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全園潑水大聯歡。
活動時間:今年6月1日早9:30分。
活動口號:愛誰你就潑潑誰。
活動班級:
大班(4個班)、中班(4個班)、小班(4個班),共12個班。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從小了解潑水節的來歷和意義;
2、孩子們在遊戲中,通過和同伴之間的嬉戲玩耍增進友情,提升社會交往能力;
3、了解安全嬉水的常識,培養小朋友的動手操作與自理能力。
4、為孩子創造快樂童年與孩子們共同成長。
活動準備:
1、家裡有大型蓄水箱等的孩子,提前帶回;為孩子每人準備一個背包式的水槍;
2、每個小朋友帶一套泳衣來園,另帶一身衣服和浴巾更換;
3、幼兒不要穿運動鞋和拖鞋,都穿防滑的平跟涼鞋和泳鏡;
4、各班級活動前「潑水節由來」的錄像;
5、音樂準備和麥克風準備;
6、各班準備5——6個蓄水工具。
活動過程:
活動一:
各班孩子們觀看「潑水節由來」的錄像。
時間:早上9:00-9:20地點:各班教室。
通過錄像使孩子們進一步了解傣族人民為何要設立「潑水節」、「潑水節」的寓意又是什麼?
活動二:
全園熱身操:兔子舞。
時間:上午9:20——9:30。
活動三:
潑水節狂歡活動(以年級組為單位)。
時間:上午9:30-10:30。
地點:幼兒園內、外操場。
孩子們可模仿「傣家姑娘」的樣子,一邊相互說著祝福的話,一邊用水槍、水桶等工具盛水潑向同伴;孩子們也可在老師的組織下,圍成圈圈,和著音樂,載歌載舞。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幼兒潑水節語言教案 10篇[朗讀]
活動宗旨:
六月是蒲公英飄下的季節,六月是青蘋果誘人的季節,六月是歌聲飛揚的季節,六月也是全世界兒童的快樂節日,為了讓孩子們在這個絢麗多彩的季節里,充分感受節日的快樂,我們大班年級組精心策劃了本次「快樂潑水節」活動。
活動時間:201x年6月12日(星期四)上午9:40——11:10。
活動地點:幼兒園大操場。
活動班級: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大五班共五個班級。
活動準備:
1、每名幼兒自帶一把水槍或者小水瓢。
2、每名幼兒自備一套游泳衣或游泳褲。
3、活動當天幼兒穿平跟涼鞋。
4、以班級為單位準備2——3個吹風。
5、以級組為單位準備4條長水管,盛水的大盆、水桶若干。
6、以級組為單位準備活動的背景音樂。
7、以班級為單位準備攝像。
活動流程:
1、201x年6月12日上午9:10,各班保育員將盛水的工具擺放在場地周圍(紅色跑道上),並盛滿水。
2、上午9:40——10:20,由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進行遊戲。
3、上午10:30——11:10,由大四班、大五班進行遊戲。
4、活動結束後,各班留下一個人員負責收拾場地。
注意事項:
1、請各班老師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醒幼兒注意保護自己,同時不要用水槍噴射同伴的眼部、鼻子、耳朵等部位。
2、請各班保育員老師及時補充水源。
六月是蒲公英飄下的季節,六月是青蘋果誘人的季節,六月是歌聲飛揚的季節,六月也是全世界兒童的快樂節日,為了讓孩子們在這個絢麗多彩的季節里,充分感受節日的快樂,我們大班年級組精心策劃了本次「快樂潑水節」活動。
活動時間:201x年6月12日(星期四)上午9:40——11:10。
活動地點:幼兒園大操場。
活動班級: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大四班、大五班共五個班級。
活動準備:
1、每名幼兒自帶一把水槍或者小水瓢。
2、每名幼兒自備一套游泳衣或游泳褲。
3、活動當天幼兒穿平跟涼鞋。
4、以班級為單位準備2——3個吹風。
5、以級組為單位準備4條長水管,盛水的大盆、水桶若干。
6、以級組為單位準備活動的背景音樂。
7、以班級為單位準備攝像。
活動流程:
1、201x年6月12日上午9:10,各班保育員將盛水的工具擺放在場地周圍(紅色跑道上),並盛滿水。
2、上午9:40——10:20,由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進行遊戲。
3、上午10:30——11:10,由大四班、大五班進行遊戲。
4、活動結束後,各班留下一個人員負責收拾場地。
注意事項:
1、請各班老師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提醒幼兒注意保護自己,同時不要用水槍噴射同伴的眼部、鼻子、耳朵等部位。
2、請各班保育員老師及時補充水源。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
2、體會小熊過橋時的心情,並嘗試用語言、表情或動作表現出來。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像力。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故事中小熊敢於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優點。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中小熊走上小竹橋(面對挑戰時)的心理。
