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日期及起止時間:10月20日星期五上午:(8:10——8:15)(10:15——10:20)。
觀察環境:活動室區域活動區。
觀察目的及由來:1.幼兒過於自我的行為習慣,在活動中表現出不遵守規則,比較隨性。2.幼兒與小夥伴想出時表現出缺乏耐心,行為粗魯暴躁。
觀察項目:晨間活動,學習活動,區域活動,角色遊戲等在園的所有環節。
觀察實錄:
鏡頭一(8:10——8:15):小宇一臉沮喪的表情,入園後勉強和老師問候,聲音明顯帶著不開心。老師仔細觀察了一下,小宇已經開始換牙了,上面原先蛀掉的四顆門牙已經全部脫落,長出了一顆超大的牙齒,見老師在觀察他,小宇長大嘴巴給我邊看他的口腔邊說話了:「老師,你看我的牙齒,最上面很疼的地方,媽媽說將要張雪一顆很奇怪很難看的牙齒。」老師意識到小宇不快樂的原因了,原來是他怕自己長出難看的牙齒,所以很擔心呀。
鏡頭二:(10:15——10:20):區域活動時間,小宇依然選擇的是美術吧的美工活動《繪畫蔬菜》,小宇原先從不喜歡美工區的活動,很少參加這些活動,所以動手能力發展不明顯,現在在老師的引導下,願意選擇美工區的活動。只見他選擇好了老師提供的蔬菜模板,在畫紙上進行描摹,並且給蔬菜寶寶添畫了好看的睫毛和手腳,獲得這個區小夥伴的讚嘆,令小宇很得意。
分析: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宇已經能夠做到有話敢於分享,樂於分享了。今天他換牙的事情還是還是主動告訴了老師。這樣老師在第一時間了解到了小宇的憂愁。每個人都喜歡美好的東西,小宇換頁的煩惱已經成了他最大的擔憂,媽媽給他的告誡的話語讓他覺得超不爽,他很擔心自己長出很大很難看的牙齒。
措施:
1.老師給小宇進行心理治療,引導小宇了解到現在醫學很發達,等牙齒換好後可以矯正,不必擔心牙齒。你一定會長成一個帥帥的小伙子的。」。
2.放學時和家長溝通一下,把孩子的擔憂讓家長知道,取得家長的配合,一起來鼓勵和安慰孩子,免得他緊張和擔心。
3.在活動開始時,給予小宇一些鼓勵,讓他嘗試參加一些新的領域活動,獲得更多的體驗促進自己的成長。講評時給予小宇讚美,並且讓大家都來讚美他,讓他獲得成就感。使他的自尊心得到充分的滿足,從而激發他創作出更美的畫面。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中班幼兒個案追蹤觀察記錄 6篇[朗讀]
嫉妒是一種原始情感,嬰兒期孩子看到母親抱別的孩子,會哭鬧。大些,看到與自己親近的大人疼愛別的孩子時,會情緒失落,甚至會跑過去拉扯撕咬那個孩子,這就是早期的嫉妒。上了幼兒園後,幼兒與同伴的接觸多了,進行比較的機會增多,要遭受更多嫉妒情感的折磨,嫉妒的形式也隨之發生變化。下面我們摘取一些事例進行分析:
事例一
幼兒園裡,老師正進行每周一次的小紅花評比。靜靜看到別的小朋友陸續得到了獎勵,自己卻沒有,開始不高興了。等到老師給成成小紅花時,他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成成不愛護玩具,還不好好洗手,不要給他小紅花。」。
分析:
對獲得老師表揚的幼兒有敵對情緒。當同伴受到老師的表揚、獎勵時,表現得不服氣、不高興,甚至當眾揭發受表揚幼兒的缺點。
事例二
繪畫活動結束後,老師把幾個畫得好的幼兒作品帖在小黑板上,讓大家欣賞。下午放學時卻發現有兩幅畫被撕破了,經過一番調查,原來是小娟做的。在老師耐心的詢問下,小娟才說:「我不喜歡他們的畫被貼起來。我也畫得好,你怎麼不貼我的?」?
