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史(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舊民主主義革命(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和國民革命(三)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救亡運動(四)全民族抗日戰爭。
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立召開共產黨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到2007年十七大的歷史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1919—1927)中國共產黨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鬥爭的目標;採取資產。
1921年-2014年,中國共產黨經歷了93年的鍛鍊考驗,從小到大從弱變強,顯示了無窮的生命力,黨指揮槍,長征勝利.八年抗戰,三年解放全中國。作為執政黨,社會主義。
黨的建立時間、黨的建立方式、黨的宗旨、著名戰役.黨的建立時間、黨的建。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領導和組織中國人民革命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黨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是中。
中國歷史是華夏大地各個民族組成,中華民族誕育和發展的歷史。中華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至於現代社會,綿延五千年不斷延續發展,是世界上最古老。
曲折艱辛,耐人尋味。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關於黨史的簡單概括[朗讀]
1、中國共產黨的生日:1921年7月1日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黨員50多人。會議在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這份15條約700字的簡短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鬥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容,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
二大: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號召開。大會根據世界革命形勢和中國政治經濟狀況,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它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是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黨的最高綱領。為了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大會提出在目前歷史條件下的最低綱領,這就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鬥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2、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征簡稱「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根據地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里。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用兩年時間,長驅二萬五千里,縱橫十一個省,衝破國民黨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勝利地完成了長征。紅軍的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它的勝利,標誌著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明確地回答了紅軍的戰略戰術方面的是非問題,指出了博古、李德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同時改組了黨中央領導,特別是軍事領導,解決了當時黨內所面臨最迫切的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從此,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地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標誌著中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遵義會議後,紅軍重整旗鼓,振奮精神,在中央軍委指揮下,展開了機動靈活的運動戰。
4、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支持下,衝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明確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全會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做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闢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後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光輝的標誌,它表明中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和正在隨著的發展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並將貫穿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部進程。
5、十四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大會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大會還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大會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科學的概括和評價,確立了這一理論在全黨黨的指導地位,這一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這次代表大會還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6、十五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黨的十五大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大會著重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指出,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大會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大會還指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7、十六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1月8~15日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十六大的靈魂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的精髓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大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也是我們黨在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江澤民同志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在新世紀堅持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等重大問題,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奮勇前進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8,十七大:10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其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黨的十七大主題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十七大在理論層面全面深化和豐富了科學發展觀,又通過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成為執政黨的不二選擇,這為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黨的十七大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戰略部署,是指導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動員令和進軍號。
在中央召開的「兩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八榮八恥」,即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里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尤其是青年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容,不僅可以改善社會風氣,體現價值觀導向而且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每一個中國人尤其是我們青年人都必須時刻將「八榮八恥」銘記於心。
9、十八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報告明確回答了我們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兩個「五位一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一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堅持」。①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②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③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④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⑤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⑦必須堅持和平發展,⑧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三個自信」:道德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兩個翻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到今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標。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合作不要對抗,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四個意識」: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宗旨意識、使命意識。
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強「四個監督」:黨內監督、民主監督、監督、輿論監督。
10、十八屆三次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為,面對十分複雜的國際形式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紮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推動發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開局。
