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抗擊疫情的通知後,她克服交通不便的困難,義無反顧地從鄉下老家返程,回到熟悉的工作崗位,每天起早貪黑,走進每家每戶,為確保居民的健康安全而忙碌。她就是社區「90後」網格員張素娟,一個在抗疫一線留下感人故事的人。
張素娟每天都會上門了解居民的生活情況,「在家不串門、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房間多通風。」這是她每天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對於身體不太舒服的居民,她會耐心詢問:「身體狀況如何?體溫是否正常?家中是否有武漢返鄉人員?需要補充哪些急需用品……」。
她耐心地向居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時刻提醒居民注意居家防護,一次次熱情的問候,一句句暖心的話語,得到了附近居民的連聲稱讚。
抗疫期間工作繁重,但她深知肩上的責任,她既是戰鬥員,又是宣傳員,既是信息員,又是服務員。她走街串巷,了解區域內居民情況,積極參與社區開展的地毯式「大走訪」,掌握了網格內第一手疫情防控資料。
張素娟所居住的小區有疑似人員,小區進行了全面封控,電梯也被斷電。家住24樓的她,回家成了一件難事。當她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下班,面對24層高的樓梯,不由心中打起退堂鼓,可一想到還有年幼的兒子在家需要照顧,便又鼓起勇氣,一層一層地往上爬。
每天回到家中,張素娟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這樣的攀爬,每天都在繼續。好不容易回到家中,忙完日常瑣事,已是晚上9點,辛苦工作了一整天的她,隨即進入夜班模式,她不斷在朋友圈發布「正能量」信息,提醒廣大居民要進一步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
2月18日上午,像往常一樣正在工作的她,突然收到爸爸發來的語音:「姑娘,工作很累吧?這次疫情是我從未經歷過的,也是你從未經歷過的,這對你來說是個考驗,爸爸相信你經歷過這次疫情,一定會變得更加堅強和勇敢,我和你媽,永遠是你最堅強的後盾。」聽完語音,她頓時淚流滿面。
最讓她沒有想到的是,不善言辭的父親,關鍵時刻,能說出這麼慷慨激昂的話來。工作中雖然有苦有累,但聽到家人的鼓勵,好像所有的事情都變得不再困難,為她注入了新的力量。
在基層,還有很多像張素娟這樣的社區工作者,她們連日來早出晚歸,走街串巷,始終堅守在防控一線,我們始終相信,這場戰役,我們必勝。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預檢分診抗疫情典型事跡[朗讀]
「徐書記,在我困難的時候,黨和政府幫助了我,現在國家有困難了,我也沒有錢和物捐,但我得出一份力,每天看你們都這麼辛苦,我也想幫你們分擔一點……」這是濠城鎮馬田村一個貧困戶說的話。
劉素俠是馬田村的貧困戶,家裡只有她和兒子兩個人生活,因為兒子患上尿毒症,高昂的醫藥費致使她家成為了貧困戶。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沒幾天,劉素俠就找到馬田村的書記,積極要求加入到志願者隊伍里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劉素俠時刻關注著疫情發展,心裡想著幫著村上出把力,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恰在此時,她看到村幹部拿著喇叭到處宣傳,心想:這樣簡單的活我也能幹!於是就迅速找到馬田村的黨支部書記,要求給自己分任務。她每天早上七點鐘就開始用小喇叭宣傳預防新型冠狀肺炎的知識宣傳,早中晚在村裡宣傳三次,其餘時間就把喇叭放在人容易扎堆的地方宣傳,然後她自己就到馬莊橋頭卡點值勤,任何外村的人都甭想從她那個卡點進來,用她的話說:我不能讓外來人員把病菌帶我們村來?
在劉素俠的先進事跡鼓舞下,越來越多地村民主動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上來,他們有的加入到疫情防控值守,有的加入到排查登記,有的參與防疫知識宣傳,有的沒時間加入到「戰疫」當中的村民,就捐錢捐物,這些志願者們共同匯聚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
劉素俠是馬田村的貧困戶,家裡只有她和兒子兩個人生活,因為兒子患上尿毒症,高昂的醫藥費致使她家成為了貧困戶。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沒幾天,劉素俠就找到馬田村的書記,積極要求加入到志願者隊伍里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劉素俠時刻關注著疫情發展,心裡想著幫著村上出把力,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恰在此時,她看到村幹部拿著喇叭到處宣傳,心想:這樣簡單的活我也能幹!於是就迅速找到馬田村的黨支部書記,要求給自己分任務。她每天早上七點鐘就開始用小喇叭宣傳預防新型冠狀肺炎的知識宣傳,早中晚在村裡宣傳三次,其餘時間就把喇叭放在人容易扎堆的地方宣傳,然後她自己就到馬莊橋頭卡點值勤,任何外村的人都甭想從她那個卡點進來,用她的話說:我不能讓外來人員把病菌帶我們村來?
