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先進性是黨員個體先進性的聚合,從「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層面來說,要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必須先增強黨員幹部的黨員意識。因此,新形勢下,黨員教育應成為增強黨員意識的有效途徑和主要方法。
一、黨員意識的內涵
黨員意識,就是共產黨員對黨員行為規範的認知、踐行態度,其本質是黨員在自己一生中對黨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的追求和與此同行的責任感、使命感。
作為黨員幹部,黨員意識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先進。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正確把握並執行黨的決議,具有強烈的組織紀律觀念,樂於做好做精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二是宗旨觀念強烈。既把自己當做普通幹部的一員,又不忘黨員「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服務」宗旨,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言論行動的標準。三是業務技能精湛。在實踐工作中,時時牢記作為黨員該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唯上、不唯書,開拓創新,鑽研業務,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四是表率作用突出。注重共產黨員在言行、道德、紀律、作風等方面對普通群眾的示範作用,自覺堅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嚴格自律,樹立起黨員的良好形象。
二、增強黨員意識的必要性
提升黨員幹部的黨員意識,最直接的原因是在日常的黨建工作和管理中,部分黨員存在黨員意識日趨淡化,黨員先進性不突出,政治、思想、業務、紀律作風等方面出現鬆懈、虛浮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宗旨信念動搖,黨性觀念淡化。部分黨員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切實履行自己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工作實踐中講奉獻、願付出的少,要待遇、求回報的多,由此造成了工作被動、熱情不足的局面。
二是組織紀律觀念弱化,自我意識抬頭。部分黨員自由主義嚴重,一切以「我」為中心,上班遲到、早退、玩遊戲,不願受組織和紀律的約束,甚至把黨組織當成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
三是黨員主體意識淡化,黨員意識缺失。部分黨員缺乏黨的組織觀念,對黨組織交付的工作和舉行的活動,消極應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出現了對上級政策和黨組織決議,合意就執行,不合意就敷衍抵制的不良現象。
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歸根到底是黨員缺乏黨員意識,不能按「共產黨員」的標準定位言行。因此,增強黨員意識勢在必行,它不僅是構建先進性黨員隊伍的需要,也是發展先進性黨組織的需要。
三、以教育推進黨員意識的建議和對策
「黨員意識」是一個「精神層面」的概念,如何通過教育來提升這個「精神層面」的層次,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新問題,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堅持信念教育常態化,培養黨員意識。崇高的理想信念,難以自發的產生和確立,因此,要把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當作常規性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恆,培養黨員幹部的黨員意識。具體要做到「兩個突出」:
一要突出黨組織集中教育。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進行黨的知識教育,特別是引導黨員認真學習黨章、黨員行為規範的準則、條例、十八大精神等,形成對做一名共產黨員必須遵循的行為規範的清晰認識,在強化認知的基礎上培養黨員意識。
二要突出黨員自我教育。黨員意識的養成,既需要外因的作用,更需要黨員自覺的做到人格上自重,思想上自警,精神上自勵,經常思考「進組織為了什麼,在組織里作了什麼,在組織里和人家比什麼」,真正凸顯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作用?
(二)堅持幫扶教育人性化,激發黨員意識。黨組織要通過人性化教育,激發黨員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增進對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要重視黨內幫扶。加強了解黨員,特別是年老黨員、貧困黨員、病弱黨員等在工作、生活上的難題,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生活扶貧、身體扶康、精神扶志等幫扶活動,讓黨員在感受到黨的溫暖中受教育、得啟發,以增強黨員意識。
二是要開展黨外幫扶。積極推進「雙聯雙促」、「五聯」、「新農村建設」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讓黨員在見識群眾困苦、了解群眾難題、幫扶群眾發展、體驗群眾生活中受教育,強責任。
(三)堅持實踐教育具體化,提升黨員意識。黨員的價值體現於主體作用的發揮,而發揮黨員主體作用的辦法即是開展卓有成效的實踐活動,黨組織要堅持「求新」和「求活」的原則,著重抓好「兩項活動」:
一是主題實踐活動求新。黨組織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將「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內」等活動落到實處,使創先爭優活動成為黨員受教育的平台,使黨員的主體作用在創先爭優中得到彰顯,從而提升黨員幹部的黨員意識。