11、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四中全會)定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法治中國的建設繪就了新的藍圖。這是中國法治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必將推動中國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層次。從全會發布的公報來看,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著眼於「全面」二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涵蓋了黨、國家、社會生活以及軍隊建設的各個領域,實現了法治的「全覆蓋」。
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根本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於實現我們黨確立的偉大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根本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國共識和力量,弘揚中國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國,復興中華之文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於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根本意義。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證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籬,攻克深層複雜之難題,確保改革有序進行,通過良法善政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全體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於實現黨自身建設的目標——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長期執政具有根本意義。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為執政之根本遵循,樹立法治思維,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實執政基礎,鞏固執政地位。
提出了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強調指出了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一致性。
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
一大: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黨員50多人。會議在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這份15條約700字的簡短綱領,確定了黨的名稱、奮鬥目標、基本政策、提出了發展黨員、建立地方和中央機構等組織制度,兼有黨綱和黨章的內容,是黨的第一個正式文獻。
二大: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號召開。大會根據世界革命形勢和中國政治經濟狀況,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大會宣言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它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是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黨的最高綱領。為了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大會提出在目前歷史條件下的最低綱領,這就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各民族人民的革命鬥爭指明了方向,對中國革命具有重大的深遠的意義。
2、長征:二萬五千里長征簡稱「長征」,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從長江南北各根據地向陝北根據地進行的戰略大轉移。1934年10月開始,1936年10月結束,歷時兩年,行程二萬五千里。中國工農紅軍,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用兩年時間,長驅二萬五千里,縱橫十一個省,衝破國民黨重兵的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險阻,戰勝黨內分裂的危機,勝利地完成了長征。紅軍的長征,是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它的勝利,標誌著中國革命新局面的開始。
3、遵義會議: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遵義會議明確地回答了紅軍的戰略戰術方面的是非問題,指出了博古、李德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同時改組了黨中央領導,特別是軍事領導,解決了當時黨內所面臨最迫切的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中國共產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從此,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一步步地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標誌著中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遵義會議後,紅軍重整旗鼓,振奮精神,在中央軍委指揮下,展開了機動靈活的運動戰。
4、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支持下,衝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批評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明確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全會高度評價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做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是從這次全會開始的。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全會揭開序幕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全會為起點開闢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全會前後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光輝的標誌,它表明中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和正在隨著的發展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並將貫穿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部進程。
5、十四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大會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14年的經驗,決定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確定我國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出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大會還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大會對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做出了科學的概括和評價,確立了這一理論在全黨黨的指導地位,這一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的各項工作的根本指導方針。這次代表大會還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
6、十五大: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舉行。黨的十五大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大會著重闡述了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指出,在當代中國,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堅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不動搖,就是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不動搖。大會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強調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大會還指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允許和鼓勵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7、十六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1月8~15日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十六大的靈魂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的精髓是: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黨的十六大是我們黨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也是我們黨在開始實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部署的新形勢下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江澤民同志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深刻闡明了我們黨在新世紀堅持舉什麼旗、走什麼路、實現什麼目標等重大問題,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奮勇前進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
8,十七大:10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十七大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十七大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其中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黨的十七大主題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十七大在理論層面全面深化和豐富了科學發展觀,又通過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等制度化安排,使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成為執政黨的不二選擇,這為中國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黨的十七大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顧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對全面推進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戰略部署,是指導我們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動員令和進軍號。