在劉素俠的先進事跡鼓舞下,越來越多地村民主動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一線上來,他們有的加入到疫情防控值守,有的加入到排查登記,有的參與防疫知識宣傳,有的沒時間加入到「戰疫」當中的村民,就捐錢捐物,這些志願者們共同匯聚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
不平凡的2020,不平凡的我們。忙碌的不止是「不論生死、不計報酬」的一線醫務工作者,身處最基層的工作者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阻擊戰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著對人民的忠誠和事業的熱愛。
5月9日,根據省市教育部門要求是初三學生返校的特殊日子,對於初三教師來說,結束了近三個多月沒日沒夜的線上教學,來不及半刻休息,就要投入馬不停蹄的線下教學當中去。接到學校通知的趙永花老師雖然聽說要到校要封閉一段時間,但她還是積極準備。返校前最令她擔憂的是照顧剛滿二周歲的女兒和三年級的兒子的學習,怎麼辦?兒子好像看出了她的心事,他說:「媽媽,你放心的去吧!大哥哥、姐姐需要你們,疫情終將過去,我們很快就會見面的,我的學習你不用擔心,妹妹我和爸爸一定會照顧好的!」就這樣,帶著對孩子的愧疚,她毅然決然的返回了她深愛的課堂?
根據上級要求,疫情防控期間要實行小班額教學,班主任要擴員,人員緊缺,此時趙永花老師主動申請擔任班主任工作。5月8日是學生返校前送行李和學習用品的時間,她提前把學生所需帶的物品通過家長微信群發送給學生,並再三叮囑他們對一些必需品一定要帶來。她積極收集學生信息,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力求儘快儘可能的了解每一個學生情況。
5月9日開啟了封校正常線下教學模式:
5時40分起床到教室檢查消毒情況,測量學生體溫。
6時10分檢查學生是否正確佩戴口罩,監督學生早讀情況。
11時20分帶隊安排學生錯時就餐。
12時 測量學生體溫,安排學生午休。
20時30分安排學生就寢。
21時30分簽到巡查回宿舍。
這就是她以後每天的生活軌跡,自卯初即起、亥末未眠。累並快樂著!開學固然好,畢竟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學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成了她深深的牽掛。開學第一課她給學生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和心理減壓。讓他們減少憂慮情緒。課餘時間她經常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談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有一天她發現一位同學情緒低落,那個同學說:「還不如回家學習,俺不想在校學習了。」然後她就鼓勵他說:「難得我們能夠在一起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熬過這段時間肯定會迎來春暖花開。」在她的精心陪護下,班裡的學生減輕了焦慮,增強了自信,全身心投入到中考備戰中。
學生在校學習一方面要保證學生安全,另一方面要保證教學效果,原來的每個班級都拆分成兩個小班進行教學管理,班級增加一半,教學課時量自然要翻倍,她原本承擔七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封校後變成了十四個班,同時還擔任九(10)班的班主任,每天要上六節課,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在課堂教學中,她不斷地鑽研教材,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各地市的中考題仔細研究,梳理知識與方法,把握考試動向。深入研究,力求做到理解要深,題型要精,思路要新。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同時結合所教學科的特點,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分別從預習方法、聽課、複習方法等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能力培養。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封校,學生需要很長時間不能回家,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想到學生,心裡裝著學生,她每天很早來到教室,先看看教室,再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由於她班教室對面就是廁所,為了學生健康她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去消毒。