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黨史,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通過系統的學習,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會,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強大力量,更加強化了黨性覺悟。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從1949年到1978年,3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主要包括3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們黨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過渡,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逐步使我國從一個原來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用自己的實踐證實了馬克思關於落後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邁向社會主義的論斷,並以自己的實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這一思想。
從1956年到1966年,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這一時期,我們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曲折中前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當然因為犯了左傾錯誤,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1966年到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1977到1978年的兩年時間,逐步過渡到正常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現在想來是相當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面對外部環境惡劣,在沒有任何先例和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在探索中前進。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也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重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變化。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特別不容易:
一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幹部制度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啟了黨員幹部的制度建設,這是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在上海地區的試點,探索出了幹部制度建設的可以推廣的模式與方法。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對於幹部制度有論述,列寧首次提出了幹部制度體系。黨的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的幹部制度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幹部標準、幹部路線和幹部管理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幹部制度化建設是意識形態、政治組織、政治運動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是制度化建設的基礎,而制度建設又強化著意識形態的鞏固。幹部的制度化建設是歷史之鑑也是時代的需要。新時代,我們要持續的推動幹部隊伍建設,就要更加重視幹部制度與意識形態、組織建設的相互作用。
二是國家的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瀕臨崩潰,戰爭尚未完全停息,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農業產量低下,工業上也沒有成熟的體系,很多工業品都需要依賴國外市場,真的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根據當時的發展狀況,觀察形勢、分析問題,運用全局思維來解決中的複雜難題、處理各種關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圍繞黨和國家的宏觀戰略認識和把握全局,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實行統購統銷、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這就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從紅船到北京,這種精神品質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歷史已經把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的手裡,身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把首創精神持續的發揚光大,在工作中勇於創新,破解難題,不斷推動工作。
三是時代精神的塑造。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湧現出來的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慶精神,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的兩彈一星精神等,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業化設備落後人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一個時代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標杆,也是一代人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發揚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將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心得體會 13篇[朗讀]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初二(6)班的曾詩佳。我很榮幸能有這次機會,能夠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和成果。
我是這學期才來到這所學校的。一開始,我還無法適應學校的課程,因為有些科目和我原來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學起來很費勁。但我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我開始拚命補課,把前面沒有學過的知識學會,再去學新知識。為了趕上學習進度,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多做了許多練習。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第一次月考爭取考進年級前二十名。
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我只考到了二十六名,與我的原定目標還有差距。但我不氣餒,因為我已經盡了全力。我堅信,如果繼續努力下去,一定能考好。
月考結束後,老師、家長都鼓勵了我。他們都對我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我一定不能讓他們失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適應了新的生活,學習起來也不像以前那麼困難了。我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在課堂上要效益。因為只有聽懂了課,才能會做作業。在做作業中遇到困難時,我會先自己思考,實在不會了再去請教別人,直到弄通、弄懂。做完作業後,我就再多找些練習題來做,因為多做題是很有利於消化知識的。
事實證明,我這次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在期中考試中,我的成績名列年級第四。對於自己的進步感到非常高興。但我很清醒,我不能就此滿足。學習,應該是永不止步的。我一定還能發揮出更大的潛力,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
一個月後,我們將迎來下一次月考,隨後又是期末考。在這關鍵時期,我們都不能鬆懈,必須全力迎戰,考出最好的成績,給自己一個滿意的交待,給自己的家長、老師一個滿意的交待。相信自己,只要竭盡全力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面對曾詩佳同學取得的驕人成績,家長、老師都非常高興。另外,我們通過與各年級主任的談話了解到,曾詩佳同學不僅僅是個個案,這140人中的其他同學經過我校老師的教學培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令他們的家長都感到很欣慰。我們衷心地期待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我校環境中,能像曾詩佳同學那樣——積極、奮進,取得優異的成績,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家好!我是初二(6)班的曾詩佳。我很榮幸能有這次機會,能夠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我的學習經驗和成果。
