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開胸術後胸腔閉式引流管的放置、觀察和管理,從而提高對開胸術後胸引管認識,減少術後併發症。方法通過臨床回顧,分析胸腔閉式引流的管理及其相關併發症。結果 本組98%的患者術後48~72h順利拔管,1例乳糜胸最遲於術後21d拔管;術後出血3例,乳糜胸12例;無一例發生胸引管脫落、移位、堵塞和逆行感染。結論 胸引管護理在開胸術後十分重要,加強其管理可降低術後併發症。
【關鍵詞】 開胸術;胸引管;護理。
胸引管作用:
(一)使液體、血液和空氣從胸膜腔排出,並預防其反流。
(二)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負壓,使肺復張平衡壓力,預防縱隔移位。
胸引管插管位置:
(一)排氣左鎖骨中線第二肋間,引流管較細。
(二)排液腋中線第八肋間,引流管較粗,以便促進液體排出[2]。
胸引裝置:
水封式引流瓶在胸腔閉式引流中最為常用,組成包括:一個無菌引流瓶,內裝無菌蒸餾水或生理鹽水;瓶口用帶兩個圓孔的橡皮塞封住;長、短兩根玻璃管分別插入圓孔;長管應在水面下3-4cm且保持直立,另一端和病人的胸腔引流管相連,短管作為空氣通路。
影響引流因素:
(一)引流裝置的位置胸腔閉式引流主要是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應置於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運病人時,先用兩把止血鉗雙重夾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於床上,可放在病人的雙下肢之間。搬運後先把引流瓶放置低於胸腔的位置,再鬆開止血鉗。
(二)病人的體位術後病人通常為半臥位,如果病人躺向插管側,注意不要壓迫胸腔引流管。
(三)引流管的長度與固定引流管的長度以能將引流管固定在床緣,且能使它垂直降到引流瓶為宜。過長時易扭曲,還會增大死腔,影響通氣。過短時病人翻身或坐起時會牽拉到引流管。
(四)維持引流系統的密閉為避免空氣進入胸膜腔,引流瓶應用緊密的橡皮塞,所有的接頭應連接緊密。
一、臨床資料。
本組752例,其中男468例,女284例;年齡24~83歲,平均(5213±716)歲;肺葉及肺段切除111例,全肺切除25例,食道癌、賁門癌根治術486例,縱隔腫瘤86例,胸外傷144例。全組病例手術後常規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肺上、中葉、肺段切除術後一般放置2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鎖骨中線第2肋間,管端指向胸腔頂部,用以排氣稱排氣管;下管放置在腋中線第七或八肋間,管端置於肋膈角,用以排液稱排液管。
胸腔閉式引流的目的是使液體、血液和空氣從胸膜腔排出,並預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負壓,使肺復張平衡壓力,預防縱隔移位。肺下葉切除術、食管癌根治術一般只置一根排液管,用以排出胸膜腔內積液。肺上、中葉、肺段切除術後一般放置2根引流管,用以排除胸腔內積氣、積液。全肺切除術後胸腔內放置一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調節胸膜腔內壓力,平時夾閉,根據情況可作短暫開放,以了解和調節胸腔內壓力,防止縱隔移位,因此也稱調壓管。本組98%的患者術後48~72h順利拔管,1例乳糜胸最遲於術後21d拔管。本組併發症:術後出血3例,乳糜胸12例。本組無一例發生胸引管脫落、移位、堵塞和逆行感染。
二、護理體會。
2.1 保持引流管通暢 手術後經常擠壓排液管,一般情況下,每30min-60min擠壓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塊堵塞,擠壓方法:護士站在患者術側,雙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處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牽拉引起疼痛,太長則影響擠壓效果。擠壓時兩手前後相接,後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閉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擠壓引流管,使擠壓力與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與引流管的直徑重疊,頻率要快,這樣可使氣流反覆衝擊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塊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後兩隻手鬆開,由於重力作用胸腔內積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也可用止血鉗夾住排液管下端,兩手同時擠壓引流管然後打開止血鉗,使引流液流出。
2.2 體位引流 全麻術後患者完全清醒血壓平穩後即可半臥位,給予抬高床頭45°~60°,取半臥位以利於胸腔引流,以利於胸腔內積液流出,同時也利於呼吸及循環功能,還起到減輕切口張力的作用。避免引流管受壓,經常擠壓引流管,以免纖維素性物質沉著於引流管口內引起堵塞。如體位不當,部分積液殘存於胸腔內時間一長,易造成粘連性胸膜炎,甚至造成包裹性積液而影響呼吸功能。術後第1天晨協助患者坐起,搖高床頭,背後墊一薄枕,使患者舒適,以利於引流,早期拔管,減輕痛苦。
2.3 鼓勵咳嗽和深呼吸以加強引流 鼓勵患者咳嗽,以儘早排出肺內痰液和陳舊性血塊,使肺復張,肺復張有利於胸腔內積氣和積液的排出。對無力咳嗽的患者,護士一手按壓切口,另一手的中指按壓胸骨切跡上緣,刺激氣管,引起咳嗽反射以利於咳痰。手術和胸腔置管均可使肋間肌和膈肌運動受限,呼吸功能受到影響,使肺組織的彈性回縮減弱,肺泡和支氣管內易積聚分泌物,並逐漸變粘稠,且不易被咳出。術後應給予霧化吸入、扣背、協助排痰。
2.4 觀察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 正常情況下引流量應<100ml/h,開始為血性,以後顏色為淡紅色、淺黃色,不凝固。若引流量超過100ml/h,顏色鮮紅、性質粘稠、易凝固,持續觀察4~6h未見減少,床邊胸部x線顯示凝固性血胸陰影,有呼吸循環障礙,脈搏120次/min以上,呼吸30次/min以上,血壓持續下降,則診斷胸腔內活動性出血需再次開胸止血。所以如果胸腔引流量每小時超過100ml,要及時報告醫師。若引流出乳白色液體或大量血清樣液體,應考慮乳糜胸,立即取引流液查生化常規,蘇丹Ⅲ染色查乳糜微粒(脂肪滴),或做乙醚實驗,以確定診斷。
2.5 觀察胸引管液柱波動 隨時觀察引流管中液面的波動是引流管護理不可忽視的內容之一,術後早期水柱波動範圍為3~4cm。隨著胸腔內氣體和液體的排出,殘腔縮小,術後48~72h水柱波動範圍為0.5~1cm。早期水柱波動範圍小或無波動,應考慮引流不暢,應分析原因,擠壓或調整胸引管位置;晚期水柱波動範圍大,應拍胸片或行纖支鏡檢查,以排除肺不張和肺實變。
2.6 觀察是否有氣體溢出 由於肺段切除或肺裂不全行肺葉切除可造成肺斷面漏氣,術後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時有少量氣體是正常的,不需特殊處理,均可自行癒合。肺切除術後大量氣體引出,應懷疑支氣管胸膜瘺,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7 止痛以加強引流 由於疼痛,患者不願咳嗽和深呼吸,肺復張差,從而影響引流。因此,應適時止痛,可採取患者自控鎮痛泵止痛(簡稱pca)。止痛藥物的選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設定給藥,who推薦使用癌症鎮痛三階梯止痛法:第1階梯從非阿片類鎮痛劑開始,如阿司匹林、強痛定、平痛新、消炎痛等;第2階梯:如果不緩解可用弱阿片類鎮痛劑,如可待因、丙氧酚等;第3階梯可用強阿片類鎮痛藥,如嗎啡、杜冷丁、鹽酸嗎啡、二氫埃托菲、美施康啶等[3]。
2.8 全肺切除術後引流管的護理 全肺切除術後,術側胸腔成為一個空腔,逐漸被滲出的血性胸水所填充,故術後胸腔內放置一根引流管,接無菌水封瓶以調節胸腔內壓力,平時夾閉,根據情況可作短時間開放,注意觀察氣管有無移位,氣管位置是否居中是全肺切除術後了解縱隔位置、判斷胸腔內壓力的標誌[1]。判斷氣管位置是否居中的方法:護士站在患者術側,面向患者,用靠近患者一側手的食指、無名指分別放在患者胸鎖乳突肌與氣管的夾角處,中指放在胸骨上窩,若中指恰位於食指和無名指的中間則說明胸腔兩側壓力平衡、氣管位置居中,此時不予開放引流管;若無名指偏向中指,則氣管向術側偏移,原因是術側胸腔內的液體和氣體經引流管排出過多,術側胸腔內壓力減低或對側胸腔因肺大泡破裂造成自發性氣胸使對側胸腔內壓力增高,此時應及時通知醫生採取措施,本組病例未出現氣管向術側偏移的現象。
2.9 拔管的護理拔管指證1) 生命體徵穩定。2) 引流瓶內無氣體溢出。3) 引流液體很少,24小時內引流量<100ml.4) 聽診余肺呼吸音清晰,胸片示傷側肺復張良好即可拔管手術後48~72h,肺復張良好,引流管中無氣體排出,胸腔引流量在100ml/24h以下,引流管中液面波動小或固定不動,病人無呼吸困難,聽診肺呼吸音清晰,胸部x線片顯示肺復張良好,即可拔除胸腔引流管。拔管時病人應取半臥位或坐在床沿,鼓勵病人咳嗽,擠壓引流管後夾閉,囑病人深吸一口氣後屏住。病人屏氣時拔管,拔管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傷口。拔管後,要觀察病人有無呼吸困難、氣胸和皮下氣腫。檢查引流口覆蓋情況,是否繼續滲液,拔管後第二天應更換敷料。
參考文獻。
[1] 吳在德,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367。
[2] 仲劍平,《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p112。
[3] 孫燕,顧慰萍.癌症三階梯止痛指導原則[m].第2版.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51 62。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前教育專業畢業論文12篇[朗讀]