為了學生的健康,防止學生交叉感染,他們班實行「不出不入」制度,既不去別的班級和宿舍,也不准別班學生到他們班級和宿舍。把交叉感染率降到最低。在日常生活中,現在雖然天氣變熱了,但是她要求學生一定要用熱水洗澡、洗頭。並及時擦乾,防止感冒。遇到天氣異常的時候,她照看同學們衣服穿得是否合適;學生生病時,她及時與室取得聯繫,領他們去看病,照顧他們的生活,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她從不以成績定優劣,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愛每一位學生,不讓每一位學生掉隊。她班有個學生,聽說原本成績很優秀,由於網課期間在家缺少父母監督只想著玩遊戲放鬆了學習,趙永花找到他,鼓勵他好好學習,目前他的學習已達到了最佳狀態。
因為她相信:對初三學生來說,只要他們對學習持之以恆,能學會一點就能多得一分。無論學生處在怎樣的困難之中,只要我們堅持幫助他、輔導他,給他心靈的支持,他的中考就有了盼頭,也許他的人生就有了不一樣的出路。許多邊緣生在她的鼓勵中重拾自尊、信,努力學習。
在復學封校的特殊時期,趙永花作為一名普通老師懷揣對莘莘學子的關愛,克服種種困難在許偉校長一班人的正確領導下,定能打贏疫情防控和攻堅迎考決勝戰。
她常說:「既然選擇了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最好,才能無愧於心,無愧於孩子們!」。
其實,像趙永花這樣優秀的老師,長城中學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沒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他們已經漸漸享受了這種負重前行的工作狀態,這種「新常態」讓老師們回味無窮......長城中學正是因為有這樣負責任的領導,有這些「負重前行」的優秀教師,有這些努力學習的孩子們,長城中學的明天才會更加輝煌。
5月9日,根據省市教育部門要求是初三學生返校的特殊日子,對於初三教師來說,結束了近三個多月沒日沒夜的線上教學,來不及半刻休息,就要投入馬不停蹄的線下教學當中去。接到學校通知的趙永花老師雖然聽說要到校要封閉一段時間,但她還是積極準備。返校前最令她擔憂的是照顧剛滿二周歲的女兒和三年級的兒子的學習,怎麼辦?兒子好像看出了她的心事,他說:「媽媽,你放心的去吧!大哥哥、姐姐需要你們,疫情終將過去,我們很快就會見面的,我的學習你不用擔心,妹妹我和爸爸一定會照顧好的!」就這樣,帶著對孩子的愧疚,她毅然決然的返回了她深愛的課堂?
根據上級要求,疫情防控期間要實行小班額教學,班主任要擴員,人員緊缺,此時趙永花老師主動申請擔任班主任工作。5月8日是學生返校前送行李和學習用品的時間,她提前把學生所需帶的物品通過家長微信群發送給學生,並再三叮囑他們對一些必需品一定要帶來。她積極收集學生信息,了解學生學習和生活情況,力求儘快儘可能的了解每一個學生情況。
5月9日開啟了封校正常線下教學模式:
5時40分起床到教室檢查消毒情況,測量學生體溫。
6時10分檢查學生是否正確佩戴口罩,監督學生早讀情況。
11時20分帶隊安排學生錯時就餐。
12時 測量學生體溫,安排學生午休。
20時30分安排學生就寢。
21時30分簽到巡查回宿舍。
這就是她以後每天的生活軌跡,自卯初即起、亥末未眠。累並快樂著!開學固然好,畢竟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學生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成了她深深的牽掛。開學第一課她給學生講解疫情防控知識和心理減壓。讓他們減少憂慮情緒。課餘時間她經常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談心,傾聽他們的心聲,有一天她發現一位同學情緒低落,那個同學說:「還不如回家學習,俺不想在校學習了。」然後她就鼓勵他說:「難得我們能夠在一起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熬過這段時間肯定會迎來春暖花開。」在她的精心陪護下,班裡的學生減輕了焦慮,增強了自信,全身心投入到中考備戰中。
學生在校學習一方面要保證學生安全,另一方面要保證教學效果,原來的每個班級都拆分成兩個小班進行教學管理,班級增加一半,教學課時量自然要翻倍,她原本承擔七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封校後變成了十四個班,同時還擔任九(10)班的班主任,每天要上六節課,工作強度可想而知。
在課堂教學中,她不斷地鑽研教材,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各地市的中考題仔細研究,梳理知識與方法,把握考試動向。深入研究,力求做到理解要深,題型要精,思路要新。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同時結合所教學科的特點,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分別從預習方法、聽課、複習方法等學習的全過程進行能力培養。
