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全國教育大會,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會議用「九個堅持」,梳理概括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形成了系統完整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標誌著我們黨對教育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是重要論述的集大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學習貫徹大會精神,最重要的是全面學習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更好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一是深刻理解加強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根本要求。我國有51萬多所學校、2.7億在校學生、1600多萬名教師,教育體量世界最大,但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發展還不平衡,群眾的教育需求差異很大。如何運行好、發展好這樣龐大而複雜的教育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特別是教育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利在當代、關乎未來,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黨的領導尤為重要。要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幹部、管人才,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使教育領域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
二是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習近平總書記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體美勞」的總體要求,並從六個方面對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確要求,這是黨的教育理論的重大創新。素質教育實施20多年來,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貫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使素質教育具體化,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三是深刻理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部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世界經濟政治力量對比、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過去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困難多、底子薄,很不容易。現在是「大國辦強教育」,既要補短板、又要提質量,仍然必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
四是深刻理解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政治原則。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教育,要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我們思考和謀劃教育工作的邏輯起點,也是必須牢牢把握的正確政治方向。要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五是深刻理解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堅定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教育必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國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學無止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深厚的教育思想。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不到70年的時間裡,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成就非常了不起,彰顯了黨的宗旨和我國的制度優勢、政治優勢。這些都是我們堅定教育自信的底氣。我國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照搬別國經驗是解決不了的,必須紮根中國大地,探索更多符合國情的辦法,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六是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我們黨一貫強調,教育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多次強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必須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些重要論述,既深刻闡明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又鮮明表達了我國教育的人民立場。當前,我國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有學上」的問題總體上基本解決,「上好學」的需求更加凸顯。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擴大優質資源供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七是深刻理解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鮮明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把教育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謀劃,強調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動力。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堅定決心,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教育改革推進到這個階段,矛盾和問題更多地集中到抓落實、見實效上。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的要求,深化教育體制、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加快推進教育領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現代化。
八是深刻理解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國家的發展階段不同,對教育培養人的要求也不相同。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國際競爭格局和國家發展大勢,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當前,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培養的人才與現實需求還有差距,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別是經濟轉型升級所需的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供給不足。我們要把教育同國家發展的目標和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檢查,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九是深刻理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作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非常重視和關心,每年都會前往學校看望師生,或致信祝賀問候,為全黨做出了尊師重教的表率。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先後提出「三個牢固樹立」、「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殷切希望,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這些重要論述,為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必將吸引和激勵更多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培養造就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
一是深刻理解加強黨對教育事業全面領導的根本要求。我國有51萬多所學校、2.7億在校學生、1600多萬名教師,教育體量世界最大,但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發展還不平衡,群眾的教育需求差異很大。如何運行好、發展好這樣龐大而複雜的教育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特別是教育對國家和民族來說,利在當代、關乎未來,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黨的領導尤為重要。要始終堅持黨管辦學方向、管改革發展、管幹部、管人才,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貫徹到學校工作各方面,使教育領域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
二是深刻理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習近平總書記把勞動教育納入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體美勞」的總體要求,並從六個方面對如何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出明確要求,這是黨的教育理論的重大創新。素質教育實施20多年來,逐漸成為我國教育的核心理念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共識。我們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把立德樹人貫穿到教育工作的各領域、各環節,使素質教育具體化,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三是深刻理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部署。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斷使教育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人民群眾期待相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世界經濟政治力量對比、成為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過去我們是「窮國辦大教育」,困難多、底子薄,很不容易。現在是「大國辦強教育」,既要補短板、又要提質量,仍然必須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
四是深刻理解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政治原則。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我們辦的是社會主義教育,要培養社會發展、知識積累、文化傳承、國家存續、制度運行所要求的人,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我們思考和謀劃教育工作的邏輯起點,也是必須牢牢把握的正確政治方向。要堅持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五是深刻理解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堅定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有獨特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獨特的國情,教育必須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國5000多年的文明史,孕育了學無止境、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深厚的教育思想。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不到70年的時間裡,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成就非常了不起,彰顯了黨的宗旨和我國的制度優勢、政治優勢。這些都是我們堅定教育自信的底氣。我國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但照搬別國經驗是解決不了的,必須紮根中國大地,探索更多符合國情的辦法,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六是深刻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的價值追求。我們黨一貫強調,教育為了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多次強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必須不斷促進教育事業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努力讓每個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這些重要論述,既深刻闡明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又鮮明表達了我國教育的人民立場。當前,我國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有學上」的問題總體上基本解決,「上好學」的需求更加凸顯。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是要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擴大優質資源供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七是深刻理解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鮮明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把教育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統籌謀劃,強調改革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動力。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深化教育改革創新的堅定決心,為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教育改革推進到這個階段,矛盾和問題更多地集中到抓落實、見實效上。我們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的要求,深化教育體制、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加快推進教育領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現代化。
八是深刻理解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國家的發展階段不同,對教育培養人的要求也不相同。習近平總書記著眼國際競爭格局和國家發展大勢,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當前,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但培養的人才與現實需求還有差距,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取精神有待提高,特別是經濟轉型升級所需的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供給不足。我們要把教育同國家發展的目標和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檢查,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適應性,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九是深刻理解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作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教師非常重視和關心,每年都會前往學校看望師生,或致信祝賀問候,為全黨做出了尊師重教的表率。習近平總書記對教師先後提出「三個牢固樹立」、「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的殷切希望,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這些重要論述,為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必將吸引和激勵更多優秀人才長期從教、終身從教,培養造就一支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