我是這學期才來到這所學校的。一開始,我還無法適應學校的課程,因為有些科目和我原來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學起來很費勁。但我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我開始拚命補課,把前面沒有學過的知識學會,再去學新知識。為了趕上學習進度,我比別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多做了許多練習。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第一次月考爭取考進年級前二十名。
可惜,由於各種原因,最終我只考到了二十六名,與我的原定目標還有差距。但我不氣餒,因為我已經盡了全力。我堅信,如果繼續努力下去,一定能考好。
月考結束後,老師、家長都鼓勵了我。他們都對我抱有很大的期望,所以我一定不能讓他們失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適應了新的生活,學習起來也不像以前那麼困難了。我把精力主要集中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在課堂上要效益。因為只有聽懂了課,才能會做作業。在做作業中遇到困難時,我會先自己思考,實在不會了再去請教別人,直到弄通、弄懂。做完作業後,我就再多找些練習題來做,因為多做題是很有利於消化知識的。
事實證明,我這次的努力是有成效的。在期中考試中,我的成績名列年級第四。對於自己的進步感到非常高興。但我很清醒,我不能就此滿足。學習,應該是永不止步的。我一定還能發揮出更大的潛力,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
一個月後,我們將迎來下一次月考,隨後又是期末考。在這關鍵時期,我們都不能鬆懈,必須全力迎戰,考出最好的成績,給自己一個滿意的交待,給自己的家長、老師一個滿意的交待。相信自己,只要竭盡全力去做,一切皆有可能。
面對曾詩佳同學取得的驕人成績,家長、老師都非常高興。另外,我們通過與各年級主任的談話了解到,曾詩佳同學不僅僅是個個案,這140人中的其他同學經過我校老師的教學培養,也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令他們的家長都感到很欣慰。我們衷心地期待他們能儘快地融入到我校環境中,能像曾詩佳同學那樣——積極、奮進,取得優異的成績,實現自己的夢想。
按照黨史學習計劃,我認真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簡史》,通過系統的學習,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歷史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和體會,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強大力量,更加強化了黨性覺悟。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從1949年到1978年,3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主要包括3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們黨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過渡,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逐步使我國從一個原來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用自己的實踐證實了馬克思關於落後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邁向社會主義的論斷,並以自己的實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這一思想。
從1956年到1966年,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這一時期,我們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曲折中前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當然因為犯了左傾錯誤,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1966年到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1977到1978年的兩年時間,逐步過渡到正常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現在想來是相當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面對外部環境惡劣,在沒有任何先例和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在探索中前進。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也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重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變化。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特別不容易:
一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幹部制度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啟了黨員幹部的制度建設,這是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在上海地區的試點,探索出了幹部制度建設的可以推廣的模式與方法。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對於幹部制度有論述,列寧首次提出了幹部制度體系。黨的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的幹部制度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幹部標準、幹部路線和幹部管理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幹部制度化建設是意識形態、政治組織、政治運動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是制度化建設的基礎,而制度建設又強化著意識形態的鞏固。幹部的制度化建設是歷史之鑑也是時代的需要。新時代,我們要持續的推動幹部隊伍建設,就要更加重視幹部制度與意識形態、組織建設的相互作用。
二是國家的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瀕臨崩潰,戰爭尚未完全停息,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農業產量低下,工業上也沒有成熟的體系,很多工業品都需要依賴國外市場,真的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根據當時的發展狀況,觀察形勢、分析問題,運用全局思維來解決中的複雜難題、處理各種關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圍繞黨和國家的宏觀戰略認識和把握全局,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實行統購統銷、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這就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從紅船到北京,這種精神品質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歷史已經把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的手裡,身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把首創精神持續的發揚光大,在工作中勇於創新,破解難題,不斷推動工作。
三是時代精神的塑造。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湧現出來的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慶精神,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的兩彈一星精神等,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業化設備落後人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一個時代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標杆,也是一代人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發揚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將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從1949年到1978年,30年的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中國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主要包括3個階段:
從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們黨用了7年時間完成了這一過渡,在我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並逐步使我國從一個原來貧窮落後的國家,發展成為初步繁榮的社會主義國家,用自己的實踐證實了馬克思關於落後國家可以跨越資本主義邁向社會主義的論斷,並以自己的實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的這一思想。