在中央召開的「兩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八榮八恥」,即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在我們的社會主義里要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尤其是青年人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八榮八恥」涵蓋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容,不僅可以改善社會風氣,體現價值觀導向而且對經濟發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因此,每一個中國人尤其是我們青年人都必須時刻將「八榮八恥」銘記於心。
9、十八大: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舉行。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報告明確回答了我們黨在改革發展關鍵階段舉什麼旗、走什麼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麼樣的目標繼續前進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兩個「五位一體」。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建設總體布局: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兩個百年奮鬥目標」:一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必須牢牢把握「八個堅持」。①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②必須堅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③必須堅持推進改革開放,④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⑤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⑥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⑦必須堅持和平發展,⑧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三個自信」:道德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四化同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兩個翻番」: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到今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新目標。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三個倡導」: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要和平不要戰爭,要發展不要貧窮,要合作不要對抗,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四個意識」:憂患意識、創新意識、宗旨意識、使命意識。
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加強「四個監督」:黨內監督、民主監督、監督、輿論監督。
10、十八屆三次會議: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於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評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為,面對十分複雜的國際形式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一中、二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沉著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紮實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推動發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實現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開局。
11、十八屆四中全會: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十八屆四中全會)定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法治中國的建設繪就了新的藍圖。這是中國法治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必將推動中國法治跨越到更高的水平和層次。從全會發布的公報來看,十八屆四中全會對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著眼於「全面」二字。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涵蓋了黨、國家、社會生活以及軍隊建設的各個領域,實現了法治的「全覆蓋」。
闡明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要性和根本意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於實現我們黨確立的偉大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根本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唯有依靠法治,才能凝聚中國共識和力量,弘揚中國精神,共建法治之中國,復興中華之文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於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根本意義。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證明,唯有依靠法治,才能突破利益固化之藩籬,攻克深層複雜之難題,確保改革有序進行,通過良法善政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全體人民最大福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於實現黨自身建設的目標——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長期執政具有根本意義。唯有依靠法治,以法治作為執政之根本遵循,樹立法治思維,掌握法治方式,才能夯實執政基礎,鞏固執政地位。
提出了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強調指出了堅持黨的領導與社會主義法治的一致性。
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
恩格斯曾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切。黨史里寫著共產黨人的靈魂,指引著將來的命運。對待黨史,當時刻懷著敬畏之心。回顧黨史,也是為了更好地以史為鑑,把握現在,面向未來;回顧黨史,也是為了尋根溯源,心有所依,情有所歸。
從中共一大到十九大,96年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一心為民。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僅北京、上海就先後成立了具有政黨性質的政治組織和政治組織300餘個,全國各類團體達680多個,中國共產黨只是其中之一。
1921年7月23日—31日,中國共產黨員13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齊聚上海興業路76號(後因遇到密探轉移到嘉興南湖)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前後召開七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並提出黨的奮鬥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大會還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為總書記。
此後,每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都根據新的形勢對黨章作出修改,中國共產黨也牢牢以新的黨章為遵循,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謀幸福,與民同甘共苦,為民不忘初心。變化的是形勢,不變的是初心。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當仁不讓,勇挑重擔。
從1921年到2017年,中國共產黨從50多人的小組織發展壯大為8900多萬黨員、連續執政68年的超級大黨。這不是偶然的。中國共產黨從立黨之初,就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與群眾保持最密切關係,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中國共產黨從立黨之初,就義無反顧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改革開放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偉大革命,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昂首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懈奮鬥、開拓進取,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黨和人民事業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回望歷史,俯察現實,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治國理政,成績斐然。96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展望未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重道遠,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勇挑重擔,不負人民重託。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順應時勢,從新出發。
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新的形勢和任務,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新的主要矛盾。正確判斷和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從不故步自封,從不猶豫、懈怠、畏難,總是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總是正確把握解決當前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建立新中國,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始終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共產黨建黨建軍,聯合工農,找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既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成功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社會主義改造於1956年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黨的八大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在文革前,由於正確把握了主要矛盾,黨帶領人民獨立自主、艱苦創業,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績顯著。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正式確立當時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隨後到了黨的十二大,改革開放全面鋪開。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洞察時勢,清晰界定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緊緊抓住新的主要矛盾,帶領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過去的五年里已取得了輝煌成就,再續未來必將前景光明。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旗幟,奮勇前進。
