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問答
- 答案列表
新型勞動形態衝擊勞動基準制度[朗讀]
勞動基準制度作為以國家強制形式規定的最低勞動標準,對勞動者的權益具有兜底性的保障作用,並且傳統意義上的勞動基準制度產生於標準勞動關係範疇。在人工智慧時代,一方面,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強大的學習能力以及演算推理能力,其正在成為新工業革命的引擎。在此過程中,諸如客服、行政人員、財務以及工業行業的勞動密集型以及技術要求程度較低的工作崗位將會被取代。同時又產生種類繁多的非全日制用工、多重身份用工以及共享勞動用工等多種新型勞動形態。該種新型勞動形態不僅可以充分利用閒置資源、還能緩解就業壓力。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時代勞動形態的持續更新以及就業群體的不斷增加,調整標準勞動關係的勞動基準制度很難應對該種新型勞動群體,也最終導致相關勞動者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技術的應用,也進一步拓展了平台的「僱主支配權」的時空界限。例如,在外賣行業,智能的外賣平台基於其可以持續性工作的物理屬性,要求外賣員提供的送餐勞動也需要覆蓋全天。此外,外賣員自己可以自主選擇工作時間,而非如傳統經濟形態下由企業決定。上述特徵最終使得勞動基準制度中的時間基準制度適用存在困難。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