分析:
當自己不能擁有象同伴一樣的待遇時,會因此產生嫉妒,他們會直接地將自己的不快歸咎於自己所嫉妒的人和事,進而對之產生破壞、攻擊,以發泄自己的怨氣。
策略。
1、儘量避免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環境刺激,正確評價每個幼兒。
幼兒的評價水平低,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他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評價是以成人的評價為標準的,成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不和諧、相互猜疑,或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別人、貶低別人,則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在幼兒園裡為了鼓勵幼兒,老師設置了小星星評比欄,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表揚:有的是愛學習的紅星,有的是愛護玩具的藍星,有的是進餐好的綠星,有的是愛勞動的黃星……恰如其分的評價使幼兒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2、轉化幼兒消極的嫉妒心理。
採取積極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向轉化。如文文看到評比欄里自己的星星比別的小朋友少,老師可以鼓勵幼兒說:「瞧,你已經有兩顆星了,再有一顆愛護玩具的綠星就可以得到獎品了,加油哦!老師的話使文文看到了希望,並滿心歡喜地為下一顆星而努力。
3、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教育,如:講故事、做遊戲,使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不可能各方面都勝過別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不能用不正當的、不光采的方式去獲取競爭的勝利。
4、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充當孩子的「知心姐姐」讓孩子把自己的煩躁不安說出來,並理解他、諒解他,很多時候,成人微笑的眼神、清松的語調能化解幼兒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嫉妒心理。
愛孩子是一種責任,原我們的這種健康的愛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永恆動力和發展源泉。
事例一
幼兒園裡,老師正進行每周一次的小紅花評比。靜靜看到別的小朋友陸續得到了獎勵,自己卻沒有,開始不高興了。等到老師給成成小紅花時,他站起來,大聲說:老師,成成不愛護玩具,還不好好洗手,不要給他小紅花。」。
分析:
對獲得老師表揚的幼兒有敵對情緒。當同伴受到老師的表揚、獎勵時,表現得不服氣、不高興,甚至當眾揭發受表揚幼兒的缺點。
事例二
繪畫活動結束後,老師把幾個畫得好的幼兒作品帖在小黑板上,讓大家欣賞。下午放學時卻發現有兩幅畫被撕破了,經過一番調查,原來是小娟做的。在老師耐心的詢問下,小娟才說:「我不喜歡他們的畫被貼起來。我也畫得好,你怎麼不貼我的?」?
分析:
當自己不能擁有象同伴一樣的待遇時,會因此產生嫉妒,他們會直接地將自己的不快歸咎於自己所嫉妒的人和事,進而對之產生破壞、攻擊,以發泄自己的怨氣。
策略。
1、儘量避免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的環境刺激,正確評價每個幼兒。
幼兒的評價水平低,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別人,他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評價是以成人的評價為標準的,成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不和諧、相互猜疑,或當著孩子的面議論別人、貶低別人,則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良影響。在幼兒園裡為了鼓勵幼兒,老師設置了小星星評比欄,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表揚:有的是愛學習的紅星,有的是愛護玩具的藍星,有的是進餐好的綠星,有的是愛勞動的黃星……恰如其分的評價使幼兒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明白了自己的不足。
2、轉化幼兒消極的嫉妒心理。
採取積極的方式使嫉妒的消極作用向積極方向轉化。如文文看到評比欄里自己的星星比別的小朋友少,老師可以鼓勵幼兒說:「瞧,你已經有兩顆星了,再有一顆愛護玩具的綠星就可以得到獎品了,加油哦!老師的話使文文看到了希望,並滿心歡喜地為下一顆星而努力。
3、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
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教育,如:講故事、做遊戲,使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不可能各方面都勝過別人,要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去彌補自己的不足。不能用不正當的、不光采的方式去獲取競爭的勝利。
4、傾聽孩子的'心理感受。
充當孩子的「知心姐姐」讓孩子把自己的煩躁不安說出來,並理解他、諒解他,很多時候,成人微笑的眼神、清松的語調能化解幼兒的不良情緒,有效控制嫉妒心理。
愛孩子是一種責任,原我們的這種健康的愛成為孩子快樂成長的永恆動力和發展源泉。
一、個案情況介紹
鄔意韜,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有很強的記憶力,學知識很快。他從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對孩子照顧地無微不至,從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對孩子百依百順,老人沒有文化。孩子父母雖然都是工作人員,但對孩子的卻顧及甚少,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導,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顯的障礙。
二、觀察時間:20xx年3月2日——3月31日。
三、存在的問題。
1、心理脆弱。
在幼兒園,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聲大哭;小朋友跟他開玩笑,說姥姥不來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師讓小朋友學著疊被子,他不會疊,也哭;讓他學著做值日,他說不會,讓他跟小朋友學,他也哭。
3、不會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愛跟大家說話,自己坐一邊,不肯參加班裡的活動;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卻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
1、遺傳因素。