活動準備。
1、有走獨木橋的經驗。
2、課件。
3、小熊和熊媽媽圖片、小木橋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與幼兒談話,理解、感知兒歌的內容。
二、學習朗誦兒歌的內容,進一步體驗兒歌的情感。
1、教師有表情的完整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根據圖片學習兒歌。
a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
b學習兒歌中的對話: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好孩子,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夠走過橋。
三、朗誦兒歌,創編動作。
1、集體朗誦兒歌。
2、加上動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勵孩子們做勇敢的好孩子。教師:你們喜歡小熊嗎?為什麼?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過橋》因為有很多人都喜歡這首好聽的兒歌,有人把它編出了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屏棄了以往傳統的「老師教,幼兒學」的方法,採用了引導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兒的主導地位。活動時把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放在了前面,通過幼兒自己的觀察、表達來得齣兒歌中詩句,既充分理解了兒歌的內容,又幫助孩子們對兒歌有了一定的記憶,為後面的學習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鋪墊。
2、在活動的準備中,教師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恰倒好處的運用課件以外,還製作了實物的小木橋,使孩子們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小木橋的特性,加上可插圖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們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提問始終是開放式的,例如在問到怎樣能夠幫助小熊過橋時,幼兒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說拿繩子綁著過去,有的說爬過去,還有的說問小鳥借個翅膀飛過去等等。正是因為提問的開放,孩子們的思維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膽的想像。
4、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始終是主體的`地位。在活動中教師遵循幼兒的意見和建議,聽從孩子們最真實的想法,讓孩子們自主的選擇表演的角色,使孩子們活動的更加自由,更加開心。
5、本次活動的設計比較完整,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掌握得也非常熟練。顯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時對於幼兒的回答可以讓孩子們充分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出來。為了怕後面的學習時間不夠,教師對此方面的內容有所忽略,如果在這部分能夠放手大膽的讓孩子們發揮的話,效果還會更加明顯。
1、感知、理解兒歌的內容。
2、體會小熊過橋時的心情,並嘗試用語言、表情或動作表現出來。
3、有自信、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像力。
5、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故事中小熊敢於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的優點。
教學難點:體會故事中小熊走上小竹橋(面對挑戰時)的心理。
活動準備。
1、有走獨木橋的經驗。
2、課件。
3、小熊和熊媽媽圖片、小木橋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與幼兒談話,理解、感知兒歌的內容。
二、學習朗誦兒歌的內容,進一步體驗兒歌的情感。
1、教師有表情的完整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2、根據圖片學習兒歌。
a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出示相應的圖片。
b學習兒歌中的對話:媽媽,媽媽快來呀!快把小熊抱過橋;好孩子,別害怕,眼睛向著前面瞧,一步步向前走,一定能夠走過橋。
三、朗誦兒歌,創編動作。
1、集體朗誦兒歌。
2、加上動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表演。
五、鼓勵孩子們做勇敢的好孩子。教師:你們喜歡小熊嗎?為什麼?