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封校,學生需要很長時間不能回家,我們時時刻刻都要想到學生,心裡裝著學生,她每天很早來到教室,先看看教室,再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由於她班教室對面就是廁所,為了學生健康她每天分早、中、晚三次去消毒。為了學生的健康,防止學生交叉感染,他們班實行「不出不入」制度,既不去別的班級和宿舍,也不准別班學生到他們班級和宿舍。把交叉感染率降到最低。在日常生活中,現在雖然天氣變熱了,但是她要求學生一定要用熱水洗澡、洗頭。並及時擦乾,防止感冒。遇到天氣異常的時候,她照看同學們衣服穿得是否合適;學生生病時,她及時與室取得聯繫,領他們去看病,照顧他們的生活,就像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她從不以成績定優劣,尊重學生的個性,關愛每一位學生,不讓每一位學生掉隊。她班有個學生,聽說原本成績很優秀,由於網課期間在家缺少父母監督只想著玩遊戲放鬆了學習,趙永花找到他,鼓勵他好好學習,目前他的學習已達到了最佳狀態。
因為她相信:對初三學生來說,只要他們對學習持之以恆,能學會一點就能多得一分。無論學生處在怎樣的困難之中,只要我們堅持幫助他、輔導他,給他心靈的支持,他的中考就有了盼頭,也許他的人生就有了不一樣的出路。許多邊緣生在她的鼓勵中重拾自尊、信,努力學習。
在復學封校的特殊時期,趙永花作為一名普通老師懷揣對莘莘學子的關愛,克服種種困難在許偉校長一班人的正確領導下,定能打贏疫情防控和攻堅迎考決勝戰。
她常說:「既然選擇了教育,只有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最好,才能無愧於心,無愧於孩子們!」。
其實,像趙永花這樣優秀的老師,長城中學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沒有任何怨言,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他們已經漸漸享受了這種負重前行的工作狀態,這種「新常態」讓老師們回味無窮......長城中學正是因為有這樣負責任的領導,有這些「負重前行」的優秀教師,有這些努力學習的孩子們,長城中學的明天才會更加輝煌。
2月7日,武漢市中心醫院門前,成束的鮮花擁著李文亮醫生的照片和畫像。哨聲劃破黑夜,今天的最後一批市民在夜間來到醫院門口,悼念他的離開。
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監護室外,李文亮醫生在監護室內接受搶救。武漢市民王嘉興圖。
2月7日凌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監護室大門緊閉。兩名身穿防護服的醫生經過門前,其中一位彎腰朝向門內輕輕鞠了一躬,另一位默默站立。李文亮醫生在這扇門內接受搶救。03:48分,武漢市中心醫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李文亮經全力搶救無效」。這是當晚大眾第二次在公眾平台上看到他的離世的消息。
2月6日,武漢市中心醫院,貼在電梯門口的字條。紅星新聞記者王效圖。
李文亮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一名眼科醫生。2019年12月30日,他在同學群中發布關於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的信息,成為面向外界首次發出病毒防控預警的人之一,被輿論稱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吹哨人」。
這場疫情之外,李文亮是一個86年出生在東北的年輕眼科醫生,一對日漸衰老的夫妻的兒子,一個丈夫和一個5歲孩子的父親。沒有這次疫情,他即將親自迎來第二個孩子的降生。
曾在武漢大學度過了7年時光,畢業後去廈門眼科中心眼科醫院工作,李文亮最終回到武漢。
他是一個普通人。吐槽自己是個最希望《慶餘年》能出續集,也偶爾為年輕偶像的帥氣著迷,微博瀑布流里不時會出現轉發抽獎的信息,看到美好的風景也想和最愛的人分享。他會對著眼花繚亂的病歷抱怨「好崩潰」,但工作之餘一頓炸雞就能平心靜氣。武漢的秋天來得快走得更快,他卻覺得「自有一股不熱不冷的溫柔」,能好好體會「最淅瀝的細雨和最輕柔的風」。
「一定要弄熟」,李文亮發在人人網裡的病歷截圖。
李文亮偶然會在社交平台上發一些眼球光片。在他眼裡,病人「眼裡」的世界如同「禮花一般」。
他的人生軌跡因為這場疫情改變。
2019年12月30日17時43分,為了提醒同為醫生的同學注意防護,李文亮在同學群里發出「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的信息。後來又補充道「最新消息是冠狀病毒感染確定了,正在進行病毒分型」。
今年1月3日,因「在網際網路發布不實言論」,李文亮被所在轄區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訓誡。
