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一年,確保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就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一、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三個」依據
一是理論依據。今年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今年迎來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階段,這為我們黨制定方針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二是歷史依據。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鬥,我們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擁有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黨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未來30年,我們將完成這個歷史宏願的新發展階段。三是現實依據。新發展理念重要性不言而喻,關乎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為我國經濟發展給予了現實依據?
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三個」方向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就是為了人民,人民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要惠及人民,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有問題解決問題,對症下藥,在新發展階段面臨各種新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只有解決好每一個問題,才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堅持底線思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新發展階段,面臨國內和國外複雜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是要有憂患意識,既要防止「灰犀牛」,也要注意「黑天鵝」,防患於未然,面臨風險挑戰巋然不動,處理有序。
三、清楚了解新發展格局「三項」任務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直強調的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那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打通經濟循環的必要手段,通過「三去一降一補」繼續發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產業鏈的全面發展,有利於經濟實現高水平動態調整;二是強調自主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是關鍵,在創新中人才是核心,實現誰能幹誰上的原則,選拔「領頭羊」、「先鋒隊」人才,突破技術難關,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三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內循環體系有序穩固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對外開放尤其是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大高科技領域與國際合作的程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一、深刻認識新發展理念「三個」依據
一是理論依據。今年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今年迎來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階段,這為我們黨制定方針政策提供了理論依據;二是歷史依據。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不懈奮鬥,我們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擁有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黨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未來30年,我們將完成這個歷史宏願的新發展階段。三是現實依據。新發展理念重要性不言而喻,關乎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於發展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這個重大問題,為我國經濟發展給予了現實依據?
二、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三個」方向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就是為了人民,人民是新發展理念的核心所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定要惠及人民,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有問題解決問題,對症下藥,在新發展階段面臨各種新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只有解決好每一個問題,才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堅持底線思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新發展階段,面臨國內和國外複雜環境,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是要有憂患意識,既要防止「灰犀牛」,也要注意「黑天鵝」,防患於未然,面臨風險挑戰巋然不動,處理有序。
三、清楚了解新發展格局「三項」任務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構建新發展格局一直強調的是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那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打通經濟循環的必要手段,通過「三去一降一補」繼續發力,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產業鏈的全面發展,有利於經濟實現高水平動態調整;二是強調自主創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自主創新是關鍵,在創新中人才是核心,實現誰能幹誰上的原則,選拔「領頭羊」、「先鋒隊」人才,突破技術難關,推動產學研融合發展。三是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國內循環體系有序穩固發展的基礎上,通過對外開放尤其是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大高科技領域與國際合作的程度,推動產業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