1920年,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旗幟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將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的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從此黨就有了前進的正確方向。
此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1945年,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
開放以後,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先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黨的十九大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這是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歷史性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主題只有6句話,68個字。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面旗幟上寫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一面旗幟,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不可單獨分割;這是一面旗幟,既吸收借鑑了前人的經驗教訓又進行大膽創新突破,不可相互否定。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一直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勇前進,才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5年,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能開新局、譜新篇,根本的就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一定能夠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定力,增強本領。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璀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如入黨誓詞所寫: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中國共產黨人從入黨的第一天就要作好準備,為了偉大信仰,為了偉大事業,為了偉大的黨和人民,隨時奉獻自己的生命。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少數黨員經受革命的挫折,經受敵人的殘酷打擊,最後動搖了,退縮了,叛變了,更多的共產黨員卻始終堅持下來。
歲月無情,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中國革命從星星之火到燎原,從低潮到高潮。歷史總是螺旋式地上升,事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革命年代需要黨員拋頭顱灑熱血,不怕死不叛黨;和平建設年代需要黨員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累;年代需要黨員拒腐防變,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沒有政治定力,沒有高超本領,是難以應對複雜情況的。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突出政治標準,提拔重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同時,要求黨員幹部增強學習本領、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增強科學發展本領、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增強駕馭風險本領。
只要中國共產黨保持政治定力,就不會出現顛覆性失誤;只要中國共產黨勤於學習,增強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就能從容應對國際國內各種嚴峻複雜考驗。
1921年,中共一大13名黨員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來到上海和嘉興南湖,2017年,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代表全國8900多萬黨員來到上海和嘉興南湖。96年過去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這裡,共產黨人的根在這裡。1921年,13名黨員宣誓要為了共產主義、為了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終生,2017年,習近平帶領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來到這裡尋根,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就是要代表全國黨員,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要銘記黨的奮鬥歷程,時刻不忘初心,擔當黨的崇高使命,矢志永遠奮鬥。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全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新出發,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成功駛向光輝的彼岸。
從中共一大到十九大,96年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矢志不渝,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壯麗史詩。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一心為民。
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僅北京、上海就先後成立了具有政黨性質的政治組織和政治組織300餘個,全國各類團體達680多個,中國共產黨只是其中之一。
1921年7月23日—31日,中國共產黨員13人,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齊聚上海興業路76號(後因遇到密探轉移到嘉興南湖)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大會前後召開七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並提出黨的奮鬥目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承認無產階級專政,直到階級鬥爭結束,即直到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大會還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為中央局,陳獨秀為總書記。
此後,每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都根據新的形勢對黨章作出修改,中國共產黨也牢牢以新的黨章為遵循,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謀幸福,與民同甘共苦,為民不忘初心。變化的是形勢,不變的是初心。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當仁不讓,勇挑重擔。
從1921年到2017年,中國共產黨從50多人的小組織發展壯大為8900多萬黨員、連續執政68年的超級大黨。這不是偶然的。中國共產黨從立黨之初,就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與群眾保持最密切關係,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中國共產黨從立黨之初,就義無反顧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改革開放時期,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偉大革命,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昂首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懈奮鬥、開拓進取,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黨和人民事業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回望歷史,俯察現實,中國共產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治國理政,成績斐然。96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展望未來,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重道遠,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勇挑重擔,不負人民重託。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順應時勢,從新出發。
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新的形勢和任務,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新的主要矛盾。正確判斷和處理社會主要矛盾,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從不故步自封,從不猶豫、懈怠、畏難,總是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總是正確把握解決當前的主要矛盾,制定正確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從1921年建黨到1949年建立新中國,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始終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共產黨建黨建軍,聯合工農,找到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28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既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也成功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社會主義改造於1956年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黨的八大指出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在文革前,由於正確把握了主要矛盾,黨帶領人民獨立自主、艱苦創業,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績顯著。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正式確立當時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必須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隨後到了黨的十二大,改革開放全面鋪開。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敏銳洞察時勢,清晰界定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緊緊抓住新的主要矛盾,帶領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過去的五年里已取得了輝煌成就,再續未來必將前景光明。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高舉旗幟,奮勇前進。
1920年,毛澤東同志曾說過:「主義譬如一面旗幟,旗幟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1921年,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將世界上最先進、最科學的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從此黨就有了前進的正確方向。