據的鄔意韜姥姥講,鄔意韜的媽媽小時侯也是這樣膽小,很怕羞,長大後就改掉了原來的毛病。
2、後天的環境。
老人對孩子照顧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鍛鍊,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圍同齡小夥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處,遇到事情總想著讓姥姥幫忙,姥姥不在身邊,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來發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採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在家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給他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鍛鍊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多和同齡人在一起,學習必要的交往技能。
2、為孩子營造寬鬆和諧的生活氛圍,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於鄔意韜心理比較脆弱,我在班中提議小朋友們不要嚇唬他,應該多幫助他。孩子們都非常有愛心,經老師一提醒,和鄔意韜開玩笑的少了,和他爭玩具的幾乎沒有了。
3、發揚其長處,樹立其自信。
根據鄔意韜記憶力非常好的條件,平時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們經常給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複述故事,請他朗誦兒歌,慢慢地他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
4、給予個別指導。
由於鄔意韜生活技能比較差,在平時老師經常給予個別指導:教他如何疊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六、教育效果。
兩個月以後,鄔意韜有了明顯的進步。
1、他已不需要別人的幫助,能自己疊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2、他開始和小朋友交往,並學會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爾與小朋友發生爭執,他也學會了克制,不再掉眼淚,初步學會了與人合作。
3、能比較主動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來,做事不再縮手縮腳,自信心有了明顯提高。
看到孩子進步這麼大,鄔意韜的奶奶無比感激,我們也倍感欣慰,沒有什麼比孩子的進步更值得我們驕傲的了。從中我更堅信了這一點: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
鄔意韜,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有很強的記憶力,學知識很快。他從小跟姥姥在一起生活,老人對孩子照顧地無微不至,從不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對孩子百依百順,老人沒有文化。孩子父母雖然都是工作人員,但對孩子的卻顧及甚少,對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導,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顯的障礙。
二、觀察時間:20xx年3月2日——3月31日。
三、存在的問題。
1、心理脆弱。
在幼兒園,小朋友不小心碰了他,就放聲大哭;小朋友跟他開玩笑,說姥姥不來接他,他也哭。
2、自理能力差。
老師讓小朋友學著疊被子,他不會疊,也哭;讓他學著做值日,他說不會,讓他跟小朋友學,他也哭。
3、不會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兒園,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愛跟大家說話,自己坐一邊,不肯參加班裡的活動;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卻不敢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
1、遺傳因素。
據的鄔意韜姥姥講,鄔意韜的媽媽小時侯也是這樣膽小,很怕羞,長大後就改掉了原來的毛病。
2、後天的環境。
老人對孩子照顧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鍛鍊,導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圍同齡小夥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處,遇到事情總想著讓姥姥幫忙,姥姥不在身邊,他便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哭來發泄心中的不愉快。
五、採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長工作,請家長在家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給他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鍛鍊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讓孩子多和同齡人在一起,學習必要的交往技能。
2、為孩子營造寬鬆和諧的生活氛圍,給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由於鄔意韜心理比較脆弱,我在班中提議小朋友們不要嚇唬他,應該多幫助他。孩子們都非常有愛心,經老師一提醒,和鄔意韜開玩笑的少了,和他爭玩具的幾乎沒有了。
3、發揚其長處,樹立其自信。
根據鄔意韜記憶力非常好的條件,平時在組織教育活動時,我們經常給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複述故事,請他朗誦兒歌,慢慢地他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提高了。
4、給予個別指導。
由於鄔意韜生活技能比較差,在平時老師經常給予個別指導:教他如何疊被子,如何做值日,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
六、教育效果。
兩個月以後,鄔意韜有了明顯的進步。
1、他已不需要別人的幫助,能自己疊被子,能心情愉快的做值日,自理能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
2、他開始和小朋友交往,並學會了一定的交往技能。偶爾與小朋友發生爭執,他也學會了克制,不再掉眼淚,初步學會了與人合作。
3、能比較主動的參與到班級的各項活動中來,做事不再縮手縮腳,自信心有了明顯提高。
看到孩子進步這麼大,鄔意韜的奶奶無比感激,我們也倍感欣慰,沒有什麼比孩子的進步更值得我們驕傲的了。從中我更堅信了這一點: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沒有不會教的老師。只要你用心了,所有的問題都將會迎刃而解?