【一】。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方法。方法 對321例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總結一般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特殊用藥護理、產前護理、產時護理及產後護理的經驗。結果 運用護理手段,採取有效措施,明顯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的死亡率,並使心臟病孕婦順利渡過孕產期。結論 加強心臟病孕產婦妊娠、分娩及產褥期護理,是確保母嬰安全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妊娠;心臟病;護理。
妊娠合併心臟病是嚴重的妊娠合併症,尤其是出現心力衰竭時,對母嬰危害極大[1]。對於妊娠合併心臟病孕婦的妊娠及產生的影響,其預後如何,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護理,使母嬰安全渡過孕產期,降低母嬰危險係數及圍產期病死率,是醫護人員和孕產婦最關心的問題[2]。本院4年多共收治了93例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現將臨床分析和護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產科住院分娩總數為20241例,其中妊娠合併心臟病93例,年齡21~39歲,平均29歲;孕周30~41周,平均37.5周;初產婦57例、經產婦36例;初中以下文化76例;外來流動人口61例;心功能Ⅰ~Ⅱ級66例、Ⅲ~Ⅳ級27例;妊娠合併先天性心臟病18例、妊娠期高血壓性心臟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原發性心肌病3例、圍生期心肌病2例、心律失常45例、妊娠合併其他心臟病8例;78例行剖宮產結束分娩、12例陰道自然分娩、3例行產鉗助產;發生心力衰竭18例,其中孕期15例、分娩期1例、產褥期2例;90例產婦均於6~14d出院,3例因心衰控制不佳轉內科進一步診治,無死亡病例。
2.護理。
2.1 密切觀察病情 自患者入院開始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並做好記錄。注意宮縮、胎心、陰道流血等情況。及時發現心力衰竭的早期徵象並通知醫生,以便採取預防和急救措施。急症時採用心電監護儀24 h檢測生命體徵的變化,為醫生提供準確的治療依據。
2.1.1 早期識別心衰症狀。
儘早識別心衰早期症狀,對心衰的診治和轉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士除收集一般產科病史外,尤其要重視產婦的主訴及臨床表現,以及時識別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狀[3]。如輕微活動後即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心率>110次/min,呼吸>20次/min,夜間常有胸悶需到窗口呼吸新鮮空氣等症狀,應立即給予5~8l/min吸氧,予半坐臥位,及時報告醫生採取對應治療。同時要注意與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鑑別,本組5例心力衰竭孕婦入院時有咳嗽、咳痰症狀,診斷妊娠合併上呼吸道感染,通過護士對孕婦症狀的細緻觀察和肺部聽診,為心衰的早期診斷提供了可靠依據。
2.1.2 提高對心力衰竭誘因的認識。
有基礎心臟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狀常由一些增加心臟負荷的因素所誘發[4]。孕產婦血容量增加、勞累、感染、心律失常、情緒激動等都是心衰誘發因素。本組93例孕產婦中有7例因液體量未能控制好而出現心衰症狀,本組對急性心衰患者均採取中心靜脈置管,監測cvp,正確記錄24h液體出入量,科學指導液體入量,日液體量嚴格控制在1000~1500ml。另有1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產後4d,因與家屬聊天,情緒激動,導致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腫發生。可見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對心衰誘因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2 飲食護理與休息。
囑患者少食多餐,進食低鹽易消化、無刺激並含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適量纖維的食物。每天食鹽攝入量控制在5 g以內,以減少水鈉瀦留,防止妊娠期體重增加。多吃蔬菜,預防便秘,以防加重心臟負擔 [5]。保證患者的休息與睡眠,每日睡眠在10 h以上,中午臥床休息1~2 h。心功能Ⅲ級及以上應儘量臥床並半臥位或半坐位,以增加肺活量,減輕心臟負擔。
2.3 心理護理。
合併心臟病孕婦多數以往有心臟病史,心理負擔較重,既渴望分娩成功,又擔心分娩造成心臟病情加重,在加上住院期間由於呼吸困難、監測儀器噪音刺激、緊張的搶救場面及家屬的擔心,患者易出現緊張、恐懼心理 [6]。護士要注意心理安慰,運用溝通技巧,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等給予精神安慰,同時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各種疑問,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主動配合治療。
2.4 加強母嬰檢測。
按時聽胎心音及心率,每天3次並記錄。加強 電子 胎心率監護,隔天1次,必要時每天1次,同時配合b超檢查、臍動脈血流圖測試、24 h尿雌三醇、血雌三醇的測定等,了解胎兒及胎盤功能。
2.5 心力衰竭用藥及輸液的護理。
準備好搶救藥品,適當給予鎮靜劑,避免情緒過度緊張。應用洋地黃時,注意避免和糾正各種誘發中毒因素,同時觀察有無消化道和/或神經精神症狀等早期中毒症狀,靜脈注射時需稀釋、慢推;應用利尿劑時,應記錄24 h尿量,觀察有無低血鉀等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等發生並及時處理;應用擴血管藥物時,要嚴格掌握配藥的濃度及滴速,注意觀察心率與血壓,使心率加速<20<span="">次/min以上,血壓不低於12.0~13.3/8.00~9.33 kpa。合併心臟病孕產婦,如快速大量輸液可使循環血量驟增而加重心臟負荷,導致心力衰竭。所以輸液時應限量限速,輸液量要控制在1000 ml/d以內,滴速不超過30滴/min並及時調整。
2.6 分娩時護理。
分娩期的宮縮痛相當於強體力勞動,能量消耗增加,血流動力學急劇變化,為心臟負擔最重的時期,極易發生心力衰竭。自2004年12月本院開展低濃度羅哌卡因與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鎮痛分娩來,減輕了產婦的分娩疼痛和心臟負擔。本組心功能Ⅰ~Ⅱ級患者中,經嚴密產程監護,12例陰道自然分娩,3例產鉗助產,其中無痛分娩9例。徐小玉[7]等認為剖宮產可消除宮縮引起的疼痛及分娩時的緊張、體力消耗,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可減少回心血量,從而減輕心臟負擔,降低心肌耗氧量,緩解心衰症狀及防止心力衰竭發生。本組心功能Ⅲ~Ⅳ級患者27例均採用剖宮產結束妊娠,其中22例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及術後pca鎮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為進一步加強疼痛管理,護士對所有產婦採取疼痛數字評分法進行產後、術後疼痛評估,對疼痛評分>3分者,醫護人員積極採取措施減輕和消除產婦疼痛,無1例因疼痛而誘發心衰。
2.7 產後護理。
產婦產後應臥床休息24 h,同時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及血循環狀態,根據心功能適當增加活動量;注意產後營養,防治便秘;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做好會陰部護理,注意惡露變化以防感染,常規給予抗生素1周。本組心力衰竭於產褥期發生2例,均為產後72h之後。妊娠合併心臟病孕產婦最危險是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產褥期的最初3d內,極易發生心力衰竭。產後3d內仍是心臟負擔較重的時期[8]。而本組的2例產褥期心衰發生在產後第4天,護理記錄「產婦能入廁,能床邊活動,無胸悶、心悸等不適。」追問病情後了解到,2例產婦心衰發作前分別有情緒激動和飲較多湯類史,對妊娠合併心臟病產婦,分娩3d後思想上仍應密切觀察。下床活動時間以產後5~7d為宜;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為宜,限制鈉鹽的攝入,宜少量多餐,控制液體入量;同時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及時化解產婦和家屬的心理壓力。
2.8 動態評估心功能,指導母乳喂養。
對心功能Ⅰ~Ⅱ級的產婦提倡母乳喂養,哺乳期間應避免乳脹及過度疲勞。心功能Ⅲ~Ⅳ級者勸其人工喂養,產後予皮硝敷雙乳及口服大劑量維生素b6片回奶。由於本組病例外來流動人口占大多數,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和風俗習慣的影響,一些產婦和家屬不願回奶。對入院時心功能Ⅲ級,產後心功能改善,無原發性心肌病,未發生過孕期心衰的產婦,在做好病情告知的前提下,產後3~5d內予定時幫助擠奶,擠奶由護士和家屬操作,以不引起產婦疲勞和不發生奶脹為度,每天評估心功能情況,3~5d後待產婦病情進一步好轉,予指導和實施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均獲得成功,產婦心功能穩定。
3 討論。
妊娠合併心臟病屬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兒生命安全,是導致孕產婦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9]。因此,加強產前檢查,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管理及圍產期護理,減少心衰誘發因素,儘早識別心衰早期症狀,及時診斷治療和精心護理是降低孕產婦病死率的關鍵。本組病例經過醫生的精心診治,護理工作的不斷改進,93例妊娠合併心臟病孕產婦和其新生兒無1例發生死亡。
