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市紀委監委堅持把學習黨史與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結合起來,與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結合起來,營造濃厚學習氛圍,更好地將黨史學習教育過程中激發出來的信念信心和熱情激情,轉化為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和實際成效。
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按照黨中央、自治區紀委和市委部署,市紀委監委機關制定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明確了學習任務和完成時限,立足紀檢監察工作特點,將七項學習工作分解為26項具體任務,貫穿今年全年,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堅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通過組織學習培訓、集中研討、專題黨課、專題培訓、線上學習等方式,不斷深化對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委機關「一把手」帶頭講專題黨課,委領導班子成員到各黨支部講專題黨課,在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形成學習教育領導抓、人人學的良好氛圍。組織女幹部到永福開展「學黨史、守初心、擔使命」專題黨日活動,到象山區竹林社區開展「學黨史踐行初心使命」志願服務活動,參觀桂林花橋美術館脫貧攻堅主題藝術展並開展「感黨恩·跟黨走·紅色歌曲大家唱」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深植紀檢監察幹部內心。同時,各專案組臨時黨支部自發組織紀檢監察幹部集中學習黨史感悟黨史、重溫入黨誓詞、唱響紅色歌曲,不斷激發廣大紀檢監察幹部的鬥爭意識和幹事創業內生動力。為保障學習成效,該市紀委監委機關還成立了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並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檢查抽查等方式對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學習教育情況進行督導。
從黨史中汲取營養,觀照現實、推動工作。市紀委監委機關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通過實地參觀、聽黨史故事、學微黨課等方式學習黨史,從中汲取營養,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在學習黨史中總結經驗、觀照現實,解決實際問題。委機關分支部組織黨員幹部分赴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灌陽新圩阻擊戰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實地參觀,認真聆聽英雄事跡並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與桂林電視台共同製作黨史中的廉潔故事微視頻,與桂林日報共同刊發黨史中的廉潔故事,與桂林廣播電台共同設欄目講黨史中的廉潔故事,通過讀故事、談感受的方式,將廉政故事裡革命前輩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追求勤廉的感人言行,在全市黨員中傳播發揚。清明期間,市紀委監委號召全市紀檢監察幹部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匯聚奮進力量,通過登陸「中國英烈網」等網上祭掃平台,以向英烈獻花、祭酒、點燭、祝福等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同時,市紀委監委還積極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紀檢監察工作相結合,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做好被審查調查對象思想政治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我們還將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積極組織開展重走1次長征路、過1次黨員政治生日等特色亮點系列活動,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把學習收穫轉化為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
立足本職崗位,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把推進實際工作能力水平作為落腳點,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化公僕意識和為民情懷,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一是強化政治監督,保障解決群眾難題。協助市委出台《關於對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情況開展督查約談問責的工作辦法》,把落實「六穩」、「六保」、工業振興、鄉村振興、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換屆紀律、黨史學習教育和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十項工作納入監督的重中之重,組建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督查約談問責組,發現並整改問題298個,提出整改意見建議345個,有力保障制度執行,推動市委決策部署落實到位。二是統籌抓好黨史學習教育與巡視巡察相結合。市紀委監委嚴格按照中央巡視組、自治區黨委巡視組整改要求和市委工作部署,對照反饋意見,主動認領2大類4方面問題,逐一細化9個具體問題18項整改措施,實行倒排工期、按周推進。目前,各項工作均按既定計劃紮實有序推進,18項整改措施均可在4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效。同時認真總結五屆市委第十輪巡察整改情況,聯合市委組織部統籌督促被巡察黨組織做好未完成整改問題的持續整改,確保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手、驗收不過關不收兵、群眾不滿意不放過;對17個縣(市、區)黨委書記聽取巡察彙報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督促抓好整改落實。三是統籌抓好黨史學習教育與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相結合。研究制定《關於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工作方案》,重點聚焦教育醫療、就業創業、養老社保、生態環保、防災救災、安全生產、征地拆遷、食品藥品安全、執法司法等領域的腐敗和不正之風,督促在系統內開展教育亂收費、醫療領域欺詐騙保、就業創業違規補助、養老社保、環境污染、救災資金落實不到位、安全生產領域危害群眾生命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集中整治。