從1956年到1966年,是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10年。這一時期,我們党進行了艱苦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在曲折中前進,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當然因為犯了左傾錯誤,對社會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從1966年到1978年,是「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國家和人民遭受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1977到1978年的兩年時間,逐步過渡到正常的社會主義建設。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窮二白的舊中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國家,現在想來是相當的艱辛和不易。尤其是面對外部環境惡劣,在沒有任何先例和成功經驗可以借鑑的情況下,在探索中前進。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也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重大成就,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人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變化。我覺得有三個方面,特別不容易:
一是黨的幹部隊伍建設。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幹部制度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開啟了黨員幹部的制度建設,這是黨的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在上海地區的試點,探索出了幹部制度建設的可以推廣的模式與方法。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對於幹部制度有論述,列寧首次提出了幹部制度體系。黨的領導人將馬克思主義的幹部制度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幹部標準、幹部路線和幹部管理方法。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初期,幹部制度化建設是意識形態、政治組織、政治運動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結果。意識形態是制度化建設的基礎,而制度建設又強化著意識形態的鞏固。幹部的制度化建設是歷史之鑑也是時代的需要。新時代,我們要持續的推動幹部隊伍建設,就要更加重視幹部制度與意識形態、組織建設的相互作用。
二是國家的經濟建設。建國初期,經濟瀕臨崩潰,戰爭尚未完全停息,基礎設施破壞嚴重,農業產量低下,工業上也沒有成熟的體系,很多工業品都需要依賴國外市場,真的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我們的老一輩革命家,根據當時的發展狀況,觀察形勢、分析問題,運用全局思維來解決中的複雜難題、處理各種關係,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支持下,圍繞黨和國家的宏觀戰略認識和把握全局,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實行統購統銷、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推動了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這就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從紅船到北京,這種精神品質一直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接力奮進。歷史已經把接力棒交到了我們的手裡,身為新時代的黨員,我們要把首創精神持續的發揚光大,在工作中勇於創新,破解難題,不斷推動工作。
三是時代精神的塑造。在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湧現出來的雷鋒、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大慶精神,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學家的兩彈一星精神等,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初期工業化設備落後人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時代精神。一個時代的精神,是一個時代的標杆,也是一代人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發揚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將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落實到日常工作中。
在學習完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和經驗後,了解到黨為建立新中國的不懈努力和艱辛奮鬥歷程。
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和經驗課程又為我們揭示了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一段曲折歷程。
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49年至1952年三年間,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權;恢復了經濟,使當時的中國經濟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從此結束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期間,分三步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的改造。
第一步是建立互助組;第二步是建立初級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高級合作社。通過加工合作,公私合營,讓資本家領取定息,以和平贖買的方式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由此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這是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基於對形勢的正確研判作出的正確決策,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展。
1956年至1966年中國共產党進行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由於缺乏經驗和對實際的錯誤判斷,先後出現了三次失誤,分別是:1957年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急於求成的大躍進運動;急於過渡的農村人民公社運動。之後探索走入歧途,發生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導致中國的經濟停滯不前。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從1956年到文革結束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二十年的曲折歷程,究其原因是:搞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束縛;長期封建主義的影響;兩大陣營尖銳對抗的環境;普遍低下的文化科學水平。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二是「兩彈一星」的突破,標誌著尖端的突破;三是培養了一批人才;四是外交上的突破。
初步探索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探索的理論成果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來源;對毛澤東晚年錯誤的糾正成了鄧小平理論創立的契機;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育了黨和人民。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結合xx工作的實際談如下體會:
一是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情況下,作為基層的xx工作者更要勤於學習、思考,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結合當地的天氣背景將所學靈活地運用於工作中,更好地為防災減災工作服務。
二是恪盡職守,履行好一個xx工作者的職責。時刻將人民放在心中,滿足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最高準則,為有效防禦自然災害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只有幾十人,發展到今天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黨,期間經歷了無數的曲折,無數的艱難險阻,但都沒有阻礙她前進的腳步。中國共產黨是一支善於分析,善於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的政黨,她有勇氣正視錯誤,也有勇氣糾正錯誤。我們要始終相信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黨都能帶領我們戰勝困難,走向勝利。作為年青的一代,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對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黨的優良作風,對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歷史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好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現代化。