參考文獻。
[1]徐群,宗酉明,姚康珍.妊娠合併心臟病心衰患者剖宮產的圍麻醉期處理.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誌,2006,26(9):64-65。
[2]樓紅.妊娠合併心臟病的臨床分析和護理.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51-52。
[3] 曾小妹.妊娠合併心臟病的護理.中華現代護理學雜誌,2006,3:29-30。
[4]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6-157。
[5]鄭香環.妊娠合併心臟病圍產期的護理.齊魯護理雜誌,2004,10(6):470-471。
[6]卞亮鳳,蔣余干.臨產婦加強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醫學動物防制,2005,21(12):922-923。
[7]徐小玉,林建華,湯希偉,等.妊娠合併心臟病對圍產兒預後的影響.復旦學報醫學科學版,2001,28(5):448-449。
[8] 樂傑,謝幸,豐有吉.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148。
[9]黃荷.高危妊娠.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68-169。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方法。方法 對321例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總結一般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特殊用藥護理、產前護理、產時護理及產後護理的經驗。結果 運用護理手段,採取有效措施,明顯降低孕產婦和嬰幼兒的死亡率,並使心臟病孕婦順利渡過孕產期。結論 加強心臟病孕產婦妊娠、分娩及產褥期護理,是確保母嬰安全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妊娠;心臟病;護理。
妊娠合併心臟病是嚴重的妊娠合併症,尤其是出現心力衰竭時,對母嬰危害極大[1]。對於妊娠合併心臟病孕婦的妊娠及產生的影響,其預後如何,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護理,使母嬰安全渡過孕產期,降低母嬰危險係數及圍產期病死率,是醫護人員和孕產婦最關心的問題[2]。本院4年多共收治了93例妊娠合併心臟病患者,現將臨床分析和護理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本院產科住院分娩總數為20241例,其中妊娠合併心臟病93例,年齡21~39歲,平均29歲;孕周30~41周,平均37.5周;初產婦57例、經產婦36例;初中以下文化76例;外來流動人口61例;心功能Ⅰ~Ⅱ級66例、Ⅲ~Ⅳ級27例;妊娠合併先天性心臟病18例、妊娠期高血壓性心臟病9例、病毒性心肌炎5例、風濕性心臟病3例、原發性心肌病3例、圍生期心肌病2例、心律失常45例、妊娠合併其他心臟病8例;78例行剖宮產結束分娩、12例陰道自然分娩、3例行產鉗助產;發生心力衰竭18例,其中孕期15例、分娩期1例、產褥期2例;90例產婦均於6~14d出院,3例因心衰控制不佳轉內科進一步診治,無死亡病例。
2.護理。
2.1 密切觀察病情 自患者入院開始嚴密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並做好記錄。注意宮縮、胎心、陰道流血等情況。及時發現心力衰竭的早期徵象並通知醫生,以便採取預防和急救措施。急症時採用心電監護儀24 h檢測生命體徵的變化,為醫生提供準確的治療依據。
2.1.1 早期識別心衰症狀。
儘早識別心衰早期症狀,對心衰的診治和轉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士除收集一般產科病史外,尤其要重視產婦的主訴及臨床表現,以及時識別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狀[3]。如輕微活動後即出現胸悶、心悸、氣短,休息時心率>110次/min,呼吸>20次/min,夜間常有胸悶需到窗口呼吸新鮮空氣等症狀,應立即給予5~8l/min吸氧,予半坐臥位,及時報告醫生採取對應治療。同時要注意與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鑑別,本組5例心力衰竭孕婦入院時有咳嗽、咳痰症狀,診斷妊娠合併上呼吸道感染,通過護士對孕婦症狀的細緻觀察和肺部聽診,為心衰的早期診斷提供了可靠依據。
2.1.2 提高對心力衰竭誘因的認識。
有基礎心臟病的患者,其心力衰竭症狀常由一些增加心臟負荷的因素所誘發[4]。孕產婦血容量增加、勞累、感染、心律失常、情緒激動等都是心衰誘發因素。本組93例孕產婦中有7例因液體量未能控制好而出現心衰症狀,本組對急性心衰患者均採取中心靜脈置管,監測cvp,正確記錄24h液體出入量,科學指導液體入量,日液體量嚴格控制在1000~1500ml。另有1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產後4d,因與家屬聊天,情緒激動,導致急性左心衰、急性肺水腫發生。可見醫護人員和患者、家屬對心衰誘因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2 飲食護理與休息。
囑患者少食多餐,進食低鹽易消化、無刺激並含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適量纖維的食物。每天食鹽攝入量控制在5 g以內,以減少水鈉瀦留,防止妊娠期體重增加。多吃蔬菜,預防便秘,以防加重心臟負擔 [5]。保證患者的休息與睡眠,每日睡眠在10 h以上,中午臥床休息1~2 h。心功能Ⅲ級及以上應儘量臥床並半臥位或半坐位,以增加肺活量,減輕心臟負擔。
2.3 心理護理。
合併心臟病孕婦多數以往有心臟病史,心理負擔較重,既渴望分娩成功,又擔心分娩造成心臟病情加重,在加上住院期間由於呼吸困難、監測儀器噪音刺激、緊張的搶救場面及家屬的擔心,患者易出現緊張、恐懼心理 [6]。護士要注意心理安慰,運用溝通技巧,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的病例等給予精神安慰,同時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各種疑問,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減輕心理負擔,主動配合治療。
2.4 加強母嬰檢測。
按時聽胎心音及心率,每天3次並記錄。加強 電子 胎心率監護,隔天1次,必要時每天1次,同時配合b超檢查、臍動脈血流圖測試、24 h尿雌三醇、血雌三醇的測定等,了解胎兒及胎盤功能。
2.5 心力衰竭用藥及輸液的護理。
準備好搶救藥品,適當給予鎮靜劑,避免情緒過度緊張。應用洋地黃時,注意避免和糾正各種誘發中毒因素,同時觀察有無消化道和/或神經精神症狀等早期中毒症狀,靜脈注射時需稀釋、慢推;應用利尿劑時,應記錄24 h尿量,觀察有無低血鉀等電解質紊亂、酸鹼平衡失調等發生並及時處理;應用擴血管藥物時,要嚴格掌握配藥的濃度及滴速,注意觀察心率與血壓,使心率加速<20<span="">次/min以上,血壓不低於12.0~13.3/8.00~9.33 kpa。合併心臟病孕產婦,如快速大量輸液可使循環血量驟增而加重心臟負荷,導致心力衰竭。所以輸液時應限量限速,輸液量要控制在1000 ml/d以內,滴速不超過30滴/min並及時調整。
2.6 分娩時護理。
分娩期的宮縮痛相當於強體力勞動,能量消耗增加,血流動力學急劇變化,為心臟負擔最重的時期,極易發生心力衰竭。自2004年12月本院開展低濃度羅哌卡因與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鎮痛分娩來,減輕了產婦的分娩疼痛和心臟負擔。本組心功能Ⅰ~Ⅱ級患者中,經嚴密產程監護,12例陰道自然分娩,3例產鉗助產,其中無痛分娩9例。徐小玉[7]等認為剖宮產可消除宮縮引起的疼痛及分娩時的緊張、體力消耗,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可減少回心血量,從而減輕心臟負擔,降低心肌耗氧量,緩解心衰症狀及防止心力衰竭發生。本組心功能Ⅲ~Ⅳ級患者27例均採用剖宮產結束妊娠,其中22例行連續硬膜外麻醉及術後pca鎮痛,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為進一步加強疼痛管理,護士對所有產婦採取疼痛數字評分法進行產後、術後疼痛評估,對疼痛評分>3分者,醫護人員積極採取措施減輕和消除產婦疼痛,無1例因疼痛而誘發心衰。
2.7 產後護理。
產婦產後應臥床休息24 h,同時嚴密觀察生命體徵及血循環狀態,根據心功能適當增加活動量;注意產後營養,防治便秘;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做好會陰部護理,注意惡露變化以防感染,常規給予抗生素1周。本組心力衰竭於產褥期發生2例,均為產後72h之後。妊娠合併心臟病孕產婦最危險是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產褥期的最初3d內,極易發生心力衰竭。產後3d內仍是心臟負擔較重的時期[8]。而本組的2例產褥期心衰發生在產後第4天,護理記錄「產婦能入廁,能床邊活動,無胸悶、心悸等不適。」追問病情後了解到,2例產婦心衰發作前分別有情緒激動和飲較多湯類史,對妊娠合併心臟病產婦,分娩3d後思想上仍應密切觀察。下床活動時間以產後5~7d為宜;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低脂肪為宜,限制鈉鹽的攝入,宜少量多餐,控制液體入量;同時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及時化解產婦和家屬的心理壓力。
2.8 動態評估心功能,指導母乳喂養。
對心功能Ⅰ~Ⅱ級的產婦提倡母乳喂養,哺乳期間應避免乳脹及過度疲勞。心功能Ⅲ~Ⅳ級者勸其人工喂養,產後予皮硝敷雙乳及口服大劑量維生素b6片回奶。由於本組病例外來流動人口占大多數,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和風俗習慣的影響,一些產婦和家屬不願回奶。對入院時心功能Ⅲ級,產後心功能改善,無原發性心肌病,未發生過孕期心衰的產婦,在做好病情告知的前提下,產後3~5d內予定時幫助擠奶,擠奶由護士和家屬操作,以不引起產婦疲勞和不發生奶脹為度,每天評估心功能情況,3~5d後待產婦病情進一步好轉,予指導和實施母乳喂養,母乳喂養均獲得成功,產婦心功能穩定。
