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知史方能銘志,學史方能明智。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到如今的今年,這段歷史讓我們歷歷在目,並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和感情,因為這段歷史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學習這部浩然的歷史長卷,能夠幫助我們從中獲取感知更多前行力量,進而堅定信念,勇於擔當、奮發有為。下面,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從回顧紅色的歷史年輪中,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成功拯救和發展壯大了中華民族
一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是一部奮鬥史,也是一部苦難輝煌史,從苦難中創造輝煌,讓我們廣大黨員認識到了新事物發展之初的艱難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強大生命力。
(一)中國共產黨是在黑暗統治中應運而生。
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滿清王朝的大門,從此讓中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讓中華民族蒙受屈辱,中國人民飽受磨難。正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出現衰敗、山河殘破、飽受欺凌,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個「運」是指民族危亡之時,國家處於最黑暗之時,廣大貧民百姓民不聊生,吃不飽穿不暖,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在沒有任何指望的情況下,十三名有志青年為中華民族崛起,衝破各種障礙,憑藉滿腔熱血、鬥志大勇,走向了中國的政治舞台,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樹德里3號秘密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北京代表張國素、劉仁靜;長沙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武漢代表董必武、陳潭秋;濟南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廣州代表陳公博;留日學生代表周佛海。包惠僧受當時在廣州的陳獨秀派遣,也參加了會議。他們來自7個地方,代表著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也列席了會議。會議聽取了各地黨組織的報告,起草了黨的綱領和決議。7月30日晚,會議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被迫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在代表少、局勢亂的背景下召開,但它的成功預示著一個偉大的政黨即將登上歷史舞台。
(二)中國共產黨在遵義會議中涅槃重生。
1934年11月,在湘江戰役中,中央紅軍付出了空前慘痛的代價,由從江西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多人。湘江戰役後,中央紅軍仍按原定計劃,繼續向湘西前進。這時,蔣介石已判明紅軍的行動企圖,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關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當時軍事態勢,力主放棄原定北去湘西會合紅2、紅6軍團的計劃,改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擺脫敵人,爭取主動。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分別從回龍場江界河、茶山關渡過烏江,1月7日晨,紅軍先頭部隊進占黔北重鎮遵義。截至此時,王明「左」傾錯誤統治全黨已達4年之久,給黨和紅軍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還在中央蘇區時,許多幹部就對中央主要領導人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產生懷疑和不滿,一些軍團指揮員在作戰電報、報告中提出批評意見,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發生激烈的爭論。這時,中央大部分領導人對於中央軍事指揮的錯誤問題,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見。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會上,毛澤東作了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今後在軍事上應採取的方針。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周恩來為團長,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是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繫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做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保證。
(三)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不斷壯大。
1941年和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勢力最為猖獗的時期,是中國抗日戰爭極端困難的時期。在敵占區,日軍以「清鄉」為主,普遍建立漢奸政權,強化保甲制度,鎮壓人民的反日運動,進行奴化教育和政治欺騙,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在游擊區,日軍推行「蠶食」政策,大量修築網、稠堡群、封鎖溝、封鎖牆和崗樓,製造「無人區」,以防止人民武裝深入游擊區和敵占區活動。對敵後抗日根據地,日軍以「掃蕩」為主,實行極其野蠻殘忍的「三光」政策。在人民抗戰的嚴重困難時期,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處於下降階段。從1941年到1942年,八路軍、新四軍兵力由50萬減少到40萬,幹部損失很多;根據地面積縮小了1/6,人口也從1億降到5千萬;生產遭到破壞,經濟和軍民生活發生極大困難,沒有任何外援。這時幾乎弄到沒有衣穿,沒有油,沒有菜,沒有紙,戰士沒有鞋襪,傷病員沒有醫藥,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的境地。當時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宣稱:華北的共產黨軍隊敗局已定。針對敵人進攻的新形勢,1941年11月,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確定了敵後軍民對敵鬥爭的方針是:堅持長期的、分散的游擊戰爭,採取一切鬥爭方式與敵人周旋,節省與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待有利時機。終於在1945年迎來了戰略反擊,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四)中國共產黨在全面解放中步入輝煌。