個案觀察:美術課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內容是《畫畫我自己》,孩子們討論完自己的特徵之後都開始畫起來了,希望他們能畫出一個最漂亮的自己,我也在一旁巡視著孩子們.我看到大多數孩子們都開始認真的畫了,張晨陽抓著筆還沒有動手,我以為他還在想,所以就沒有打擾他.我又巡視了一圈發現他還是抓著筆沒有畫.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雖然張晨陽到現在還沒有動筆畫畫,可能他真的是在思考,所以我也就沒有打擾他,希望他能夠在思考之後畫出獨特的作品.可是當有些孩子已經開始塗顏色了,他還是一個都沒有畫,竟然還是白紙一張,這時的我忍不住了問道:「怎麼回事?為什麼到現在一個都沒有畫?不回畫嗎?圓圓的腦袋在小班就學習過了,快點在紙上畫一個圓圓的腦袋.」說完看著他畫了一個圓之後我就離開了,繼續巡視輔導孩子.可是當我再次來到他跟前時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吳榕的椅子上、楊心怡的椅子上全是記號筆畫的黑黑的,小朋友都指著張晨陽一口咬定是他畫的?
措施:看到這一幕真把我給氣壞了,我問張晨陽:「是你畫的嗎?」他只是用那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就是不講話.我又問其他小朋友小椅子上的記號筆是誰畫的,孩子們都指著張晨陽.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張晨陽才弱弱的說了一個字:「是」。
記號筆實在是太難弄了,在板凳上是擦不掉的.為了讓他長長記性,希望能吸取教訓我讓張晨陽放學後再把板凳清洗乾淨.放學時他奶奶看到了這一幕就責備了他幾句,張晨陽卻用自己的小拳頭打奶奶,示意他奶奶不許講。
觀察時間:2013-9-11 觀察地點:中三班 觀察對象:張晨陽。
個案觀察:早晨是媽媽送來的,我和張晨陽媽媽交流了昨天發生的事情.他在家時也不允許奶奶在媽媽面前說他對的不好的事情,張晨陽也不怎麼喜歡畫畫.希望老師能正確多多引導他、關注他,培養他良好的性格、行為習慣,也希望老師能培養張晨陽的繪畫興趣?
措施:今天我利用課餘時間和張晨陽談談,希望我們的友誼能從談話開始.我問他奶奶在家都哪些事情?他想了想:「洗衣服、燒飯、洗碗......」我問:「奶奶做這麼多事,還要送你上學,奶奶辛苦嗎?」他看了看我:「辛苦的.」。
觀察時間:2013-9-18 觀察地點:中三班 觀察對象:張晨陽。
個案觀察:又到了美術時間了,今天活動的內容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在畫畫之前我又重新講了一下用記號筆的要求:只可以在紙上畫,不能在別的地方亂畫.並且我還強調:我會給畫的好的小朋友獎勵「笑臉花」。
措施:畫畫開始了,我先在張晨陽那兒看了看並蹲下來說:「今天我們畫的是好朋友,我相信你一定有許多好朋友,那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好朋友畫的漂亮一下這樣好朋友才會越來越喜歡你,你能做到嗎?」張晨陽看了看我,點點頭.我便摸了摸他的小腦袋,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的好朋友也會越來越多的.在我的鼓勵之下張晨陽開始了《我和我的好朋友》的繪畫,雖然繪畫的速度有些慢,雖然畫的不是最好看的,但是我在他的畫里看到了愛、看到了希望.希望他能在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越來越棒。
措施:看到這一幕真把我給氣壞了,我問張晨陽:「是你畫的嗎?」他只是用那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就是不講話.我又問其他小朋友小椅子上的記號筆是誰畫的,孩子們都指著張晨陽.在這樣的情景之下,張晨陽才弱弱的說了一個字:「是」。
記號筆實在是太難弄了,在板凳上是擦不掉的.為了讓他長長記性,希望能吸取教訓我讓張晨陽放學後再把板凳清洗乾淨.放學時他奶奶看到了這一幕就責備了他幾句,張晨陽卻用自己的小拳頭打奶奶,示意他奶奶不許講。
觀察時間:2013-9-11 觀察地點:中三班 觀察對象:張晨陽。
個案觀察:早晨是媽媽送來的,我和張晨陽媽媽交流了昨天發生的事情.他在家時也不允許奶奶在媽媽面前說他對的不好的事情,張晨陽也不怎麼喜歡畫畫.希望老師能正確多多引導他、關注他,培養他良好的性格、行為習慣,也希望老師能培養張晨陽的繪畫興趣?