3 討論。
妊娠合併心臟病屬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兒生命安全,是導致孕產婦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及圍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9]。因此,加強產前檢查,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管理及圍產期護理,減少心衰誘發因素,儘早識別心衰早期症狀,及時診斷治療和精心護理是降低孕產婦病死率的關鍵。本組病例經過醫生的精心診治,護理工作的不斷改進,93例妊娠合併心臟病孕產婦和其新生兒無1例發生死亡。
參考文獻。
[1]徐群,宗酉明,姚康珍.妊娠合併心臟病心衰患者剖宮產的圍麻醉期處理.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雜誌,2006,26(9):64-65。
[2]樓紅.妊娠合併心臟病的臨床分析和護理.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51-52。
[3] 曾小妹.妊娠合併心臟病的護理.中華現代護理學雜誌,2006,3:29-30。
[4]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6-157。
[5]鄭香環.妊娠合併心臟病圍產期的護理.齊魯護理雜誌,2004,10(6):470-471。
[6]卞亮鳳,蔣余干.臨產婦加強心理護理的效果觀察.醫學動物防制,2005,21(12):922-923。
[7]徐小玉,林建華,湯希偉,等.妊娠合併心臟病對圍產兒預後的影響.復旦學報醫學科學版,2001,28(5):448-449。
[8] 樂傑,謝幸,豐有吉.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47-148。
[9]黃荷.高危妊娠.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3.168-169。
[摘要]通過分析中藥師全方位面向臨床工作的具體情況,講述幾點藥學服務在臨床藥學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問題,探討如何充分體現中藥師在開展臨床藥學服務中的作用,提高臨床醫療的質量。
[關鍵詞]中藥師;臨床藥學服務;重要作用。
臨床藥學是臨床工作與藥學相互連接的紐帶,兩者之間的密切結合是提高醫療質量、指導臨床安全合理用藥、保障患者醫療安全的的重要途徑。我國的臨床藥學已有近二三十年的歷史,目前普遍存在進展較慢,發展不均衡等許多問題,臨床藥學的價值和重要性沒有體現出來[1]。
中藥師要為中醫的臨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藥學服務,就要求中藥師不斷拓寬專業知識、熟悉現代管理的模式、規範藥品的管理,還要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劑型,提高中藥專業整體素質,充分密切配合臨床工作,還要積極開展臨床藥師工作,全方位發展,才能為中醫臨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證明,臨床藥學的核心是「臨床」,是醫、藥結合共同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途徑,現代藥學的服務模式是將藥學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充分合理利用藥學領域中的知識為臨床診斷、治療服務[3]。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筆者就臨床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經驗,講述藥學服務在臨床藥學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幾點問題。
1中藥師必須符合臨床藥學服務中的要求。
臨床藥學服務工作中,中藥師必須具備廣泛的知識,紮實的基本功,能應付一些突如其來的事件。中藥師是指國家在中藥生產和中藥流通領域實施執業中藥師資格制度。中藥師必須具備紮實的業務能力,對中藥材、中成藥、中藥飲片、中醫藥保健品的各個環節非常了解,對中藥的原料、產地、炮製、保存等,通過工作,能夠非常熟悉。
在醫師和患者之間起到連接作用,能夠協助醫生在正確的時機為患者開具藥物和劑量正確的處方,還要避免藥物間不良相互作用,能夠解決影響藥物治療的相關因素等方面的問題。對於患者,能夠幫助其充分了解處方的使用方法、藥物的炮製和服用方法,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
2臨床藥學服務是中藥師對臨床全方位的服務。
這其中包括:要求藥房中藥師對臨床所用中藥材、中成藥等的採購、庫存、調劑的準確、合理、安全及藥品質量的保障負責。中藥師在調劑工作中,準確地按照處方配方,對患者耐心地解釋、交代用藥的注意事項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一些藥物的注意事項、炮製方法要給患者交代清楚,同時使患者對自己的用藥情況有個基本了解,以免患者產生藥物的不良反應[4]。
3臨床藥學服務中中藥師要對相關藥物的知識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由於現在藥品更新換代較快,隨著的發展、炮製技術的進步,不斷出現了很多中成藥物,這就要求中藥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個問題講起來容易,但是,由於工作人員面臨年齡偏大、記憶力下降、晉升壓力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問題,導致知識更新跟不上形勢需要。對一個新進的藥物要充分認識,就要求掌握其藥理作用、藥物理化性質、吸收、分布、代謝情況及與其他藥物之間的配伍變化。
例如黃芪注射液說明書上均要求不與其他藥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現配伍變化。但臨床中經常將其混用,這就要求中藥師提醒醫務人員這種配伍可能不合理。但是普通的提醒並不能取得很明顯的效果,這就要求中藥師必須能從理論上解釋,通過講課、書面講解的途徑加深臨床醫務人員的印象。配伍過程中有可能導致輸液的微粒增多,渾濁或出現理化性質的改變,因為中成藥注射液成分複雜,提純的難度大,各批號間成分和雜質有很大差別,隨著加入藥品的不同,藥品之間的ph值不同,有可能出現微粒和渾濁現象,甚至出現各種藥物之間的化學變化。但是臨床上除了能觀察是否有渾濁、沉澱等現象,不能普遍用實驗方法檢測,所以,應該儘量避免合用。
4建設實驗室要與臨床藥學水平相適應。
隨著醫療體系的完善,醫院臨床藥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藥學實驗室的重要地位也日漸突出。對於綜合醫院來說,應具備中藥實驗室、中醫基礎實驗室、中醫臨床實驗室等相關科室,還應設中藥、中藥炮製、中藥化學分析、中藥標本存列、中藥製藥、中藥方劑等科室,能為中醫藥學各專業提供良好的實驗物質基礎和條件保障。可以幫助中醫師、中藥師提高其理論水平、科學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除了爭取支持外,還必須從提高藥劑科自我發展能力著手,通過積極引進新技術,開發新製劑,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可以逐步改善實驗條件,逐步增添儀器設備,使實驗室建設與臨床藥學所承擔的任務相適應。通過不斷發展才能確保臨床藥學工作的進步,更能充分地體現中藥師在臨床藥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中藥師;臨床藥學服務;重要作用。
臨床藥學是臨床工作與藥學相互連接的紐帶,兩者之間的密切結合是提高醫療質量、指導臨床安全合理用藥、保障患者醫療安全的的重要途徑。我國的臨床藥學已有近二三十年的歷史,目前普遍存在進展較慢,發展不均衡等許多問題,臨床藥學的價值和重要性沒有體現出來[1]。
中藥師要為中醫的臨床工作提供更多、更新的藥學服務,就要求中藥師不斷拓寬專業知識、熟悉現代管理的模式、規範藥品的管理,還要不斷研發新技術、新劑型,提高中藥專業整體素質,充分密切配合臨床工作,還要積極開展臨床藥師工作,全方位發展,才能為中醫臨床提供更好的支持[2]。證明,臨床藥學的核心是「臨床」,是醫、藥結合共同提高醫療質量的重要途徑,現代藥學的服務模式是將藥學與臨床有機地結合,充分合理利用藥學領域中的知識為臨床診斷、治療服務[3]。其目的也就是要提高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筆者就臨床實際工作中的一些經驗,講述藥學服務在臨床藥學活動中必須考慮的幾點問題。
1中藥師必須符合臨床藥學服務中的要求。
臨床藥學服務工作中,中藥師必須具備廣泛的知識,紮實的基本功,能應付一些突如其來的事件。中藥師是指國家在中藥生產和中藥流通領域實施執業中藥師資格制度。中藥師必須具備紮實的業務能力,對中藥材、中成藥、中藥飲片、中醫藥保健品的各個環節非常了解,對中藥的原料、產地、炮製、保存等,通過工作,能夠非常熟悉。
在醫師和患者之間起到連接作用,能夠協助醫生在正確的時機為患者開具藥物和劑量正確的處方,還要避免藥物間不良相互作用,能夠解決影響藥物治療的相關因素等方面的問題。對於患者,能夠幫助其充分了解處方的使用方法、藥物的炮製和服用方法,充分發揮藥物的治療作用。
2臨床藥學服務是中藥師對臨床全方位的服務。
這其中包括:要求藥房中藥師對臨床所用中藥材、中成藥等的採購、庫存、調劑的準確、合理、安全及藥品質量的保障負責。中藥師在調劑工作中,準確地按照處方配方,對患者耐心地解釋、交代用藥的注意事項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一些藥物的注意事項、炮製方法要給患者交代清楚,同時使患者對自己的用藥情況有個基本了解,以免患者產生藥物的不良反應[4]。
