭對手那裡。
2、我們所有人都趕火一樣加了120小時的班,成果你們滿意了嗎?產品就沒有問題了嗎?
3、你們把客戶當「父母」,把我們當什麼?安排任務時考慮過我們的健康嗎?
小劉說:其實我幾天前就想辭職了,考慮到有的兄弟可能缺錢,所以我還是帶著他們幹下去。現在,我的任務完成了,誰願意以後繼續拿健康換錢,我也阻止不了,反正我不幹了。
聽了小劉的發言,高層面面相覷,而副總則若有所——思他想起了自己當年當程式設計師的日子,內心似乎有所觸動。
老闆看了看大家,對小劉說:不怪別人,是我的錯,我沒有考慮到這麼多。你的辭呈我暫時不批,一會兒,高層幾個別回去了,加個班,有幾件事要商量一下。
一天後,公司成立一個臨時部門——「項目評估小組」,由副總牽頭,抽調人事、技術、銷售、售後服務等部門的骨幹,對所有研發任務梳理清單,合理安排進度,無關緊要的部分全部停掉。
同時,「項目評估小組」還負責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合理性論證,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滿足,而是在滿足合理需求的基礎上,用專業的建議說服客戶放棄不合理要求。
看到公司作出了人性化的調整,小劉撤回了自己的辭職申請,他向老闆保證:過完春節,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因為跟著您這樣的老闆後面干,一定有奔頭。
談幾點感想:
1、很多人羨慕別人拿高薪,卻看不到別人付出的汗水,殊不知很多「光鮮」是用健康換來的。選擇「加班拿錢」還是「不加班,求健康」,是個人的權利。可惜,很多人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2、企業時刻保持「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於是經常加班,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一下:有沒有為了加班而加班的現象?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上司太閒了,讓老闆看到不好,所以要折騰下屬。有的時候,則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細節而反覆浪費時間。
3、我不反對加班,只要加班費給到位,老闆基本還算是「好老闆」。不過,安排加班也是一門技術活,是不是科學、是不是合理,以及相關的保障措施如何,都要統籌好。那些動不動就用「極限」加班來要求下屬的領導,一般來說,水平比較有限,不值得跟隨。
不久前,公司開展了一項市場滿意度調查,某大客戶反饋說希望儘快上線一套客服系統,以及特製宣傳頁面,實現「春節不打烊」的效果。
按照老闆一貫主張的「客戶的需求就是命令」,30歲的技術部經理小劉帶著5名技術員,經過3天3夜的加班,很快拿出了初稿,並內測成功。
然而,分管技術的副總對於他們的成果卻很不滿意,認為是「粗製濫造」,這樣的產品交給客戶,是砸公司的牌子。
小劉不服,說:我們水平有限,看不出來哪裡有不足,要不你明說吧,不要讓我們猜。
豈料副總竟然當著小劉的面,用5頁紙列出了100多個需要改進的地方,並要求他們2天之內完成走查修改。
小劉一下子傻了眼,但他不得不承認副總是行家,可是馬上要過年了呀,其他部門的人都提前放了假,技術部的小伙子們卻還要加班。
於是,小劉就瞞著副總,把內測版本發給了客戶,請他提意見,沒想到客戶相當滿意,說:差不多行了,可以上線了。
小劉很高興,覺得客戶都覺得差不多了,那就先這樣吧,副總說的那些瑕疵,節後慢慢弄。
沒想到副總得知後,大發脾氣,說道:你們拿不成熟的產品去糊弄客戶,還有沒有職業素質。
小劉聽了這話,氣不打一處來,反駁道:我怎麼沒職業素質?吃苦耐勞比誰差了?
爭吵聲驚動了老闆,他了解情況後,把技術部的人召集起來開了個會,主要說了兩件事:
1、干工作要有「精益求精」的意識,你們務必按照副總的要求,2天內完成修改任務。
2、我不會虧待大家,事成之後,每人發5000元的獎勵,回去過個好年。
小劉看了看下屬,發現有人很興奮,顯然,老闆的許諾起到了作用,他不由地嘆了一口氣。
又經過2天2夜緊張地加班,小劉帶著團隊終於完成了副總交辦的任務,在此期間,所有人吃住在公司,都沒有時間睡覺,打個盹就繼續幹活。
老闆沒有食言,安排財務立刻給技術部兌現了每人5000元的獎勵。可是小劉卻帶著2名95後技術員提出了辭職。
老闆當時正在開會,聽到消息後大吃一驚,馬上讓人把小劉喊到了會議室。
小劉當著公司所有高層的面,問了他們三個問題:
1、客戶要求「儘快上線系統」,那麼,遲一天上線,他是不是就會不和公司合作,馬上跑到競爭對手那裡。
2、我們所有人都趕火一樣加了120小時的班,成果你們滿意了嗎?產品就沒有問題了嗎?
3、你們把客戶當「父母」,把我們當什麼?安排任務時考慮過我們的健康嗎?