此後,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1945年,黨的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入黨章。
開放以後,中國共產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推進黨的理論創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先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五大將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黨的十六大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黨章,黨的十七大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黨的十九大又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這是黨的十九大最重大的歷史性貢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主題只有6句話,68個字。那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面旗幟上寫的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一面旗幟,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不可單獨分割;這是一面旗幟,既吸收借鑑了前人的經驗教訓又進行大膽創新突破,不可相互否定。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一直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奮勇前進,才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5年,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之所以能開新局、譜新篇,根本的就在於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下,一定能夠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從歷史來看,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定力,增強本領。
大浪淘沙始見真金璀璨,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如入黨誓詞所寫: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中國共產黨人從入黨的第一天就要作好準備,為了偉大信仰,為了偉大事業,為了偉大的黨和人民,隨時奉獻自己的生命。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少數黨員經受革命的挫折,經受敵人的殘酷打擊,最後動搖了,退縮了,叛變了,更多的共產黨員卻始終堅持下來。
歲月無情,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中國革命從星星之火到燎原,從低潮到高潮。歷史總是螺旋式地上升,事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革命年代需要黨員拋頭顱灑熱血,不怕死不叛黨;和平建設年代需要黨員身先士卒,不怕苦不怕累;年代需要黨員拒腐防變,勇於擔當敢於創新。沒有政治定力,沒有高超本領,是難以應對複雜情況的。
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突出政治標準,提拔重用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全面貫徹執行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同時,要求黨員幹部增強學習本領、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增強科學發展本領、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增強群眾工作本領、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增強駕馭風險本領。
只要中國共產黨保持政治定力,就不會出現顛覆性失誤;只要中國共產黨勤於學習,增強本領,不斷提高治國理政的能力,就能從容應對國際國內各種嚴峻複雜考驗。
1921年,中共一大13名黨員代表全國50多名黨員來到上海和嘉興南湖,2017年,中央政治局7位常委代表全國8900多萬黨員來到上海和嘉興南湖。96年過去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這裡,共產黨人的根在這裡。1921年,13名黨員宣誓要為了共產主義、為了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終生,2017年,習近平帶領其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來到這裡尋根,一起重溫入黨誓詞,就是要代表全國黨員,宣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定政治信念:要銘記黨的奮鬥歷程,時刻不忘初心,擔當黨的崇高使命,矢志永遠奮鬥。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全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新出發,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成功駛向光輝的彼岸。
中國革命史(一)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和舊民主主義革命(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和國民革命(三)土地革命戰爭和抗日救亡運動(四)全民族抗日戰爭。
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立召開共產黨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到2007年十七大的歷史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1919—1927)中國共產黨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鬥爭的目標;採取資產。
1921年-2014年,中國共產黨經歷了93年的鍛鍊考驗,從小到大從弱變強,顯示了無窮的生命力,黨指揮槍,長征勝利.八年抗戰,三年解放全中國。作為執政黨,社會主義。
黨的建立時間、黨的建立方式、黨的宗旨、著名戰役.黨的建立時間、黨的建。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領導和組織中國人民革命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黨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是中。
中國歷史是華夏大地各個民族組成,中華民族誕育和發展的歷史。中華文明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至於現代社會,綿延五千年不斷延續發展,是世界上最古老。
曲折艱辛,耐人尋味。
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建立召開共產黨全國第一次代表大會到2007年十七大的歷史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是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7月1日成。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1919—1927)中國共產黨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為中國人民指明了鬥爭的目標;採取資產。
1921年-2014年,中國共產黨經歷了93年的鍛鍊考驗,從小到大從弱變強,顯示了無窮的生命力,黨指揮槍,長征勝利.八年抗戰,三年解放全中國。作為執政黨,社會主義。
黨的建立時間、黨的建立方式、黨的宗旨、著名戰役.黨的建立時間、黨的建。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領導和組織中國人民革命的中國共產黨成為全國範圍的執政黨。黨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是中。
中國歷史是華夏大地各個民族組成,中華民族誕育和發展的歷史。中華文明歷經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至於現代社會,綿延五千年不斷延續發展,是世界上最古老。
曲折艱辛,耐人尋味。
黨史簡介: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成立於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在中國大陸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建立於1921年,包括建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內,迄今共開了十七次代表大會。民主革命時期開了七次代表大會,建立新中國,我們黨成為執政黨以後,已開了十次代表大會。
這十七次代表大會,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經過前七次代表大會的歷程,中國共產黨為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爭取中國人民的解放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團結和領導優秀的中華兒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在歷屆黨的代表大會上明確各階段形勢,確立指導思想,適時地做出了相應對策。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在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
擴展資料:歷史條件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
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
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中國共產黨建立於1921年,包括建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內,迄今共開了十七次代表大會。民主革命時期開了七次代表大會,建立新中國,我們黨成為執政黨以後,已開了十次代表大會。
這十七次代表大會,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經過前七次代表大會的歷程,中國共產黨為謀求中華民族的獨立、爭取中國人民的解放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團結和領導優秀的中華兒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在歷屆黨的代表大會上明確各階段形勢,確立指導思想,適時地做出了相應對策。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在應對困難和成績的考驗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發展壯大的歷史。
擴展資料:歷史條件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送來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做了榜樣,隨後馬克思主義為李大釗,陳獨秀等先進知識分子所接受並傳播,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有了很好的人民基礎,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鬥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
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於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最終勝利。四、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
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五、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