3臨床藥學服務中中藥師要對相關藥物的知識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由於現在藥品更新換代較快,隨著的發展、炮製技術的進步,不斷出現了很多中成藥物,這就要求中藥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這個問題講起來容易,但是,由於工作人員面臨年齡偏大、記憶力下降、晉升壓力較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問題,導致知識更新跟不上形勢需要。對一個新進的藥物要充分認識,就要求掌握其藥理作用、藥物理化性質、吸收、分布、代謝情況及與其他藥物之間的配伍變化。
例如黃芪注射液說明書上均要求不與其他藥物混合使用,以免出現配伍變化。但臨床中經常將其混用,這就要求中藥師提醒醫務人員這種配伍可能不合理。但是普通的提醒並不能取得很明顯的效果,這就要求中藥師必須能從理論上解釋,通過講課、書面講解的途徑加深臨床醫務人員的印象。配伍過程中有可能導致輸液的微粒增多,渾濁或出現理化性質的改變,因為中成藥注射液成分複雜,提純的難度大,各批號間成分和雜質有很大差別,隨著加入藥品的不同,藥品之間的ph值不同,有可能出現微粒和渾濁現象,甚至出現各種藥物之間的化學變化。但是臨床上除了能觀察是否有渾濁、沉澱等現象,不能普遍用實驗方法檢測,所以,應該儘量避免合用。
4建設實驗室要與臨床藥學水平相適應。
隨著醫療體系的完善,醫院臨床藥學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藥學實驗室的重要地位也日漸突出。對於綜合醫院來說,應具備中藥實驗室、中醫基礎實驗室、中醫臨床實驗室等相關科室,還應設中藥、中藥炮製、中藥化學分析、中藥標本存列、中藥製藥、中藥方劑等科室,能為中醫藥學各專業提供良好的實驗物質基礎和條件保障。可以幫助中醫師、中藥師提高其理論水平、科學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因此,除了爭取支持外,還必須從提高藥劑科自我發展能力著手,通過積極引進新技術,開發新製劑,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可以逐步改善實驗條件,逐步增添儀器設備,使實驗室建設與臨床藥學所承擔的任務相適應。通過不斷發展才能確保臨床藥學工作的進步,更能充分地體現中藥師在臨床藥學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對學前教育機構的經營管理內容進行分析,並對在當前我國人民對於學前教育的要求日益提升的現實環境下,能夠有效增強學前教育機構市場競爭能力的各類經營模式進行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學前教育 經營模式 教育機構經營 策略。
學前教育承擔著為我國幼兒提供教育服務的重要任務,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學前教育一直將發展教育作為自身發展的最主要環節,當前市場競爭機制也已經引入到了學前教育領域,為了更好的發展自身,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將經營管理的地位進行提升,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從而更好的為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為此,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重新的對自身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制度進行認識,並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
一、學前教育機構經營管理的內容分析
(一)學前教育機構的組織管理制度。
學前教育機構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組織管理工作,首先就應當對自身的組織管理制度框架進行完善。學前教育機構的組織管理制度框架首先要將各個員工的職責與權限進行規定,並明確各個內部組織機構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在制度的角度實現組織內個體之間的聯合協作,同時還可以保證學前教育機構的各個成員可以各司其職。其次,對於組織內各個成員的薪酬也需要做好合理的規劃和制定,從而保證薪酬公平;當前我國的勞動法對於幼教機構的薪資設定有著完善的要求,學前教育機構便可以以此為依據制定薪酬標準。
(二)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訓練工作。
當前我國人民對於學期教育的重視度不斷增強,廣大學生家長對學前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已經不僅僅是對學生基本知識體系的培育,還包括對學生良好人格的培養和各類特長培訓,為此,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在完善自身的經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增強自身的教育訓練工作。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做好對自身教職工的培訓工作,依據園區教學的實際需求和教職工的個人素質,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從而在保證每一個教職工素質均能滿足學前教育機構要求的基礎上,增強其專項能力的培訓,從而滿足幼兒對於學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其具體的表現包括對教師的溝通能力培訓,培養教師的溝通能力可以幫助其有效的增強和幼兒的有效交流,從而更好的明確孩子的需求,提升學前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還需要對教師的舉止形態進行培訓,教師的言行舉止對於幼兒而言具有著榜樣作用,教師的不恰當言行舉止對於幼兒學習也會有著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培育學前教育機構教師的合理言行表達。最後,為了適應當前我國社會對於學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學前教育機構還應當增強對幼兒教師的現代化教學能力的培育工作,如培訓教師的現代化教學設備使用能力等,從而才能夠真正的讓幼兒教學設備發揮自身的優勢,更好的為幼兒教育服務。
(三)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層訓練。
在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學前教育機構面臨著更多的新要求和新挑戰,這就也要求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層必須增強對自身的管理與訓練。首先,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形成自身的,面對著當前幼兒園業務的不斷多樣化,家長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也不再僅僅是一種單一購買教育服務的行為,他們也會考慮到所付出的學費所能夠換回的價值。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學前教育機構形成自身良好的,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家長們的選擇慾望。其次,學前教育機構還需要對自身的經營模式進行轉變,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充分的了解家長對於自身教學工作的需求和喜好,儘可能地為家長提供定製化的學前教育方針。最後,幼兒在學前教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受傷等不良情況發生的可能,為了幫助學前教育機構維護良好的教育形象,管理層還需要對自身的危機處理能力進行增強,做好對可能發生的危機情況的預測和預防,對已經發生的危機問題要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理,從而促進自身的學前教育機構可以長久的發展下去。
二、學前教育機構構建現代化組織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正如同上文中所提到的,當前我國人民對於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視性不斷增強,也由此便提高了對於學前教育工作開展的要求。在我國全面二胎政策開放的現實背景下,更是為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可以說當前的市場環境對於學前教育機構自身的提升而言非常有利。
然而,因為市場對於學前教育企業的經營要求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機構的生存壓力是無法避免的,市場的優勝劣汰使得學前教育機構必須對自身的經營活動進行升級,經統計,2018年全國倒閉教育培訓機構上千家,整體的發展趨勢不容樂觀。除此之外,由於學前教育機構和一般盈利性機構還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在學前教育機構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對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平衡,在保證對幼兒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保證自身的盈利能夠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
當前越來越多的國際競爭力量也開始融入到了我國的學前教育領域,為了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與水平,我國本土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充分學習西方先進的學前教育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還應當積極的吸納成熟的學前教育人才,從而為自身的師資團隊注入新的血液,並利用這些人才更好的更新自身的教學模式,也為我國兒童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三、學前教育機構進行自主化管理的可行模式