小劉說:其實我幾天前就想辭職了,考慮到有的兄弟可能缺錢,所以我還是帶著他們幹下去。現在,我的任務完成了,誰願意以後繼續拿健康換錢,我也阻止不了,反正我不幹了。
聽了小劉的發言,高層面面相覷,而副總則若有所——思他想起了自己當年當程式設計師的日子,內心似乎有所觸動。
老闆看了看大家,對小劉說:不怪別人,是我的錯,我沒有考慮到這麼多。你的辭呈我暫時不批,一會兒,高層幾個別回去了,加個班,有幾件事要商量一下。
一天後,公司成立一個臨時部門——「項目評估小組」,由副總牽頭,抽調人事、技術、銷售、售後服務等部門的骨幹,對所有研發任務梳理清單,合理安排進度,無關緊要的部分全部停掉。
同時,「項目評估小組」還負責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合理性論證,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滿足,而是在滿足合理需求的基礎上,用專業的建議說服客戶放棄不合理要求。
看到公司作出了人性化的調整,小劉撤回了自己的辭職申請,他向老闆保證:過完春節,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因為跟著您這樣的老闆後面干,一定有奔頭。
談幾點感想:
1、很多人羨慕別人拿高薪,卻看不到別人付出的汗水,殊不知很多「光鮮」是用健康換來的。選擇「加班拿錢」還是「不加班,求健康」,是個人的權利。可惜,很多人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2、企業時刻保持「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於是經常加班,這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一下:有沒有為了加班而加班的現象?有的時候,可能是因為上司太閒了,讓老闆看到不好,所以要折騰下屬。有的時候,則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細節而反覆浪費時間。
3、我不反對加班,只要加班費給到位,老闆基本還算是「好老闆」。不過,安排加班也是一門技術活,是不是科學、是不是合理,以及相關的保障措施如何,都要統籌好。那些動不動就用「極限」加班來要求下屬的領導,一般來說,水平比較有限,不值得跟隨。
年前,21000元的績效獎勵終於到賬了,可是小林卻還是有些失落。原因是正式員工的獎勵是42000元,他作為勞務派遣員工,只能拿正式員工的一半。辦公室主任對小林進行了開導,可是那些話聽起來卻顯得比較彆扭。
小林本來在一家建築公司上班,5年前被本市另外一家單位「借調」,因為表現優秀,後來領導就拍板把他留了下來,不過單位與小林沒有簽勞動合同,而是以「勞務派遣」的形式用工。
單位給小林派的活基本上是以下兩類:一是「正式工」不願意乾的;二是「正式工」干不來的。久而久之,小林就成了那個「髒活累活一起干」的人,連領導都誇他能幹,一個人能頂3個人用。
可惜,領導的誇獎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待遇並不是根據工作量來給的。5年了,「正式工」的工資漲了一輪,小林的工資依舊「原地踏步」,領導的解釋是:政策不允許,你要是不願意干,我們也不強留。
績效獎勵是單位每年都會發的,一般來說是42000元,勞務派遣工則是21000元。這個數字倒是逐年增長,可是每當小林簽字領取的時候,看著上面全是清一色比自己大2倍的數字,心裡十分不平衡:為什麼我乾的活比他們多得多,獎金卻要少得多?
辦公室主任看出了小林的情緒,於是把他叫到辦公室,對他說了下面一番話:
1、勞務派遣工本來是沒有獎金的,看在你為單位做的貢獻份上,領導頂住壓力研究決定發放,如果你還不知足,就有些過分了。
2、我承認你乾的活最多,但是身份問題是迴避不了的,不要心裡不平衡,這個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多了去,你我如果無法改變,不如接受適應,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必呢?
3、你平常總抱怨說,憑什麼髒活累活都讓你一個人干,而且很多事根本不難,但是你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其他人什麼都願意干,還要你幹什麼?所以,你要感謝單位那些懶惰的人。想不通,就想想古人的話:「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4、你看看你原來的單位,差不多倒閉了吧?我們單位至少一直穩定給你發工資,也不會關門,只要你不犯錯誤,單位不會辭退你。年輕人多幹些事,還是能得到鍛鍊的,而且這裡的人脈資源,你在企業是不會有的,對你今後一定有好處。好好珍惜吧,不要發牢騷。
小林聽了主任的話,感覺十分彆扭:怎麼我的工作和勞動,在你們眼中成為了施捨呢?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認:主任的話不無道理,特別是「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
是啊,這幾年過的日子,也可以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工作強度再高,和之前的下工地幹活比起來,也差不太多。可能那些不滿,主要是來自於「不平等」的感覺吧。
職場上,像小林這樣尷尬身份的打工人有許多,他們的要求不高,不可能「當官」,也不會升職,就希望在新的一年裡,能夠漲點工資吧。
銷售員談成一筆300萬元的業務,但是副總卻以「過度承諾」為由扣了40000元提成。老闆了解後,說:不准扣,我還要提拔他當經理呢。不過,銷售員拒絕了升職,說道:還是扣錢算了。
小陳是一家電子設備公司的銷售員,他的工資底薪3000元/月,提成3個點,每個月平均下來,有20000元左右的收入。
有一天,一名大客戶主動找到小陳,洽談一筆300萬元的業務。
小陳驚喜之餘,也有點納悶,因為這種客戶主動找小銷售員的情形不常見,客戶淡淡地說:我不喜歡和領導打交道。
小陳有些感激,說道:我們銷售員就代表公司,您有什麼要求,儘管提?