1949年4月21日,也就是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的第二天,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尚未解放的廣大地區,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全面大進軍。在第四野戰軍嚴密監視帝國主義動向的情況下,第二、第三野戰軍於21日凌晨,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餘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徹底摧毀了敵人苦心經營了3個半月的長江防線。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政權——中華民國的徹底覆滅。5月3日解放杭州。27日攻占上海。第四野戰軍於5月14日,在武漢以東的團風、武穴間200餘公里的地段上強渡長江,16、17兩日,解放華中重鎮武漢三鎮。與此同時,華北各兵團於4月20日攻克太原。第一野戰軍於5月20日解放西安。接著,各路野戰軍分別向西北、西南、東南、中南等地進軍,用戰鬥和和平兩種方式迅速解決殘餘敵人。8月4日和平解放長沙。17日解放福州。26日解放蘭州。9月19日和平解放綏遠。25日和平解放新疆。到9月底,全國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獲得解放。10月1日,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宣告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奮鬥、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表明,中國其他各階級的政黨都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也不能建立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可以預料,建國以後的漫長歷史還將進一步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二、從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中,進一步感恩我們偉大的黨,是他帶領我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
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開展了土改運動,把廣大的土地分給農民,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耕者有其田」的社會理想,也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當家做主的自豪感和積極性。
知史方能銘志,學史方能明智。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再到如今的今年,這段歷史讓我們歷歷在目,並有著刻骨銘心的認識和感情,因為這段歷史就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學習這部浩然的歷史長卷,能夠幫助我們從中獲取感知更多前行力量,進而堅定信念,勇於擔當、奮發有為。下面,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從回顧紅色的歷史年輪中,讓我們清醒的認識到,是中國共產黨成功拯救和發展壯大了中華民族
一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是一部奮鬥史,也是一部苦難輝煌史,從苦難中創造輝煌,讓我們廣大黨員認識到了新事物發展之初的艱難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強大生命力。
(一)中國共產黨是在黑暗統治中應運而生。
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西方列強敲開了古老封閉滿清王朝的大門,從此讓中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讓中華民族蒙受屈辱,中國人民飽受磨難。正當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出現衰敗、山河殘破、飽受欺凌,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這個「運」是指民族危亡之時,國家處於最黑暗之時,廣大貧民百姓民不聊生,吃不飽穿不暖,流離失所,無家可歸,在沒有任何指望的情況下,十三名有志青年為中華民族崛起,衝破各種障礙,憑藉滿腔熱血、鬥志大勇,走向了中國的政治舞台,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樹德里3號秘密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上海代表李達、李漢俊;北京代表張國素、劉仁靜;長沙代表毛澤東、何叔衡;武漢代表董必武、陳潭秋;濟南代表王盡美、鄧恩銘;廣州代表陳公博;留日學生代表周佛海。包惠僧受當時在廣州的陳獨秀派遣,也參加了會議。他們來自7個地方,代表著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也列席了會議。會議聽取了各地黨組織的報告,起草了黨的綱領和決議。7月30日晚,會議遭到法租界巡捕房的搜查,被迫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共一大在代表少、局勢亂的背景下召開,但它的成功預示著一個偉大的政黨即將登上歷史舞台。
(二)中國共產黨在遵義會議中涅槃重生。