李文亮在病床上。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圖。
1月10號,在接收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病人的兩天後,李文亮開始出現咳嗽症狀,11號發熱,12號住院。2月1日,在經過第三次核酸檢測之後,李文亮被確診新冠肺炎,在此前的第二次核酸檢測中,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1月31日,仍在接受治療的李文亮通過微博講述了他被公安傳喚的經過。
武漢市中心醫院。紅星新聞記者王效圖。
2月6日,李文亮在2月6日21:30去世的消息在網絡傳出。隨後,多家媒體宣稱已證實李文亮在當晚21:30左右搶救無效去世。
2月7日凌晨00:38,武漢市中心醫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我院眼科醫生李文亮不幸感染,目前病危,正在全力搶救中。」。
武漢中心醫院官方微博截圖。
03:48,該官微再次發博:「我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今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對此我們深表痛惜和哀悼。」官方宣布李文亮的離世。
2月7日,市民自發前往武漢市中心人民醫院敬獻花束,悼念李文亮醫生的去世。
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監護室外,李文亮醫生在監護室內接受搶救。武漢市民王嘉興圖。
2月7日凌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監護室大門緊閉。兩名身穿防護服的醫生經過門前,其中一位彎腰朝向門內輕輕鞠了一躬,另一位默默站立。李文亮醫生在這扇門內接受搶救。03:48分,武漢市中心醫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李文亮經全力搶救無效」。這是當晚大眾第二次在公眾平台上看到他的離世的消息。
2月6日,武漢市中心醫院,貼在電梯門口的字條。紅星新聞記者王效圖。
李文亮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一名眼科醫生。2019年12月30日,他在同學群中發布關於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的信息,成為面向外界首次發出病毒防控預警的人之一,被輿論稱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吹哨人」。
這場疫情之外,李文亮是一個86年出生在東北的年輕眼科醫生,一對日漸衰老的夫妻的兒子,一個丈夫和一個5歲孩子的父親。沒有這次疫情,他即將親自迎來第二個孩子的降生。
曾在武漢大學度過了7年時光,畢業後去廈門眼科中心眼科醫院工作,李文亮最終回到武漢。
他是一個普通人。吐槽自己是個最希望《慶餘年》能出續集,也偶爾為年輕偶像的帥氣著迷,微博瀑布流里不時會出現轉發抽獎的信息,看到美好的風景也想和最愛的人分享。他會對著眼花繚亂的病歷抱怨「好崩潰」,但工作之餘一頓炸雞就能平心靜氣。武漢的秋天來得快走得更快,他卻覺得「自有一股不熱不冷的溫柔」,能好好體會「最淅瀝的細雨和最輕柔的風」。
「一定要弄熟」,李文亮發在人人網裡的病歷截圖。
李文亮偶然會在社交平台上發一些眼球光片。在他眼裡,病人「眼裡」的世界如同「禮花一般」。
他的人生軌跡因為這場疫情改變。
2019年12月30日17時43分,為了提醒同為醫生的同學注意防護,李文亮在同學群里發出「華南水果海鮮市場確診了7例sars」的信息。後來又補充道「最新消息是冠狀病毒感染確定了,正在進行病毒分型」。
今年1月3日,因「在網際網路發布不實言論」,李文亮被所在轄區派出所提出警示和訓誡。
李文亮在病床上。北京感恩公益基金會圖。
1月10號,在接收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病人的兩天後,李文亮開始出現咳嗽症狀,11號發熱,12號住院。2月1日,在經過第三次核酸檢測之後,李文亮被確診新冠肺炎,在此前的第二次核酸檢測中,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1月31日,仍在接受治療的李文亮通過微博講述了他被公安傳喚的經過。
武漢市中心醫院。紅星新聞記者王效圖。
2月6日,李文亮在2月6日21:30去世的消息在網絡傳出。隨後,多家媒體宣稱已證實李文亮在當晚21:30左右搶救無效去世。
2月7日凌晨00:38,武漢市中心醫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我院眼科醫生李文亮不幸感染,目前病危,正在全力搶救中。」。
武漢中心醫院官方微博截圖。
03:48,該官微再次發博:「我院眼科醫生李文亮,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不幸感染,經全力搶救無效,於今年2月7日凌晨2點58分去世,對此我們深表痛惜和哀悼。」官方宣布李文亮的離世。