客戶說:你們公司的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不過嘛,現在消費者要求比較高,所以我的要求就兩點——「 半個月」和「半年」
「半個月」是指:產品自我們售出之日起15日內,如果有性能故障,貴公司要保證,消費者可以無條件選擇退貨。
「半年」是指:6個月內,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和修理。
此外,產品保修期為5年。
小陳聽後,心想:老闆說過,全公司的人都要圍繞業務做好保障,客戶沒暗示請客吃飯拿回扣,已經很不錯了,他提的要求算什麼事啊!
再說了,就算產品有什麼故障,可以找消費者自己的原因嘛——是使用不當造成的故障吧?對不起,這個不保修?
客戶見小陳在猶豫,就有點不高興了,說:我的時間很緊,你要是為難,我就去別的公司。
小陳連忙說道:您等我十分鐘。
小陳把合同草稿發給了公司臨時聘請的法務人員,他回了句:內容不違法,你提醒老闆一下,今年的顧問費還沒給啊!
於是,為了儘快拿下業務,小陳就代表公司與客戶簽訂了這份300萬元的合同,而且客戶當天就打了60萬元的預付款。
沒想到,小陳拿合同去公司備案的時候,被副總罵了個狗血淋頭,斥責他擅自做主,給客戶不切實際的承諾,給公司運營帶來不必要風險。
小陳十分生氣,當場就懟道:這是大合同啊,就算有一點風險,難道就不能承受嗎?不冒險就撿便宜的事,誰見過。
副總一時語塞,想了一下,對小陳說:這樣吧,這筆業務提成本來是90000元,鑒於你對客戶過度承諾,違反了公司規定,所以酌情扣減,就拿50000元吧。
小陳更不高興了,說道:上次我陪你見客戶,你不也答應他們許多條件嗎?哪一個不超出公司的規定。
副總氣壞了,一拍桌子,指著小陳說道:等你坐到我這個位子,再來和我比較。
兩人的爭吵驚動了老闆,他了解情況後,微微一笑,說道:合同是小陳簽的,該給的提成,就一定要給到位。不准扣!我還要提拔他當經理呢?
聽了老闆的話,小陳一時有點懵,繼而心中暗喜。不過接下來,老闆說的話,就讓小陳犯了難。
老闆對小陳說:剛剛過去的一年,通過綜合盤點,你的表現很好。下個月開始,你去售後服務部報到,那裡缺一個部門副經理。
小陳有些哭笑不得:部門副經理如果沒有加薪,收入要遠低於銷售員啊,而且售後服務部的職責是接待投訴、處理維修……都是他不願意乾的事。
老闆微笑著說道:你對公司的安排有什麼意見?
小陳思考再三,對老闆說道:我喜歡銷售,不想去別的部門,還是扣我錢吧。
老闆點了點頭,轉身對副總說:別動不動就扣員工許多錢,差不多就行了。
老闆走後,副總拍了拍小陳的肩膀,說道:咱們都是打工的,這次扣你5000元意思意思,拿到提成後,留點錢擺平那些加班的同事吧。
為什麼副總指責小陳是過度承諾呢?我們先看看關於電子產品「三包」的有關規定是怎麼說的:
1、「7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退貨、換貨或修理。
2.「15日」規定:產品自售出之日起l5日內,發生性能故障,消費者可以選擇換貨或修理。
由此可見,小陳對客戶的承諾大大超出了正常的「三包」期限,要知道,電子產品是比較容易出故障的,按照當今消費者越來越高的要求,可能會給公司帶來超出預期的開支,而且會給負責售後的員工帶來很多工作量。
下面,再提幾點其他感想:
1、現實中,很多銷售或者其他崗位的人,為了接業務或者做出自己部門的成績,都有「過度承諾」的毛病,這種毛病,得改改。
2、「過度承諾」也是承諾,應當要履行,所以公司法務說,內容不違法,其實他還有四個字沒說出來,那就是「風險自負」
3、老闆之所以要維護小陳,是因為小陳的日常表現值得肯定,他也不想打擊小陳的積極性,而且在他看來,只要合同簽下來,全公司的人都忙一點算什麼?
4、職場上,「明升暗降」的事很多,要找准自己的特長和定位,打工嘛,還是到手的薪水高點實在。當然,老闆只不過婉轉地批評小陳罷了,所幸,小陳還有自知之明,並不糊塗。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