1934年11月,在湘江戰役中,中央紅軍付出了空前慘痛的代價,由從江西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至3萬多人。湘江戰役後,中央紅軍仍按原定計劃,繼續向湘西前進。這時,蔣介石已判明紅軍的行動企圖,在紅軍前進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關頭,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根據當時軍事態勢,力主放棄原定北去湘西會合紅2、紅6軍團的計劃,改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以擺脫敵人,爭取主動。1935年1月初,中央紅軍分別從回龍場江界河、茶山關渡過烏江,1月7日晨,紅軍先頭部隊進占黔北重鎮遵義。截至此時,王明「左」傾錯誤統治全黨已達4年之久,給黨和紅軍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損失。還在中央蘇區時,許多幹部就對中央主要領導人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產生懷疑和不滿,一些軍團指揮員在作戰電報、報告中提出批評意見,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發生激烈的爭論。這時,中央大部分領導人對於中央軍事指揮的錯誤問題,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見。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會議著重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會上,毛澤東作了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今後在軍事上應採取的方針。遵義會議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成立了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新的「三人團」,周恩來為團長,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遵義會議是在緊急的戰爭形勢下召開的,集中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些成果,是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繫的情況下獨立自主地取得的,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這次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做關的轉折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了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屢遭挫折的紅軍從此有了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保證。
(三)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不斷壯大。
1941年和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勢力最為猖獗的時期,是中國抗日戰爭極端困難的時期。在敵占區,日軍以「清鄉」為主,普遍建立漢奸政權,強化保甲制度,鎮壓人民的反日運動,進行奴化教育和政治欺騙,實行殘酷的殖民統治。在游擊區,日軍推行「蠶食」政策,大量修築網、稠堡群、封鎖溝、封鎖牆和崗樓,製造「無人區」,以防止人民武裝深入游擊區和敵占區活動。對敵後抗日根據地,日軍以「掃蕩」為主,實行極其野蠻殘忍的「三光」政策。在人民抗戰的嚴重困難時期,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處於下降階段。從1941年到1942年,八路軍、新四軍兵力由50萬減少到40萬,幹部損失很多;根據地面積縮小了1/6,人口也從1億降到5千萬;生產遭到破壞,經濟和軍民生活發生極大困難,沒有任何外援。這時幾乎弄到沒有衣穿,沒有油,沒有菜,沒有紙,戰士沒有鞋襪,傷病員沒有醫藥,工作人員在冬天沒有被蓋的境地。當時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宣稱:華北的共產黨軍隊敗局已定。針對敵人進攻的新形勢,1941年11月,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抗日根據地軍事建設的指示》,確定了敵後軍民對敵鬥爭的方針是:堅持長期的、分散的游擊戰爭,採取一切鬥爭方式與敵人周旋,節省與保存自己的實力,以待有利時機。終於在1945年迎來了戰略反擊,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四)中國共產黨在全面解放中步入輝煌。
1949年4月21日,也就是國民黨南京政府拒絕在《國內和平協定(最後修正案)》上簽字的第二天,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向尚未解放的廣大地區,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全面大進軍。在第四野戰軍嚴密監視帝國主義動向的情況下,第二、第三野戰軍於21日凌晨,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長達500餘公里的戰線上,強渡長江,徹底摧毀了敵人苦心經營了3個半月的長江防線。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政權——中華民國的徹底覆滅。5月3日解放杭州。27日攻占上海。第四野戰軍於5月14日,在武漢以東的團風、武穴間200餘公里的地段上強渡長江,16、17兩日,解放華中重鎮武漢三鎮。與此同時,華北各兵團於4月20日攻克太原。第一野戰軍於5月20日解放西安。接著,各路野戰軍分別向西北、西南、東南、中南等地進軍,用戰鬥和和平兩種方式迅速解決殘餘敵人。8月4日和平解放長沙。17日解放福州。26日解放蘭州。9月19日和平解放綏遠。25日和平解放新疆。到9月底,全國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獲得解放。10月1日,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親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宣告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奮鬥、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表明,中國其他各階級的政黨都不能充當革命的領導者,也不能建立新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獨立、民主、富強的新中國;可以預料,建國以後的漫長歷史還將進一步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
二、從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中,進一步感恩我們偉大的黨,是他帶領我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歷史跨越。
建國後,中國共產黨在全國範圍開展了土改運動,把廣大的土地分給農民,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耕者有其田」的社會理想,也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當家做主的自豪感和積極性。