(一)集團化模式。
集團化模式是一種靈活的組織管理機制,這一模式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對學前教育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和優化配置,從而讓學前教育機構合理的安排自身的教育資源,將這些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應用優勢。集團化制度下管理的學前教育機構主要由董事長、行政機構和各個辦公部門共同組成,集團化體制下經營的學前教育機構可以合理的安排自身的經營和教學工作;負責園區經營的領導集團將會和負責園區教學工作的院長共同對學前教育機構的工作開展負責,從而讓教育和經營雙方都可以對園區活動有著充分的把握。集團制經營制度的具體實施則是由學前教育機構的園長隊自身的教學需求和經營設計向集團上層彙報,隨後在由園區事務委員會對其進行分析和決策,從而在兩個層面的協調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對園區服務質量水平的有效提升。(二)連鎖經營制度。
連鎖經營制度是當前學前教育機構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連鎖經營制度的優勢在於可以實現學前教育機構之間的經營資源共享,從而在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自身管理的規範化水平。學前教育機構的連鎖經營需要具備一套統一的經營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實踐培訓和收費標準。連鎖經營制度下的學前教育機構自身將會舉辦宣傳、教學、公關方面的各項優勢,並且通過對學前教育機構的集中化管理,其管理的規範化水平將會極大的提升,各個分園區之間的也可以將自身在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進行匯總反饋,從而實現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的共享。連鎖經營制度也可以讓學前教育機構迅速的發展自身,從而快速的形成品牌形象,連鎖經營模式下學前教育機構將會在短期內迅速在我國的各個地區乃至海外開設自身的分機構。而對於加盟連鎖的契約雙方而言,授權者可以為加盟者提供一套完善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手段,加盟者的反饋則可以為授權組織的經營模式進行再完善並促進加盟組織的整體經濟利益提升,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連鎖經營的學前教育機構內部並不存在著競爭關係,而學前教育機構中的每一個個體卻可以享受和機構自身的整體競爭水平,這也是連鎖經營的學前教育機構的一個優勢。
(三)大型親子園或早教中心的經營管理模式。
親子園和早教中心雖然也是進行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要組織機構,然而其自身的經營模式仍然和傳統的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存在著一定的不同。這類學前教育機構通過對自身所提供的服務進行明碼標價,從而便可以實現家長自身為孩子定製個性化的學前教育培訓課程。這一類型的學前教育機構也大多引入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學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當前我國幼兒家長普遍青睞於追求先進化幼兒學前教育模式的現實條件下,這類學前教育機構的市場競爭能力便被極大的增強了。
四、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人民對於學前教育服務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斷的提升,這對於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了實現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學前教育機構在自身經營的過程中也需要引入各類現代化的經營模式,從而在這些現代化經營模式的幫助下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與水平,擴大現階段學前教育機構的市場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杜亞婷.公平與質量並行:21世紀以來台灣地區學前教育政策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17。
[2]范書婷.關於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的現狀分析[j].亞太教育,2016,(05)。
[3]張霞.港台兩地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價:特點及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4,(12)。
[4]薛梅,馬瑋一,李立娟.學前教育機構經營模式初探[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03)。
[5]徐旭榮,劉懿.淺析學前教育機構企業自主化管理的新模式[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03)。
【關鍵詞】學前教育 經營模式 教育機構經營 策略。
學前教育承擔著為我國幼兒提供教育服務的重要任務,在長久的發展過程中,我國的學前教育一直將發展教育作為自身發展的最主要環節,當前市場競爭機制也已經引入到了學前教育領域,為了更好的發展自身,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將經營管理的地位進行提升,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共同發展,從而更好的為我國的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為此,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重新的對自身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制度進行認識,並針對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
一、學前教育機構經營管理的內容分析
(一)學前教育機構的組織管理制度。
學前教育機構為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組織管理工作,首先就應當對自身的組織管理制度框架進行完善。學前教育機構的組織管理制度框架首先要將各個員工的職責與權限進行規定,並明確各個內部組織機構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在制度的角度實現組織內個體之間的聯合協作,同時還可以保證學前教育機構的各個成員可以各司其職。其次,對於組織內各個成員的薪酬也需要做好合理的規劃和制定,從而保證薪酬公平;當前我國的勞動法對於幼教機構的薪資設定有著完善的要求,學前教育機構便可以以此為依據制定薪酬標準。
(二)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訓練工作。
當前我國人民對於學期教育的重視度不斷增強,廣大學生家長對學前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已經不僅僅是對學生基本知識體系的培育,還包括對學生良好人格的培養和各類特長培訓,為此,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在完善自身的經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增強自身的教育訓練工作。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做好對自身教職工的培訓工作,依據園區教學的實際需求和教職工的個人素質,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從而在保證每一個教職工素質均能滿足學前教育機構要求的基礎上,增強其專項能力的培訓,從而滿足幼兒對於學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其具體的表現包括對教師的溝通能力培訓,培養教師的溝通能力可以幫助其有效的增強和幼兒的有效交流,從而更好的明確孩子的需求,提升學前教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還需要對教師的舉止形態進行培訓,教師的言行舉止對於幼兒而言具有著榜樣作用,教師的不恰當言行舉止對於幼兒學習也會有著一定的不良影響,因此有必要培育學前教育機構教師的合理言行表達。最後,為了適應當前我國社會對於學前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學前教育機構還應當增強對幼兒教師的現代化教學能力的培育工作,如培訓教師的現代化教學設備使用能力等,從而才能夠真正的讓幼兒教學設備發揮自身的優勢,更好的為幼兒教育服務。
(三)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層訓練。