二是文化建設活動求活。針對黨員幹部的精神理念、行為規範、風俗禮儀及應知應會知識等方面的問題,繼續加強開展「三觀三德」教育、「文明細胞」評選、廉政警示牌製作等富於教育意義的文化活動,錘鍊國稅幹部的黨性。
一、黨員意識的內涵
黨員意識,就是共產黨員對黨員行為規範的認知、踐行態度,其本質是黨員在自己一生中對黨的理想、信念堅定不移的追求和與此同行的責任感、使命感。
作為黨員幹部,黨員意識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政治思想先進。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正確把握並執行黨的決議,具有強烈的組織紀律觀念,樂於做好做精組織交給自己的任務。二是宗旨觀念強烈。既把自己當做普通幹部的一員,又不忘黨員「全心全意為納稅人服務」宗旨,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言論行動的標準。三是業務技能精湛。在實踐工作中,時時牢記作為黨員該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唯上、不唯書,開拓創新,鑽研業務,創造一流的工作業績。四是表率作用突出。注重共產黨員在言行、道德、紀律、作風等方面對普通群眾的示範作用,自覺堅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嚴格自律,樹立起黨員的良好形象。
二、增強黨員意識的必要性
提升黨員幹部的黨員意識,最直接的原因是在日常的黨建工作和管理中,部分黨員存在黨員意識日趨淡化,黨員先進性不突出,政治、思想、業務、紀律作風等方面出現鬆懈、虛浮等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宗旨信念動搖,黨性觀念淡化。部分黨員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切實履行自己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工作實踐中講奉獻、願付出的少,要待遇、求回報的多,由此造成了工作被動、熱情不足的局面。
二是組織紀律觀念弱化,自我意識抬頭。部分黨員自由主義嚴重,一切以「我」為中心,上班遲到、早退、玩遊戲,不願受組織和紀律的約束,甚至把黨組織當成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
三是黨員主體意識淡化,黨員意識缺失。部分黨員缺乏黨的組織觀念,對黨組織交付的工作和舉行的活動,消極應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甚至出現了對上級政策和黨組織決議,合意就執行,不合意就敷衍抵制的不良現象。
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歸根到底是黨員缺乏黨員意識,不能按「共產黨員」的標準定位言行。因此,增強黨員意識勢在必行,它不僅是構建先進性黨員隊伍的需要,也是發展先進性黨組織的需要。
三、以教育推進黨員意識的建議和對策
「黨員意識」是一個「精神層面」的概念,如何通過教育來提升這個「精神層面」的層次,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新問題,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堅持信念教育常態化,培養黨員意識。崇高的理想信念,難以自發的產生和確立,因此,要把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當作常規性工作,常抓不懈、持之以恆,培養黨員幹部的黨員意識。具體要做到「兩個突出」:
一要突出黨組織集中教育。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進行黨的知識教育,特別是引導黨員認真學習黨章、黨員行為規範的準則、條例、十八大精神等,形成對做一名共產黨員必須遵循的行為規範的清晰認識,在強化認知的基礎上培養黨員意識。
二要突出黨員自我教育。黨員意識的養成,既需要外因的作用,更需要黨員自覺的做到人格上自重,思想上自警,精神上自勵,經常思考「進組織為了什麼,在組織里作了什麼,在組織里和人家比什麼」,真正凸顯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模範作用?
(二)堅持幫扶教育人性化,激發黨員意識。黨組織要通過人性化教育,激發黨員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增進對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主要從兩方面入手:
一是要重視黨內幫扶。加強了解黨員,特別是年老黨員、貧困黨員、病弱黨員等在工作、生活上的難題,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生活扶貧、身體扶康、精神扶志等幫扶活動,讓黨員在感受到黨的溫暖中受教育、得啟發,以增強黨員意識。
二是要開展黨外幫扶。積極推進「雙聯雙促」、「五聯」、「新農村建設」等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讓黨員在見識群眾困苦、了解群眾難題、幫扶群眾發展、體驗群眾生活中受教育,強責任。
(三)堅持實踐教育具體化,提升黨員意識。黨員的價值體現於主體作用的發揮,而發揮黨員主體作用的辦法即是開展卓有成效的實踐活動,黨組織要堅持「求新」和「求活」的原則,著重抓好「兩項活動」:
一是主題實踐活動求新。黨組織要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將「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黨內」等活動落到實處,使創先爭優活動成為黨員受教育的平台,使黨員的主體作用在創先爭優中得到彰顯,從而提升黨員幹部的黨員意識。
二是文化建設活動求活。針對黨員幹部的精神理念、行為規範、風俗禮儀及應知應會知識等方面的問題,繼續加強開展「三觀三德」教育、「文明細胞」評選、廉政警示牌製作等富於教育意義的文化活動,錘鍊國稅幹部的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