六、唱一唱歌曲《小熊過橋》因為有很多人都喜歡這首好聽的兒歌,有人把它編出了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唱一唱,表演表演吧。
教學反思。
1、本次活動屏棄了以往傳統的「老師教,幼兒學」的方法,採用了引導幼兒主動的探索學習的方法。真正的尊重了幼兒的主導地位。活動時把幼兒理解兒歌的內容放在了前面,通過幼兒自己的觀察、表達來得齣兒歌中詩句,既充分理解了兒歌的內容,又幫助孩子們對兒歌有了一定的記憶,為後面的學習和表演做了很好的鋪墊。
2、在活動的準備中,教師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恰倒好處的運用課件以外,還製作了實物的小木橋,使孩子們能夠真實的感受到小木橋的特性,加上可插圖片的教具演示,使得孩子們的眼球深深的被吸引。
3、在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提問始終是開放式的,例如在問到怎樣能夠幫助小熊過橋時,幼兒的回答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孩子說拿繩子綁著過去,有的說爬過去,還有的說問小鳥借個翅膀飛過去等等。正是因為提問的開放,孩子們的思維不受任何限制,可以大膽的想像。
4、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始終是主體的`地位。在活動中教師遵循幼兒的意見和建議,聽從孩子們最真實的想法,讓孩子們自主的選擇表演的角色,使孩子們活動的更加自由,更加開心。
5、本次活動的設計比較完整,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掌握得也非常熟練。顯得不足的地方就是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內容時對於幼兒的回答可以讓孩子們充分的用動作和表情表演出來。為了怕後面的學習時間不夠,教師對此方面的內容有所忽略,如果在這部分能夠放手大膽的讓孩子們發揮的話,效果還會更加明顯。
一、活動目標。
1、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能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句式說話。
2、積極參與活動,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活動重點: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能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句式說話。
(對小班幼兒而言語言發展能力比較差,只能用一些簡短的詞語和不完整話來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因此我讓幼兒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完整話通過個別學習到集體學習漸漸得到鞏固。)。
活動難點: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小班的幼兒比較容易融入到遊戲情節中,我通過「吹泡泡」的遊戲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泡泡變成什么小動物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讓幼兒們在遊戲中送小動物陪琪琪洗澡從中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二、活動準備。
1、自製大書:《誰來陪我洗澡》。
2、小動物卡片及浴缸的全開海報紙。
3、音樂:《嚕啦啦》。
三、活動過程。
(一)吹泡泡導入。
師:今天我要給小朋友變個魔術,瞧!(吹泡泡)。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們在什麼時候也看到過這些美麗的泡泡?
幼:媽媽洗衣服的時候;奶奶洗碗的時候;洗澡的時候……。
師:寶寶們觀察得真仔細,原來我們很多時候都可以遇到這麼漂亮的泡泡。
(評析:小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比較低,但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從幼兒們感興趣的吹泡泡遊戲導入,能使幼兒們投入到活動過程中,有效開展活動。通過泡泡讓幼兒們聯想到生活中所看見過的泡泡,使他們的生活經驗得到了升華。)。
(二)出示圖書第一部分,幼兒自由講述泡泡水吹泡泡。
師:我有個朋友叫琪琪,有一天她在路上走的時候發現了一瓶神奇的泡泡水。
師:她會用這些泡泡水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瞧一瞧吧?
師:原來琪琪用泡泡水吹出了一隻小綿羊。
師:泡泡水真神奇,那如果你是琪琪你會用泡泡水吹出什麼呀?
(三)出示圖書第二部分,引出「來陪我洗澡」的話題。
師:琪琪對泡泡水喜歡極了,連洗澡都不忘帶到浴室去。
師:寶寶們,你們猜一猜琪琪會在浴室里用這些泡泡水幹什麼呢?
師:琪琪吹出了這麼多漂亮的泡泡,這些泡泡會變成什麼呢?「啪——」?
師:(出示圖片)瞧!她的泡泡變出了好多隻小鴨。
師:還有這兩個泡泡會變成什麼呢?你們來猜一猜?
師:原來這兩個泡泡變成了兩隻小豬。
(四)出示圖書第三部分,想想誰來陪琪琪洗澡。
師:琪琪今天洗澡洗得真高興!可是在吃晚飯的時候她發愁了,「明天誰來陪我洗澡呢」。
師:是小豬、小兔還是小貓?在睡覺的時候也在想,「誰會來陪我洗澡」呢?
