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了,拖欠的工資、社保和解除勞動關係的補償款終於一次性了結了。我沒想過還能拿30多萬元,但這個事情終究是有了一個結果,不再是遙遙無期的未知和等待……」何先生時光銘刻的臉龐上只剩下了寧靜和安詳。
30多家下屬殭屍企業「銷」了。
經過無數次多方溝通,並經由法院破產程序引導、出具律師調查令、協調衍生訴訟等,國資委那邊態度終於從質疑轉向了配合。36家「殭屍企業」終於通過「殭屍企業名錄」等程序得以註銷。
今年12月30日,廣東高院出具了最後一份裁定,裁定破產費用、職工債權、稅收債權等全額優先支付,普通債權清償率達20.36%,全部破產債權分配完畢,終結該案破產程序。然而,一紙裁定重如千鈞。
廣東高院破產審判庭副庭長費漢定告訴筆者,這個案件具有很強代表性:停產20多年的國有「殭屍企業」,「執轉破」,歷史遺留問題多,分公司、子公司多,職工安置、股權清理、債權債務查明、不動產處置等難點多。
「一開始我擔心維穩和資料查明等問題,但後面都處理得較好。其中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選好了破產管理人。」費漢定說。薄薄的一紙裁定書,承載了無數次溝通協調與厚厚的財產清理、處置、分配方案,更有破產管理人選任與監督工作、「殭屍企業」退出等制度和機制的支撐。一切的「恰逢其時」背後,其實都「緣有可溯」。
時光追溯到2018年9月,廣東高院首次發布關於編制廣東省破產案件管理人名冊有關事項的公告,並組織了全省破產及強制清算的專業能力測試和評審,建立了全省統一入門、分等級管理的管理人制度。廣州聯合德賽企業清算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管理人)正是通過這次考試和評審獲得了二級管理人資格,之後再通過搖珠程序擔任了此次增城市醫藥總公司的管理人。
「我們沒有想到母公司下屬的『殭屍企業』竟然有30多家!」管理人團隊的陳律師告訴筆者,「不過我們『法律+財稅』的專業優勢發揮了作用」。
2019年5月法院裁定受理該案件之後,管理人第一時間接管了這家國有「殭屍企業」。之後他們組織債權申報、資產核查,多次往返國土、國資委等部門協調。再通過阿里、京東詢價,選擇了公開透明的司法網拍變現資產,以確保所有權利人能平等公開受償。
差不多有半年多的時間,陳律師把辦公的地點搬到了增城市醫藥總公司附近。「因為破產程序終結前,還有個別員工在崗。為了方便聯繫下屬30多家『殭屍企業』法人,同時為了不影響母公司對外尚存的1至2家股權企業的正常經營。」陳律師介紹,「有時候,資產申請、報表填報,光是蓋章就得忙上一整天。」。
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法律問答
- 答案列表
一攬子出清三十六家 殭屍企業 的背後 二[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