在現代化的發展背景下,學前教育機構面臨著更多的新要求和新挑戰,這就也要求學前教育機構的管理層必須增強對自身的管理與訓練。首先,學前教育機構有必要形成自身的,面對著當前幼兒園業務的不斷多樣化,家長在選擇幼兒園的時候也不再僅僅是一種單一購買教育服務的行為,他們也會考慮到所付出的學費所能夠換回的價值。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學前教育機構形成自身良好的,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家長們的選擇慾望。其次,學前教育機構還需要對自身的經營模式進行轉變,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充分的了解家長對於自身教學工作的需求和喜好,儘可能地為家長提供定製化的學前教育方針。最後,幼兒在學前教育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受傷等不良情況發生的可能,為了幫助學前教育機構維護良好的教育形象,管理層還需要對自身的危機處理能力進行增強,做好對可能發生的危機情況的預測和預防,對已經發生的危機問題要及時有效的進行處理,從而促進自身的學前教育機構可以長久的發展下去。
二、學前教育機構構建現代化組織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分析
正如同上文中所提到的,當前我國人民對於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視性不斷增強,也由此便提高了對於學前教育工作開展的要求。在我國全面二胎政策開放的現實背景下,更是為學前教育機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可以說當前的市場環境對於學前教育機構自身的提升而言非常有利。
然而,因為市場對於學前教育企業的經營要求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機構的生存壓力是無法避免的,市場的優勝劣汰使得學前教育機構必須對自身的經營活動進行升級,經統計,2018年全國倒閉教育培訓機構上千家,整體的發展趨勢不容樂觀。除此之外,由於學前教育機構和一般盈利性機構還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在學前教育機構發展的過程中還需要對自身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行平衡,在保證對幼兒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保證自身的盈利能夠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
當前越來越多的國際競爭力量也開始融入到了我國的學前教育領域,為了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能力與水平,我國本土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當充分學習西方先進的學前教育辦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還應當積極的吸納成熟的學前教育人才,從而為自身的師資團隊注入新的血液,並利用這些人才更好的更新自身的教學模式,也為我國兒童提供更好的教學環境。
三、學前教育機構進行自主化管理的可行模式
(一)集團化模式。
集團化模式是一種靈活的組織管理機制,這一模式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渠道和方式對學前教育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和優化配置,從而讓學前教育機構合理的安排自身的教育資源,將這些資源發揮出最大的應用優勢。集團化制度下管理的學前教育機構主要由董事長、行政機構和各個辦公部門共同組成,集團化體制下經營的學前教育機構可以合理的安排自身的經營和教學工作;負責園區經營的領導集團將會和負責園區教學工作的院長共同對學前教育機構的工作開展負責,從而讓教育和經營雙方都可以對園區活動有著充分的把握。集團制經營制度的具體實施則是由學前教育機構的園長隊自身的教學需求和經營設計向集團上層彙報,隨後在由園區事務委員會對其進行分析和決策,從而在兩個層面的協調合作的基礎上,實現對園區服務質量水平的有效提升。(二)連鎖經營制度。
連鎖經營制度是當前學前教育機構發展的一個新的趨勢,連鎖經營制度的優勢在於可以實現學前教育機構之間的經營資源共享,從而在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自身管理的規範化水平。學前教育機構的連鎖經營需要具備一套統一的經營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實踐培訓和收費標準。連鎖經營制度下的學前教育機構自身將會舉辦宣傳、教學、公關方面的各項優勢,並且通過對學前教育機構的集中化管理,其管理的規範化水平將會極大的提升,各個分園區之間的也可以將自身在經營過程中所遇到的各項問題進行匯總反饋,從而實現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的共享。連鎖經營制度也可以讓學前教育機構迅速的發展自身,從而快速的形成品牌形象,連鎖經營模式下學前教育機構將會在短期內迅速在我國的各個地區乃至海外開設自身的分機構。而對於加盟連鎖的契約雙方而言,授權者可以為加盟者提供一套完善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手段,加盟者的反饋則可以為授權組織的經營模式進行再完善並促進加盟組織的整體經濟利益提升,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連鎖經營的學前教育機構內部並不存在著競爭關係,而學前教育機構中的每一個個體卻可以享受和機構自身的整體競爭水平,這也是連鎖經營的學前教育機構的一個優勢。
(三)大型親子園或早教中心的經營管理模式。
親子園和早教中心雖然也是進行幼兒學前教育的重要組織機構,然而其自身的經營模式仍然和傳統的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存在著一定的不同。這類學前教育機構通過對自身所提供的服務進行明碼標價,從而便可以實現家長自身為孩子定製個性化的學前教育培訓課程。這一類型的學前教育機構也大多引入了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學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在當前我國幼兒家長普遍青睞於追求先進化幼兒學前教育模式的現實條件下,這類學前教育機構的市場競爭能力便被極大的增強了。
四、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人民對於學前教育服務的需求和要求都在不斷的提升,這對於我國的學前教育機構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了實現自身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學前教育機構在自身經營的過程中也需要引入各類現代化的經營模式,從而在這些現代化經營模式的幫助下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與水平,擴大現階段學前教育機構的市場競爭能力。
參考文獻:
[1]杜亞婷.公平與質量並行:21世紀以來台灣地區學前教育政策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17。
[2]范書婷.關於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結構的現狀分析[j].亞太教育,2016,(05)。
[3]張霞.港台兩地學前教育機構質量評價:特點及啟示[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4,(12)。
[4]薛梅,馬瑋一,李立娟.學前教育機構經營模式初探[j].商業文化(上半月),2012,(03)。
[5]徐旭榮,劉懿.淺析學前教育機構企業自主化管理的新模式[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03)。
摘要:藥學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更多的高級應用型藥學人才,吉林醫藥學院在四年制本科生中探索開展藥學綜合實驗教學改革,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藥學;綜合實驗;教學改革。
一、引言
藥學是以現代醫學、化學為主要理論指導,研究、開發和生產用於治病防病藥物的一門科學,涉及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生藥學及微生物與生化製藥學等多門學科[1]。
近年來,隨著藥學行業的飛速發展,藥品企業對於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傳統的藥學教學模式下的實驗教學多伴隨各自的理論課開設,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為主。
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已不能滿足當代人才培養的需要[2]。
面對這一新的變化、新的形勢,吉林醫藥學院從2011年開始對傳統的藥用植物學、生藥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劑學和藥物分析等課程內容進行精選和整合,在藥學、藥物製劑和臨床藥學本科學生中開設藥學綜合實驗。
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基本構建
第一,藥學綜合實驗內容的選擇。
藥學綜合實驗在實驗設計上按照從天然藥用植物中開發新藥和通過化學合成研發新藥兩條主線進行。
吉林醫藥學院組織相關課程專家、教授對現有實驗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和反覆論證,最終選取「三黃藥片的製備與質量檢查;對乙醯氨基酚的合成、鑑定、含量測定及其製劑的製備和質量檢查;
鹽酸小檗鹼控釋片的製備及釋放度的測定」三個實驗作為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內容。
第二,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安排。
其一,開設時間。
由於藥學綜合實驗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要求較高,因此將實驗開設在四年製藥學專業的第七學期,各門專業課的講授之後;其二,教學安排。
本門課程總學時90學時,三個實驗的課時分別為46學時、24學時和20學時,每個實驗集中在一周完成。