師:寶寶們,你們來幫琪琪好好想想,還有誰會來陪琪琪洗澡呢?
(五)完成操作海報。
師:琪琪帶著她的浴缸呀到我們這來了,她請我幫忙吹泡泡,呼——泡泡變成什麼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請你跟邊上的小朋友來說一說「我的泡泡變成什麼了?」?
師:我的泡泡也變成xx了,這麼多泡泡都變成了小動物,那我們讓小動物陪琪琪洗澡吧。
師:我要告訴琪琪「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寶寶們一起來幫我告訴琪琪吧。
師:誰的泡泡也變成xx了?你是怎麼告訴琪琪的?
(評析:選擇的遊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所熟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故事中泡泡變成各種小動物的環節,讓幼兒發揮想像,不僅讓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在此環節中我還鼓勵幼兒能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句式來說,鍛鍊了它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六)聽《嚕啦啦》音樂一起去洗澡。
師:寶寶們真能幹,把琪琪的浴缸變得這麼熱鬧,這樣琪琪再也不會感到寂寞了!幫助別人真開心。
師:你們想不想也去浴缸里洗個澡啊!
師:那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去吧!(吹泡泡)。
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通過故事引出讓幼兒們幫琪琪解決誰陪她洗澡的難題,從中讓幼兒們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生活化:
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泡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因此在剛開始的教學中大多數幼兒能根據生活中已有的經驗說出什麼時候可以見到泡泡,在幼兒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得到升華?
趣味化:
吹泡泡的遊戲幼兒都非常喜歡,因此在活動導入時我就用吹泡泡導入,大家都對泡泡產生很大的興趣,這為接下來的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在活動中泡泡變魔術也讓幼兒產生很大的興趣,大家也能各自發揮自己的想像泡泡變成了什麼,在比較富有趣味性的活動我還創設了?
情境鼓勵幼兒用完整話來表述,這也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
多樣化:
運用個別與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人人參與活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並掌握該內容。達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最後讓幼兒聽音樂來跳《嚕啦啦》更讓本節活動達到。
1、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能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句式說話。
2、積極參與活動,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活動重點: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像,能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句式說話。
(對小班幼兒而言語言發展能力比較差,只能用一些簡短的詞語和不完整話來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因此我讓幼兒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完整話通過個別學習到集體學習漸漸得到鞏固。)。
活動難點: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小班的幼兒比較容易融入到遊戲情節中,我通過「吹泡泡」的遊戲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泡泡變成什么小動物也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讓幼兒們在遊戲中送小動物陪琪琪洗澡從中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二、活動準備。
1、自製大書:《誰來陪我洗澡》。
2、小動物卡片及浴缸的全開海報紙。
3、音樂:《嚕啦啦》。
三、活動過程。
(一)吹泡泡導入。
師:今天我要給小朋友變個魔術,瞧!(吹泡泡)。
師: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看到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
師:你們在什麼時候也看到過這些美麗的泡泡?
幼:媽媽洗衣服的時候;奶奶洗碗的時候;洗澡的時候……。
師:寶寶們觀察得真仔細,原來我們很多時候都可以遇到這麼漂亮的泡泡。
(評析:小班幼兒語言發展水平比較低,但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從幼兒們感興趣的吹泡泡遊戲導入,能使幼兒們投入到活動過程中,有效開展活動。通過泡泡讓幼兒們聯想到生活中所看見過的泡泡,使他們的生活經驗得到了升華。)。
(二)出示圖書第一部分,幼兒自由講述泡泡水吹泡泡。
師:我有個朋友叫琪琪,有一天她在路上走的時候發現了一瓶神奇的泡泡水。
師:她會用這些泡泡水幹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瞧一瞧吧?
師:原來琪琪用泡泡水吹出了一隻小綿羊。
師:泡泡水真神奇,那如果你是琪琪你會用泡泡水吹出什麼呀?