2月7日,市民自發前往武漢市中心人民醫院敬獻花束,悼念李文亮醫生的去世。
***老師是**小學的一名英語老師,同時兼任衛生保健,政教處幹事等職責。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蔓延,形勢嚴峻,全國上下,萬眾一心,全力防控。大家都宅居在家裡,但對於*老師來說,忙碌卻成為她記錄這個春節這個加長版寒假的特殊方式。
***,一位及其盡心盡力的教師。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保持高度的責任感,每天時刻關注衛生保健等工作群的文件通知等,並仔細研讀,迅速傳達各項指令。按照上級指示,迅速收集匯總各種信息,按規定時間上報。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微信群督促全體師生量體溫,彙報健康狀況,匯總信息,當有老師或者班級沒有上報健康信息時,李老師會先用微信提醒,微信無回復時,再打電話進行詢問。無論是日常的疫情彙報工作,還是半夜的緊急通知,她都能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積極認真落實到位,就這樣開啟了手機不離手的日常。她說:「防疫工作是大事,全校師生的健康也是大事」,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透漏著一位平凡教師的教育情懷和家國擔當。
由於疫情的影響,開學時間推遲了,為了在疫情防控期間最大限度的避免疫情對學生的影響,***更忙了。除了每天的信息彙報工作外,她又要承擔起教研室發起的視頻錄製工作,需要提前錄製10個課時的英語視頻課和10個課時的課前導學案和課後作業,有時會忙到深夜,確保按時上交。自市「空中課堂」開播後,李老師又要每天輾轉於自己的班級群,為學生們親自設計了課程表,並每天上課前提前通知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按時上課。和孩子們一起聽完課後會在微信班級群提示學生學習要點及補充課後作業。為了高效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她及時從網上選了「每日交作業」的小程序方便學生查看並提交作業,並及時公布作業上交情況,對每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分,並形成優秀海報,這不僅對認真完成作業的同學是一種鼓勵,更是為自律性差的孩子做了榜樣。
同時,***還是一位兩個娃的媽媽,一位學前娃的家長,李老師每天配合孩子的老師完成各項信息上報工作,她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因為心中有愛,因為心中有責,她用實際行動,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
***,一位及其盡心盡力的教師。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保持高度的責任感,每天時刻關注衛生保健等工作群的文件通知等,並仔細研讀,迅速傳達各項指令。按照上級指示,迅速收集匯總各種信息,按規定時間上報。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利用微信群督促全體師生量體溫,彙報健康狀況,匯總信息,當有老師或者班級沒有上報健康信息時,李老師會先用微信提醒,微信無回復時,再打電話進行詢問。無論是日常的疫情彙報工作,還是半夜的緊急通知,她都能第一時間做出回應,積極認真落實到位,就這樣開啟了手機不離手的日常。她說:「防疫工作是大事,全校師生的健康也是大事」,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透漏著一位平凡教師的教育情懷和家國擔當。
由於疫情的影響,開學時間推遲了,為了在疫情防控期間最大限度的避免疫情對學生的影響,***更忙了。除了每天的信息彙報工作外,她又要承擔起教研室發起的視頻錄製工作,需要提前錄製10個課時的英語視頻課和10個課時的課前導學案和課後作業,有時會忙到深夜,確保按時上交。自市「空中課堂」開播後,李老師又要每天輾轉於自己的班級群,為學生們親自設計了課程表,並每天上課前提前通知學生準備好學習用品,按時上課。和孩子們一起聽完課後會在微信班級群提示學生學習要點及補充課後作業。為了高效掌握學生的作業情況,她及時從網上選了「每日交作業」的小程序方便學生查看並提交作業,並及時公布作業上交情況,對每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分,並形成優秀海報,這不僅對認真完成作業的同學是一種鼓勵,更是為自律性差的孩子做了榜樣。
同時,***還是一位兩個娃的媽媽,一位學前娃的家長,李老師每天配合孩子的老師完成各項信息上報工作,她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因為心中有愛,因為心中有責,她用實際行動,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