三、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施
第一,預習實驗。
實驗前要求學生進行充分預習,並提交預習報告。
以「實驗一,三黃藥片的製備與質量檢查」為例,設置的預習問題包括:
①為什麼叫三黃藥片,三黃藥片的作用有哪些?
②高效液相色譜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③片劑的製備方法包括哪些?片劑中常用輔料由哪些?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資料庫或網上資料開展進一步的學習。
第二,實驗操作。
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規範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做好實驗數據的記錄。
由於實驗周期較長,因此,要求學生在每天的實驗結束後及時分析和處理數據,為下一步實驗奠定基礎。
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指導教師主要起監督和輔助作用。
第二天實驗工作開始之前,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並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質量。
第三,實驗考核。
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實驗技能兩部分,理論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40%,實驗技能部分占總成績的60%,其中,實驗操作占40%,預習實驗報告占10%,實驗報告占10%,主要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對實驗室規章制度等進行綜合考評。
由此可見,在培養過程中側重於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四、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施效果
藥學綜合實驗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
參加這門課程的學生,在後來的面試求職和畢業論文設計中都能很快地進入角色。
可以說,藥學綜合實驗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體會及展望
第一,指導教師必須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
由於藥學綜合實驗涉及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指導教師除了要求掌握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外,還要加強其它學科的學習,並虛心向其它學科的教師請教,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滿足教學要求。
第二,課前預習是關鍵。
課前預習對實驗的正常開展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預習,在操作中就容易出現錯誤,造成後續的實驗無法進行。
六、結束語
總之,通過本課程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將來的考研或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吉林醫藥學院將把這一教學模式堅持下去,緊跟學科的發展,結合本校實際,不斷改革與調整,爭取培養更多的「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應用型藥學高級人才。
為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培養更多的高級應用型藥學人才,吉林醫藥學院在四年制本科生中探索開展藥學綜合實驗教學改革,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藥學;綜合實驗;教學改革。
一、引言
藥學是以現代醫學、化學為主要理論指導,研究、開發和生產用於治病防病藥物的一門科學,涉及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分析學、生藥學及微生物與生化製藥學等多門學科[1]。
近年來,隨著藥學行業的飛速發展,藥品企業對於應用型、復合型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傳統的藥學教學模式下的實驗教學多伴隨各自的理論課開設,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為主。
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已不能滿足當代人才培養的需要[2]。
面對這一新的變化、新的形勢,吉林醫藥學院從2011年開始對傳統的藥用植物學、生藥學、藥物化學、天然藥物化學、藥劑學和藥物分析等課程內容進行精選和整合,在藥學、藥物製劑和臨床藥學本科學生中開設藥學綜合實驗。
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基本構建
第一,藥學綜合實驗內容的選擇。
藥學綜合實驗在實驗設計上按照從天然藥用植物中開發新藥和通過化學合成研發新藥兩條主線進行。
吉林醫藥學院組織相關課程專家、教授對現有實驗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和反覆論證,最終選取「三黃藥片的製備與質量檢查;對乙醯氨基酚的合成、鑑定、含量測定及其製劑的製備和質量檢查;
鹽酸小檗鹼控釋片的製備及釋放度的測定」三個實驗作為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內容。
第二,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安排。
其一,開設時間。
由於藥學綜合實驗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要求較高,因此將實驗開設在四年製藥學專業的第七學期,各門專業課的講授之後;其二,教學安排。
本門課程總學時90學時,三個實驗的課時分別為46學時、24學時和20學時,每個實驗集中在一周完成。
三、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施
第一,預習實驗。
實驗前要求學生進行充分預習,並提交預習報告。
以「實驗一,三黃藥片的製備與質量檢查」為例,設置的預習問題包括:
①為什麼叫三黃藥片,三黃藥片的作用有哪些?
②高效液相色譜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③片劑的製備方法包括哪些?片劑中常用輔料由哪些?學生還可以通過查閱相關教材、文獻資料庫或網上資料開展進一步的學習。
第二,實驗操作。
在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規範操作,認真觀察實驗現象,並做好實驗數據的記錄。
由於實驗周期較長,因此,要求學生在每天的實驗結束後及時分析和處理數據,為下一步實驗奠定基礎。
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處於主體地位,指導教師主要起監督和輔助作用。
第二天實驗工作開始之前,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對實驗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並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藥學綜合實驗的教學質量。
第三,實驗考核。
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實驗技能兩部分,理論成績分別占總成績的40%,實驗技能部分占總成績的60%,其中,實驗操作占40%,預習實驗報告占10%,實驗報告占10%,主要對學生實驗操作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對實驗室規章制度等進行綜合考評。
由此可見,在培養過程中側重於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
四、藥學綜合實驗課程的實施效果
藥學綜合實驗加深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習信心。
參加這門課程的學生,在後來的面試求職和畢業論文設計中都能很快地進入角色。
可以說,藥學綜合實驗為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體會及展望
第一,指導教師必須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缸水」。
由於藥學綜合實驗涉及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指導教師除了要求掌握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外,還要加強其它學科的學習,並虛心向其它學科的教師請教,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滿足教學要求。
第二,課前預習是關鍵。
課前預習對實驗的正常開展產生很大影響,如果學生沒有很好的預習,在操作中就容易出現錯誤,造成後續的實驗無法進行。
六、結束語
總之,通過本課程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將來的考研或就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吉林醫藥學院將把這一教學模式堅持下去,緊跟學科的發展,結合本校實際,不斷改革與調整,爭取培養更多的「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強能力」的應用型藥學高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