今年以來,全市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75個,處理128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8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融入日常、抓在經常,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按照黨中央、自治區紀委和市委部署,市紀委監委機關制定了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方案,明確了學習任務和完成時限,立足紀檢監察工作特點,將七項學習工作分解為26項具體任務,貫穿今年全年,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創新。堅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通過組織學習培訓、集中研討、專題黨課、專題培訓、線上學習等方式,不斷深化對黨史學習教育的理解和把握。委機關「一把手」帶頭講專題黨課,委領導班子成員到各黨支部講專題黨課,在全市紀檢監察機關形成學習教育領導抓、人人學的良好氛圍。組織女幹部到永福開展「學黨史、守初心、擔使命」專題黨日活動,到象山區竹林社區開展「學黨史踐行初心使命」志願服務活動,參觀桂林花橋美術館脫貧攻堅主題藝術展並開展「感黨恩·跟黨走·紅色歌曲大家唱」活動,以豐富多彩的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深植紀檢監察幹部內心。同時,各專案組臨時黨支部自發組織紀檢監察幹部集中學習黨史感悟黨史、重溫入黨誓詞、唱響紅色歌曲,不斷激發廣大紀檢監察幹部的鬥爭意識和幹事創業內生動力。為保障學習成效,該市紀委監委機關還成立了學習教育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並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以檢查抽查等方式對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開展學習教育情況進行督導。
從黨史中汲取營養,觀照現實、推動工作。市紀委監委機關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通過實地參觀、聽黨史故事、學微黨課等方式學習黨史,從中汲取營養,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在學習黨史中總結經驗、觀照現實,解決實際問題。委機關分支部組織黨員幹部分赴全州湘江戰役紀念館、灌陽新圩阻擊戰紀念館等紅色場館實地參觀,認真聆聽英雄事跡並敬獻花籃,重溫入黨誓詞。充分挖掘本地紅色資源,與桂林電視台共同製作黨史中的廉潔故事微視頻,與桂林日報共同刊發黨史中的廉潔故事,與桂林廣播電台共同設欄目講黨史中的廉潔故事,通過讀故事、談感受的方式,將廉政故事裡革命前輩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追求勤廉的感人言行,在全市黨員中傳播發揚。清明期間,市紀委監委號召全市紀檢監察幹部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弘揚英烈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匯聚奮進力量,通過登陸「中國英烈網」等網上祭掃平台,以向英烈獻花、祭酒、點燭、祝福等方式,緬懷革命先烈。同時,市紀委監委還積極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紀檢監察工作相結合,兩手抓、兩促進、兩不誤,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做好被審查調查對象思想政治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此外,我們還將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積極組織開展重走1次長征路、過1次黨員政治生日等特色亮點系列活動,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走心,把學習收穫轉化為推動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行動和實際成效。
立足本職崗位,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把推進實際工作能力水平作為落腳點,推動廣大黨員幹部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化公僕意識和為民情懷,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一是強化政治監督,保障解決群眾難題。協助市委出台《關於對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情況開展督查約談問責的工作辦法》,把落實「六穩」、「六保」、工業振興、鄉村振興、鄉村風貌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換屆紀律、黨史學習教育和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等十項工作納入監督的重中之重,組建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督查約談問責組,發現並整改問題298個,提出整改意見建議345個,有力保障制度執行,推動市委決策部署落實到位。二是統籌抓好黨史學習教育與巡視巡察相結合。市紀委監委嚴格按照中央巡視組、自治區黨委巡視組整改要求和市委工作部署,對照反饋意見,主動認領2大類4方面問題,逐一細化9個具體問題18項整改措施,實行倒排工期、按周推進。目前,各項工作均按既定計劃紮實有序推進,18項整改措施均可在4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效。同時認真總結五屆市委第十輪巡察整改情況,聯合市委組織部統籌督促被巡察黨組織做好未完成整改問題的持續整改,確保做到問題不解決不鬆手、驗收不過關不收兵、群眾不滿意不放過;對17個縣(市、區)黨委書記聽取巡察彙報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措施,督促抓好整改落實。三是統籌抓好黨史學習教育與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相結合。研究制定《關於深入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工作方案》,重點聚焦教育醫療、就業創業、養老社保、生態環保、防災救災、安全生產、征地拆遷、食品藥品安全、執法司法等領域的腐敗和不正之風,督促在系統內開展教育亂收費、醫療領域欺詐騙保、就業創業違規補助、養老社保、環境污染、救災資金落實不到位、安全生產領域危害群眾生命安全、食品藥品安全等問題集中整治。今年以來,全市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不正之風問題75個,處理128人,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38人,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