措施:今天我利用課餘時間和張晨陽談談,希望我們的友誼能從談話開始.我問他奶奶在家都哪些事情?他想了想:「洗衣服、燒飯、洗碗......」我問:「奶奶做這麼多事,還要送你上學,奶奶辛苦嗎?」他看了看我:「辛苦的.」。
觀察時間:2013-9-18 觀察地點:中三班 觀察對象:張晨陽。
個案觀察:又到了美術時間了,今天活動的內容是《我和我的好朋友》,在畫畫之前我又重新講了一下用記號筆的要求:只可以在紙上畫,不能在別的地方亂畫.並且我還強調:我會給畫的好的小朋友獎勵「笑臉花」。
措施:畫畫開始了,我先在張晨陽那兒看了看並蹲下來說:「今天我們畫的是好朋友,我相信你一定有許多好朋友,那你一定要把自己的好朋友畫的漂亮一下這樣好朋友才會越來越喜歡你,你能做到嗎?」張晨陽看了看我,點點頭.我便摸了摸他的小腦袋,我相信你是最棒的,你的好朋友也會越來越多的.在我的鼓勵之下張晨陽開始了《我和我的好朋友》的繪畫,雖然繪畫的速度有些慢,雖然畫的不是最好看的,但是我在他的畫里看到了愛、看到了希望.希望他能在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越來越棒。
幼兒活動情況。
區域活動開始了,浩浩來到了建構區,他對搭建窯洞非常感興趣,一邊對照老師提供的圖片,一邊搭建自己的窯洞,就在馬上要成功時,卻被來來回回取積木的彤彤給撞倒了,馬上要做好的窯洞就這樣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看到我過來,他說:「我剛搭好的窯洞被碰倒了。」「不要沮喪浩浩,剛才的窯洞搭的非常好,老師相信如果你重新搭一遍的話,一定會搭的更好。」然而,當浩浩就要再次完成時,卻發現沒有半圓形的積木和紙板了,窯洞的搭建停滯了,他嘗試了好幾種辦法來替換半圓形積木和紙板,都沒有成功,沮喪的告訴我「看來今天的窯洞是沒辦法搭好了。」「浩浩,不要放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一定能想出好辦法將窯洞搭好的。」最後,在嘗試了好多種辦法後,浩浩終於將窯洞再次搭好了。
教師指導情況。
1.給幼兒適當的鼓勵與引導,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2.在幼兒遇到困難時,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指導。
效果。
在教師的提示鼓勵下,幼兒堅持完成搭建作品寶塔山。
分析。
搭建過程中,浩浩很投入,能按照圖片的提示進行搭建,遇到困難時能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克服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中途絕不放棄,非常有耐心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堅持搭建完成,最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反思。
1.幼兒的合作意識還有待加強。
2.教師深入參與角色,觀察幼兒的需求,並將材料準備更加豐富一些。
區域活動開始了,浩浩來到了建構區,他對搭建窯洞非常感興趣,一邊對照老師提供的圖片,一邊搭建自己的窯洞,就在馬上要成功時,卻被來來回回取積木的彤彤給撞倒了,馬上要做好的窯洞就這樣頃刻間變成了「一片廢墟」。看到我過來,他說:「我剛搭好的窯洞被碰倒了。」「不要沮喪浩浩,剛才的窯洞搭的非常好,老師相信如果你重新搭一遍的話,一定會搭的更好。」然而,當浩浩就要再次完成時,卻發現沒有半圓形的積木和紙板了,窯洞的搭建停滯了,他嘗試了好幾種辦法來替換半圓形積木和紙板,都沒有成功,沮喪的告訴我「看來今天的窯洞是沒辦法搭好了。」「浩浩,不要放棄,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解決,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放棄,一定能想出好辦法將窯洞搭好的。」最後,在嘗試了好多種辦法後,浩浩終於將窯洞再次搭好了。
教師指導情況。
1.給幼兒適當的鼓勵與引導,提高幼兒的積極性。
2.在幼兒遇到困難時,以遊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指導。
效果。
在教師的提示鼓勵下,幼兒堅持完成搭建作品寶塔山。
分析。
搭建過程中,浩浩很投入,能按照圖片的提示進行搭建,遇到困難時能在老師的鼓勵引導下克服困難,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中途絕不放棄,非常有耐心的完善自己的作品,堅持搭建完成,最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滿足。
反思。
1.幼兒的合作意識還有待加強。
2.教師深入參與角色,觀察幼兒的需求,並將材料準備更加豐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