(三)出示圖書第二部分,引出「來陪我洗澡」的話題。
師:琪琪對泡泡水喜歡極了,連洗澡都不忘帶到浴室去。
師:寶寶們,你們猜一猜琪琪會在浴室里用這些泡泡水幹什麼呢?
師:琪琪吹出了這麼多漂亮的泡泡,這些泡泡會變成什麼呢?「啪——」?
師:(出示圖片)瞧!她的泡泡變出了好多隻小鴨。
師:還有這兩個泡泡會變成什麼呢?你們來猜一猜?
師:原來這兩個泡泡變成了兩隻小豬。
(四)出示圖書第三部分,想想誰來陪琪琪洗澡。
師:琪琪今天洗澡洗得真高興!可是在吃晚飯的時候她發愁了,「明天誰來陪我洗澡呢」。
師:是小豬、小兔還是小貓?在睡覺的時候也在想,「誰會來陪我洗澡」呢?
師:寶寶們,你們來幫琪琪好好想想,還有誰會來陪琪琪洗澡呢?
(五)完成操作海報。
師:琪琪帶著她的浴缸呀到我們這來了,她請我幫忙吹泡泡,呼——泡泡變成什麼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請你跟邊上的小朋友來說一說「我的泡泡變成什麼了?」?
師:我的泡泡也變成xx了,這麼多泡泡都變成了小動物,那我們讓小動物陪琪琪洗澡吧。
師:我要告訴琪琪「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寶寶們一起來幫我告訴琪琪吧。
師:誰的泡泡也變成xx了?你是怎麼告訴琪琪的?
(評析:選擇的遊戲內容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所熟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故事中泡泡變成各種小動物的環節,讓幼兒發揮想像,不僅讓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發展,在此環節中我還鼓勵幼兒能用「琪琪,我送xx陪你洗澡」的句式來說,鍛鍊了它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六)聽《嚕啦啦》音樂一起去洗澡。
師:寶寶們真能幹,把琪琪的浴缸變得這麼熱鬧,這樣琪琪再也不會感到寂寞了!幫助別人真開心。
師:你們想不想也去浴缸里洗個澡啊!
師:那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去吧!(吹泡泡)。
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通過故事引出讓幼兒們幫琪琪解決誰陪她洗澡的難題,從中讓幼兒們體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生活化:
活動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泡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孩子們都非常喜歡玩。因此在剛開始的教學中大多數幼兒能根據生活中已有的經驗說出什麼時候可以見到泡泡,在幼兒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得到升華?
趣味化:
吹泡泡的遊戲幼兒都非常喜歡,因此在活動導入時我就用吹泡泡導入,大家都對泡泡產生很大的興趣,這為接下來的活動作了很好的鋪墊。在活動中泡泡變魔術也讓幼兒產生很大的興趣,大家也能各自發揮自己的想像泡泡變成了什麼,在比較富有趣味性的活動我還創設了?
情境鼓勵幼兒用完整話來表述,這也是本次活動的目標之一。
多樣化:
運用個別與集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人人參與活動,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並掌握該內容。達到了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理念。最後讓幼兒聽音樂來跳《嚕啦啦》更讓本節活動達到。
活動目標:
1、根據畫面中的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藉助圖夾文的形式,初步感知閱讀漢字"愛",並嘗試仿編兒歌。
3、能參與自主閱讀和學前識字遊戲活動,感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黑板一塊,粉筆一支。小圖片:烏兒、魚兒、蚯蚓、蜜蜂、小朋友。
活動過程:感知圖片,一、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漢字"愛",你知道這是什麼字嗎(7你會用"愛"字說一句話嗎)?
2、教師在"愛"的前面逐一出示圖片鳥兒、魚兒、蚯蚓、蜜蜂、小朋友,在黑板上排成一豎排。
3、教師:你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愛什麼嗎?