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和經驗課程又為我們揭示了從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中國共產黨走過的一段曲折歷程。
1949年至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49年至1952年三年間,在政治上建立了民主政權;恢復了經濟,使當時的中國經濟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外交上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從此結束了中國人的屈辱歷史。期間,分三步走完成了對個體農業、手工業的改造。
第一步是建立互助組;第二步是建立初級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高級合作社。通過加工合作,公私合營,讓資本家領取定息,以和平贖買的方式完成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由此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這是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基於對形勢的正確研判作出的正確決策,促進了當時社會的發展。
1956年至1966年中國共產党進行了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由於缺乏經驗和對實際的錯誤判斷,先後出現了三次失誤,分別是:1957年反右派鬥爭的嚴重擴大化;急於求成的大躍進運動;急於過渡的農村人民公社運動。之後探索走入歧途,發生了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導致中國的經濟停滯不前。給社會主義建設帶來負面影響。
從1956年到文革結束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二十年的曲折歷程,究其原因是:搞社會主義建設沒有經驗;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束縛;長期封建主義的影響;兩大陣營尖銳對抗的環境;普遍低下的文化科學水平。但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也取得了以下成就:一是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二是「兩彈一星」的突破,標誌著尖端的突破;三是培養了一批人才;四是外交上的突破。
初步探索也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探索的理論成果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來源;對毛澤東晚年錯誤的糾正成了鄧小平理論創立的契機;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育了黨和人民。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結合xx工作的實際談如下體會:
一是在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情況下,作為基層的xx工作者更要勤於學習、思考,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結合當地的天氣背景將所學靈活地運用於工作中,更好地為防災減災工作服務。
二是恪盡職守,履行好一個xx工作者的職責。時刻將人民放在心中,滿足人民的需要就是我們工作的最高準則,為有效防禦自然災害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是要始終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從建立之初只有幾十人,發展到今天擁有八千多萬黨員的世界最大黨,期間經歷了無數的曲折,無數的艱難險阻,但都沒有阻礙她前進的腳步。中國共產黨是一支善於分析,善於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的政黨,她有勇氣正視錯誤,也有勇氣糾正錯誤。我們要始終相信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黨都能帶領我們戰勝困難,走向勝利。作為年青的一代,認真學習黨的歷史,對繼承和發揚光榮革命傳統、黨的優良作風,對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歷史的經驗一次又一次的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建設好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現代化。
近期,學院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專題學習,深刻領會我們黨領導人民經過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此次黨史學習教育以黨的百年歷史為基本時間線索,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改革開放新時期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等4個專題,對學習作出全面系統安排。強調要抓好以黨史為重點的「四史」宣傳教育,要牢固樹立正確歷史觀,既不能割斷歷史,也不能虛無歷史,堅持做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果決不能丟失、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就決不能否定、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方向決不能動搖,廣泛開展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按照此次中心組集體學習要求,本人圍繞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歷史進行了系統地學習思考,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和體會。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鞏固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史轉型期,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探索期。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深入學習領會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鬥歷程,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百年是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寫就的;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把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鮮明特徵;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莊嚴使命。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是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建立新中國、鞏固新中國、建設新中國的歷史轉型期,是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探索期。在這一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深入學習領會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鬥歷程,對於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百年是用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寫就的;是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業、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的;是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後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穫成功、失誤後撥亂反正、轉折中開創新局、奮鬥後贏得未來的。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和主線;「不懈奮鬥史」「理論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流和本質;把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鮮明特徵;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奮鬥目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莊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