4、根據幼兒的講述在"愛"的後面用粉筆畫出簡筆畫"藍天、江河、泥土、花朵、中國地圖(或紅旗)"。
二、師生閱讀圖夾文詩歌《從小愛祖國》。
1、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從小愛祖國》。
2、教師指圖文,帶領幼兒閱讀詩歌。'。
3、教師:在念"愛"時候,怎樣念更好。
三、師生看圖文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閱讀漢字,探索運用多種方式,朗誦兒歌。
1、教師在"鳥兒、魚兒、蚯蚓、蜜蜂、小朋友"圖片前面寫上相應的漢字,鼓勵幼兒對照圖片認讀相應的漢字。
2、將圖片拿掉,帶領幼兒閱讀漢字,朗誦詩歌。
3、在簡筆畫的旁邊寫上漢字,引導幼兒讀漢字念兒歌。
4、擦去簡筆畫,引導幼兒閱讀漢字念兒歌。
四、幫啟發幼兒仿編詩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除了烏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等,你知道還有誰愛藍天(江河)((採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第三句、第四句)2、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仿編的內容,並帶領幼兒一起念仿編的兒歌,感知詩歌的節奏。
3、教師:在念"愛"的時候,怎樣念更能表現出喜愛的感情呢?(用深情的語調)五、讀幼兒用書,感知閱讀詩歌。
1、教師:除了鳥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蚯蚓愛泥土、蜜蜂愛花朵等,你還知道什麼?他們也愛藍天(江河、泥土、花朵)呢?
2、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仿編的內容,並帶領幼兒一起念仿編的兒歌,感知詩歌的節奏。
附詩歌:
從小愛祖國。
鳥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
蚯蚓愛泥土.蜜蜂愛花朵:
我們小朋友.從小愛祖國。
1、根據畫面中的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2、藉助圖夾文的形式,初步感知閱讀漢字"愛",並嘗試仿編兒歌。
3、能參與自主閱讀和學前識字遊戲活動,感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黑板一塊,粉筆一支。小圖片:烏兒、魚兒、蚯蚓、蜜蜂、小朋友。
活動過程:感知圖片,一、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1、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漢字"愛",你知道這是什麼字嗎(7你會用"愛"字說一句話嗎)?
2、教師在"愛"的前面逐一出示圖片鳥兒、魚兒、蚯蚓、蜜蜂、小朋友,在黑板上排成一豎排。
3、教師:你知道他們喜歡什麼?愛什麼嗎?
4、根據幼兒的講述在"愛"的後面用粉筆畫出簡筆畫"藍天、江河、泥土、花朵、中國地圖(或紅旗)"。
二、師生閱讀圖夾文詩歌《從小愛祖國》。
1、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從小愛祖國》。
2、教師指圖文,帶領幼兒閱讀詩歌。'。
3、教師:在念"愛"時候,怎樣念更好。
三、師生看圖文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閱讀漢字,探索運用多種方式,朗誦兒歌。
1、教師在"鳥兒、魚兒、蚯蚓、蜜蜂、小朋友"圖片前面寫上相應的漢字,鼓勵幼兒對照圖片認讀相應的漢字。
2、將圖片拿掉,帶領幼兒閱讀漢字,朗誦詩歌。
3、在簡筆畫的旁邊寫上漢字,引導幼兒讀漢字念兒歌。
4、擦去簡筆畫,引導幼兒閱讀漢字念兒歌。
四、幫啟發幼兒仿編詩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1、教師:除了烏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等,你知道還有誰愛藍天(江河)((採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仿編第三句、第四句)2、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仿編的內容,並帶領幼兒一起念仿編的兒歌,感知詩歌的節奏。
3、教師:在念"愛"的時候,怎樣念更能表現出喜愛的感情呢?(用深情的語調)五、讀幼兒用書,感知閱讀詩歌。
1、教師:除了鳥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蚯蚓愛泥土、蜜蜂愛花朵等,你還知道什麼?他們也愛藍天(江河、泥土、花朵)呢?
2、教師用簡筆畫記錄幼兒仿編的內容,並帶領幼兒一起念仿編的兒歌,感知詩歌的節奏。
附詩歌:
從小愛祖國。
鳥兒愛藍天.魚兒愛江河:
蚯蚓愛泥土.蜜蜂愛花朵:
我們小朋友.從小愛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